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643.579 KB
  • 2024-12-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643.57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9418363854e407bb7f2596cc65666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清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四校联考”生物试题本试卷共9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

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

施农药D.植物群落有明显分层结构2.截止到2021年3月,我国已经有3类新冠疫苗批准上市,其中国药集团生产的疫苗是病毒灭活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接种者需接种两针。从临床数据看,接种后的保护率达到了79.34%,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大于50

%的保护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初次接种疫苗后,接种者体内上百万种B淋巴细胞能接受该抗原的刺激B.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与接种疫苗的作用原理相同C.病毒灭活疫苗实质是丧失了致病性、仍保留抗原特性的病毒D.二次接种

疫苗时,接种者体内产生的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并分泌大量抗体3.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息分子A、C、D、E、F发挥作用后会失活

或被迅速降解或回收进细胞B.信息分子C为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分泌后,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肾脏C.信息分子F与B淋巴细胞结合,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信息分子A、C、D、E、F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4.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

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较大B.B中的氧气需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C.新型冠状病毒不能在A中增殖D.I端的CO2浓度低于II端的CO2浓度5.下图表示两个神经元的结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c结构分别通过电信号、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兴奋B.若有效刺激b点,则在a、d处均可能测得膜电位的变化C.c结构中的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D.静息时,d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6.如图是某海域的大黄鱼种群

数量与增长速率的关系曲线图(a、b点对应的死亡率相差不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点时大黄鱼的出生率要大于a点时的出生率B.该海域的大黄鱼的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C.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的种群密度时,估计值一般都偏大D.要获得

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的B.人体内环境中含有胃蛋白酶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D.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8.新冠肺炎大流行给人类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损失。请结合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传染病角度看,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属于易感人群B.我们勤洗手、戴口罩、常消毒等做法,主要是为了切断

传播途径C.从防控措施分析,接种疫苗对控制新冠肺炎的流行起到的作用是控制传染源D.新冠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无细胞结构,可独立生活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E能产生反射活动C.兴奋在①处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较②处的传递速度快D.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⑤10.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

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γ-氨基丁酸经突触间隙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受体,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该种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C.该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和与辣椒素混合使用效果相同D.该种局部麻醉药作用于Na+通道,阻碍Na+外流11.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

系可用下图表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为死亡率B.②为种群密度C.③为年龄结构D.④为性别比例12.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原都是蛋白质B.过敏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C.机体

初次接触过敏原就能引起过敏反应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13.酶是重要的生物催化剂,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胃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B.酶的活性与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密切关系C.刀豆中的脲酶能为尿素分解提供能量从而加快尿素分解速率D.DNA聚合酶

和RNA聚合酶分别与DNA和RNA结合并完成相应的功能14.麻雀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属于留鸟,不进行季节性迁徙。某地区的麻雀有家麻雀、树麻雀、黑顶麻雀、山麻雀等不同物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所有的麻雀属于一个种群B.季

节变化不影响家麻雀的种群密度C.用标记重捕法可精确计算出树麻雀的种群密度D.要预测山麻雀种群数量的变化应调查其年龄结构15.如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

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a点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B.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C.刺激b点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16.下图是靶细胞与特定激素结合的方式

示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和载体蛋白一样,都具有特异性B.如果甲是促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下丘脑或甲状腺C.人体的各种信息分子都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才能达到靶细胞D.图中的实例说明激素都是小分子物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60分。17.已知南瓜矮生突

变体可分为两类: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研究某种矮生南瓜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1)为得到某浓度激素处理效果的实验数据,研究者需要测量两种南瓜茎的长度,再计算得出

伸长量;而且需要取每组各株南瓜茎伸长量的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2)图b中生长素对正常南瓜茎有的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是具有。(3)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对矮生南瓜茎的伸长,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不可能是突变体。(4)要证明上

述推测,应对进行测定。若,则推测正确。18.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是沉水植物,常用于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回答下列问题。(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P等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可引入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

等进行控制。在引种植物时应充分调研引种植物在原生地的生态位,调研角度有(至少答两点)引种植物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除了吸收N、P元素能力强外,还应具备的条件有。(2)福寿螺是一种食量大、繁殖能力强的外来入侵物种。研究人员就福寿螺

入侵后,对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生长的影响,进而导致水质的变化进行了探究。在培养有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的水槽中放入福寿螺,测得两种植物的生物量变化,结果如图。①据图(填“能”或“不能”)说明福寿螺更偏好取食轮叶黑藻,依据是。②福寿螺对藻类种群密度的影响属于(填写“密度”或“非

密度”)制约因素。(3)调查发现,在大蒜种植区域内,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具有逃离倾向。有人提出是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杀死福寿螺的观点,请以大蒜素为材料,设计实验予以探究此观点。(写出实验思路即可)。19.萘乙酸(NA

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可代替生长素的作用。有人将相同的小麦种子放置于不同浓度的NAA中进行培养,十天后对发芽的小麦种子的根数、根长和芽长进行测定,得到了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和平均芽长,结果如下:NAA浓度(ppm)10110-110-210-310-4蒸馏水根数334

3443根长(mm)6.710.320.232.335.646.822芽长(mm)2.89.917.426.922.016.214.9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具生长素效应的物质是,生长素是通过研究植物的性

实验发现的。(2)通过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绘出NAA浓度与发芽小麦根长的关系曲线。(3)通过比较相同浓度的NAA对根长和芽长的作用效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若要促进芽的生长,表中最适的NAA浓度为。20.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冬季流行的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为寻

找防控IAV的新思路,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适当的生酮饮食(简称KD,高脂肪低糖类饮食结构)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研究人员用不同的饲料喂养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而后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和γ

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请回答问题:(1)环境中的病毒大部分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阻挡,少部分进入体液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呈递给,并进一步激活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激活细胞,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除防御功能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功能。(2

)图1结果显示,IAV感染三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研究人员依据图2结果推测: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21.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日俱增,治理污染迫在眉睫。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人类的

活动造成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答出2点)。(2)有些淡水湖泊在夏季会出现水华现象,该现象是蓝藻爆发所致。人类活动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偏多,另外,夏季高温提升了蓝藻细胞内,进而导致蓝藻爆发。从本质上看这是人为污染超过了湖泊生态系统的。(3)环保部

门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验员沿河顺流每隔100m取水样一次,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对各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然后,滤除水样中全部

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再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最后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表所示(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水样编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A组(原始水样)0.20.30.311

010776.5B组(添加N)11.522.52019181718C组(添加P)899.510119.57.57.57D组(无添加)0.20.20.31109776.5①分析表中信息,确定该工厂是污染源的理由是。②进行B、C、D分组实验

的目的是,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标,理由是。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BBCADBC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DDBDBA1.D【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一是农作物,一般分层现象不

明显,二是农作物是一年生植物(半年或者更短);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群体有分层现象,而且以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为主,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对阳光分层利用更合理有效。【详解】A、森林生态系统以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为主,主要是由于植物群落垂直分布,对阳光利用率高,A错误;B、森林土壤有很多腐殖

质,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农田土壤也很肥沃,但是土壤是否肥沃和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关系不是很大,B错误;C、是否施用农药和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关系不是很大,C错误;D、农田生态系统中,一是农作物,一般分层现象不明显,二是农作物是一年生植物(半年或者更短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群体有分层现象,而且以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为主,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对阳光分层利用更合理有效,D正确。故选D。2.C【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是: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细胞在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

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物,被吞噬细胞进一步吞噬消化;记忆细胞的作用是进行二次免疫应答。2、细胞免疫过程: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

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物质;记忆细胞的作用是进行二次免疫应答。【详解】A、接种疫苗后,接种者体内的效应B淋巴细胞(浆细胞)不能接受该抗原的刺激,A错误;B、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

患者实质是注射的抗体,接种疫苗注射的是抗原,其作用原理不相同,B错误;C、病毒灭活疫苗实质是丧失了致病性、仍保留抗原特性的病毒,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D、二次接种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使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D错误。故选C。3.B【分析】如图

所示,图中信息分子A表示传入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信息分子C表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D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E表示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F表示细胞因子。【详解】A、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C、D、E为激素,F为细胞因子,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且发挥作用后会被移走或分解失活,A正确;B、

信息分子C表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后进行体液运输,但是是不定向运输,B错误;C、信息分子F表示细胞因子,其可与B淋巴细胞,进而促进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D、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C、D、E为激

素,F为细胞因子,均会与受体结合,起到调节作用,D正确。故选B。4.B【分析】题图分析,图中A为组织液、B为血浆、C为淋巴,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Ⅰ端为毛细血管动脉端,Ⅱ端为毛细血管静脉端。【详解】A、组织液A中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

回流到血浆B,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C,A正确;B、B为血浆,其中的氧气需与血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B错误;C、新型冠状病毒为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细胞中生存,不能在A组织液中增殖,C正确;D、由I端流向II端,细胞吸

收O2释放CO2,所以I端的CO2浓度低于II端的CO2浓度,D正确。故选B。5.C【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两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c代表突触,即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即突触小体与

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详解】A、a为神经纤维,a上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神经冲动,c代表突触,通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兴奋,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还可以通过突触结构传递至下一神经元,因此刺激b处可在a处和d处测到膜电位的变化,B正确;C

、若c结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C错误;D、静息时,d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D正确。故选C。6.A【分析】题图分析:由图中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可知大黄鱼种群以

S型曲线增长,且b点对应于种群K/2值。【详解】b点时大黄鱼的增长速率要大于a点时的种群增长速率,但不能比较两点的出生率,A错误;由于种群曲线表现S型增长,符合呈逻辑斯谛增长,B正确;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的种群密度时,由于第二次捕获更加困难,所以估计值一般都偏大

,C正确;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因为该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难度中等。7.D【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

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的,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A错误;B、

胃蛋白酶属于胞内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保持动态平衡,C错误;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实现和外界环境

气体和物质的交换,D正确。故选D。8.B【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从传染病角度看,新冠

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都是传染源,A错误;B、勤洗手、戴口罩、常消毒等做法均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C、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D、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D错误。故选B。9.C【分析】根据②突触处的传递方

向判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③④⑤在同一个神经元上。【详解】A.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即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B、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

④,E能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B错误;C、兴奋在①处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较②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快,C正确;D、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有③④⑤,D错误;故选C。【点睛】易错知识点:只有反射弧五个部分完整才能

完成反射活动;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要经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所以比在神经纤维上传递的速度慢。10.B【分析】根据图1可知,γ-氨基丁酸由突触前膜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

进Cl-内流,进入细胞内,导致静息电位加大,不利于产生动作电位,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根据图2可知,某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某种局部麻药不能通过细胞膜,不能起到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作用;某种局部麻药与辣椒素混合使用时,某种局部麻醉药在辣椒素的作用下打开通

道并进入细胞膜内,从内部阻碍Na+通道,使Na+不能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而发挥抑制兴奋产生的作用。【详解】A、根据图1分析可知,γ-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错误;B、根

据图1分析可知,γ-氨基丁酸是促进Cl-内流,加大静息电位来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而发挥抑制兴奋产生的作用的;根据图2分析可知,某种局部麻醉药则是抑制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而发挥抑制兴奋产生的作用的,所以该种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B正确;C、根据图2分析可知,

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不能起麻醉作用,而与辣椒素混合使用则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起麻醉作用,所以该种局部

麻醉药单独使用和与辣椒素混合使用效果不相同,C错误;D、根据图2分析可知,局部麻醉药与辣椒素混合使用,从内部阻碍突触后膜的Na+通道打开,Na+不能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错误。故选B。11.D【分析】据图可知: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年龄结构,③表示种群密度

,④表示性别比例,⑤表示死亡率。【详解】A、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决定种群密度的种群生物数量,①⑤分别为出生率、死亡率,A错误

;B、②为年龄结构,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B错误;C、③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D、④为性别比例,种群的性别比例只会影响出生率,不会影响死亡率,D正确。故选D。12.D【分析】过敏

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

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详解】A、过敏原是能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A错误;B、过敏反应会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反

应,B错误;C、机体要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才能引起过敏反应,C错误;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特点,D正确。故选D。13.B【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

应的活化能。【详解】A、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为1.8左右,小肠内pH为7-8之间,当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将会失活,不能继续催化蛋白质水解,A错误;B、酶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在人体内,酶的活性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密切关系,B正确;C、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

是并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C错误;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均为DNA,分别在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起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B。14.D【分析】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

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2、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其中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详解】A、家麻雀、树麻雀、

黑顶麻雀、山麻雀是不同种,则该地区所有的麻雀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B、麻雀虽然属于留鸟,季节变化也会通过影响黑顶麻雀的食物条件、繁殖的因素来影响黑顶麻雀的种群密度,B错误;C、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估算,因此,利用标记重捕法可以估算出家麻雀的种群密度

,C错误;D、年龄结构可以预测山麻雀种群数量的变化,D正确。故选D。15.B【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

详解】A、a点位于神经纤维,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双向的,A错误;B、在神经中枢内,神经元之间靠突触传递兴奋,其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B正确;C、刺激b点后,b点位于神经纤维,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双向的,C错误;D、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因此

刺激b不会使突触传递抑制,但兴奋不能由突触后膜传递到突触前膜,D错误。故选B。16.A【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是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甲为分泌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乙为靶细胞上的受体。【详解】A、乙为靶细胞上的受体,乙和载体蛋白一样,都具有特异性,A正确;B、若甲是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因此其靶细胞是垂体细胞,B错误;C、人体的各种信息分子不一定都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才能达到靶细胞,如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到达靶细胞,C错误;D、分析题图:图中是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甲为分泌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乙为

靶细胞上的受体,但是无法说明激素都是小分子物质,D错误。故选A。17.处理前后平均值促进和/或抑制伸长两重性几乎无影响激素合成缺陷型两种南瓜茎中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两种南瓜茎中激素含量基本相同【分析】分析图a、b可推知,赤霉素和生长素都

可以促进正常南瓜茎的生长,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具有两重性,体现正常南瓜茎对其敏感性更高。如果激素对南瓜茎作用后,南瓜茎有所改变,说明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如果南瓜茎没有任何改变,说明不是。【详解】(1)

为得到某浓度激素处理后对植物的影响,需要测量两种南瓜茎处理前后的长度作相互对照,计算结果时需要计算平均值,以防个别现象影响实验结果。(2)图b中生长素对正常南瓜茎的作用同对照组比较可知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有促进作用,超出一定浓度范围有抑制作用

,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3)由图a、b可知,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说明激素对矮生南瓜的茎几乎无影响,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不属于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4)要证明上

述推测,应对两种南瓜茎中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进行测定。若两种南瓜茎中激素含量基本相同,则推测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实验设计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1)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或种间关系)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影响;与本地植物生态位存在差异能够共存(2)能加入福寿螺后,轮叶黑藻生物量下降的幅度更大,且(最终)会低于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密度(

3)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福寿螺均分为两组培养,一组加入适量大蒜素,一组加入等量清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对比两组福寿螺的成活率【分析】1、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和根瘤

菌之间,豆科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2、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谓之捕食者,后者谓被捕食者。例如,兔和草类、狼和兔等都是捕食关系。3

、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4、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详解】(1)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

P等物质富集,引起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这对水中的动、植物会造成严重危害,主要因为大量浮游生物会遮盖水面,导致部分水生植物因长期光照不足而死亡;同时会导致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导致水生动物缺氧死亡。在引种植物时应充分调研引种植物

在原生地的生态位,调研角度有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或种间关系)。引种时还需遵循自生原理,通过合理布设,使引入的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与本地植物之间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故还应具备的条件有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影响;与本地植物生态位存在差异能

够共存。(2)①加入福寿螺以后轮叶黑藻的生物量明显下降,但是穗花狐尾藻的生物量下降不明显,说明福寿螺偏好取食轮叶黑藻。②有些因素的作用强度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福寿螺牧食藻类,所以福寿螺对

藻类种群密度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3)要探究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否杀死福寿螺,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大蒜素,自变量是福寿螺是否死亡。故实验基本思路为:将福寿螺均分为两组培养,一组加入大蒜素,一组加入等量清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对比两组福寿螺的成活率。19.(1)吲哚乙酸(IAA)向光

(2)(3)相同浓度的NAA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不同10-2ppm【分析】蒸馏水一组是对照组,随着NAA浓度升高,生根数变化不大,但是根长先增加后降低;芽长先增加后降低,且和对照组比较都能体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详解】(1)科学家首先从人尿液中分离出了具

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吲哚乙酸(IAA),生长素是人们通过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发现的。(2)根据题意,设置横坐标为NAA的浓度,纵坐标为根的长度,根据题表中的数据设置坐标刻度并标上刻度值,并在坐标图中标上表中数据点,再用线段将这些点连起来,即可得到曲线。(3)对比表中相同N

AA浓度下根长和芽长可知,相同浓度的NAA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不同;对比不同浓度的NAA与蒸馏水对芽的作用效果可知,NAA既可促进芽的生长也可抑制芽的生长,即体现出了两重性。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NAA浓度为1

0-2ppm时,芽的长度最长。20.(1)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2)适当的生酮饮食(KD)可提高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γT细胞【分析】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详解】(1)体液免疫中,一些病毒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后将抗原呈递到细胞表面,然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

细胞并将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除防御功能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2)IAV感染三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适当的生酮饮食(KD)可提高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实验组中γT细胞的相对数量最高,说明γT细胞

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21.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酶的活性自我调节能力通过A组数据可以看出工厂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蓝藻数量明显多于上游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

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对照作用在工厂的排污口和下游即⑤添加P的组和原始水样蓝藻细胞数目基本相同【分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其基础是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分析表格:A组中,工厂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蓝藻数量明显多于上游,由此判断该工厂是污

染源。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由此可推知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对照作用。【详解】(1)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

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2)夏季高温提高了蓝藻细胞内酶的活性,蓝藻细胞代谢加快,所以进而导致蓝藻爆发。这是人为污染超过了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看出工厂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蓝藻数量明显

多于上游,由此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②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由此可推知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对照作用,从实验结果看出:在工厂的排污口和下游即⑤添加

P的组和原始水样蓝藻细胞数目基本相同,所以可以判断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标。【点睛】本题要求考生识记全球性的问题和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分析表格时需要抓住⑤号这是工厂的排污口。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