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docx,共(7)页,169.4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a825087f5e4a374d3bb38a6120edd1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商周统治者实现了权
力的高度集中B.“封建的统一”也是指全国大一统C.材料中的“封建”就是指原始社会D.郡县制是实现“正式统一”的基础2.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中指出:“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基
督教()①维护了欧洲封建主的统治②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③是西欧社会唯一文化符号④严重地束缚了人性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
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这里的“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是指A.推翻封建专制制度B.实行责任内阁制度C.建立近代民主国家D.对社会进行新改造4.“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
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
较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
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5.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商人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
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优秀的官吏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D.限
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6.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订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选官制度弊端B.英国政府的支持C.工业革命的推动D.
借鉴中国科举制7.以下为民国时期县长考试内容及流程。据此可知民国时期的县长考试()第一试第二试第三试第四试考试内容三民主义、建国方略、中国国民党革命史法学通论、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中外近百年史、中国人文地理现行法令概要、国际条约概要、本身财政、本省实业及教育、本
省路政及水利前三试均为笔试,第四试为口试,注重应试人的经验及才识A.重视道德品质B.深受传统考试内容影响C.注重选拔实用型人才D.带有浓重阶级观念8.西汉时期引经注律的风气盛行,律学由此产生,著名的作品如“大杜律”和“小杜律”。律学实际
上成为经学的一个分支。到了东汉,许多经学大师又是著名的律学家,如东汉郑玄著有“郑氏章句”。这反映了汉代()A.法律体系日益发展完善B.“大一统”影响治国思想C.法家逐渐成为儒学分支D.法律的儒家化发展趋势9.明朝《虎墩崔氏族谱》中的
“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B.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D.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
平等10.马克思、恩格斯谈及罗马法时指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商业方面引起进一步的结果,因为他们的整个生产方式没有改变。……当工业和商业——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又立即得到恢复并取得威信。后来,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
君主们开始照顾它的利益,以便借助资产阶级来摧毁封建贵族,这时候法便在所有国家中……始真正地发展起来了。”其所阐述的是①罗马法对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影响②罗马法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规则不够完善③生产方式的变化使罗马
法私法精神得到激发④罗马法积累了一整套灵活务实的治国经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
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据此可知,新教的兴起()A.强化了对人性的束缚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D.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12.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包括1部宪法、236部法律、690多件行政法规、8500多件地方性法规,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均实现有法可依。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包括①中共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②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③改革开放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④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鞍山钢铁公司工人王崇伦于1953年发明了“万能工具胎”,使一台刨床能顶6台
插床使用,一年完成了几年的生产任务,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线工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如图中邮票图案反映的是王崇伦边使用机床边讲解时的情景。图文信息反映出()A.工业化建设中出现急躁
冒进的倾向B.公私合营激发工人的主人翁精神C.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D.人民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14.历代中央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属于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是()①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②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③元朝设宣政院④清朝设伊犁将军A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D.
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16.有学者认为近代某国际体系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另一方面在该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该体系是()A.威斯特伐利
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17.“尽管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君主们利用宗教问题不断加强国家的实力和他们自己的权力,新教在很多地方建立了教会,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圣经》纷纷被翻译成新教传播地区的当地文字。”据此判断,欧洲宗教改革()①加强了罗马教会的权威②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③否定欧洲封建等级制度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8.195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在民族杂居地区成立民
族民主联合政府的指示》中指出,处理关涉到少数民族工作问题时,必须和少数民族的委员充分协商。同年进行的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中,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时间推迟或暂不进行。这些举措()A.实现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B.有利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C
.彰显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D.践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由
此可见,他意在强调,民族区域自治()A.确保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D.推动了民族地区快速发展2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同时,
各个阶段的外交有其时代特征。下列有关“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的叙述正确的有()A.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B.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C.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D.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成为外交工作首要任务21.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B.受冷
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22.周秦至唐前期,谷帛一直是与金属货币并行的重要币种;唐代中期以后,绢帛的货币作用逐渐衰落;宋代以后,谷帛即逐渐退为生活日用品。这一变化,主要由于()A.国家政权的统一B.白银大量的流入C.赋税制度的变革D.商品经
济的发展23.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曾指出:布雷顿森林制度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特里芬此言重在强调()A.美元霸权地位的急
剧衰落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C.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缺陷24.包税制是元朝实行的一种税收制度,先由官府测算出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一年应收税总数,然后由商人以较低的数额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
向国家包缴某一项税款,承包者再按较高数额向百姓进行征收。由此可推知,包税制的实行A.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发挥了税收的调节作用25.杨炎规定,不分原住民和移民
,一律按现在居住地立户籍,根据每家资产多少定出不同等级的户,确定应该缴纳的“户税”;再根据拥有多少土地,征收“地税”。除了“田亩之税”仍以谷物缴纳之外,其余各税改为以货币缴纳。这些改革措施()A.纳税时间
趋向分散B.加剧了社会不平等C.确立全新财政制度D.有利农产品商品化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和李斯是秦帝国造者,他们的治国思想秉承了法家传统,是以“法”治国主张的信奉者、实
践者。秦帝国的立法指导思想以“争强”、“治民”和“帝王之具”为指南。秦始皇之“法”:“诽谚者,族诛”,“以古非今者,族诛”,“偶语诗书者,弃市”。秦始皇二十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族,其后志恨不已,复夷轲之一里,一里皆灭”。——摘编
自《也谈先秦政治思想中的“法”》材料二罗马帝国经由罗马共和国蜕变而来,凭借的不仅是“使罗马四邻畏服的精兵”更有“使罗马内部安定的良法”。罗马统治者也时常表现出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倾向,但统治者的名分与统治的理论却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
,而人性平等、个人权利保障、权力的合法性及对权力的约定则构成了这种思想的心。在法治实践方面,如在涉及基督徒基于信仰而反对皇帝崇拜事件时,图拉真指示其部下:只要抓获罪证确凿的基督徒即可惩办,但有悔改表现则可宽忽,同时要防止诬告株逹,否则便有违于时代精神。罗马帝国法治
实践的一件大事是罗马公民权在帝国范围内的实现。——摘编自《论法律价值取向与政治稳定》材料三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
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
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摘编自王元天《重新审视沈家本的领衔修律与司法改革
》(1)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分析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治实践对秦帝国和罗马帝国统治延续所起不同作用及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西方法律
制度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时代因素。27.有同学研究中外货币演变,收集了如下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铜钱铸造量统计表时间铸币量依据史料时间铸币量依据史料唐天宝年间(742—756)约32万贯《新唐书》北宋治平三年(1066)1
70万贯《宋史》北宋至道二年(996)80万贯《宋史》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1)290万贯《宋史》北宋景德三年(1006)183万贯《宋史》北宋宣和二年(1120)约300万贯《宋史》材料二两宋时期,私人笔记中关于纸币的记
载很多。北宋薛田《成都书事百韵》组诗强调“交子颂轻便”,李纲指出交子在四川“流通无阻”,南宋叶绍翁则提及乾道四年(1168)“愚民”以“造券不多为苦”。——摘编自《梁谿全集》、《四朝闻见录》等材料三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
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1)分别阐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研究北宋纸币问题史料价值。(2)除上述两种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纸币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
料?请至少举出两种。(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镑等同于黄金的原因。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既是最主要的治理目标与理念,也是历代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大一统”治理目
标下,一体两面的“华夷之辨”和“华夷一体”等观念以及相应的政策制度,为各个政权建立天下秩序和政权正统性提供不同的政治基础与合法化资源,也是中央集权制度下各种因俗而治的治理方式的依据。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紧密联系,为
多民族的“大一统”观念和格局奠定了基础;而在“大一统”观念和格局下多民族之间的互动与治理方式的借鉴吸收,则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巩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动力。——摘编自王志阳《中国通史》围绕“国家治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材料中选一角度,确立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史实进行论
证。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