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1)页,90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9d0760ad503131a6b77e1e1997ad65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级高一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某种既能同株又能异株传粉的植物,其可育性与复等位基因(A1、A2、A3)有关。若花粉与卵细胞含有相同的育性基因,得到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成子代。若不考虑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A.该植物群体只存在杂合子个体,没有纯合子个体B.该植物群体只能通过杂交得到后代,自交不能产生后代C.复等位基因A1、A2、A3的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植株A1A2与A2A3相互授粉进行杂交,子代有3种基因型【答案】B【解析】【分
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
定向性,因此可能产生复等位基因。【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若花粉与卵细胞含有相同的育性基因,得到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成子代,即纯合子(A1A1、A2A2、A3A3)个体致死,该植物群体只存在杂合子个体,没有纯合子个体,A正确;B、杂合子
个体自交产生杂合子个体后代(纯合子个体致死),B错误;C、复等位基因仍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仍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D、植株A1A2与A2A3相互授粉进行杂交,子代A2A2纯合致死,有A1A2
、A1A3、A2A3共3种基因型,D正确。故选B。2.某遗传因子组成为Bb(B对b为完全显性)的玉米植株自交后所结的一个玉米穗上有700多粒种子(F1),挑选F1植株中的显性个体均分为两组,甲组自交,乙组自由交配,下列有关两组所产子代
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甲组子代中隐性个体占1/6,乙组子代中隐性个体占1/9B.两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均高于杂合子所占比例C.两组子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不同D.玉米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去雄【答案】D【解析】【分析】1、基
因分离规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2、基因型为Bb的玉米植株自交后代为BB:Bb:bb=1:2:1.F1植株中的显性个体为BB和Bb,比例为1:2.将F1植株中的显性个体均分为两组,则
BB占1/3、Bb占2/3;B的基因频率为2/3、b的基因频率为1/3。【详解】A、遗传因子组成为Bb的玉米自交后,F1显性个体中BB占13,Bb占23;将F1植株中的显性个体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自交,子代中隐性个体占2/3×1/4=1/6,乙组自由交配,按照基
因频率计算,子代中隐性个体占1/3×1/3=1/9,A正确;B、甲组自交,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3×1/2=2/3,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1/2=1/3;乙组自由交配,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3×2/3+1/3×1/3=5/9,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1/3×2=4/9,B正确;C、
甲组自交,子代中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3×1/2=1/3;乙组自由交配,子代中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3×1/3×2=4/9,C正确;D、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本实验中不需要去雄,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自交和自由交配的异同,学生
应熟练掌握。3.花椒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有香气,茎干通常有增大的皮刺。已知皮刺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S、s控制,基因型SS的植株表现为长皮刺,Ss的为短皮刺,ss的为无皮刺。皮刺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T控制深绿色,t控制黄绿色,基因型为TT和Tt的皮刺是深绿色,t
t的为黄绿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SsTt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子代的表现型有6种B.子代能够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有4种C.子代短皮刺、深绿色的基因型有2种D.子代有皮刺花椒中,SsTt所占的比例为1/3【答案】A
【解析】【分析】1、由题意知,花椒皮刺形态及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2、基因型为SsTt的亲本自交,可以转化成两个
分离定律问题:①Ss×Ss→1/4SS(长皮刺)、1/2Ss(短皮刺)、1/4ss(无皮刺);②Tt×Tt→1/4TT(深绿色)、1/2Tt(深绿色)、1/4tt(黄绿色)。【详解】A、花椒有皮刺性状分为长皮刺和短皮刺两种,皮刺的颜色是深绿色和黄绿色两种,无皮刺性
状只有一种,因此子代的表现型是2×2+1=5种,A错误;B、由题意可知,Ss×Ss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是SS、ss两种,Tt×Tt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是TT、tt两种,因此对两对等位基因来说,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是2×2=4种,B正确;C、由题意可知,子代短皮
刺、深绿色的基因型是SsTT、SsTt两种,C正确;D、子代有皮刺花椒的基因型是SS、Ss,其中Ss占2/3,皮刺颜色遗传中Tt占1/2,因此子代有皮刺花椒中,SsTt所占比例为2/3×1/2=1/3,D正确。故选A。【点睛】
应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在某一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DD、Dd、dd的个体分别占20%、60%、20%,其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丧失生殖能力,则该种群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
)A.9/64B.9/100C.1/4D.3/4【答案】A【解析】【分析】1.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
2.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个体丧失生殖能力,不能进行交配产生后代,能产生后代的基因型是DD、Dd,先计算DD与Dd的比例,以种群为单位计算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然后根据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计算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详解】由题意知,性成熟可育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DD:Dd=20%:60%=1:3,以种群为单位,产生的配子中,D的频率为1/4+3/4×1/2=5/8,d的频率为3/4×1/2=3/8。则该种群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dd的个体占3/8×3/8=9/64。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5.下列关于孟德尔豌
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分离是指F1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子代同时岀现髙茎和矮茎的现象B.遗传因子是独立遗传的,且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过程中消失C.一株豌豆植株能结多粒种子,子代的
数量足够多,能使实验结果更精确D.通过测交实验能检测杂种植株产生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
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F1会产生两
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分离定律)。【详解】A、性状分离是指F1高茎植株自交,子代同时岀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A错误;B、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
因子是独立遗传的,且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过程中消失,B正确;C、运用统计学方法,子代的数量足够多,会减少误差,能使实验结果更精确,C正确;D、测交实验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能检测杂种植株产生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正确。故选A。6.
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与该分裂有关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由图2可知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B.图1曲线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C.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②
或③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D.图2中的甲、丁细胞分别对应图1中的AB、BC段【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的理解。根据图中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及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可判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其所处的时期,根据图丙的细胞质分裂方式可判断该动物的性别。【详
解】图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A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对数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没有同源染色体,图1表示该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B项正确;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与染色
体②或③为同源染色体,染色体①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②或③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C项正确;图2中的甲细胞每一极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1中的AB段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项错误。【点睛】减数分裂过程中引发相关物质数量变化的四大原因7.下列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自由
组合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A.不是任意两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该定律B.自由组合体现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中C.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对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可以得出遗传规律的【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
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
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适用条件:(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也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连锁,所以不是任意两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该定律,A正确;B、自由组合体现在雌雄配子的产生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C、自由
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对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可以得出遗传规律的,D正确。故选B。【点睛】易错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发生。8.已知兔子的毛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基因A、B同时存在
时兔子毛色表现为黑色,其余情况下均表现为白色,且只有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1只纯合白色雌兔与1只纯合白色雄兔交配,所得F1全为黑色。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亲代雌雄兔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B
.F1中黑色雌雄兔产生含XB的配子的概率不同C.F1黑色雌雄兔交配产生的F2雌兔中,纯合黑色个体占1/8D.F1黑色雌雄兔交配产生的F2雄兔中,白色个体占5/8【答案】B【解析】【分析】兔子的毛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纯合白色雌兔与纯合
白色雄兔交配,所得F1全为黑色,故亲代雌雄兔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详解】F1全为黑色,则均含A和B,故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故A正确;F1雌雄兔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产生XB配子的概率均为5
0%,故B错误;F1黑色雌雄兔交配产生的F2纯合黑色雌兔基因型为AAXBXB,比例为1/4×1/4=1/16,而雌兔占1/2,故F2雌兔中,纯合黑色个体占1/16×2=1/8,故C正确;F1黑色雌雄兔交配产生的F2白色雄兔
基因型及比例为1/4×1/4aaXBY,3/4×1/4A_XbY,1/4×1/4aaXbY,三种基因型个体占子代的比例为5/16,而雄兔占1/2,故F2雄兔中白色个体占5/8,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B项。【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
学生判断和运用能力,并能熟练计算遗传比例问题。9.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5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F1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最可能是()A.
1∶1∶1∶1B.1∶2∶1C.1∶1D.3∶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F2中,扁盘形:圆形:长圆形=9:6:1,可见果形有两对相对基因控制,F1为杂合子。且只含一种显性基因的个体表现型一致。故测交子代的比例为1∶2∶1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0.利用某种植物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植物体基因型为AABB。则该植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注:图中“<”“∣”表示染色体)A.B.C.D.【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种植物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植物
体基因型为AABB,说明单倍体植株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而花粉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所以该植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为4个,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根据相同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数来判断染色体组,细胞中同
一形态的染色体现几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11.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不可能出现的是()A.
13∶3B.15∶1C.9∶7D.9∶4∶3【答案】D【解析】【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
A_bb+3aaB_):1aabb(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5)15:1即(9A
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详解】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正常情况下,F2的性状分离比应为9∶3∶3∶1,根据题干信息,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
3,与之相对应,则F2的表现型比例可能为13∶3、15∶1、9∶7。A、B、C都可能出现。D是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与题干信息不符,D错误。故选D。【点睛】易错点:9∶3∶3∶1的变形还可根据显性基因的个数得到:1∶4
∶6∶4∶1。12.现有一染色体组成为AaXY的雄性马蛔虫,一个精原细胞可以形成四个精子,其中之一染色体组成为AaYY,则其余三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应为A.AaXX,AaXX,AaYYB.Aa,X,XC.AAX,aa
X,YD.Aa,Aa,X【答案】B【解析】【分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XY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正常的减数分裂所形成的配子中不含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成对的基因和姐妹染色体。【
详解】一染色体组成为AaXY的雄性马蛔虫,其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中,其中一个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AaYY,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和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即形成了AAaaYY和XX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AaaYY减数第二次分
裂时YY姐妹染色体分向了一个细胞,故形成了AaYY,则与该细胞同时形成的精细胞基因型为Aa,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正常分裂形成了两个含X染色体的精细胞,故其余三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应为Aa、X、X,即B正确,
ACD错误。故选B。13.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若减数分裂过程中92.8%初级精母细胞不发生交叉互换,则该动物产生的重组类型配子的比例接近于()A.92.8%B.94.6
%C.7.2%D.3.6%【答案】D【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详
解】根据题意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概率是100%-92.8%=7.2%,1个发生交义互换的初级精母细胞产生4个精子分别是Ab、AB、aB、ab、其中2个重组类型配子为AB、ab、
占1/2,则7.2%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交叉互换,产生的重组类型能子的比例接近于7.2%×1/2=3.6%,故选D。14.下图是同种生物的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
型的子代()A.图①、图④B.图③、图④C.图②、图③D.图①、图②【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后代出现4种表型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两种表现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也产生两种表现型;后代出现6种
基因型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两种基因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三种基因型。识图分析可知,图1能产生4种配子,图2能产生2种配子,图3能产生2种配子,图4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详解】A、图①和图④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
×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A错误;B、图③和图④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1=1种表现型、2×1=2种基因型,B错误;C、图②和图③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2
=4种基因型,C错误;D、图①和图②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3=6种基因型,D正确。故选D。15.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遗传因子在
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C.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D.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
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
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正确;B、受科学发展的局限,该时期还没有发现染色体的结构,孟德尔仅提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假说,B错误;C、“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C正确;D、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
过测交实验完成的,D正确。故选B。16.如图所示,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自由组合()A.①②B.③⑥C.④⑤D.④⑤⑥【答案】C【解析】【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过程是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形成2种配子,没有发生基因重组;③⑥过程是雌雄配子随机组合,形成受精卵,没有发生基因重组;④⑤过程是两对等位基因随
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4种配子,发生了基因重组。故C正确,ABD错误。17.如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对
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Ⅱ7为纯合子,请分析此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B.乙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C.Ⅱ5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Ⅲ10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D.若Ⅲ10与Ⅲ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5/12【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Ⅰ-2患有甲病,生有一不患甲病的女儿Ⅱ-5,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Ⅰ-1、Ⅰ-2不患乙病,生有患乙病的女儿Ⅱ-4,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甲乙遗传病的类型写出遗传系谱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然后根
据基因型对子代进行遗传病的概率计算。【详解】由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A正确;由分析可知,乙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正确;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Ⅱ-5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不患乙病,但是有患乙病的姐妹,基因型为BB或Bb,因此对于2种遗传病来说
,Ⅱ-5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Ⅲ-10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不患乙病,但是父亲是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Bb=2/3,由根据题意知,母亲的基因型为BB,因此Ⅲ-10是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在的概率是Bb=2/3×1/2=1/3,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2/3,因此对于2种遗传病来说,Ⅲ
-10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是aaBB(纯合子)的概率是2/3,C错误;Ⅲ-9是乙病患者,基因型为aabb,Ⅲ-10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前者占2/3,后者占1/3,因此后代都不患甲病,患乙病的概率是bb=1/3×1/2=1/6
,不患病的概率是5/6,不患病男孩的概率是5/6×1/2=5/12,D正确。【点睛】注意:计算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时,需要乘以性别概率;但若是计算生下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则不需要乘以性别概率。18.如图是某生物的精细胞,根据图中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可以判断这5个精细胞至少来自()
A.3个初级精母细胞B.4个初级精母细胞C.4个次级精母细胞D.5个次级精母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的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主要的变化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精细胞;(4)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详解】AB、减数
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又互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图中①、②、④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③和⑤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因此,它们至少来自2个初级精母细胞,AB错误;C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同一个次级
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相同的。图中②、④中染色体的组成是相同的(发生过交叉互换),①、③和⑤中的染色体组成各不相同,说明它们至少来自4个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精子
的形成过程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19.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可能是()A.肝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第一极体D.卵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本题考生要能够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着手考
虑,解题关键是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通过图中细胞分析,细胞中有5条染色体,并且5条染色体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详解】据图分析,细胞内无同源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故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时的细胞。因为哺乳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图示细胞不是肝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卵细
胞是减数分裂结束时产生的细胞,细胞中染色体应该没有染色单体;第一极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故选C。【点睛】易错点∶染色体是奇数的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染色体是偶数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20.受精作用过程中不能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细胞融合C.基因的表达D.DNA的复制【答案】D【解析】【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
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详解】A、受精作用过程中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细胞膜接触传递信息,A正确;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属于细胞融合,B正确;C、受精作用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的表达,如一些酶的作用,C正确;D、受精作用过程
不发生细胞分裂,所以没有DNA的复制,D错误。故选D。21.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H),一对夫妇生有3个子女,其中男孩、女孩各有一个表现型正常,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XHXH×XHYB.XHXh×XhYC.XhXh×XH
YD.XHXh×XHY【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伴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症为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hXh,男性正常基因型为XhY,由此可推知生育这两个孩子的父亲基因型一定为XhY,三个孩子中有一个为患者,则该母亲基因型为XHXh,因此答
案为B。22.果蝇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F和f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图所示。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Ff×FfB.Ff×ffC.XFXf×XFYD.XFXf×XfY【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由柱形图可知,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
毛是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说明直毛和分叉毛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详解】由题意分析可知,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比例是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说明直毛对分叉毛是显性,并且直毛和分叉毛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假设控
制果蝇直毛与分叉毛相关基因用F和f表示,因此亲代基因型为XFXf×XFY。故选C。【点睛】准确判断基因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牝鸡司晨”是指下过蛋的母鸡,变成有鲜艳羽毛会鸣啼的公鸡,该现象现代生物学称之为性反转,性反转的公鸡
可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现象说明表现型受环境因素影响B.母鸡变成公鸡,原因是其性染色体发生了改变C.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D.该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其后代性别比例仍为1:1【答案】A【解析】【详解】A、由于本来是母鸡的基因型,后来变成了公鸡,说明上
述现象说明表现型受环境因素影响,A正确;B、母鸡变成公鸡,其性染色体没有发生了改变,母鸡变成公鸡是受到激素的影响,B错误;C、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而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两者不一样,C错误;D、该公鸡ZW
与正常母鸡ZW交配,后代ZZ:ZW=1:2,期后代性别比例为雌:雄=2:1,D错误。故选A。2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
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答案】D【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
错误;S型菌的蛋白质经过加热后已经失活,但其DNA经加热后没有失去活性,B错误;S型细菌中的DNA能将部分R性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S型菌和R型菌,C错误;该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
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D正确。25.下列有关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B.采用搅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放射性
C.要得到35S标记的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D.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答案】D【解析】【分析】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
,营寄生生活,所以标记噬菌体必须先标记大肠杆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详解】A、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
壳,所以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A错误;B、搅拌和离心是为了把噬菌体和细菌分离,B错误;C、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营寄生生活,所以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中才能培养出来,C错误;D、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所用原料都是细菌的,所以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
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D正确。故选D。26.下列关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由大肠杆菌DNA决定的B.该实验能证明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C.该实验能证明
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最终释放出来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具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DNA进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组装和释放。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2P
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由噬菌体的DNA决定的,A错误;该实验分别
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该实验中注入噬菌体的DNA能得到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能证明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原则,得到的子一代噬菌体中都具有放射性,但细菌裂解需要噬菌体繁殖多代,细
菌裂解后释放的噬菌体大部分没有放射性,D错误;正确的应选C。【点睛】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再作出准确的判断。27.用TMV型和HR
V型病毒分别感染烟草,都会使烟草得花叶病,并都能从染病的烟草叶中分离出各自的子代病毒。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到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A.TMV型蛋白质和HR
V型RNAB.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D.TMV型RNA和HRV型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R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是RNA,由题意知,重组病毒的蛋白质来自HRV型病毒,
RNA来自HRV型病毒,因此重组病毒产生的后代应该与HRV型病毒相同。【详解】TMV型病毒与HRV型病毒都是RNA病毒,用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组合型病毒去感染烟草,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因为组合型
病毒的核酸来自HRV型病毒,核酸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也是HRV型蛋白质,B正确,A、C、D错误。故选B。28.—个含3000个核苷酸对的DNA片段,其中碱基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DNA片段含有1800个胞嘧啶B.该DNA片段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该DNA片段复
制3次可以得到8个相同的DNA片段D.该DNA片段第3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400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DNA复制相关知识点,解题要点是识记DNA分子复制的特点。A.DNA分子中,A+C占碱基总数的50%,若A占20%,
则C占30%,即该DNA片段含有1800个胞嘧啶,A项正确;B.该DNA是双链结构,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项正确;C.正常情况下,该DNA片段复制3次可以得到相同的DNA片段23个,C项正确;D.由题干分析可知,该DNA分子中含胸腺嘧啶1200个,则第三
次复制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1200×2(3-1)=4800个,D项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易错点是关于DNA复制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计算: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为m×(2n-1)个。②若进行第n次复
制,则需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29.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相连B.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都是相等的C.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
磷酸和一个碱基D.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中碱基序列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
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DNA分子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A错误;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
、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都是相等的,B正确。C、双链DNA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上连着2个磷酸和一个碱基,只有两端各有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C错误;D、DNA互补配对的两条链中碱基种类和序列不一定相
同,D错误。故选B。30.一段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组成为:35%的A、20%的C、35%的G、10%的T。它是一段A.双链DNAB.单链DNAC.双链RNAD.单链RNA【答案】B【解析】该DNA有T没有U,且A≠T、G≠C,所以该核苷酸链是一段是单链DNA。31.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
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碱基对C.
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D.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答案】D【解析】【详解】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及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规律,“4个C,6个G,3个A,7个T”能配
对4个G-C和3个A-T,共7个碱基对。但是本题中脱氧核糖和磷酸的连接物数较少,大大制约了搭建的模型中脱氧核苷酸数。结合DNA结构图可知,14个脱氧核糖和磷酸的连接物能搭建的模型中每条链最多4个脱氧核苷酸,因此最多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共含8个
脱氧核苷酸,理论上能搭建出不同的DNA分子模型远少于410种。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32.用具有放射性的32P标记某动物体细胞的全部DNA,然后将该动物体细胞置于没有放射性的31P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连续分裂两次,在细胞分
裂过程中,定期检测细胞中的放射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个染色单体都含有放射性B.第一次分裂结束细胞中每个染色体上都有放射性C.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单体含有放射性D.第二次分裂结束细胞中有一半染
色体含有放射性【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在含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这两个DNA都是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不含32P.这2个DNA分子在含有31P的原料中再复制一次,形
成4个DNA,这个四个DNA分子中,有两个DNA是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不含有,还有两个DNA都不含32P.【详解】A、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单体都含有放射性,A正确;B、以一个DNA分子为例,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一个DNA分子复制产生的两个DNA
分子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B正确;C、由于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所以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单体含有放射性,
C正确;D、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会随机的分配到细胞两极,因此第二次分裂结束细胞中染色体含有放射性数目不确定,D错误。故选D。33.已知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腺嘌呤40个。经过n次复制后,不
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若需游离的胞嘧啶为m个,则n,m分别是A.3;900B.3;420C.4;420D.4;900【答案】D【解析】【分析】1、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
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2、相关计算: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1)DNA分子数:①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②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个.
③不含亲代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2)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目为2n+1条。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为2条。③新合成脱氧核苷酸链为(2n+1-2)条。(3)如一个DNA分子中含有A为m个,复制n次后,需要游离的A为(2n-1)
m个。【详解】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为2个,根据“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则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为14个,故n次复制后产生的DNA总共为16个,因此说明该DNA复制了4次。DNA分子含100
个碱基对,其中有腺嘌呤(A)40个,根据A+C=100,可知C=60个。一个DNA复制了4次,需游离的胞嘧啶(C)为60×(16-1)=900个。故选D。34.如图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据图可知体细胞中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都是成对存在的B.约翰逊发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C.一条染色体上携带许多个基因,这些基因相连组成染色体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
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详解】A、据图可知体细胞中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线性排列,在同源染色体上都是成对存在的,A错误;B、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
明了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B错误;C、一条染色体上携带许多个基因,但是不能相连组成染色体,C错误;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相同,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
、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应准确辨析。35.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这条染色体一定含有多个DNAC.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
线性排列【答案】D【解析】【分析】等位基因控制生物的相对性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隐性基因不一定能够表达。【详解】A、朱红眼与深红眼基因是同一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B、这条染色体在复制之前,一条染色体仅含有一个DNA,复制以后,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B错误;C、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错误;D、据图示可知,该染
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D。36.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A.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B.基因D、基因d所含的密码子不同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利就是遗传信息,不同基因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同,这也是不同基因的根本区别。【详解】A、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分别控制显性和隐性性状,但这不是它们的根本区别,A
错误;B、密码子在mRNA上,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均不含有密码子,B错误;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因此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
正确;D、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D错误;故选C。37.如图表示DNA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B.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进行的特
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D.DNA分子复制形成的两条子链都是连续合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根据箭头方向可知DNA复制是双向复制,且形成的子链的方向相反。DNA复制需要以D
NA的两条链为模板,所以首先需要解旋酶断裂两条链间的氢键,还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此外还需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和能量。【详解】A、DNA复制过程的第一步是解旋,需要用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
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A正确;B、由题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进行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B正确;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C正确;D、由题图可知,DNA分子的两条子链中,一条单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单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D
错误。故选D。38.如图为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模式图。图中“→”表示复制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DNA分子复制为多起点双向复制B.除图示中的酶外,DNA分子复制还需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等C.DNA分子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
是相反的D.解旋含G―C碱基对较多的区域时,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多【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根据箭头方向可知DNA复制是双向复制;DNA复制需要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所以首先需要
解旋酶断裂两条链间的氢键,还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此外还需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和能量。【详解】A、由图可知,DNA分子复制为单起点双向复制,A错误;B、图示解旋酶能打开双链间的氢键,
使双链DNA解开,需要消耗ATP,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将DNA片段连成完整的子链需要DNA连接酶,B正确;C、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只能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所以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相反,C正确
;D、G―C碱基对含有三个氢键,A―T碱基对含有两个氢键,故解旋含G―C碱基对较多的区域时,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多,D正确。故选A。39.某DNA的一个单链中(A+G)/(T+C)=0.2,该比值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
分别是()A.0.4和0.6B.5和1C.0.4和0.4D.0.6和1【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依题干知A1+G1/T1+C1=0.2,且A1=T2,G1=C2,T1=A2,C1=G2则A2+G2/T2+C2=T1+C1/A1+G1=1/0.2=
5;又双链DNA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则(A+G)/(T+C)=1.0,所以B正确。40.DNA分子共有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链上的(A+T)/(C+G)=2:5。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和
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依次是()A.300、600个B.800、600C.600、800D.1200、800【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一条链两个互补碱基和之间的比,等于整个DNA分子的比值,所以该DNA分子中A:T:G:C=2:2
:5:5.又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所以A=T=200个。复制1个DNA需要200个T,DNA连续复制两次产生22-1=3个新的DNA,因此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200×3=600个;第三次复制产生23-22=4个新的DNA,因
此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200×4=800个,C正确。故选C。二、简答题41.小家鼠毛色的黄与灰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尾形的弯曲与正常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T、t控制。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
让毛色、尾形相同的多对小家鼠交配,其中雌鼠的基因型相同,雄鼠的基因型相同,所得子一代类型及其在子一代总数中的比例如表。黄毛尾弯黄毛尾正灰毛尾弯灰毛尾正曲常曲常雌鼠4/1202/120雄鼠2/122/121/121/12请回答:(
1)控制毛色的基因在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家鼠尾形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__
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3)亲代雌鼠、雄鼠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一代中灰毛尾正常小家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_____。(4)若不考虑毛色性状的遗传,让子一代中全部的尾弯曲雌鼠与尾弯曲雄鼠交配,雌鼠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论上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后代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论上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5)选取子一代中灰毛尾弯曲的纯合雌鼠与黄毛尾正常的雄鼠,进行一代杂交实验,请预测实验结果并用遗传图解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常(2).BB(3).尾弯曲(4).X(5).BbXTXt(
6).BbXTY(7).bbXtY(8).XT、Xt(9).3∶1(10).尾弯曲雌鼠、尾弯曲雄鼠、尾正常雄鼠(11).4∶3∶1(12).【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
子代无论雌鼠还是雄鼠,黄色与灰色之比均为2:1,说明控制黄色和灰色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毛是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bb,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子代雄鼠中,尾弯曲:尾正常=1:1,而雌鼠中
均为尾弯曲,说明尾弯曲和尾正常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TXt×XTY。综合以上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TXt×BbXTY。【详解】(1)F1中毛色性状的分离比为雌鼠中黄∶灰=2∶1,雄鼠中黄∶灰=2∶1,没有性别差异,因此控制
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由2∶1可看出黄色纯合子(BB)未完成胚胎发育。(2)尾弯曲与尾正常性状中表现出了性别差异,所以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因为雌鼠全为尾弯曲,故尾形的显性性状为尾弯曲。(3)根据(1)(2)两小题的结果能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为BbX
TXt、BbXTY,子一代中灰毛尾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bbXtY。(4)若不考虑毛色性状的遗传,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TXt、XTY,子一代尾弯曲雌鼠的基因型为XTX-(1/2XTXT,1/2XTXt),尾弯曲雄鼠的基因
型为XTY,雌鼠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XT和Xt,比值为3:1,雄鼠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XT和Y,比值为1:1。后代的表现型有尾弯曲雌鼠、尾弯曲雄鼠、尾正常雄鼠三种,比值为4:3:1。(5)由以上分析可知,灰毛尾弯曲的纯合雌鼠与黄毛尾正常雄鼠的基
因型分别为bbXTXt和BbXtY(因为BB纯合致死)。遗传图解如下:【点睛】遗传图解的书写较容易,应注意遗传图解中字母、符号等构成要素的完整性及正确性。42.如图为细胞内DNA分子复制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过程中用到的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2)形成配子时该过程发生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3)DNA分子复制时,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以母链为模板,以4种游离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为原料,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4)若将含15N的细胞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连续分裂n次,则最终获得的DNA分子中,含14N的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__,含15N的占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DNA的复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NA聚合酶(2).解旋酶(3).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4).脱氧核苷酸(5).碱基互补配对
(6).100%(7).1/2n-1(8).半保留复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根据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特点,结合题意准确回答本题。【详解】(1)图示过程表示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的作用。(2)形成配
子时进行的是减数分裂,DNA复制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DNA分子复制时,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以母链为模板,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4)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将含15N的细胞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则所
有的子代DNA将都含有14N。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复制n次共产生2n个DNA分子,所以含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2/2n=1/2n-1,这也说明DNA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点睛】准确掌握DNA的复制过程及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