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作文备考考场议论文门诊室》问诊10:论据要典型 材料须鲜活.docx,共(5)页,37.852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91a7f50f1246e115549535cc6fc235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问诊10:论据要典型材料须鲜活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事实论据,除了要真实可靠之外,还要典型新鲜。所谓典型,即作为论据的材料应该具有代表性、普遍性,能反映事物本质,同时又具有生动的个性和厚重的分量。所谓新鲜,就是材料能引起人的惊奇,对人的心灵有冲击力。随便拿一个事例
来做论据,虽然可能实有其事,但不如众所周知的典型材料更能说服人。而用那些被读者的视听磨钝的旧材料,虽然真实可靠,但不能给人新鲜感,同样也会影响说服力。【失误作文】坦然面对自己的丑陋西施是远近闻名的美人,她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比平时更美丽。同村
女孩东施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因为她本来就长得丑,刻意模仿西施的动作,显出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其实,丑是客观的,遮不住,捂不了,与其徒劳地遮捂,不如坦然地面对。笑对身材之矮,彰显坦诚之美。我们数学老师,个子不高,只有1米6多一点,班上的大多数同
学都要超过高。平时叫同学上黑板板演,他站在同学身边,要比学生矮半头,真给人鸡立鹤群之感。但是他十分坦然,并不为自己的矮难过,有时候还会自我调侃,说自己1米62是标准的三等残废。面对有目共睹的丑,与其千方
百计地遮掩,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这时丑就会转化为一种人格的美,你坦白的是已然的丑,彰显的却是内心的坦诚和自信。记得鲁迅笔下的阿Q,捂不住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就企图去捂别人的嘴,结果遭殴打,受奚落,丑亦甚焉。不怕体形之丑,
捍卫高洁之心。加西莫多,一个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教堂敲钟人。他独眼、驼背、罗圈腿,而且还是个聋子,可说是奇丑无比。但他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灵,因副主教对他的养育之恩而甘心成为他的奴仆,为报答爱斯梅拉达的滴水之恩而宁愿肝脑涂地。他对爱斯梅拉达怀有极为强烈的爱慕之情,却只是像守护
神一样守护着她,不去亵渎她。当目睹心中的爱人被无情地处以绞刑,他无助而又绝望,最终到墓地去与她同葬一穴。他的丑达到人类的极至,而在他身上表现出的深刻的人性美,却使他成为文学史上最独特又最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勇批失误之谬,成就追求之志。有一个叫杨
善洲的老干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批评过一些积极主张推行家庭承包制的同志,后来他在检讨中写道:“事实证明,这些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我对他们的批评是错误的。虽然我在干部会议上,在一些群众会上作过公开的检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但错过了时机,全区实行家庭承包制比先进地区慢了一两年,影
响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古语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焉。不计较个人名声,唯真理是2从,勇于批判自己的谬误,敢于跟昨天决裂,这才是真正的追求者,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实现伟大的志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有缺陷不可笑,可笑的是捂着癞疮疤充美女;人有过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像蔡桓公那
样,病在肌肤而讳疾忌医。【失误诊断】文章中心论点明确集中,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主要存在问题有二:一是身材之矮和体形之丑内容相同,第一、二两个分论点没有区分度;二是论据过于一般化,或者故事陈旧老套,没有新鲜感,或者材料普遍,没有典型性。下面我们对本文所用的四则材料
略作分析:第一个材料是东施效颦的故事,其作用是引出话题和中心论点,材料和观点是吻合的,但故事本身家喻户晓,人们耳熟能详,用它来引出话题和中心论点,没有新鲜度,难以对读者心灵产生冲击波。第二个材料是数学老师笑谈自己身矮的故事,用来证明第一个分论点
“笑对身材之矮,彰显坦诚之美”,材料和观点是一致的,但故事平淡一般,没有独特之处,缺少典型性,其说服力自然有限。第三个材料是《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的故事,这是一个被无数人们讲过千万次的故事,每年都要在考场作文里大量出现。无论故事对于自己的观点是多么切合,但面对人人讲、天天讲的老
故事,读者会心生反感的。第四个材料一个老干部自我检讨的故事,人物和故事都可能是真实的,但人物影响不大,故事也没有特别之处,用这样的材料来做论据,说服力是有限的。【升格作文】坦然面对自己的丑陋报载,某地新农村建设工作滞后,
成绩平平,便用白石灰粉刷墙,遮盖民宅原来的面貌,以应付检查,结果被媒体揭露,备受舆论谴责,这让人想起华君武老人的那幅“捂丑图”来。其实,丑是客观的,遮不住,捂不了,与其徒劳地遮捂,不如坦然地面对。笑谈容貌
之丑,彰显坦诚之美。有一位老师,身材矮胖,学生背后叫他“土豆”,他并不生气。一次课间操后,他故意用慢动作伸了一个懒腰,然后问同学,这种情形像什么,大家回答不出来。他笑着说:“这叫土豆发芽。”半晌,大家回过神来,一阵哈哈大笑。在笑声里,我们忘记了他的生理缺陷,看到的是他性格的可爱。面对有目
共睹的丑,与其千方百计地遮掩,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这时丑就会转化为一种人格的美,你坦白的是已然的丑,彰显的却是内心的坦诚和自信。记得鲁迅笔下的阿Q,捂不住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就企图去捂别人的嘴,结果遭殴打,受奚落,丑亦甚焉。深揭灵魂之鄙,捍卫高洁之心。巴金是文革受害者,他最有资格批判
别人,可是文革结束后,他写《随想录》,批判文革,揭露自己:“在那个时期我不曾登台批判别人,只是因为我没有得到机会,倘使我能够上台亮相,我会看做莫大的幸3运。”明明自己是受害者,不怨恨别人,反而主动解剖自己,说自己在当年没有做蠢事和坏事,不是不
想做,而是因为没有资格做。别人纷纷推谢责任,往自己脸上贴金,巴老却主动揭露灵魂深处的丑陋,这是何等高洁的心灵。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者,勤于自我反思,严于自我解剖,不护短,不遮丑,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摆脱昏庸、低俗和无聊,永保高洁的灵魂。勇批失误之谬,成就追求之志。李立三
在主持中央工作时犯过错误,此后一直检讨了30多年。1930去苏联,被安排到军事学院当教授,向中国学员讲党史,学员一致反映:“‘立三路线’讲得最好,批判得最透彻!”1946年,李立三回到东北,化名为一些单位讲党史,
场上一片赞扬。有人问他:“你怎么知道犯错误人的心理?”他回答:“我就是李立三。”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古语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焉。不计较个人名声,唯真理是从,勇于批判自己的谬误,敢于跟昨天决裂,这才是真正的追求者,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实现
伟大的志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有缺陷不可笑,可笑的是捂着癞疮疤充美女;人有过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像蔡桓公那样,病在肌肤而讳疾忌医。【升格回顾】升格文的成功首先表现在分论点的调整上。作者将原文的前两个分论点改为“笑谈容貌之丑,彰显坦诚之美”“深揭灵魂之鄙,捍卫高洁之心”,从而使文章
沿着“容貌之丑”“灵魂之鄙”“失误之谬”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展开。这样,全文的三分论点就有了质的区分,不再缠头裹足,互相牵扯。升格文在论据材料的选用上特别值得称道,下面我们将两文所用的材料作逐一比较。引出话题和中心论点,原文用东
施效颦的故事,升格文改用报上的新闻材料。后者虽然不如前者那样具有经典意义,但是它是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而且许多读者未必有所耳闻,这样的材料远比东施效颦更能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阅读心理。原文和升格文都用老师的故事来作“坦诚之美”的论据,但故事有了很大的不同。前者里的老师笑谈自
己的身材缺憾,“坦诚”精神可见,但故事并无特别之处。后者身材矮胖,同学以土豆来称代之,比喻独特新鲜,已经很有趣味,而老师故意用慢动作伸懒腰,展示“土豆发芽”之势,更是奇妙。第三则材料,用巴金自我检讨代替
加西莫多的故事,其新颖不言而喻,而且也很具典型性。作为受害者,不怨恨别人,反而在别人主动解剖自己,说自己当年没有做蠢事和坏事,不是不想做,而是因为没有资格做。这样的事例足够感人,作为论据,其说服力自然要记于文学形象。第四则材料,用李立
三的例子代替杨善洲的例子。首先,两人身份地位不同,前者做过党的负责人,是高级干部,后者是一般干部,他们的社会影响不同;其次,同为自我批评,方法不一样,一个是一般的自我检讨,一个是讲课中悄然联系。正是这
样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作为论据,其论证力量的不同。4【技法提炼】一、遴选典型,一以当十。典型材料,是指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的材料。选用论据,不能只看它与观点是否吻合,
还要看它有无独特之处。只有挑选具有独特个性的材料作论据,才能产生不用则已、一用而能以一斑见窥全豹的效果。二、弃旧用新,人无我有。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角度使用,把它们当万金油。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应当选取人无
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的论据来说理,这样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新鲜感,说理效果会更好。三、厚今薄古,关注现实。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不联系实际,无时代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物辅助说理,加强说理
的针对性和时代感,使文章更说服力。四、类别概括,以虚代实。当没有典型材料的时候,与其胡编乱造,不如换成这样的表述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这一类人,他们如何如何”。这种做法就是将普遍的个体行为概括为“类的行为”,让读者在生活中加以比照和
确认,从而产生认同感,这样你的文章也就增强了说服力。5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