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保温训练历史卷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880.000 KB
  • 2025-0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年湖南省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保温训练历史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年湖南省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保温训练历史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年湖南省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保温训练历史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年湖南省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保温训练历史卷.doc,共(11)页,880.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b1d39eb19cb511bfa33515391157e7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年湖南省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保温训练卷本试题卷由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探究题三部分组成,共4页。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1.墨子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安定富足D.技术领先2.下表是秦朝中央“三公”的职能及其他信息。表格中③处的官名应该

是()官名职掌印绶备注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金印紫绶无②掌武事金印紫绶或称国尉③掌副丞相、监察银印青绶位上卿A.丞相B.太尉C.将军D.御史大夫3.“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此言论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4.鸦

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打破了以往清王朝的“天朝”体制,形成了近代不平等的中外关系。图中①应填的条约是()A.《望厦条约》B.《黄埔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5.有学者称:“在西方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的时代,洪秀全却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体现这一“情愫”的

是()6.有学者认为,北京政府(1912年成立)无力干预经济,市场近似于一个自由市场,中国工业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这一时期()-2-A.政府开始放宽设厂限制B.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开展7.下面示意图中事件贯穿的主题是()A.救亡图存B.反对封建

统治C.政治民主化D.发展资本主义8.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在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地方组织农民力量,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他的做法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做法是()A.组织工人罢工B.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C.服从共产国际D.策划城市的武装暴动9.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每年9月18

日全国许多城市都会响起防空警报声,以铭记九一八事变。该“事变”标志着()A.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C.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D.日本称霸亚洲野心的得逞10.下表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侨捐款的部分统计资料,从资料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时间华侨所在地区

捐款数额(国币)1937.7—1939.5菲律宾1710万元1937.7—1938.12西欧1700万元1937.7—1938.12澳大利亚545.59万元A.抗战得到了海外华侨支持B.亚洲华侨捐款的人数最多C.抗战得到各国政府的帮助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1.“本战役第

一阶段的重点,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这一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2.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我

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确立村民自治制度-3-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3.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该理论指的是()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政治协商制度C.“一国两制”构想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4.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社会主义阵营日益

强大15.若为下图所示某书的第二章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第二章____?____第一节教育界的拨乱反正第二节为知识青年敞开大学之门第三节国家建设的人才培养……A.“双百”方针的提出B.高考制度的恢复C.国民经济的恢复D.对

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6.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呈现出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基本特点。此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五百人议事会B.元老院C.民众法庭D.公民大会17.布克哈特认为:“摆脱中世纪桎梏的文化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

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文艺复兴的文化“向导”主要来源于()A.古希腊罗马文化B.法国启蒙思想C.中国儒家文化D.欧洲宗教神学18.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

.反封建性B.民主性C.普选制D.法制化19.19世纪中期英国陆续颁布《河道法令》《消除污害法案》等法律,以缓解当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造成这一时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的进行C.自然灾害频发D.殖民霸权的角逐20.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核心问题是()-

4-A.时间、空间、物体的质量随物体运动的变化而变化B.时间、空间、物体的质量是永远不变的C.时间、空间、光速随物体运动的变化而变化D.时间、空间、光速是永远不变的21.某高三同学复习时,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高尔基的《母亲》、列宾的《伏尔加

河上的纤夫》放到一起寻找主题。你认为比较合适的一项是()A.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学B.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D.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22.1922年,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这反映了当时苏俄实行()A.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苏联模式23.“冷战”开始后,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焦点的国家是()A.德国B.朝鲜C.越南D.古巴24.现代主义流派往往反理性、反传统,这种表现手法反映了20世纪初的人们()A.

追求幸福、爱情、自由的社会心态B.要求解放人性、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群体心理C.消极、悲观、虚无、迷惘的群体情绪D.在物欲横流下被金钱异化的变态心理25.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和21世纪的前十年,世界经济格局中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一系列国家开始发挥更突出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金砖国家”——巴

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实现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B.“一超多强”局面被打破C.亚非国家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第三极D.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满分35分,其中26题18分,27题17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5-②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

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新唐书》材料二(同志们)须发挥五四运动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恢复国权运动;(二)新文化运动。此时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

19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通告第十三号》材料三(1)材料一中①②③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上述材料印证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变化的哪些史实?(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意义。结合所学,分析中共中央发布这一通告的背景。(6分)(3)材料三中的示意图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

势?任选其中一个事件,说明该事件在这一历史趋势中所起的作用。(6分)-6-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简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

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0.5%8.4%1/3外贸缩减70%69.1%50%48%50%2/3失业人数1700万476万近300万85万300万近3000万材料二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

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材料三1935年国会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

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继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1)根据材料一,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主要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并作出简要评价。(10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

7-三、探究题(15分)28.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随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请回答:(1)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

事件是什么?(2分)(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分)(3)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的影响有何不同?(7分)-8-参考答案1.B“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体现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故选B;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

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符合题意,排除A;小农经济下,农民是封建义务的主要承担者,受剥削沉重,生活贫困,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生产技术领先,排除D。2.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

政务;②是太尉,负责军事;③是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和掌管群臣的奏章,故选D。3.D依据材料“心存良知”并,结合古代思想可知,这是心学家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D正确;孟子主张以民为本,提出“性善论”,A排除;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大一统”,B排除;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提出“格物致知”,未

提出致良知的思想,C排除。4.D根据题干信息,1895年签订的是《马关条约》,A、B、C都与时间不符,故选D。5.A《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未来的社会发展方向是小农经济,因此体现的是洪秀全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故选A;洪仁玕的《资政

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不符合“复古情愫”,排除B;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D。6.B据所学可知“政府开始放宽设厂限制”是19

世纪末,与题意“1912年”不符合,故A排除;据所学可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故B正确;自然经济瓦解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C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开展”的时间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故D排除。7.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

动虽然从不同角度学习西方,但最终目的都是救亡图存,故A正确。其他三项概括不全面,排除。8.B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最终引导

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故选B;A与“组织农民力量”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非服从共产国际,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带领部队深入农村、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D。9.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A正确;国共两党合

作抗日是在1937年才实现的,B错误;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的失守,标志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9-的到来,C错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使日本称霸亚洲的野心最终没有得逞,D错误。10.A根据表格中信息,可以看出抗战得到了海外华侨的支持,A正确;表格中没有体现人数的多少,B错误;表格体

现的是华侨的捐款,不能说明抗战得到各国政府的帮助,C错误;表格中的信息不能看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错误。11.C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歼灭黄百韬兵团”“从北面威胁徐州”等信息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

基本情况,故选C。A是国民政府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排除。B、D发生的地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12.A根据图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信息,可以判断A正确。13.C根据题干信息“一个国家中允许不同社会制度”,可知指

的是“一国两制”构想,C正确。14.CA、D分别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20世纪40年代后期,故排除;B明显与史实不符,至今美国还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故选C。15.B教育界的拨乱反正、为知识青年敞开大学之门和国家建设的人才培养,都与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有关,B正确;195

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1949-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与教育界拨乱反正等无关,A、C错误;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D错误。16.D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世纪,雅典处于伯利克里统

治时期,此时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D正确。17.A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因此文艺复兴的文化“向导”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故选A;启蒙运动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不可能为文艺复兴提供“向导”,B不符合题意,排除;文艺复兴的外衣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无关,C

不符合史实,排除;文艺复兴反对宗教神学的禁欲观和来世观,排除D。18.D材料体现的都是各国资产阶级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法制化,故选D。材料并没有体现反封建和人民

民主及普选的内容,故A、B、C错误。19.B本题关键词是“19世纪中期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针对环境污染问题颁布了相关法律,B正确;16世纪前后新航路的开辟没有导致英国的环境

污染,A错误;自然灾害频发不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C错误;殖民霸权的角逐与环境污染严重无关,D错误。-10-20.A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物体的质量以及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给人们辩证地看待世界

提供了新途径。21.B题干中并未体现民族文学,故A错误;题干中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高尔基的《母亲》、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都属于现实主义文艺作品,故B正确;题干中展示的是19世纪以后的文学艺术,故C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故D错误

。22.B题干中“1922年”“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等信息,说明苏俄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俄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B正确。23.A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

战”的焦点,故选A。24.C现代主义流派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故选C。A是浪漫主义;B是人文主义思想;D是批判现实主义。25.D“金砖国家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符合题意;当今世界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还没有建立,尚未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A不符合题意;目前世界关系以“一超多强”局面为特

点,B不符合题意;材料并非体现亚非国家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第三极,C不符合题意。26.【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史料类型划分,可知①属于实物史料,②属于文献史料,③属于图像史料。第二问根据秦朝、唐朝和明

朝的史实回答。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中“(一)恢复国权运动;(二)新文化运动”等信息回答;第二问根据1924年的中国面临的国内形势回答。第(3)题根据材料三可判断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为从两极格局形成到多极化趋

势发展,然后任选一个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对多极化趋势所起的作用。答案:(1)史料类型: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图像史料。史实:秦朝确立丞相制度,丞相辅佐皇帝;隋唐时中央设三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2)意义: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又是一

场思想解放运动。背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兴起。(3)趋势:从两极格局形成到多极化趋势发展。作用:示例1:北约成立,加剧了美苏冷战的程度。示例2:华约成立,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两极

格局正式形成。示例3: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11-示例4:欧共体成立,推动了西欧的崛起,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可选其他事件进行阐述,史实准确,言之有理即可)27.【解析】第(1)题根据

所学知识及材料中信息“工业”“外贸”“失业人数”说明经济危机的特点。第(2)题第一问,由材料二、三信息“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3)题结合材料四信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及所学知识

回答,注意建立福利国家等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答案:(1)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2)措施: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推行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等社会福利政策,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保护工人权益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评价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与“新经济”的出现。28.【解析】第(1)题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7年,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第(2)题内容: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因信称义、基督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和建立本民族的教会等。第(3)题不同: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得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主要影响的不

同点。答案:(1)事件:1517年,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2)内容:信仰即可得救(或因信称义);基督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建立本民

族的教会。(3)不同:文艺复兴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成为人类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