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沈阳专版)(7)——功和简单机械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8 页
  • 大小 472.222 KB
  • 2025-03-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年辽宁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沈阳专版)(7)——功和简单机械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年辽宁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沈阳专版)(7)——功和简单机械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年辽宁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沈阳专版)(7)——功和简单机械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年辽宁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沈阳专版)(7)——功和简单机械.docx,共(28)页,472.222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956a4c2e40b7124f65106df2a6992a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辽宁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沈阳专版)(7)——功和简单机械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20春•和平区期末)如图,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最后停止在由相同材料制成的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匀速下滑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木块能够沿斜面向下

下滑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C.木块匀速下滑时受到的是平衡力D.木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2.(2020•和平区一模)小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在高度为h的光滑斜槽顶端,将质量不同的钢

球由静止释放,观察水平长木板上的木块被撞动的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钢球达到水平木板的初速度大B.本实验必须选择光滑的长木板C.本实验可探究木块的动能跟质量大小的关系D.质量大的钢球撞动木块运动的距

离远3.(2019•皇姑区二模)如图所示:新型膨胀式安全带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迅速充气,迅速形成气囊袋,对驾、乘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下列关于膨胀式安全带说法正确的是()2A.将安

全带拉出时,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势能将变小B.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车内人员的惯性C.当车加速时,该安全带就会自动充气D.该安全带充气后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可避免人员被勒伤4.(2019•沈河区一模)一个超级惊险项目﹣﹣18米长

悬崖秋千惊现重庆某公园!小明被缆绳拉到6层楼的高度,释放后自由摆动冲向峡谷(如图所示),伴随着人们的惊呼声,秋干越荡越低。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秋千荡回来经过最低点时,小明的机械能最大B.整个过

程小明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不变C.秋干荡到最高点时,小明的动能为零D.在向下摆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5.(2019•皇姑区一模)如图是辽宁篮球队主力郭艾伦投篮时的场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郭艾伦

站在领奖台上静止不动时,他对台面的压力与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篮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C.篮球飞向篮板时,篮板相对于篮球是静止的D.将篮球举过头顶的过程中,人对篮球做了功6.(2019•和平区一模)大课

间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下面描述正确的是()3A.同学们在跳绳的过程中没有做功B.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压强C.乒乓球的质量小,风容易改变乒乓球的运动状态D.空中的篮球在最高点开始下落,是因为篮球有惯性7.(2020

春•沈阳期末)用一个动滑轮把重100N的沙袋从地面提到9m高的脚手架上,所用的力是60N,若不计滑轮及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做的有用功是540JB.所做的总功是900JC.所做的额外功是90JD.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83.3%二.多选题(共5小题)8.(2020春•沈北新

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始终匀速向右运动,现把一物块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左侧,物块将随传送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整个过程中,物块一直受摩擦力的作用B.整个过程中,物块的机械能先增大后不变C.

当物块匀速时,物块没有惯性D.当物块匀速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块不受力作用9.(2020•沈河区二模)如图所示,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由水面上方一定高度缓慢匀速放入水中,直至杯底。从铁块下表面刚刚接触水面直至沉到水底的这个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4A.铁块受

到的浮力一直增大B.铁块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C.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一直不变D.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铁块实际上是它的虚像10.(2020•皇姑区二模)第十一届民族运动会定于2019年9月8日至16日在郑州市举行。下列关于各种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跳远运动员从起跳到落地时间内,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B.跳高运动员在起跳前加速跑动是为了增大惯性C.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D.中长跑运动员在弯道匀速跑动时,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11.(2020•沈北新区一模)小明喜欢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下列说法中分析正确的

是()A.踢足球时,足球在草地上滚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垫排球时,小明感到手疼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小明投篮时,篮球离开手后,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手对篮球做了功D.引体向上时,静止挂在横杆上的小明受到的重力与横杆对他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12.(2019

•苏家屯区一模)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时,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提升重物的滑轮组,其中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同,每个滑轮的质量也均相同。若不计绳重和轮与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5A.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B.乙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丁滑轮组的机械效率C.利用乙、丙两个滑轮组可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是否有关D.利用甲、丙两个滑轮组可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物重是否有关三.填空题(共6小题)13.(2020春•沈阳期末)小华去商场购物,站在匀速上升的扶梯上,

她的动能将,她的机械能将。(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14.(2020春•和平区期末)如图所示是高速公路的限速标志牌(部分己遮挡),则图中丙位置是(填“小型客车”、“大型客车”或“大型载货汽车”)的标志。15.(2020•和平区二模)如图所示是电动无人扫地车,在平

直路面上匀速前进前进并将地面上的落叶吸入车内,此时扫地车受到对平衡力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扫地车整体的机械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16.(2020•沈阳)如图所示是一种可在电梯井中沿竖直通上下运行的电梯,人随底板水平的电梯厢一起上做匀速直

线运动时,以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此时人(选填“不受”或“受到”)摩擦力作用。人在随电梯厢一起向上匀速运动时,他的机械能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7.(2020•沈北新区一模)3月28日,辽宁省第三批援鄂返辽医

疗队队员乘坐的包机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受到“水门礼”迎接。“过水门”仪式是由两辆消防车在飞机两侧喷射水柱,形成一个“水门”,这项民航中高级别的礼仪寓意“接风洗尘”。从消防车喷水口喷出的水在上升的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以上两空均选填“增加”

、“减小”或“不变”);当飞机从水门下缓缓通过时,“水门”相对于飞机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8.(2020•和平区模拟)如图所示,一位泰山挑山工用一根长1.8m的扁担挑起货物,如图为扁担示意图,若在扁担的A端挂200N的物体

,B端挂300N的物体,挑起重物时使扁担水平平衡,则挑山工肩膀需顶在距A端m远的位置(不计扁担的重力),挑山工工作时戴麻布线手套,是为了(填“增大”或“减小”)手与扁担间的摩擦。7四.实验探究题(共9小题)19.(2020春•沈北新区校级期末)小红猜想动

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m和运动速度v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和运动速度v的关系。甲、乙两组实验中:(1)甲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2)选用图甲

探究的是动能与的关系。(3)根据图乙,得出的结论是:。(4)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有:,。20.(2020•南京一模)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

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使铁球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的大小,来比较铁球的动能大小。(3)有同学用图乙装置,将不同质量的

铁球把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8同一木块,完成(1)中的实验探究,这个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是。21.(2020•皇姑区校级模拟)利用带有刻度的均匀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所用钩码质量均相等.(1)调节好杠杆平衡后,在A处挂上

4个钩码(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处挂3个钩码。取下钩码,又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处沿两个方向拉(如图b所示),小明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

。第一种实验方案更好,理由是:,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F2(</=/>)。(2)在实验中,小明不慎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遗失,导致杠杆无法在水平位置平衡,于是他在杠杆上右侧适当位置粘了块橡皮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

衡(如图c所示),此装置(能/不能)继续用来完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3)小刚用图d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的数据与小明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若只将测力计的悬挂点由A移至C点,O、B位置不变

,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2020春•沈阳期末)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距离/c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

上升距离/cm机械效率912100.83083.3%24101.53036102.23090.9%(1)在实验中,为了测量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应该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运动时读数。(2)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分析数据可得结论: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越(选填“高”或“低”)。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8N的物体匀速提升10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只填序号)。A.71.6%B.82.4%C.92.1%(4)小东对上述甲、乙

、丙三次的机械效率取平均值,并认为它是这个滑轮组准确的机械效率,这种做法对吗?(选填“对”或“不对”)23.(2020春•和平区期末)小龙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并将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实验次序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重G/N物体上升高度h/

m沿斜面拉力F/N拖体移动距离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较缓5.00.101.60.500.500.8062.5%2较陡5.00.152.20.500.751.1068.2%3最陡5.00.203.10.501.55(1)沿质地均匀的斜面拉动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不稳定,原因可能是。10(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出第3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J,机械效率是。(3)分析可知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越省力。(4)分析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倾斜程度的关系是:。(5)如果小龙换用一个同种材料制成的重15N的物体代替物体A,

利用实验次序1中的斜面重做实验,则所需拉力为N。24.(2020•沈河区二模)小亮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调节螺母使杠

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应确保杠杆上(填“悬挂”或“不悬挂”)钩码。(2)杠杆平衡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填“可以”或“不可以”)再一次旋动两侧的螺母。(3)如图甲所示,按照要求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小亮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

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亮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原因是:。(4)实验结束后,小亮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他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

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5)如图丙所示是一个菜馅挤水器,其上部手柄在使用时是一个杠杆,用力下压手柄,就可以把菜馅中的水

挤出去。图丁是其简化的示意图,图中O为支点,F2是使用菜馅挤水器时B点受到的阻力。请在图丁中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及阻力臂1112。25.(2020•大东区二模)小明和小亮所在的物理小组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

件,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1)小明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每个钩码质量相同),如图乙所示。松手后杠杆的(

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要是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目和悬挂点位置,需要如何操作。(2)小亮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将弹簧测力

计从竖直方向慢慢向左倾斜,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26.(2020•沈北新区一模)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采衡条件。(1)在支点左侧2格处挂3个重均为1N的钩码,右侧3格处用弹簧测力计沿如图所示方向拉杠杆,使其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应(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N。(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小明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经过实验把获得的数据记录在如表中。于是,他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请

你找出他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两个问题:①;②。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12/cm12244227.(2020•和平区模拟)小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

填“处于”或“不处于”)平衡状态。(2)杠杆水平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B点挂3个50g的钩码,可在杠杆的D点挂个100g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3)若只在C处挂4个50g钩码,在刻度线“A”处用调好

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将弹簧测力计斜向左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其示数F2(选填“>”、“=”或“<”)F1。(4)小皮得到结论后,思考古代用的杆秤也是利用的杠杆原理,于是他上网查到了如图丙所示的杆秤,聪明的小皮一看便知道了测量质量时,被

测物体挂在左侧挂钩上,移动秤砣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可读出秤砣绳对应的示数,但小皮发现此杆秤有M、N两个支点,请问若使用此杆秤测量质量较大的物体的质量,应手持点(填“M”或“N”)。五.计算题(共3小题)28.(2021•和平区

模拟)如图,用滑轮组将重为120N的重物匀速提升2m时,绳端的拉力为50N,动滑轮的质量为2kg,g取10N/kg。计算:(1)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3(3)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功。29.(2

020春•沈北新区校级期末)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等重。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重G1从200N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绳子被拉断。每次均匀速拉动绳子将物体提升同样的高度,图乙记录了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物体重力的增加而变化的图象。(1)每个滑轮重多

少N?(2)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多少N?(3)由图乙中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物体重力的增加而变化的关系,试用公式推导说明。30.(2020•铁西区二模)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浸没在水中的实心圆柱形物体

,已知物体的体积为0.12m3,质量为200kg。物体始终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物体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所做的功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摩擦及水的阻力,ρ水=1.0×103kg/m3,g=10N/kg)求:(1)物体的密度(

结果保留2位小数)。(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3)物体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绳端受到的拉力。14(4)物体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结果保留1位小数)。六.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31.(20

20•龙湖区一模)小红发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用具的使用方法是“按压式的”。(1)如图1甲所示,小红将一支内有弹簧的圆珠笔向下按压,放手后笔会向上弹起一定高度。为了研究方便,把笔筒化为外壳、内芯和轻质弹簧三部分。弹跳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乙所示:①把笔竖直倒立于

水平硬桌面,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见位置a);②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与静止的内芯碰撞(见位置b);③碰撞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最大高度处(见位置c)。(1)下列关于该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下按笔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B.向下按笔的

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C.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D.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15(2)小红注意到家中洗手液的瓶盖也是按压式的。她打开洗手液瓶盖,看到其中有个按压式吸液结构如图2甲所示。它由导液管、进

液阀门、弹簧、活塞、出液阀门、出液管、储液筒等组成,如图2乙所示。其中进液阀门和出液阀门是塑料小球,进液阀门位于弹簧下端,出液阀门位于活塞上端。使用的时候,通过手向下按压,活塞向下移动,弹簧被压缩使得进液阀门关闭,出液阀门

打开,储液筒里的液体从出液管流出瓶外,当手松开时,弹簧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使得活塞向上移动,出液阀门关闭,进液阀门打开,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这样活塞在圆筒中上下往复运动,不断地把液体“吸”上来,“压”出瓶外。①按

压式瓶盖的工作原理和原理相同。(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船闸B.活塞式抽水机C.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U形管微小压强计D.汽油机②洗手液能被“吸”上来是利用了。③向下按压后松手时,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是因为洗手液瓶中气压(选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储液筒中气压。162021辽宁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沈阳专版)(7)——功和简单机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解答】解:A、木块匀速下滑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高度降低,则木块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所以重力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B、木块能够

沿斜面向下滑是因为木块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C、木块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木块受到的是平衡力,故C正确;D、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虽然斜面和水平面由相同材料制成,但是

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小于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所以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小于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C。2.【解答】解:A、质量不同的钢球由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则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是相同的,故A错误;B、实验中通过观察水平长木板上的木块被

撞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若水平面光滑,则木块会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能比较距离的大小,故B错误;C、实验中无法改变木块的质量,所以不能探究木块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故C错误;D、在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钢球撞动木块运动的距离远,这表明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

大,故D正确。故选:D。3.【解答】解:A、将安全带拉伸,卷收器弹簧的弹性形变的程度变大,故弹性势能变大,故A错误;B、人的惯性是不变的,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故B错误;C、安全带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

,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迅速充气,迅速形成气囊袋,故C错误;D、该安全带充气后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对人体的减小压强,故D正确。17故选:D。4.【解答】解:ABD、秋千在摆动过程中,由于小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需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一部分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所以,小明被缆绳

拉到6层楼的高度时的机械能是最大的,整个过程小明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是减小的,秋千荡回来经过最低点时,机械能会变小,故ABD错误;C、秋干荡到最高点时,小明的速度为0,其动能为0,故C正确。故选:C。5.【解答】解:A、郭艾伦站在领奖台上静

止不动时,他对台面的压力与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篮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C、篮球飞向篮板

时,篮板相对于篮球发生了位置变化,则篮板是运动的,故C错误;D、将篮球举过头顶的过程中,人对篮球施加了力的作用,篮球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人对篮球做了功,故D正确。故选:D。6.【解答】解:A、跳绳时,克服重力,人跳起了一定的高度,因此是做功的,故A错误;B、增

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故鞋底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故B错误;C、物体的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所以很容易改变它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D、空中的篮球在最高点开始下落,是因为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是重力改变了篮球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故选:C。7.【解答】解:A

、所做的有用功:W有=Gh=100N×9m=900J,故A错误;B、动滑轮有两段绳子承担总重,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2×9m=18m,这一过程所做的总功:W总=Fs=60N×18m=1080J,故B错误;C、根据W总=W有+W额可知,18所做的额外功为:W额=

W总﹣W有=1080J﹣900J=180J,故C错误;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𝑊有𝑊总=900𝐽1080𝐽×100%≈83.3%,故D正确。故选:D。二.多选题(共5小题)8.【解答】解:AD、把一物块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左侧,

由于传送带的速度较快,则物块相对于传送带向左滑动,所以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同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当物块做匀速运动时,物块相对于传送带没有运动的趋势,不受摩擦力的作用,但仍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AD错误;B、当物块做加

速运动时,物块的质量不变,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速度增加,动能增加,当物块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所以,整个过程中,物块的机械能先增大后不变。故B正确;

C、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所以当物块匀速时,物块仍有惯性。故C错误。故选:ACD。9.【解答】解:A、从铁块下表面刚刚接触水面到铁块刚浸入水中的过程中,铁块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变大,根据F浮=ρgV排知,浮力逐渐变大;铁块浸没后继续下沉的过程中,铁块排开

水的体积不再变化,根据F浮=ρgV排知,浮力不再变化,故A错误;B、铁块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B正确;C、从铁块下表面刚刚接触水面直至沉入水底的过程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p=ρgh知,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故C正确;D

、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铁块实际上是它变浅的虚像,虚像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BCD。10.【解答】解:A、从起跳到落地的过程中质量不变,从起跳到最高点是速度越来越小,所以动能越来越小,从最

高点到落地时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动能变大,因此从起跳到落地的过程动能是先减小后增大。故A正确;19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利用人的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助跑不能增大惯性,故B错误;C、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作用

,故C错误;D、中长跑运动员在弯道匀速跑动时,方向不断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CD。11.【解答】解:A、踢足球时,足球在草地上滚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B、垫排球时,手对排球施加了力,同时排球也对

小明的手施加了力,小明感到手疼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C、篮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在空中运动,手对篮球没有力的作用,手对篮球不再做功,故C错误;D、引体向上时,静止挂在横杆上的小明受到的重力与横杆对他的拉力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故选:BD。12.【解答】解:(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和物体重力有关,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均相同,每个滑轮的质量也均相同,由甲、丙两个滑轮组可知,两滑轮组提起物体的重力

不同,动滑轮重也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所以不能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物重是否有关,故D错误;由乙、丙两个滑轮组可知,两滑轮组提起物体的重力相同,动滑轮重不同,所以可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是否有关,故C正确;(2)甲和乙两个滑轮组完全相同,乙滑轮组提物体重力大,

将物体提起相同高度时,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大,不计绳重和轮与轴的摩擦,克服动滑轮重所做额外功相同,所以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即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A正确;(3)由图知,乙、丁两个滑轮组均为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且提起重物的重力也相同(只是绕绳方式不同),若将

物体提起相同高度,则有用功和额外功均相同,总功20也相同,故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B正确。故选:ABC。三.填空题(共6小题)13.【解答】解:小华站在自动扶梯上,在扶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则小华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

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因为机械能=动能+势能,故小华的机械能增加。故答案为:不变;增加。14.【解答】解:机动车质量一定,速度越快,动能越大,刹车时制动距离越大,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所以要限速行驶;在相同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机动车质

量不同,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动能大,制动距离大,质量小的动能小,制动距离小,当制动距离相同时,大型载货汽车限速就小,故图中丙位置是大型载货汽车的标志。故答案为:大型载货汽车。15.【解答】解:电动无人扫地车

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前进并将地面上的落叶吸入车内,此过程中,扫地车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地面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方向电动机向前的牵引力和地面向后的摩擦力;扫地车的总质量变大,速度和高度不变,则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变大,机械能变大。故答案为:两;变

大。16.【解答】解:(1)人随底板水平的电梯厢一起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以电梯厢底板为参照物,人的位置不变,处于静止状态;(2)人和电梯厢底板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不存在摩擦力;(3)人在随电梯籍一起向上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高度增加,所以自行车

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所以机械能增大。故答案为:电梯厢底板;不受;增大。17.【解答】解:(1)从消防车喷水口喷出的水质量一定,在上升的过程中,速度减小,动能减小;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增加;(2)“水门”相对于飞

机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飞机为参照物,“水门”是运动的。故答案为:减小;增加;运动。18.【解答】解:21(1)以肩膀与扁担接触处O为支点,由图可知,肩到扁担左端的距离为OA,则肩到右端的距离为OB=1.8

m﹣OA,扁担水平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A×OA=GB×OB,代入数据:200N×OA=300N×(1.8m﹣OA),解得:OA=1.08m;所以挑山工挑起物体时,肩膀肩膀距A端的距离为1.08m;(2)挑

山工工作时戴麻布线手套,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答案为:1.08;增大。四.实验探究题(共9小题)19.【解答】解:(1)在此实验中,小球的高度在这个题中代表了速度的大小,让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能够具有相同的速度;(2)甲图中两

球的高度相同,这样到达底端的速度相同,但它们的质量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动能与质量大小的关系;质量越大的小球把平面上的木块撞击的更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运动速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3)乙

图中两球的质量相同,高度不同,到达底端的速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动能与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高度越高的小球运动到底端时速度越大,把木块撞击的更远,因此说明其动能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质量一定时,运动

速度越大,动能越大。(4)动能的影响因素有两个,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表示动能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答案为:(1)速度;(2)质量;(3)物体质量一定时,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0.【解答】解:(1

)实验中,保持铁球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铁球到达下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2)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的大小来间接判断铁球动能的大小;(3)观察图乙的装置可知,若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

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撞击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故弹簧势能相同,转化出的动能相同,因此,木块最终移动的距离相同,这样是不能完成实验目的。故答案为:(1)速度;(2)木块被撞后移动距离;(3)

压缩程度相同,小球的动能相同22对木块做的功相同,木块移动的距离相同。21.【解答】解:(1)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因此第一种实验方案更方便,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杠杆垂直,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力臂;因为第

一方案的动力臂要大于第二种方案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在阻力和阻力臂都相同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的越省力,所以,F1<F2;(2)测量前杠杆平衡就能继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故当平衡螺母遗失,粘了橡皮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此装置能继续用来完成探究杠杆平

衡条件的实验;(3)图d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杠杆提升钩码时,对钩码做有用功,克服杠杆重做额外功,W有+W额=W总,设杠杆重心升高的距离为h,所以,Gh1+G杠h=Fh2,G

不变,h1不变,G杠不变,若只将测力计的悬挂点由A移至C点,钩码还升高相同的高度,杠杆上旋的角度不变,杠杆升高的距离h不变,所以Gh1+G杠h不变,所以Fh2也不变。根据η=𝐺ℎ2𝐹ℎ1×100%,分母不变,

分子不变,所以η不变。故答案为:(1)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力臂;<;(2)能;(3)杠杆自身有重力;不变。22.【解答】解:(1)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只有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和绳子的拉

力相等。(2)由图可知,第2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𝑊有用𝑊总=𝐺ℎ𝐹𝑠=4𝑁×0.1𝑚1.5𝑁×0.3𝑚×100%≈88.9%;(3)纵向分析表中数据,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的越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根据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故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8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大于90.9%,故可能为92.1%,选C。(4)使用同样的滑轮组,做的额外功相同;提

起的钩码越重,做的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大,由此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重有关;所以23小华这种做法不对,因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是一个定值,求平均值无意义。故答案为:(1)竖直

向上;(2)88.9%;(3)高;C;(4)不对。23.【解答】解:(1)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原因可能是木块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的大小就不等于滑动摩擦力;(2)第3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Gh=5.0N×

0.20m=1.00J,机械效率为:η=𝑊有𝑊总=1.00𝐽1.55𝐽×100%≈64.5%;(3)从表中数据知:斜面倾斜程度越小,需要的拉力越小,即:斜面越缓越省力;(4)实验中在控制了物重、斜面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相同的情况下,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机械效率越高;(5)根

据据η=𝐺ℎ𝐹𝑠可知,利用实验次序1中的斜面把重15N的物体拉上斜面,所需拉力为:F=𝐺ℎ𝜂𝑠=15𝑁×0.10𝑚62.5%×0.50𝑚=4.8N。故答案为:(1)木块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2)1.00;64.5%;(3)缓;(4)斜面倾斜程度越大

,机械效率越高;(5)4.8。24.【解答】解:(1)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应确保杠杆上不悬挂钩码;(2)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开始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可以再一次旋动两侧的螺母;(3)小亮在

整个实验中只进行了一次实验,通过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应该多次测量;(4)通过图乙的装置可以看出,装置中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左侧除了钩码的拉力还有杠杆重力的作用,无法排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5)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想找到最小力就

要找到最长的力臂,连接支点O与作用点A,OA即为最长力臂,力臂始终与力的作用线垂直,从而找到最小力,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图如下:24故答案为:(1)不悬挂;(2)不可以;(3)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4)杠杆自身重力影响

;(5)见解答。25.【解答】解: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将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1)若一个钩码重G,一个小格长度为L,如图乙所示,支点左侧:4G×2L=8GL,右侧:G×3L=3GL,松手后杠杆的左侧会下沉。要是

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目和悬挂点位置,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应将左端的一个钩码挂在右端;(2)小亮调节杠杆在如丙图位置水平平衡后,将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方向慢慢向左倾斜,会使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减小,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故答案为:右;(1)左;将左端的一个钩码挂在右端(2)变大。26.【解答】解:(1)由图知,若竖直向下施力,设杠杆一个刻度为L,则动力臂L1=3L,由题知,阻力F2=1N×3=3N,阻力臂L2=2L,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F1L1

=F2L2,动力为:F1=𝐹2𝐿2𝐿1=3𝑁×2𝐿3𝐿=2N,保持弹簧测力计悬挂点不变,使其拉力方向斜向右下方,动力臂变短,而阻力、阻力臂不变,根据F1L1=F2L2可知动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即大于2N;(2)①他们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应获取多组实

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②因力和力臂是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相加。故答案为:(1)大于;(2)①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应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②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相加。27.【解答】解:(1)杠杆静止在如图甲

所示位置,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2)设B点钩码重为G,一格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3G×4L=FD×3L,所以FD=4G,需在D点挂2个100g钩码;(3)将弹簧测力计斜向左拉,阻力

和阻力臂不变,拉力的力臂将变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在水平位时平衡时,拉力变大,所以,F2>F1;(4)使用此杆秤测量质量较大的物体的质量,应手持M点作为支点,减小质量较大物25体的力臂,避免秤砣的力臂不能达到杠杆平衡。故答案为:(1)处于;(2)2;(3)>;(4)M。五.计

算题(共3小题)28.【解答】解:(1)用滑轮组将重为120N的重物匀速提升2m时,做的有用功:W有=Gh=120N×2m=240J;(2)由图知,使用该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h拉力做的总功:W=Fs=F×3h=50N×3×2m

=3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𝑊有𝑊总×100%=240𝐽300𝐽×100%=80%;(3)提升物体过程中做的额外功:W额外=W总﹣W有=300J﹣240J=60J,动滑轮的重力:G动=m动g=2kg×10N/kg=20N,克服动滑

轮的重力做的额外功:W额外1=G动h=20N×2m=40J,则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功为:W额外2=W额外﹣W额外1=60J﹣40J=20J。答:(1)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为240J;(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3

)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功为20J。29.【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在物重增加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大;由乙图可知:当G=200N时,η=50%,由η=𝑊有用𝑊总=𝑊有用𝑊有用+𝑊额=𝐺1ℎ𝐺1ℎ+2𝐺动ℎ=𝐺1𝐺1+2𝐺动,即:50%=200𝑁200𝑁+2𝐺

动,解得:G动=100N;26(2)由图乙可知:当G′=1800N时,绳子刚好被拉断,则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大=14(G′+2G动)=14(1800N+200N)=500N;(3)不计绳子重和摩擦,动滑轮不变,根据η=𝑊有用𝑊总=𝑊有用𝑊有用+𝑊额=𝐺物ℎ𝐺

物ℎ+𝐺动ℎ=𝐺物𝐺物+𝐺动=11+𝐺动𝐺物的公式可得,机械效率随物体重力的增加而增大。答:(1)每个滑轮重100N;(2)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500N;(3)公式推导说明:不计绳子重和摩擦,动滑轮不变,根据η=𝑊有用𝑊总=𝑊有用𝑊有用+𝑊额=𝐺物ℎ𝐺物ℎ+𝐺动ℎ=�

�物𝐺物+𝐺动=11+𝐺动𝐺物的公式可得,机械效率随物体重力的增加而增大。30.【解答】解:(1)已知物体的体积为0.12m3,质量为200kg,物体的密度:ρ=𝑚𝑉=200𝑘𝑔0.12𝑚3≈1.6

7×103kg/m3;(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V排=V物=0.12m3,受到的浮力:F浮=ρ水V排g=ρ水V物g=1.0×103kg/m3×0.12m3×10N/kg=1200N;(3)由乙图可知,物体在10

s内F所做的做W=6000J,绳端所移动的距离:s=4s'=4vt=4×0.5m/s×10s=20m,拉力F拉=𝑊𝑠=6000𝐽20𝑚=300N;(4)在水中机械效率为:η=𝑊有用𝑊总=(𝐺−𝐹浮)ℎ𝐹𝑠=(𝐺−𝐹浮)ℎ𝐹×𝑛ℎ=𝐺−𝐹

浮𝑛𝐹=𝑚𝑔−𝐹浮𝑛𝐹=200𝑘𝑔×10𝑁/𝑘𝑔−1200𝑁4×300𝑁≈66.7%;答:(1)物体的密度是1.67×103kg/m3;(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200N;27(3)物体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300N;(4)物体浸没在水

中匀速上升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6.7%六.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31.【解答】解:(1)A、向下按笔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形变程度变大,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大,故A错误;B、向下按笔的过程中,笔的高度减小,所以其重力势能减小,故B错误;C、笔向

上弹起的过程中,笔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所以笔的重力势能增大,故C正确;D、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变小,所以其弹性势能变小,故D错误;故应选C。(2)①按压瓶盖,瓶内气体被压缩,压强变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洗手液在内外气压差的

作用下被“吸”上来,利用的是大气压。A、船闸的基本原理是连通器,与大气压无关,不合题意;B、抽水机抽水,通过活塞上移或叶轮转动使抽水机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上来,利用了大气压,符合题意;C、微小压强计是用来测量较小的压强的,在U形管内装有色液体,

两侧液面都受大气压的作用,两侧液面在同一高度。用橡皮管把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连到U形管一侧,用手指按橡皮膜,手指加在橡皮膜上的压强就由封闭在管内的气体根据帕斯卡定律来传递,而使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与大气压无关,不合题意;D、汽油

机是将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在吸气冲程中被吸入汽缸,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而产生内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与大气压无关,不合题意。故应选B。②由①知,洗手液能被“吸”上来是利用了大气压;③向

下按压后松手时,液体从导液管通过进液阀门进入到储液筒,说明瓶中气压大于储液筒中气压。故答案为:(1)C;(2)①B;②大气压;③大于。28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