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0)页,35.98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857d00584a5d541cf811241c5a936d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5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徽州,地处皖南
山区。其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使其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徽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其涵盖内容之广,涉及理学、朴学、画派、戏曲、篆刻、建筑等诸多方面。而在徽文化的众多流派中,建筑无疑是对其最好的传承,我们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
载着文化,徽派建筑无论是布局、结构还是用材、装饰,都深切透露着古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唐宋以来,徽州形成了许多以姓氏命名的村落和街巷,这些村落和街巷既是聚族而居的写照,又是聚族而居的结果。明清时期。微商雄起,富甲天下,衣锦还乡之后,
大兴土木,建民居,修祠堂,筑牌坊,促进徽派建筑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徽派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浓厚,依山傍水,粉墙黛瓦,集砖、木、石雕于一体,别具一格,是我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徽州古村落古民居
建筑体现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通的观念,与人为善、利人睦邻的观念,协调统一的观念,实用与美观结合的观念,儒家文化教育观念等,这些都是徽派建筑特色之精华。例如,“马头墙”,俗称“封火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是防火功能与建筑美学的完美结合;“天井”名曰“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结构的一大特色,主要用于老宅的采光,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不论是普通民居还是宗族的祠堂都广泛地应用,人们戏说是因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上古穴居遗风。徼州“三雕”——木雕、石雕、
砖雕,是徽州建筑的装饰艺术。木雕的精美构件,点缀于梁枋、华板、斗拱等或装饰于槅扇、勾栏、门罩等,起着承重负荷、隔离空间和美化环境的作用。石雕多用于亭、坊、桥、栏、台基、石狮等,坚固凝重,造型出神入化。砖雕为泥烧的艺术,多镶于门楼、门坊、
影壁等处,有画龙点晴之功。徽州“三雕”充分表现出徽州建筑装饰的丰富性、艺术性、科学性。传统徽派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素面砖墙,青瓦覆顶,配以层层错落的马头墙,远远望去,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黑白相称,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犹如画里的乡村,这其中蕴含着古代“天人合
一”的哲学思想。而这美好的意境,似乎只存在于优美典雅的微州古村落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所追求的是一种“快餐式文化”舒适、便利,是他们选择居住环境的首要考虑条件,而传统的微派古民居大多是高墙,深院、重门、窄窗、初次走进给人的感觉
就是屋内阴暗,这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生存需求。此外、当下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效率与利益,传统徽派古民居结构复杂,在建筑选址、布局、风水、规模、功能上都有着严谨的讲究,现代城市寸土寸金,现代建筑功能至上,因此不太可能达到传统微派民居所追寻的那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更难以营造那种“身在世外桃源”的意境。(摘编自薛婵《徽派风格古建筑》)材料二:“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好的居住环境并不在于大和多,而是要有诗意,唯其如此,才能做到以雅胜大、以少胜多。这“雅”和“小”,便是文人园林的主要特点。“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人们常用这楹联来形容中国古典戏曲以少胜多的高超技艺,文人园林亦然。它要在小范围内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美景,就更要运用“以一当十”的艺术原则。园中各景,无论是假山水池,还是庭院一隅的一树一石,
都要经过推敲锤炼。注入文心诗意。以收到笔少气壮、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文人园林的景色,大多比较雅。这里的雅,主要指宁静自然,风韵清新,简洁淡泊,落落大方。这一风格的获得与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原则密切相关。除了山
水景致之外,文人园林的建筑装修和小品也十分雅致、朴素。文人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园林的游赏功能与居住功能的密切结合,即所谓“游”和“居”的统一。古人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称在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为“居”唯有达此两个境界,艺术才算完善。(摘编自百度百科
中的《中国园林》)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徽州凭借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孕育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及文化氛围,徽文化正是此区域中的独特表达。B.在徽文化诸多流派之中,徽派建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载着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凝周的微州史。C.徽州“三雕”作
为徽州建筑装饰的瑰宝,其中木雕既承重又美化环境等,石雕则多见于亭、坊、桥等装饰建筑。D.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生存需求决定当下人们注重效率和利益,因此现代建筑不再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徽
派建筑产生有一定的背景,明清时兴起的微商更是促进了它迅速的发展,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B.徽派建筑秉承的宗族观、风水观等,对弘扬徽文化、传承徽派建筑风格及新徽派建筑的发展都至关重要。C.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既具有防火实用功能,又体现了徽商的心理和上古穴居遗风。D.文人园林中的假山水池
、一树一石,是设计者们匠心独运、文心诗意的呈现,而不仅是顺其自然的结果。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二中“以小见大”艺术效果的一项是(3分)A.古宅门廊上一块精雕细琢的匾额,寥寥数字却蕴含着家族的历史与荣耀,引人遐想。B.现代博物馆内,一巨幅画作占据整面墙壁,气势磅礴地展现了历史的沧
桑变迁。C.园林小径旁,小巧的假山石形态各异,虽不显眼,却巧妙分隔空间,增添景致层次。D.高楼顶部,霓虹灯闪烁不停,如虹如瀑,吸引着远处行人的目光,成为城市夜景的焦点。4.材料一中如何通过具体事例的应用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请简要分析。(4分)5.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人类要“诗意地栖居
”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它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灰碱粿记傅菲牡荆初发新叶,浓绿肥厚,散发一种熏臭气息。其实,这种熏臭是一种浓香,黏黏的涩涩的。
牡荆是速生小乔木,砍了又长,留下老桩,年年出枝条。砍牡荆,在丝瓜挂架的时候。砍下枝条摊在院子晒。晒一日叶卷了,晒两日叶白了。晒干了,扫叶放在大锅里烧。灰积满锅底,红红的,枝条架上去烧,火苗呼呼叫。每家都有一个大锅,烧草木灰制碱。碱不是常用物
,是必用物。一年,有那么三五次用碱,包粽子用,做糯米浆粿用,做包浆裸用,做灯益粿用,做黄元粿用,做灰碱裸用。包粽子用稻草烧碱,做黄元粿用杨桐烧碱,做灰碱粿用牡荆烧碱。不同的植物烧出不同香味的碱。碱防馊,祛火,温补,驱寒湿。牡荆辛温,调和胃气、止咳平喘,新制碱香日弥。碱灰扒
出来,用纱布包起来,放在净水中搓揉压碾,反反复复,滤出半大木桶浑水,入铁锅煮,水蒸发了一半,碱就煮出来了。纱布蒙了桶口,碱水凉了一夜,泡籼米,泡上一个时辰,去磨米浆。我很喜欢磨米浆。磨架下摆一个大木盆,我坐上磨架,右手
拉磨,左手搲米塞磨嘴。搲一碗,半米半碱水。磨齿磨着磨齿,咿咿呀呀。磨把是木制的,很贴手心,有一层褐色包浆。磨心发出哐当哐当的响声。米浆从磨槽流出来,因离心力作用,米浆呈斜泼状态流溢。一道槽孔斜泼一条浆线,磨拉得越急,浆线越密,像一道圆形银珠帘,被风撩得飘飘酒酒。石
磨拉得慢,浆线直垂下来,软软塌塌,如赢弱的石瀑。磨了米浆,大铁锅里的水已烧开了。柳木蒸笼已蒸热,笼板吐出气泡,栅栏状的底板腾起一阵阵蒸汽。大纱布贴笼沿、笼底铺平,舀起米浆,慢慢匀细地浇在纱布上,盖上笼盖蒸。蒸两分钟,米浆黄了,呈糕状,再浇一层米浆。
米浆浇了八次,抱起蒸笼,倒扣在大圆匾,取走蒸笼,再蒸下一笼。大圆匾蒸汽萦绕。我敞开嗓子,喊一声:灰碱粿出笼了,来吃灰碱粿。出笼的灰碱粿大圆形,厚实,粿皮一层黏贴一层,像松木年轮。热汽散发米香,碱香浓烈,切灰碱粿不用刀、用麻线。麻线扣紧直径线,一头用牙齿咬住
线头,另一头拉上来,一块大灰碳粿被中分。中分十二次,每块灰碱粿有了半块巴掌大。一人拿一块,握在手上吃,香香糯糯。灰碱粿有加红糖的、当糕点白口吃,也有无加糖的,与丝瓜一起煮,当菜吃。大部分乡人过元宵,不包饺子不做汤
圆,而是蒸灰碱粿。清明、中元节、中秋,也蒸灰碱粿。也有祭祀、上坟的,提一碗灰碱粿去告慰先人。我喜欢吃冷灰碱粿。吃灰碱粿,不要塞进嘴巴咬,要把裸皮一层层掀下来吃。掀粿皮的手感、非常奇妙。手感觉到米浆的黏连
,又感觉到脱离,黏黏糊糊又清清爽爽。还有一种吃法,口感很奇妙。热粥滚滚,冷灰碱粿泡在粥里,泡两分钟,一口嗍热粥,一口吃灰碱粿。灰碱粿外热内冷,糖分溢满口腔,粥绵粿实。嗍粥吃粿,不用下小菜。粿就是菜,甜菜。上饶人开农家菜馆,必备灰碱粿煮丝瓜、圆圆粿、白玉豆。没
有这三道菜,就不是地道的农家菜馆、或者说、开餐馆的人不懂上饶风味。丝瓜是土丝瓜,瓜皮麻黄麻青,黑斑线纹直贯瓜身,瓜头还结着半枯的瓜花,瓜蒂留三厘米长。蒂新的瓜则是鲜瓜,早晨采摘下来。瓜身潮湿。那是露水沾染的。丝
瓜刨皮,刨子从瓜头拉到瓜尾,一条瓜皮落下来。一根丝瓜刨六条皮,瓜肉裸白。瓜皮与鲜辣椒一起剁碎,清炒。瓜肉切片,与灰碱粿一起煮。吃了灰碱粿。吃丝瓜,菜汤留下泡饭吃。虽有碱,灰碱粿却易馊。和白米饭一样易馊。蒸灰碱
粿,一般蒸一天吃的量。蒸多了,吃不完,用麻绳切粿片。晒干藏在土缸。有一天,通常是冬月的某一天,炸爆米花的人进巷子了。吆喝着:炸爆米花,炸爆米花。巷子有空地,歇下挑担,架起机器烧火炉。妇人用谷斗抱来白米,抱来玉米。请师傅炸。木炭燃起
白烟,火星啪啪作响,四射。师傅摇起摇把,瓠瓜形的爆机桑当桑当转动。孩童围着师傅嚷嚷。计时表在转动,晃悠悠。师傅拎起爆机,套进麻布袋,脚踩着。拉阀门。孩童捂着耳朵散开,眼睛却不离师傅。砰。一阵白气爆出来,米花
冲进了麻布袋,又有一些米花反弹出来,散了一地。哈哈哈,孩童捡地面米花吃。也有不炸爆米花的,炸晒干了的灰碱粿,炸粉丝皮。孩童嚷着他妈妈:加白糖,加白糖。现在没有炸爆米花的师傅进村了,也无人晒灰碱粿了。灰
碱粿蒸多了,送给邻居吃。在物质贫乏年代,蒸了灰碱粿,我妈就交代我:送灰碱粿去童山。我外婆住在童山。送半竹篮灰碱粿去。背着竹篮,穿过田畴,走景岭岗,沿古城河去童山。一个下午往返,徒步二十华里。我儿子不吃灰碱粿,他更喜欢吃蛋糕、面包。我宁愿吃开水泡饭,也不吃
蛋糕、面包。口味是成长环境的产物。乡人只有米,以米为原料做各种小吃,激发味觉,安慰胃,敬送乡邻亲友。吃食,尤其故土长出来的吃食,自己厨房出来的吃食,令离开故土的人想念,不仅仅是因为乡愁,还因为自己曾参与其中的重要环节,与家人同坐、同劳作。这种记忆根植于心脏,长出
的根须爬遍全身。我们就是一棵树,四处移栽。(选自2024年6月17日《海南日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描绘了牡荆的形态、气息及砍晒过程,透露出作者对故乡风物的熟悉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B.灰碱粿以其复杂的制
作过程和独特口感,成为上饶地区的特色美食,彰显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灰碱粿不仅是满足味蕾的美食,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地人节庆、祭祀等活动中不可或缺。D.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灰碱粿的深厚情感,现在仍经常亲手制作并与邻里分享,延续着这一传统美食的魅力。7.阅读文中描述磨米浆、蒸灰
碱粿以及品尝灰碱粿的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通过详尽的步骤描述,细腻地刻画了磨米浆、蒸灰碱粿及品尝的全过程,带领读者感受这一地方传统美食的独特。B.文中巧妙运用比喻、叠词、拟声词以及系列动词,形象
呈现了磨米浆的独特场景,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身临其境的体验。C.作者在叙述这一过程中,保持了客观中立的叙述态度,并没有明显流露出对于传统美食制作和品尝的特别情感。D.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不仅呈现了灰碱粿的形态与口感,还营造出温馨而充
满乡村气息的氛围,展现了传统美食的魅力。8.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口味是成长环境的产物”这句话的理解。(4分)9.分析《灰碱粿记》与《茶馆》中“吃食”与“场所”在展现乡土文化,社会风貌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意蕴。(6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民有歌淮南王者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几弟二人不相容!”帝闻而病之。夏,封淮南厉王子安等四人为列厚。贾谊知上必将复王之也,上疏谏曰:“淮南王之悖逆无道,天下孰不知其罪!陛下幸
而赦迁之,自疾而死,天下孰以王死之不当!今奉尊罪人之子,适足以负谤于天下耳。此人少壮,岂能忘其父哉!白公胜所为父报仇者,大父与叔父也。白公为乱,非欲取国代主,发忿快志,剡手以冲仇人之匈,因为俱靡而已。淮南虽小,黥布尝用之矣,汉存,特.幸耳。夫擅仇人
足以危汉之资,于策不便。予之众,积之财,此非有子胥、白公报于广都之中,即疑有专诸、荆轲起于两柱之间,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也。愿陛下少留计!”上弗听。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臣光曰:李德裕以
为:“汉文帝诛薄昭,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秦康送晋文,兴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断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夫薄昭虽素称长者,文帝不为置贤师傅
而用之典兵;骄而犯上,至于杀汉使者,非有恃而然乎!若又从而赦之,则与.成、哀之世何异哉!魏文帝尝称汉文帝之美,而不取其杀薄昭,曰:“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讥文帝之始不防闲
昭也,斯言得之矣。然则欲慰母心者,将慎之于始乎!(节选自《资治通鉴·汉卷》)材料二:赞曰: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
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南越尉佗自立为帝,召贵佗兄弟,以德怀之,佗逐称臣。与匈奴结和亲,后而背约入盗,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
群臣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张武等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节选自《汉书·文帝纪》)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欲令A自引分B昭C不肯D使群臣E丧服F往哭之G乃自杀。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特,只,与《答司马谏议书》“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的“特”意思相同。B.与,和,与苏涧《八国论》“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意思不相同。C.愧,使……感到惭愧,与《孔雀东南飞》“兼愧贵家子”的“愧”的用法相同D.“刑措”意为“置刑法而不用”,即社会治安好,案件少,以至于刑法被搁置。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帝封刘安等四人为列侯,贾谊上疏认为淮
南王之子刘安定不会忘记仇恨,将来会为父报仇。B.白公胜发动叛乱,并不想取代君主篡夺政权,而是为了给父亲报仇,报复的对象是祖父和叔父。C汉文帝曾想造露台,召工匠预算,造价颇高,文帝担心这样做会使先帝蒙羞,于是没有修筑露台。D.汉文
帝曾与匈奴交好,后匈奴背约入盗,文帝担心增加百姓负担,命令边兵加强防守,不攻打匈奴。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陛下幸而赦迁之,自疾而死,天下孰以王死之不当!(2)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
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14.对于汉文帝惩治舅舅薄昭,历代有不同看法,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几种看法。(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①韦应物万木丛云出香阁,西连碧涧竹林园。高斋犹
宿远山曙,微霰下庭寒雀喧。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②萧疏空掩门。时忆故交那得见,晓排阊阖③奉明恩。[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免职闲居沣水善福寺时。精舍:出家人修炼的场所。②生事: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务。③阊阖(chānghé):宫门,借指朝廷,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通过“万木丛云”和“碧涧竹林”等意象,生动地营造了一种幽静清雅的氛围。B.颔联中“远山曙”和“寒雀喧”运用视听结合,展现了诗人寓居环境的宁静与生机。C.颈联塑造了诗人不慕名利、淡泊自守的形象,他厌倦世俗纷扰、向往回归自然的生活。D.整首诗借景抒情,通过
绘精舍周围环境,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尘世的淡漠。16.请简要分析本诗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阳光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阅读的交流活动,最后主持人借用荀子《
劝学》篇中的“,”以勉励大家要涉猎广泛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2)李华同学在黟县西递研学时,看到对联“陶公容膝乐天命,刘子作铭惟德馨”中“容膝”二字,便想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3)中国古代文
人偏爱芙蓉,常运用到诗文中,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近年来。不少实体书店和图书馆等为吸引读者,在室内装潢上A,设计出各种形式的高大“书墙”,矮的有八九米,高的竞达30多米。每次进入书店或图书馆看到那些又高又大的“书
墙”,我一方面惊叹于它营造出的那种整个空间被图书充斥着的氛围感,另一方面又心生疑问:(甲)?事实是,很多“书墙”上的图书并非供人取阅之用!那些“书墙”上的图书,不过是书店及图书馆的装饰物。为了吸引人,各大图书馆和书店不遗余力地在建筑的“颜值”上下
功夫,在争相变美”的内卷中越走越远,所以各种“书墙”随之也就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海南某书店的“书墙”被设计成触及天花板的弧形云朵,“云端”的书籍便成了高高在上、读者完全够不着的“天书”。公共文化建设切忌B,具体到阅
读这件事,书店和图书馆的外在建筑形式和内部装潢布局,可以好看,但更应实用;可以吸引人前来打卡,(乙)。与其投资不菲去建占很大空间的“书墙”,不如多提供一些座椅给读者来得实在。即便建书墙,也应将图书的展陈、存储、取阅等结合起来,让“书墙发挥出最大价值”。第2
1次全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1.9%,较2022年提升了0.1个百分点。这说明,当下人们阅读的需求依然是旺盛的。既然如此,①书店和图书馆都应回归阅读活动本身,②秉承一切对读者服务的理念,③让又高又大的“书墙”回到它原本应该有的高度。④打造一个清静的能让人
随手可取图书、方便阅读的环境,⑤那样的书店和图书馆才是读者心中渴望看到的样子。18.“为吸引人气建造的‘书墙’,却成为阻挡人们走近图书的高墙。”这个句子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用“墙”为喻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
表达流畅。(3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4分)22.请赏析第二段“天书”运用的巧妙之处。(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成长脚步似乎“太慢了”;考研3次才上岸,读博7年才毕业!但
这位“慢步子”先生却首次在实验上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走向了推动未来信息技术革命的“快跑道”。有人说他是“慢步子‘迈出的量子大家’”,而薛其坤认为,一个人要有所成就,第一靠1分天分,第二要靠99分的努力。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
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1.D(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结尾段可知,“生活理念与生存需求”与“人们注重效率和利益”之间不存在决
定关系;且断定“现代建筑不再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的表述也绝对化。)2.C(“马头墙……体现了徽商的心理和上古穴居遗风”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天井’名曰‘四水归堂’……人们戏说是因微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造成
的,也有人认为是上古穴居遗风”。)3.C(小巧的假山石在园林中巧妙分隔空间,增添景致层次,体现“以小见大”的建筑艺术效果。A,匾额虽蕴含历史,但偏重文字对文化信息的传递作用,不符“以小见大”。B,巨幅画作以大尺寸展现气势与历史
,不符“以小见大”。D.霓虹灯依赖视觉感官吸引注意,不符“以小见大”。)4.①实例典型,特征鲜明:文中如通过“马头墙”与“天井”两大特征,展现徽派建筑艺术魅力,并挖掘其文化象征和实用价值,使印象深刻。②文化融汇,深度剖析:作者以木雕、石雕、砖雕
为例,生动展现徽州建筑装饰的多样艺术成就。同时,融合儒家文化,深刻揭示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使论证全面深入。(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5.①“诗意地栖居”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微派建筑依山傍水、利人睦邻,又人园林崇尚自然
,均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形式。②“诗意地栖居”强调物质与精神追求并重。徽派建筑实用美观兼备,人文园林游赏居住并重,体现了物质与精神需求相统一。③“诗意地栖居”强调敬畏自然,回归本真。微派建筑与人文园林的设计理念基于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体现回归自然本真的理念。(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6.D(“现在仍经常亲手制作并与邻里分享”错误,于文不符。原文中并未提及作者现在仍经常制作灰碱粿,而是表达了现在很少有人制作和晒灰碱粿了。)7.C(理解错误,从文本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有明显的变化,从磨米浆的期待到灰碱粿出笼的兴
奋,再到品尝时的满足,情感是层层递进的。)8.这句话表达了口味偏好与个体成长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1分)在《灰碱粿记》中,作者详细描述了灰碱粿的制作过程和它在乡村生活中的地位,体现了地方特色食物对个人口味的影响。(1分)个人的口味往往受到时代、家庭、地域、文化等成长环境的影响,这些食物记忆
与个体的成长经历紧密相连,成为个体情感与记忆的一部分。(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9.作用:①展现乡土文化:《灰碱粿记》中的灰碱粿作为地方特色食品,其制作工艺复杂且富有传统意义,象征着亲情和深厚的乡土文化:《茶馆》中的裕泰茶馆则是老北京文化的
缩影,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2分)②描绘社会风貌:《灰碱粿记》中的吃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状况;《茶馆》通过裕泰茶馆这一场所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时代
的变迁。(2分)意蕴:“吃食”与“场所”不仅是物质文化的展现,更蕴含了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是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
0.BDG(断句: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选对1处给1分,共3分)11.C(用法不相同。“兼愧贵家子”的“愧”意为惭愧、羞愧。)12.B(“报复的对象是祖父和叔父”错误。“大父”并非祖父,而是伯父。
)13.(1)陛下免其死罪而流放他,这已是他的幸运了,他自己得病而死,天下臣民谁不说他该死!(“迁”,流放,放逐;“孰”,谁。以上各1分,句意通顺2分。)(2)他穿着弋绨做的衣服,所宠爱的慎夫人穿的裙子不拖到地上,帷帐不用纹绣,以此来显示敦厚朴实,为天下人作榜样。(“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曳
”拖。以上各1分,句意通顺2分。)14.①李德裕:汉文帝杀薄昭,确实很果断,但却有损于义。②司马光:赞同汉文帝不分关系亲疏,依法处置薄昭。③魏文帝:不赞成汉文帝杀薄昭,认为汉文帝没有及早限制薄昭,才导致了以后的恶果,应该从开始就谨慎行
事。(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5.D(“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尘世的淡漠”错误,以偏概全。整首诗并非仅仅表达“孤独与对尘世的淡漠”,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友情和昔日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朝廷恩宠的期待。)16.①
环境对比:“万木丛云”的静谧与“碧洞竹林”的生机形成对比,同时“远山曙”的宁静与“寒雀喧”的活力也构成鲜明反差,共同描绘了寓居环境的多样性与和谐。②理想与现实对比:诗人希望得到朝廷恩宠,而现实“空对流水”“生事萧疏”,对比强烈。③今昔生活对比:“晓排闻阖奉明恩”暗示了过去的宫廷恩宠生活,与
现在“空掩门”的冷清形成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境遇的感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3)小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竹喧归浣女莲动下
渔舟/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水面清圆——风荷举/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每答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18.毕业以后我俩联系渐浙少了,再次见面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两个人之间似乎已经有了一堵厚厚的高
墙了。(3分)19.示例:A煞费苦心(挖空心思/费尽心机)B徒有其表(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每处1分)20.②句修改为:秉承一切为读者服务的理念(2分);④句修改为:打造一个能让人随手可取图书、方便阅读的清静的环境(2分)21.甲:放置于“书
墙”高处的图书如何取阅(2分)乙:但更应留住人坐下阅读(2分)22.①契合语境。“书墙”触及天花板,又似弧形云朵,高处的书似乎放在天上,成了放在天上的书。②诙谐有趣。“天书”一般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在这里指读者拿不到那高处的书,不能阅读,赋
予“天书”以新的语境义。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设计华而不实的“书墙”的态度,强调文化建设不能搞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23.材料分析:这则材料不是简单辨析“快”与“慢”孰是孰非,而是思考怎样通
过“慢”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关键词“慢步子”,指的是一种心态,一种风格,一种境界;“慢”不是懒散,不是逃避,更不是无能!“慢步子”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并一直坚持努力,踏踏实实积聚力量,实现质的飞跃,最终走上“快跑道”。俗话说“慢工出
细活”,一件艺术品问世,一个艺术大师的造就,一个科学难关的攻克,都需要积淀,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急功近利的结果必定是欲速则不达。当然也不能简单强调“慢”的意义而否定“快”,“慢”的最终日的还是要实现快速前进,不
断超越。立意参考:①不慢,安能快?②“慢”,也能超越③成功需要“慢”功夫④在“慢”中努力,在“慢”中超越⑤以慢筑基,慢中成事⑥以慢保证品质,方能跟上大时代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民间传唱着有关淮南王的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
弟二人不相容!”文帝听了感到不安。夏季,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儿子刘安等四人为列侯。贾谊知道文帝一定要重立淮南国,就上疏进谏说:“淮南王刘长悖逆无道,天下臣民谁不知道他的罪恶!陛下免其死罪而流放他,这已是他的幸运了,他自己得病而
死,天下臣民谁不说他该死!现在尊奉罪人的儿子,恰恰会导致朝廷承担天下的毁谤之言。刘安等人年岁渐长,怎能忘记他们的父亲呢!春秋时期楚国的白公胜为了给父亲报仇,报复的对象是他的伯父和叔父。白公发动叛乱,并不想取代君主占有楚国,只是想发泄怒火实现自
己的愿望,敏捷地用手把利刃插入仇人的胸膛,本是要同归于尽而已。淮南地方虽小,但黥布曾用它起兵争夺天下,汉朝廷能战胜他,只是天幸。给予仇人足以危害朝廷的资本,这个决策并不高明。给予他们大量积蓄的资财,他们不是像伍子胥、白公胜那样在广阔的都城复仇,就可能像专诸、荆轲那样在朝廷之上行刺,
这就是所说的给盗贼送上兵器,给猛虎添上翅膀。希望陛下仔细考虑!”文帝没有听他的话。将军薄昭杀了汉朝廷的使者。文帝不忍心以国法杀他,就派公卿去与他喝酒,想让他自杀,薄昭却不肯自杀;文帝又派群臣穿着丧服到他家中大哭,薄昭才自杀。臣司马光认为:李德裕认为:“汉文帝杀薄昭,确实很果断,但却有损
于义。当年秦康公送晋文公返国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见到舅父,似乎母亲仍然在世一样:何况当时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还健在,她只有这一个弟弟薄昭,文帝杀薄昭毫不留情,这不是孝顺母亲的做法。”我却认为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无所
回避,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有人撑腰而触犯法律。薄昭虽然素来被称为长者,文帝不为他选择贤人做师傅去约束他,却任用他掌握兵权:他骄横犯上,以至于敢杀朝廷使者,不是依仗有人撑腰而如此大胆吗!假设文帝赦免了他,那与后来成帝、哀帝时朝纲废
弛的局面又有什么不同呢!魏文帝曾称赞汉文帝的美德,但却不赞成他杀薄昭,说:“对舅父之家,皇帝应当让他们安享富贵,不应给他们干政的权力,既然违法犯罪,却又不得不按法律论处。”这是讽刺汉文帝不及早限制薄昭,才导致了以后的恶果,魏文帝的评论是很正确的。由此
看来,要想宽慰太后之心,还是从开始就谨慎地行事吧!材料二:赞说: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对于)宫室、园林、车辆、服饰等都没有增加。如果有不方便民生的,就放宽政策来便利百姓。他曾经想建造露台,召来工匠计算,值一百斤黄金。汉文帝说:“一百斤黄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的宫室,时常
担心使它蒙羞,为什么要建造露台呢!”他自己穿着弋绨做的衣服,他所宠爱的慎夫人穿的裙子不拖到地上,帷帐不用纹绣,以此来显示敦厚朴实,为天下人作榜样。他建造霸陵,都用瓦器,不允许用金、银、铜、锡作装饰,借着山势建造,不另外堆土筑坟。南越的尉佗自
立为皇帝,(汉文帝)却尊崇尉佗的兄弟,用恩德来招致他们归顺,于是尉佗就向汉朝称臣。(汉文帝)和匈奴定立和亲之约,后来匈奴违背约定进入边境抢掠,而汉朝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派军队深入匈奴境内,恐怕烦扰百姓。吴王刘濞假装有病
不来朝见汉文帝,汉文帝就赐给他几杖。群臣中袁盗等人的进谏虽急切直率,汉文帝却总是宽容采纳。张武等人收受金钱贿赂,事发之后,汉文帝反而加倍给他们赏赐,使他们内心愧疚。汉文帝专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百姓,因此国内富裕殷实,兴起礼义之风,断案数百起,
几乎到了不再用刑罚的地步。唉呀!他的仁德真是伟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