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2)页,656.12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9d7e5fa0150e3caf8fce674e783f21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四川省泸县四中高2023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文科综合共300分,包括地理、思想政治、历史,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
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下图中的斜线表示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地方时为6日6时20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火奴鲁鲁(22°19′N,157°50′W)的区时为A.5日19时20分B.5日18时20分C.6日18
时20分D.7日19时20分2.下列关于甲地位置与该日白昼较长的城市的组合,正确的是A.北半球,悉尼B.北半球,莫斯科C.南半球,悉尼D.南半球,莫斯科【答案】1.B2.D【解析】【分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甲地经度为15°E,即东一区,此时东一区为6日6时20分。根据经
度,火奴鲁鲁位于西十一区,东十二区是新一天的开始,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所以东一区比西十一区早12个小时。此时,火奴鲁鲁的区时为5日18时20分。B对。【2题详解】由于此时甲地地方时为6时20分,则该晨昏线为晨线。根据晨线的倾斜方向可知,此
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甲地日出时间晚于6时,说明甲地位于南半球,A、B错。由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选项中位于北半球的地区为莫斯科,且莫斯科纬度较高,白昼较长。C错
,D对。【点睛】下图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的黄河源区多年(含预测)冻土的退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图中显示信息相符的推断是()A.多年冻土厚度加大B.多年冻土面积缩小C.多年冻土上
限上升D.多年冻土下限下降4.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持续可能会导致黄河源区()A.土壤肥力提高B.水源更加充足C.草地干化加重D.物种变得丰富【答案】3.B4.C【解析】【3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多
年冻土的上限不断变深,下限不断上升,说明冻土层消融较多,面积在缩小,B正确;冻土层的厚度在不断缩小,A错误;冻土层上限不断下降,C错误;冻土层下限上升,D错误。故选B。【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推断出由于气温升高,冻
土不断融化,水分蒸发较多,土壤水分减少,土壤肥力不会提高,A错误;水源会减少,B错误;由于水分蒸发增多,草地干化加重,C正确;植被会减少,物种多样性会随之减少,D错误。故选C。【点睛】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
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的是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区域内住房需求受人口特征、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某研究团队测算的2010-2050年辽宁省住房需求,该团队随后以辽宁的预测数据推广到东北三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辽宁省常住人口数量的减少,
目前没有导致住房总需求下降,可能由于()A.迁出人口回辽宁购房养老B.迁入人口在辽宁投资房产C.城镇化的持续推进D.居住空间需求提升6.研究团队以辽宁的预测数据推广到东北三省,主要考虑东北三省()①地理位置相邻②产业结构接近③发展阶段相似
④交通联系紧密⑤开发历史相近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5.C6.C【解析】【分析】【5题详解】辽宁省常住人口数量的减少,目前还没有导致住房总需求下降,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城市住房
在增加。因此推断可能是由于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涌进,导致城市住房需求仍在增长;而乡村地区自有住房变化不大。因此辽宁省住房总需求还没有下降,C正确;人口迁出大多是因为经济因素,主要是为了改善物
质生活条件,为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因此迁出人口回辽宁购房养老,可能性不大,A错误;迁入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经济条件有限,不太可能在辽宁投资房产,B错误;居住空间需求提升是指想要更大的居住空间而产生的购房需求,这就需要更高的资金,因此这种情况不会太
多,也就不会拉动住房总需求,D错误。故选C。【6题详解】这种预测数据推广到东北三省,主要考虑的是由于东北三省产业结构接近、发展阶段相似、开发历史相近,都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发展缓慢而且发展差异较小;这样导致人们收入不高,从而影响到人们的住房需
求和购买力;另一方面就会因为经济因素导致人口迁出增多,常住人口不断下降,最终也影响到人们的住房需求和购买力。这种相似性,导致预测数据可以推广到东北三省。因此②③⑤符合题意,C正确;而地理位置相邻和交通联系紧密与之关联不大、影响不深,因此排除①
④。故选C。【点睛】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黑龙江31850088人,吉林有24073453人,辽宁42591407人,东北三省总人数98514948人,不足一亿人。根据数据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占比6.98%,比上次普查下降1.20%,流失了1100万人。东北
地区人口下降原因很复杂,如有些人定居南方在南方谋发展,年轻人毕业后不想回来,就在南方打工或就业或创业,受压力影响生孩子意愿下降,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是东北经济乏力。经济不景气,收入下降,创业创新艰难,生活成本高、压力大,迁移的人很多。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山区,地域文化与历史上中原文化南扩息息相关。早期的沙县小吃多是小作坊,靠着“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经营策略,沙县人在全国各地开办的门店数量越来越多。2008年,沙县小吃集团在沙县正式成立,按照现代餐饮经营管理模式,
推动沙县小吃转型升级,集团总公司、子公司、终端店三位一体食材统一采购、生产、配送,沙县小吃逐渐发展成为沙县的支柱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沙县小吃很早就被全国各地接受,主要原因是()A.兼顾南北饮食习惯B.特色食品盈利较多C.门店装饰高端奢华D.顾客认同就近消费8.沙县小吃集团按照现代
管理模式经营,有利于终端店()A.寻求最佳地段B.扩大服务范围C.保证食品质量D.精准定位市场【答案】7.A8.C【解析】【分析】【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沙县受到中原文化南扩影响,其食物兼具南北方特点,因此很早就被全国各地接受,特色食
品薄利多销、门店装饰简单朴素、顾客认同,专程消费。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现代管理方法可以保证食材供应质量,有利于终端店保证食品质量,降低成本,C正确;小吃不寻求最佳地段,市场定位低,适用面广,AD错误;沙县小吃集团按照现代管理模式经营不
能扩大服务范围,B错误;故选C。【点睛】服务业主要区位因素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主要受人文因素影响。1、市场因素:(1)在市场因素中,人口规模尤为重要,人口规模是决定市场因素的重要条件。(2)人口平均消费水平是商业性服务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市场因素。(3)居民消费偏好是商业性服务
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市场因素。如我国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存在差异,选择餐饮服务业时应重点考虑。2、交通因素: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以扩大消费市场,同时也便于商品运输。3、劳动力因素:商业性服务业进行区位选择时还要考虑劳动力因素。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
一样。4、集聚:现在许多城市都有美食街、服装城、电器城等,还有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购物商场。某高校在天山东部调查分析不同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采样发现:在林地低海拔、中海拔和高海拔的树木径向(直径)生长呈
现较大差异,表现为中、低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与气温相关系数呈负相关,而在高海拔则呈显著正相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林地中、低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与气温相关系数呈负相关,其主要制约因素是()A光照B.
水分C.坡度D.热量10.气候变暖对不同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的影响是()A.高海拔年轮更稀疏B.中、低海拔长势趋好C.低海拔年轮更稀疏D.中、高海拔长势趋缓11.在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之下,天山东部西伯利亚落叶松分布的变化可能是()A.上限和下限均下降B.上限不变,下限上升C.上限和下限均上升D.上限
上升,下限下降【答案】9.B10.A11.C【解析】【分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提示,林地中、低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生长随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生长受到限制,最有可能是气温升高导致蒸发加剧,影响落叶松生长所需
的水分条件,B正确。气温升高对光照和坡度影响不大,AC错误。气温升高,热量条件会变好,不会成为制约因素,D错误。所以选B。【10题详解】林地中、低海拔地区随气温升高,水分条件变差,落叶松生长速度减慢,长势会趋缓,年轮会更加密集,B、C、D错误;据材料可知,高海拔
地区落叶松生长与气温呈正相关,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海拔地区的落叶松生长长势(径向生长)会趋好,年轮会更稀疏,A正确。所以选A。.【11题详解】根据材料和第一题分析可知,影响林地中、低海拔地区落叶松生长
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在低于林地的海拔高度,地形对水汽抬升作用有限,降水减少,植被演化为草原。气候持续变暖,会使林地低海拔地区蒸发加剧,原下限处水分条件变差,落叶松无法继续生长,导致下限上升。而同时,气候持续变暖
使高海拔地区落叶松长势趋好,是因为这里水分较为充足,且热量条件改善,落叶松的上限会上升,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影响林线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影响林线分布下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全球变暖使林线
形状更趋于复杂化,并导致林线宽度变宽,林线分布上限会因为热量条件的改善而上升,林线下限会因为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至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43题至第47题为选
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2.201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攀西一六盘水”(攀枝花一西昌一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成为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是“攀西
--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示意图•材料二:攀枝花钒钬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机铁等,以含机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产业201
1年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钢铁产业456.3223.1化工产业7258417能源产业236.7632.5钒钛产业66.5446.7工业969.3334.0(1)“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
,最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2)请简述攀枝花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3)攀枝花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你认为他们可采取的重要措施有哪些?..材料三:图2为图1中甲河段水文站测绘的2001-2011年输沙量变化图
(4)根据材料三,简答2001-2011年甲河段年输沙量总体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滑坡或泥石流;水土流失;(2)接近铁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等;(3)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创新力;扩大钒钛产业规模;促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
产品附加值;建设、完善产业园区,打造企业集群;实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4)变化特征:呈下降趋势;主要成因: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入河泥沙减少;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作用明显;【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农业区位条件、水文特征
、自然灾害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该地位于高原、山地多,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开发矿产导致植被减少、地表裸露;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所以山区自然灾害以滑坡泥石流为主。植被减少、降水集中,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需要从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价等方面分析。图中可以看出攀枝花靠近铁矿、煤矿,原材料丰富,节省运费;周边有水电站,水力资源丰富,能够提供稳定充沛的能源;有金沙江、雅砻江流经,工业用水充足;有京昆高速、成昆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当地经济水平较差,地
租水平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节省成本。【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应采取措施,应从技术、规模、产业链、品牌、基础设施等入手。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创新力,研发更具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扩大产业规模,获取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扩大竞争优势;促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向产品上下游
发力,尤其是注重研发、品牌、销售的打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园区,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打造企业集群,产生集聚效应。【小问4详解】随着我国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植被得以恢复,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保持水土能力增强,入河泥沙减少;同时我国在长江上游及其支流修建大量
水利工程用于发电,也对流域的泥沙进行层层阻拦,使其在水库沉积,导致下游泥沙含量减少。综上原因,该站点输沙量呈下降趋势。【点睛】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湖是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距
今20~200万年前,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周围山地强烈隆起和气候变化,使青海湖从外流湖变成了闭塞湖,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如图示意青海湖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断层陷落改
变了区域的地貌和水文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青海湖形成的影响。的(2)青海湖成湖初期为淡水湖,对此做出合理解释。(3)分析周围山地隆起和气候变化后青海湖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4)依据近年来气候的变化趋势,推测未来青海湖湖水面积的变化。【答案】(1)断层陷落,形成湖
盆;断层陷落,导致周围地区径流汇入湖盆形成湖泊。(2)气候温和多雨,降水丰富;入湖河流带来淡水补给;湖水补给大于蒸发;湖水通过倒淌河流入黄河,入湖河流带来的盐分被带出。(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山地隆起,堵塞出水口,盐分无法排
出;气候变干,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面积:先增大后减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青海湖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答题时注意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加以分析。【小问1详解】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断层陷落,导致周围地区径流汇入湖盆形成湖泊,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逐渐演变成了闭塞湖。【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分析,青海湖约在距今200至20万年前由于
地壳运动而形成一个断陷湖盆,湖盆积水开始流入黄河,形成初期气候温和多雨,降水丰富;来自周围山谷有很多的入湖河流带来淡水补给;湖水的补给量大于蒸发量,湖水通过倒淌河流入黄河,入湖河流带来的盐分被带出,河水得到了置换,所以当时为淡水湖。【小问3详解】因为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
;湖盆积水开始流入黄河,后因周围山地升高,阻塞了湖水流出,便形成今日的内陆湖泊,盐分无法排出,且随着地壳的抬升,阻挡了水汽的进入,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成为咸水湖。【小问4详解】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量的冰川融化,入湖水量会先增加,湖泊面积增大,随着冰川量的减少,入湖融水量会减少
,湖泊面积减小。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入湖河流会不断带来盐分,内流湖的含盐量会持续增多。三、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把答题卡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实施景区免门票政策,这对当地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拉动作用,标志着我国旅游业正从“门票经济”向“户业经济”转型。但该政策也给部分景区的经营和发展常来了一定的压力。阐述“门票经济”转型对景区经营产生的影响。【答案】免门
票后,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游客数量增多增加了景区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压力;增加了安全保卫、保洁维护、日常管理等投入,景区经营成本增加;门票收入减少,亟待转变盈利模式,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增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旅游地理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门票经济”转型对
景区经营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景区的经营和发展带来的压力的角度说明影响,可从游客增加,对景区服务业压力增大、经营成本增高、产业升级压力增大等方面说明。【详解】“门票经济”转型对景区经营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景区的经营和发展带来的压力的角度说明影响,可从游客增加,对景区服务
业压力增大、经营成本增高、产业升级压力增大等方面说明;免门票后,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游客数量增多,也增加了景区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压力;游客增加,也增加了安全保卫、保洁维护、日常管理等投入,景区经营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加大;门票收入减少,景区的现实收
益减少,亟待转变盈利模式;对地区来说,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增大。【点睛】,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已成为助推我国某市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代的支柱产业,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土壤污染最为严重。目前,全市拥
有污染地块15处、重金属排污单位17家、危化品搬迁企业9家、尾矿库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3处、规模以下化工企业70余家,土壤污染形势严峻,风险防控任务艰巨。根据所学知识,针对该市土壤污染现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答案】做好重金属企业排污管控;扎实做好尾矿库风险防控;推进危化品和化
工企业有序关闭或搬迁;大力整治垃圾堆放点;严格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加强宣传引导和社会监督;推广土壤污染治理先进技术。(说明:污染防控措施必须紧扣材料中所列出的土壤污染状况,体现措施的针对性。)【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土壤污染的相关知识。。【详解】本题以我国某市一个土壤污染的真实案例为情境,考
查“污染防控措施”等相关内容。该地拥有污染地块15处,需进行土壤污染的治理,推广污染治理的先进技术;重金属排污单位17家,要做好重金属企业排污管控;危化品搬迁企业9家及规模以下化工企业70余家,应推进危化品和化工企业有序关闭或搬迁;尾矿库3个,应做好尾矿库风险
防控;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3处,因此应大力整治垃圾堆放点。【点睛】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