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题04 常见的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化学部分)(原卷版).docx,共(15)页,574.97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af3e12ff2e5d043f7bfff2fcf5a2e1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8—2020三年中考04常见的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应用一、单选题1.(2020·宁波)在科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A.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C.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2020·绍兴)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A.B.C.D.3.(20
20·杭州)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牧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B.实
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4.(2020·杭州)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操作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将反应得
到的混合物溶解后直接加热蒸发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人到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C鉴别盐酸和硫酸取样后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D比较铜和银的化学活动性顺序将两种金属与等质量且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A.AB
.BC.CD.D5.(2019·台州)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
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6.(2019·台州)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7.(2019·嘉兴)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
合物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8.(2019·衢州)如图为小科与妈妈在牛排馆用餐的对话:小科叙述中的?”可能
是()A.加热还原氧化铜反应时通入足量氢气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加入紫色石蕊试液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D.将氧化钙转化成氢氧化钙时要加入水9.(2018·杭州)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
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C.
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10.(2018·嘉兴)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
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A.B.C.D.11.(2018·嘉兴)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
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A.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B.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C.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D.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12.(2018·衢州)小柯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先将鸡蛋壳碾碎装入气球,再把气
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锥形瓶瓶口,然后把气球中的蛋壳加入锥形瓶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气球受到浮力B.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空隙变大C.反应没有气体生成D.反应没有热量放出二、填空题13.(2
020·金华·丽水)2020年3月9日19时55分,我国成功发射北斗导航系统第五十四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系统将在国家安全、经济效益、技术储备等方面发挥作用。火箭喷出的燃气温度高达1300℃,发射塔下方的导流槽设有
喷水设施,在火箭点火前几秒钟喷水,水在高温下大量汽化。(1)升空时,火箭相对于发射塔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2)导流槽喷出的水汽化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火箭燃料贮存的________能。14.
(2020·温州)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
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
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
之争。(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________。(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气”一氧化碳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所以不可能是燃素。(3)“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________。
(可多选)选项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A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B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因为氢气是燃素C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因为木炭富含燃素D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E燃素(氢气)与脱
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因为水是一种元素15.(2020·绍兴)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常用装置。(1)图甲中,在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__。(2)用图乙检验CO2性质时,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
_。16.(2020·杭州)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gH3)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1)步骤①的转化属于___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2)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发
生化合反应,则B中所含元素是________17.(2019·台州)某同学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1)用如图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使劲捂住试管却仍观察不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若此装置气密性良好,为顺利完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提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2)清
洗试管时,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溅落在衣服上,留下了黑点,用彩漂液(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清洗,黑点处迅速产生气泡,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__。18.(2019·温州)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________。
(2)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________。(3)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其化学式为CO(NH2)2。工业上,可以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NH3为原料制得尿素并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19.(
2019·杭州)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分子,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6O18O(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1)18O中的质子数是_______
_中子数是________(2)相同分子数的C16O2和C16O18O.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O3,生成CaCO3的质量前者________后者(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2019·杭州)海绵铁是多孔隙的块状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单质,常用于除去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溶
解氧,当含有氧气的水通过海绵铁时,其中铁单质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氢氧化物。回答:(1)写出上述生成红褐色氢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________性(选填“氧化”或“还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海
绵铁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________21.(2019·绍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选填字母)(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
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________。(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
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22.(2019·湖州)普通火柴的火柴头中含有可燃物、摩擦剂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提供助燃剂)。火柴头在火
柴皮上摩擦产生的热使可燃物燃烧放热,让氯酸钾快速分解产生助燃剂,使火柴头猛烈燃烧,从而引燃火柴梗。(1)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它们自的________。(2)写出快速产生助燃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23.(2019·嘉
兴)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小组分别选取以下四组药品,通过称量比较各组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达到目的的有。A.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B.生石灰和水C.氯化钙溶液和硝酸钾溶液D.碘和酒精(2
)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粒种类变化如图所示““O”表示不同原子)。则参加反应的A、B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24.(2018·宁波)如图是用铜丝绕成的锥形螺旋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随
着铜丝罩的垂直下移,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越来越小,最终完全熄灭。(1)铜丝在空气中受热,表面会产生黑色的________(填化学式)。(2)表面变黑的铜丝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汽,又会变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
物质发生了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3)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量很快散失,使酒精蒸汽的温度低于________,从而使酒精灯火焰熄灭。25.(2018·杭州)CO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
2”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收CO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2”。放电时,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一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
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26.(2018·台州)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采
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________。(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
因是________。27.(2018·台州)草酸固体熔点较低,受热熔化后,迅速分解生成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1)草酸(H2C2O4)中,氢、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2)写出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加热分解草酸固体,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装
置。28.(2018·温州)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过程中的部分资料。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
将石灰石锻烧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下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2)写出
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如图,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________毫升
。29.(2018·衢州)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1)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
氨水呈碱性。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氨气分子在运动。(2)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𝑁𝐻3+3𝑂2点燃__2𝑁2+6𝐻2𝑂,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三、实验探究题30.(2020·衢州)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验证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如图,小科将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团棉花并测出试管、棉花与药品的总质量为m。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为V,再次测得反应装置与物质总质量为m2,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p。据此请回答:(
1)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好处是________。(2)实验中,试管口内壁附着紫红色小液滴,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𝑚1−𝑚2≠𝜌𝑉,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
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才收集气体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D.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31.(2020·嘉兴)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科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实验步骤】①取一根玻璃管,
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O,如图甲所示;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
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乙所示;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并计算出AB与AO的比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次数AO/mmAB/mmAB/AO1523.5109.50.20922525.5110.0
0.20933527.0110.50.2097【得出结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思考讨论】①实验步骤③中,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________。②实验步骤②中,如果玻璃管内的脱氧剂粉末分布不够紧密,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其
原因是________。32.(2019·温州)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观察发现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
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容器编号123456平均时间/秒s3.23.85.07.111.119.
0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①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②③示数增大不明显。(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2)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3)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B
组实验现象做出简要解释:________。33.(2018·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
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________(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________所经历的时间。(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
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选填“V1—V2”、“V1—V3”或“V2—V3”)。四、解答题34.(2020·衢州)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量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注射器水平放置,夹持装置未画出。他在试管中加入1g石灰石样品和足量的稀盐酸(石灰石中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快速将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实验结果如下表。(忽略活塞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及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1)实验中判断石灰石和盐酸反应完的依据是________。(2)当时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g/L,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根据化学方程
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5.(2020·湖州)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小明称取了9.3克粉末,向其中加人100克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忽略其他物质逸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7.1克。用pH试
纸检测溶液呈中性。(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2)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为________。(3)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6.(20
19·台州)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液态水即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2)已知一个航天员平
均一天要消耗约0.8千克的氧气,请计算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已知二氧化碳足量)37.(2019·温州)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为探
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每次实验往锥形瓶中加10克30%过氧化氢溶液,再滴加调节剂,使其pH分别从3依次调至13,在60℃反应温度下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乙。(1)氧气能用排水法收
集,是因为________。(2)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3)某次实验中,当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0.32克氧气时,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1%)38.(2019·衢州)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克,加入锥形
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