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 历史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94.000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6月月考 历史.doc,共(4)页,194.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b1dd44b36d19ba1abc2ec11675997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东至二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6月份月考历史学科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郑世杨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

浩大想水源。”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礼乐制度2.顾炎武在《日知录·郡县条》中说:“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以为县矣。”材料表明春秋时期的“县”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

是由被灭国所设立C.由周天子任命其长官D.是西周分封的国名3.在宋朝的官方史书中,声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前,是没有预谋的。但是,近代许多史学家认为,从赵匡胤即位后竟无须再出征辽兵即“自行遁去”、《辽史》也没有“是年南寇”的记录以及京师汴梁在兵变前不久即谣传“点检作天子”、

再加上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等,说明陈桥兵变是有预谋的政变。这表明A.历史真相无法清楚B.历史记述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C.历史真相可以掩盖D.宋朝的官方史书没有真实内容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

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秦朝创立皇帝制和郡县制B.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C.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5.“竹

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幅19世纪的对联反映了A.鸦片战争的灾难B.吸食鸦片危害无穷C.洋枪洋炮的危害D.科技产生巨大威力6.“达开既至安庆……缉盗贼,严军旅,

使各安其业。更督民造粮册,按亩输钱米,于乡里之豪暴者抑制之,无告者赈恤之。”石达开在安庆实行的政策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实现了太平天国的理想D.说明绝对平均主义无法实现7.“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

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篇近代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8.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外国人拒绝接受中国政府的法律裁决。清末进

行了仿效西方的司法改革,1906年清政府拟订了《天津府属试办审判厅章程》。这表明A.领事裁判权已经名存实亡B.中国司法近代化逐渐加强C.在华洋人反对领事裁判权D.中国建立完善的司法体系9.甲午战争爆发

后,日本在广岛设立战时大本营,天皇亲自坐镇,统一指挥军事、政治和外交,“举国一致,目标集中,讨伐中国”的情绪弥漫全国;而处在指挥作战地位的李鸿章,事事需要奏请,难以迅速形成决策。材料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采取“保全和局”战略B.民族情绪左右战时决策效率C.政治体制对政

府决策影响大D.清末皇帝仍完全掌握决策权10.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脱离中国民主革命实际B.已经建立起革命统一战线C.受共产国际的影响较大D.深化了对中国国

情的认识11.观察右图漫画,图中文字为“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分土地。”下列口号与此是同一历史时期的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B.“将革命进行到底”C.“坚持抗战到底”D.“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12.下表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主题,其中1924-1927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

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4-1927:1927-1937:国共对峙,走向抗战1945-1949:争取民主,全面内战A.星星之火,力挽狂澜B.国民革命,分道扬镳C.抗日烽火,救亡图存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3.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执行该战略的军事行动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C.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D.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14.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A.取

得了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C.鼓舞了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心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15.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确立了不法申诉制度,即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如有违反现行法律或不合立法程序者,公民皆可提出申诉。由公民陪审法庭负责审理,这一制度()A.动摇了公民大会

的权力机关地位B.维护了奴隶主贵族既得利益C.一定程度弥补了雅典民主的缺陷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16.“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的20070227第11题图第14题图A.自由平等精神B.直接民主途径C.集体暴政弊端D.科学治国理念17.学习历史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罗马法”后进行知识整理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早期成文法的内容较多沿袭

了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重要代表C.所有的公民法和万民法都是成文法D.自然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哲学的产物18.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19.《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二条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

,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B.注重预防和调节经

济纠纷C.注重维护贵族的土地私有权D.强调经济自由的基本原则20.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表明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尚

未形成B.皮特所在党赢得了议会大选C.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被破坏D.国王仍然是英国的权力中心21.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说“制宪会议的代表们的目的不是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民主政府体制,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体现美国新政府有效力的是A.实行三权分立B.实

行邦联制C.实行联邦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22.有学者认为“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该学者论述的是A.美国1787年宪法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宪法C.英国《权利法案》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23.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

阁之间权限不明C.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D.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24.“3月8日,按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员会决定举行集会,庆祝国际妇女节,并进行反对饥饿、反对战争、反对沙皇制度的宣传鼓动……当天晚上,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俄罗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员会讨论了一天来斗争的形势,

主张继续开展斗争,推进革命。”材料反映的事件A.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D.表明和平夺权已无可能性25.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重返一些大学的校园,马克思主义文献电子数据也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马克思

著作读书会、马克思秋季学校吸引着求知者的目光。西方社会每遇到一次危机,就会引发一场“马克思主义研究热”。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深受欧洲民众普遍关注B.欧洲国家普遍重视马克思主义研究C.马克思学说在当今仍具有时代价值

D.马克思主义研究热已是学界新潮流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题23分,27题12分,28题15分,共50分。)26.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臣民社会走向公民社会,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基本演进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

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材料二(雅典政体的根本缺陷

)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苏格拉底材料

三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

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

片《世界历史》解说词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

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依据材料一请结合有关史实分别说明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

两种模式。(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和意义。(6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和议会权力的分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6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

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

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28.(15分)材料1917年,当

中国参战问题一经提出,国内舆论曾经展开过激烈争论。其中孙中山坚决不妥协的反对参战态度颇引人瞩目。他曾经指出:“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我中华为世界独存之古国,开化最早,蛮风久泯,人好和平,不尚争斗,有不得不

以战止战者也。”3月9日,孙中山致电北京参、众两院,要求两院否决参战议案。电文中,他深刻地指出:一国之地位能否上进,须视自力。有些人认为中国加入,可以一跃成为头号强国,外交从此顺利,那纯粹是一厢情愿,是极大幻想。此外,孙中山曾致电劝告英国首相勿怂恿

中国参战。他认为,如果中国参战,有使“外人代我管理财权军权”的危险。孙中山当面拒绝日本驻上海领事关于中国和日本联合对德宣战的要求。11月20日,孙中山致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指出:“段氏自受我国民出兵征讨以来,势穷力

更,事实昭然,出兵欧洲,非其所能,或者假托名义,向贵国作取军械巨款,用以压迫护法之国民。”(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反对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6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9分)高二6月份月

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25.C26.【答案】(1)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相互牵制、监督;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学生回答“中外朝制度”亦可);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

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6分)(2)局限性: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民主范围狭小,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等。意义: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

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6分)(3)地位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权力分配变化: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工业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

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6分)(4)内容: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评价: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法制

化进程;但因人设法损害立宪严肃性(有违宪政精神)(5分)27.(12分)【答案】论题:近代中国的苦难与希望列强侵华与中国的近代化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抗争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论证:(1)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又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到1901年《辛丑条约

》签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权沦丧,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人民遭受巨大苦难。总之,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2)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中华民族奋起抗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

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革命或运动前赴后继,在探索与抗争中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给中国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希望。所以说,近代的这种大变化也是中国的希望之所在。综上所述: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近代带来苦难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使中人民看到了希望和前途。中国

的近代化是在列强侵略下被动进行的。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地分析近代列强侵略对中国发展的影响。28.【答案】(1)原因:孙中山认为参战不利于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和捍卫民主共和;认为段祺瑞参战是要借机扩充军备;认为战争是野蛮的、残酷的,倾向和平;认为英日等国怂恿中国参

战是想趁机控制中国;认为参战不会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6分)(2)影响:政治上,“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引发五四爱国运动。经济上,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一战”中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9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ABCBDABCDD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ACCCCABBCDDC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