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专题课件33张

PPT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3 页
  • 大小 485.375 K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专题课件33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专题课件33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专题课件33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0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专题课件33张.pptx,共(33)页,485.37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9aaeccfb9ea81fd0dfd61fb3ce41b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一、读诗词的基本方法1.读懂诗歌比答题套路、模板重要得多。2.诗词鉴赏题的解答离不开对诗词大体正确的翻译。1.正确划分诗歌节奏2.利用律诗起承转合规律读懂诗歌3.注意诗歌的语言变形4.“五看”法起即起句。紧承诗题,引出所叙

、所描之事、物。承是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是“起”的延伸、拓展。转是接“承”而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是诗文的结尾,往往是针对上面描述的内容作“集中”的总结,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等。往往是诗歌

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律诗的一般结构诗词语言的变形古诗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既遵循语言规范,又时时欲超出语言规范。古诗语言的“变形”:在语言方面,建立格律以营造音乐美

;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1.改变词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改变词序:①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3.互文: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五看”之中,读懂标题、情语、注释是解读诗歌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诗词“

五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情感词句看意象意境这些内容中,哪些信息的读取对读懂诗歌最为简单有效?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

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其蕴含信息有:①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表明诗歌的题材或体裁;⑤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读标题根据下列标题,挖掘蕴含信息。标题蕴含信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

韵(依照别人作诗所用的韵来和诗)苦笋①交代写作缘由、目的(袭美抱疾杜门)②表明诗的题材或体裁(奉和诗)③暗示可能的情感(安慰朋友,希望早日康复)①表明诗的题材(咏物诗)②交代写作对象的特点(苦)③暗示表达技巧(托物言志)赠别郑炼赴襄阳投长沙裴侍郎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交代诗的题材(赠别

诗)②交代别之缘由(赴襄阳)①点明写作目的(投)②交代写作对象(裴侍郎)③暗示诗的题材(干谒诗)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交代事件(进士就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投长沙裴侍郎(唐)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

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试利用所学,解读这首诗。我虽然身份卑微但心中道义长存,我并非来攀附权贵而是因为你也是心怀道义之人。只希望您能读读我写的文章,我不求入朝为官,只希望和你一起谈谈为文著书

方面的事情。雨中垂钓结下了隐居渔乡的孤傲之情,吹过树林的夜风传来了远飞鸿雁的心志。男子汉接受恩惠必须要有缘由,我平生也绝不能接受别人平白无故的施舍恩惠。这是一首干谒诗,表达作者投奔他人,希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情感。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

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

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读情语①情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②紧紧抓住情语,是理解诗情的一条捷径。③情语的位置:多出现在诗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尾句,还有词的下阕。“情语”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情语:直接表达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隐性情语:①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②表情

态、语气的虚词。类型阐释示例显性词语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也叫“情感语”,多为动词和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如“愁”“怨”“恨”“愤”“忧”“凄”“悲”“喜”“乐”“悔”“思”“怜”“

泪”“闲”“怅”“怆”“孤”“独”“寂寞”等词语隐性词语(1)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却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

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点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2)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却”“惟”“仍”“又”“只”“徒”“空”“尚”“犹”等词语。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只”二字

,将词人遥望金陵时那种物是人非、无限怅恨的感叹传达了出来请利用之前所学方法分析诗作,找出显性情语和隐性情语。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悔:将少妇让夫君长年征战求取功名的做法的悔恨和自责之情表达了出来。忽:将登楼时的兴冲冲到因柳色想起丈夫而生伤感的这

种情绪的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2022·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请利用所学知识勾

画批注,解读诗作(2022·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请利用所

学知识勾画批注,解读诗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

“自称美”是自会称赞那里的风景优美,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选项中的解读与诗歌核心情感主旨相背离(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①寓情于景: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的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②以景结情: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

绵思绪的形象表现。如何表达情感:①点明艺术手法②解释诗歌内容(简略翻译)③指出艺术效果④情感主旨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相区分。读注释诗后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会对读懂诗歌有直接的帮助。注

释作用介绍作者,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暗示作者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的深层原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和相关诗句帮助读懂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链接他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思

想内容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1、分析诗题,看看你能挖出哪些信息。2、仔细梳理诗

歌思路,在没有注释的情况下,哪些语句很费解?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

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从注释中可以挖掘出哪些信息?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

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注释①暗示借代手法,帮助读懂该句意思:作者提醒弟弟远在朔漠莫忘朝廷和京城岁月。注释②暗示借代手法,帮助读懂该句意思:作者提醒弟弟远在朔漠不要忘记远在杭州的哥哥。注释③暗示此联表现手法(用典)及本诗主旨:告诫子由出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

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

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兄弟二

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

末襄阳高士。利用之前所学方法解读诗歌。并思考从注释中可以获得怎样的信息?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

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利用之前所学方法解读诗歌。思考从注释中可以获得怎样的信息?注释1:提示内容。作者每天拿着友人的诗歌,表达对友人的不舍。惊神的原因:①戎马交驰②柴门老病③朋

友别离①国家动乱②贫病交加③朋友离别注释2:岘首山是襄阳地名。颈联上句写四川,下句写襄阳,结合杜甫生平及诗题“送别”可知,郑炼是从成都告别杜甫,前往襄阳。注释3、4:作者仰慕庞德公这样的高士,表达自己的志向情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2)诗的颈联写

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3分;第一点阐释意象的表层含义,第

二点挖掘意象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分析顺序是由浅入深,作答时须符合这三个要求。)一、找准最直接的路径——标题、情语和注释二、找准最稳妥的路径——关键字词、景事情和尾句三、找准最能辅助的路径——作者、题干和试题谢

谢观看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