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docx,共(14)页,3.238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777fd69c6a7a5c5417415a11366ffa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试卷第1页,共6页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估测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B
.普通教室的宽度约为6.5dmC.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mmD.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5s2.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由于下列原因造成测量结果有差异,其中属于误差的是()A.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B.测量者在读数时,其视线与刻度尺成20°角C.测量者对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偏
大D.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3.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662.5μm
2.5μm10m2.510m−−==B.552.5μm2.5102.510dm−−==C.462.5μm2.5μm102.510cm−−==D.32.5μm2.510mm−=4.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
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D.量程15cm,分度值0.5mm5.一辆小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启动时,第1s内通过的路程为2m,第2s内通过的路
程为4m,第3s内通过的路程为6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汽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小汽车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C.小汽车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D.小汽车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6.下列
有关运动的描述及参照物的选取,正确的是()试卷第2页,共6页A.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是运动的B.“神舟十六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飞船相对于核心舱是静止的C.升国旗时,观察到国旗冉冉升起,观察
者是以“国旗”为参照物的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轻舟”为参照物的7.微信声音锁可以用来快速地解锁微信。设置声音锁时需要读一串数字以便识别录入者的“声纹”。设置好以后,就可以根据“声纹”来登录。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8.关于声音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停止,声音消失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总是340m/sD.超声波比次声波在相同的介质中传播更快9.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丁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相同B.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C.丙、丁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D.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10.烈士公园为群众提供了锻炼的好去处。甲、乙两位同学沿着公园直线跑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其st−图像如图所示,则()
A.第12s时,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10st=时,甲、乙相距10mC.前10s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相遇时,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二、多选题11.关于日常生活中的“音调”、“响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男低音歌唱家放声歌唱,女高音歌唱家轻生伴唱”
中的男低音歌唱家音调低,响度试卷第3页,共6页大B.“音太高了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响度大C.“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音调高D.“轻声细语”指的是响度小12.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
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信号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且声速与车速保持不变)()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
仪204米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米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m/s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4s三、填空题1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4.2nm=cm;90km/h=m/s。14.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cm,1.52
cm,1.42cm,1.44cm,根据记录分析,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长度是cm,最终记录物体的长度是cm。15.《诗经》有云:“伯氏吹埙(xūn),仲氏吹篪(chí)”。其中的“埙”是我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多用陶土烧
制而成,形状如鸡蛋,如图所示。演奏者吹埙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气柱产生的,通过传播进入到人耳。16.暑假,小明和老师乘坐列车去长沙参加科技夏令营活动,该列车经停车站的部分信息如试卷第4页,共6页表所示。该列车从道州站出发到达长沙站所用的时间为小时;从道州站到长沙站的路程约为430km,该列车
的平均速度约为km/h。站名到站时刻出发时刻道州20∶4520∶50永州22∶0822∶28衡阳23∶4823∶54长沙01∶50——17.小明安静地坐在一列从长沙开往株洲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为参照物的;甲、乙两辆汽车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
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若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由两车的s-t图可知(如图),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00米,乙车追上甲车还需s。18.(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图,此笔的长度为cm。(2
)丙图中停表的示数是s。四、实验题试卷第5页,共6页19.测量平均速度: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图中的电子时钟显示了小车到达A、C两处时的示数,则:(1)实验器材:小车、停表、刻度尺、坡度较的
斜面、长方体木块、金属挡板;(2)根据实验数据可得:AC段的平均速度是:m/s,若小车在通过AB段用时2.3s,则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3)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
全程的平均速度将会偏。20.在学习声现象时,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法;(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
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乒乓球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若把图乙实验移到月球上进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乒乓球会被弹起吗?21.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同学们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1)小明在如图甲所示的8个完全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
出“1、2、3、4、5、6、7、i”的声音来。用相同的力度从左往右敲击,音调越来越(填“高”试卷第6页,共6页或“低”);(2)小红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棍了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
发出悦耳的哨声,如图乙所示。小红越用力吹,声音就越响,这是因为越大,响度越大;(3)小伟想利用身边的器材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
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每次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他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五、计算题22.如图为很多城市巡警使用的电动巡逻车。该巡逻车的最高速度为40km/h,充满电后,能以最高速度连续行驶120km。在某次巡逻中
,巡逻车先以8m/s的速度运行150s,然后停车75s,再以10m/s的速度运行5min。试求:(1)巡逻车充满电后,以最高速度行驶,可以连续行驶多少小时?,(2)在这次巡逻中,巡逻车前150s中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3)在这次巡逻中,巡逻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3.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
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16st=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客车这6s内行驶的距离;(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
离;(3)如果听到回声后改变车速,依然匀速驾驶,行驶435m后,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23st=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客车改变车速后匀速行驶的速度。答案第1页,共8页参考答案:1.A【详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5m/s,故A符合题意;B.普通教室的宽度约为6
.5m,故B不符合题意;C.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100微米,故C不符合题意;D.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0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C【详解】A.刻度尺没有沿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方法错误,不是误差;故A不符合题意;B.测量者在读数时,其视线与刻度尺成20°角,视
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B不符合题意;C.对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偏大,这样造成的结果偏差属于误差,符合题意;D.刻度尺末紧贴被测物体,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①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
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错误不是误差.②结合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来进行分析.3.D【详解】A.因为61μm10m−=,所以62.5μm2.510m−=,但62.5μm2.5μm10m−,故A错误;B.因为51μm10dm−=,所以52.5μm2
.510md−=,但52.5μm2.510−,故B错误;C.因为41μm10cm−=,所以42.5μm2.510cm−=,但42.5μm2.5μm10−,故C错误;D.因为31μm10mm−=,所以32.5μm2.5
10mm−=,故D正确。故选D。4.A【详解】量程一定要超过人的身高,所以量程30cm、量程15cm不行;分度值1mm、分度值1dm显然应该是1mm.5.B【详解】A.由题可知小汽车每1s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汽车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B.小汽车在第2s内的路程为4m,所以在第
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故B正确;答案第2页,共8页C.由题可知小汽车在前2s内的路程为2m4m6ms=+=则小汽车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6m3m/s2ssvt===故C错误;D.由题可知小汽车在前3s内的路程
为'2m4m6m12ms=++=则小汽车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12m4m/s3ssvt===故D错误。故选B。6.B【详解】A.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的位置相对不变,故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故A错误;B
.当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完成后,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相对于核心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正确;C.升国旗时,以大地为参照物,国旗与地面发生位置变化,所以可以国旗逐渐升起,故C错误;D.从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以体现出舟中人相对于高山位置不断变化,所
以以山为参照物,舟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7.B【详解】设置声音锁时需要读一串数字以便识别录入者的“声纹”。设置好以后,就可以根据“声纹”来登录,便捷易操作。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音色。故选B。8.A【详解】AB.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正确,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15℃时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答案第3页,共8页错误;D.超声波与次声波都是声,在相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A。9.A【详解】A.通过比较声
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相同
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由图可知,甲、丁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A正确;B.由图可知,甲、乙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音色不同,故B错误;C.由图可知,丙、丁的振动频率不同,则音调
不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C错误;D.由图可知,甲、丙的振动频率不同,则音调不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A。10.C【详解】A.如图所示,第12s时,甲的路程没有变化,说明甲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如图所示,10st=时,甲距离起点60m;由图可知乙的图像是射线,说明乙在匀
速直线运动,速度为60m4m/s15ssvt===则10st=时,乙到起点的距离为''4m/s10s40msvt===则10st=时,甲、乙相距的距离为'''60m40m20msss=−=−=故B不符合题意;C.前10s甲的平均速度为60m6m/s10ssvt===甲甲甲乙的平均速
度为4m/s,则前10s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C符合题意;D.如图所示,15st=时相遇,甲处于静止,乙在运动,所以乙的速度较大,故D不符合题答案第4页,共8页意。故选C。11.AD【详解】A.男低音歌唱家放声歌唱,其中男低音是指他的声音振动频率低,所
以音调低,放声高歌说明声音大,即振幅大,响度大,故A正确;B.“音太高了唱不上去”中的“高”是指频率高造成音调高,所以唱不上去,故B错误;C.“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大声唱,即响度大,故C错误;D.“轻声细语”指说话声音小,即振幅小
,响度小,故D正确。故选AD。12.BC【详解】A.由图乙可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0.3s,根据公式s=vt可得,此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s1=v波t1=340m/s×0.3s=102m故A错误;BCD.由图乙可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
经过的时间为21.8s1.4s0.2s2t−==此时汽车离测速仪的距离为s2=v波t1=340m/s×0.2s=68m汽车遇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为s=s1-s2=102m-68m=34m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t=1.6s-0.3s=1.3s所以汽车的
速度为34m26.15m/s1.3ssvt==故BC正确,D错误。故选BC。13.74.210−25【详解】[1]因为71nm110cm−=,所以74.2nm4.210cm−=答案第5页,共8页[2]因为51km/hm/s18=,所以590km/h90m/s25m/s
18==14.1.521.42【详解】[1]从四个测量结果看1.52厘米的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因为准确值与其他三次不同。[2]去掉错误的数据,计算剩下3个正确数据的平均值即是最终记录物体长度的数据为1.41cm1.42cm1.44cm1.42cm3L++=15.振动
空气【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演奏者吹埙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埙的声音通过空气进入到人耳。16.586【详解】[1]从道州站出发时刻为20∶50,到达长沙站时刻为01∶50,该列车从道州站出发到达长沙站所用的时间为t
=(24+01∶50)-20∶50=5h[2]该列车的平均速度430km86km/h5hsvt===17.车4∶940【详解】[1]小明安静地坐在一列从长沙开往株洲的动车上,窗外的树相对于车有位置的变化,他是以车为参照物,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
。[2]它们的速度之比22449339svtstsvstt=====甲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3]甲车的速度为''350m200m15m/s10ssvt−===甲甲甲乙车的速度为答案第6页,共8页''200m20m/s10ssvt===乙乙乙乙车追上甲车需200m40s20m/s15
m/sstv===−18.甲3.40cm228.7【详解】(1)[1]图甲刻度尺放置方法正确,读数方法正确,图乙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故甲图正确,乙图错误。[2]由图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
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左侧与0.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4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40cm。(2)[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分针偏向“4”一侧,表示
时间超过0.5min;所以在秒表的大表盘上,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s,即秒表的读数为3min48.7s=228.7s。19.小0.27加速大【详解】(1)[1]为方便测量时间,应使斜面坡度较小,延长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时
间。(2)[2]由图可知,AC段的距离为AC80.0cm=0.8ms=AC段所用时间为AC15:35:2315:35:203st=−=AC段的平均速度为ACACAC0.8m0.27m/s3ssvt==[3]若小
车在通过AB段用时2.3s,则通过BC段所用时间为BCACAB3s-2.3s=0.7sttt=−=则小车通过BC段所用时间短,由图可知,小车通过AB段距离和通过BC段距离相等,由svt=可知,小车通过BC段的速度大,所以小
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加速运动。(3)[4]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时间偏小,由svt=可知,所测全程的平均速答案第7页,共8页度将会偏大。20.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转换空气见解析【详解】(1)[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2)[2]
实验中通过观察乒乓球的振动情况来判断音叉的振动情况,这种方法叫转换法。(3)[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4]月球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把图乙实验移
到月球上进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乒乓球不会被弹起。21.高振幅频率低于20赫兹【详解】(1)[1]敲击时振动的是水和瓶子,由于瓶内的水从左往右越来越少,所以用相同的力度从左往右敲击水和瓶子振动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2)[2]响度与振幅有关,小红越用力吹,空气柱振动幅度越
来越大,响度越来越大。(3)[3]引起人听觉的声音有一定的频率要求,当频率低于20赫兹时,人就听不到声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钢尺振动频率较低,当低于20赫兹时人就听不到声音。22.(1)3;(
2)1200;(3)8【详解】解:(1)巡逻车充满电后,以最高速度行驶,可以连续行驶的时间为h120km40kmh3/stv===(2)巡逻车前150s中通过的路程是'''8m/s150s1200msvt===(3)巡逻车以10m/s的速度运行5m
in通过的路程是''''''10m/s560s3000msvt===则在这次巡逻中,巡逻车全程运动的路程为''1200m3000m4200msss=+==+全在这次巡逻中,巡逻车全程运动的时间为150s75s300s525st=++=全则在这次巡逻中,巡逻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420
0m8m/s525ssvt===全均全答案第8页,共8页答:(1)巡逻车充满电后,以最高速度行驶,可以连续行驶3小时;(2)在这次巡逻中,巡逻车前150s中通过的路程是1200米;(3)在这次巡逻中,巡逻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8m/s。23.(1)1
20m;(2)960m;(3)10m/s【详解】解:(1)客车这6s内行驶的距离为20m/s6s120msvt===(2)声音在6s内传播的路程为'340m/s6s2040msvt===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为'''2040m120m960m22sss−−===(3)司机
第二次鸣笛时距悬崖的距离为'''960m435m525ms=−=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路程为''''340m/s3s1020msvt===声则客车这3s内行驶的距离为'''''2525m1020m30ms=−=则客车改变车速后匀速行驶的速
度为'''''''10ms30m/3ssvt===答:(1)客车这6s内行驶的距离为120m;(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为960m;(3)如果听到回声后改变车速,改变车速后匀速行驶的速度为1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