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9 页
  • 大小 751.299 KB
  • 2024-10-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9)页,751.29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6ba89873052e4eaa9d4868ffd47a84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学年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生物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水和无机盐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分子存在氢键使水能够作为良好的溶剂B.水不能直接参与生命代谢活动C.

植物叶片发黄可能是因为缺少Mg2+D.人体血钙含量过高容易导致抽搐【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

自由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2、细胞中的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

少Mg元素会导致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素合成受阻,进而引起绿色植物叶片发黄。【详解】A、水是极性分子,而大多数分子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可推测,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而与氢键无关,A错误;B、水能直接参与生命代谢活动,水可以作为代谢活动的反应物,也可以作为代谢活

动的生成物,B错误;C、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植物细胞缺Mg2+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导致叶片发黄,C正确;D、人体出现抽搐现象,这是因为身体中钙离子含量太低,D错误。故选C。2.下列有关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

是()A.人体中的核酸是由5种核苷酸组成的B.油脂与葡萄糖的元素组成相同C.一分子蔗糖水解的产物是两分子葡萄糖D.淀粉是动物的储能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组成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共有4种,组成RNA的核苷酸是核糖核苷酸,共有4种。2、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元素组成为

C、H、O;糖类的元素组成为C、H、O。3、蔗糖是二糖,一分子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详解】A、人体中既有DNA也有RNA,有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共8种,A错误;B、油脂与葡萄糖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B正确;C、一分子蔗糖由一分子

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故一分子蔗糖水解的产物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C错误;D、淀粉是植物的储能物质,动物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和糖原,D错误。故选B。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长发与短发B.狗的卷毛与长毛C.羊的有角和无角D.肺炎链球菌的

有荚膜和无荚膜【答案】C【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人的长发与短发是头发的生长现象,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狗的卷毛与直毛属于相对性状,卷毛与长毛,不属于同一性状,B错误;C、羊的有角与无角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

正确;D、肺炎链球菌的有荚膜和无荚膜不是“同种生物”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4.脂质体的双分子层结构与细胞膜结构相似,mRNA疫苗借助脂质体将mRNA递送至细胞内,该递送方式主要体现细胞膜()A.将细胞和外界分隔开B.可催化特定化学反应C.具有选择透过性D.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

D【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是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

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侧,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脂

质体的双分子层结构与细胞膜结构相似,mRNA疫苗借助脂质体将mRNA递送至细胞内,该递送方式过程中涉及膜中磷脂与脂质体融合,主要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的特点,D正确。故选D。5.已知某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的序列是5'-GCATGCA-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A.5'-

TGCATGC-3'B.5'-CGTACGT-3'C.5'-UGCAUGC-3'D.5'-AGCATGC-3'【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

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外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详解】在DNA分子中,含有两条互补的单链,且反向平行,相关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T、G-C,据此,若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CATGCA-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应该为3'-CGTAGT-5',也可表示为:5'-TGCATG

C-3',A正确。故选A。6.经大量的家系调查发现,某种遗传病出现在男性身上,则他的母亲和女儿必定都是该病的患者,则该病最有可能是()A.血友病B.抗维生素D佝偻病C.白化病D.多指【答案】B【解析】【分析】1、伴X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

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

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男性患者的女儿和母亲都是患者,说明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是常染

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①~④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分泌蛋白质旺盛的细胞中结构①非常发达B.在植物细胞中结构②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需氧呼吸

的每个阶段都在③中进行D.某些植物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与结构④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①为内质网,②为高尔基体,③为线粒体,④为中心体。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

网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①为内质网,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因此在分泌蛋白质旺盛的细胞中结构①非常发达,A正确;B、②为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

泌物的合成有关,B正确;C、③为线粒体,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C错误;D、④为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D正确。故选C。8.由赫尔辛基大学教授Timo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期发表文章,表示

研究小组第一次成功利用干细胞生产出了功能齐全的胰岛β细胞,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这一项技术的实现为糖尿病的治愈带来希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干细胞生产出胰岛

β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B.干细胞中不含表达产生胰岛素的基因C.胰岛β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D.干细胞和胰岛β细胞中mRNA的种类存在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解】A、用干细胞生产出胰岛β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A正确;B、干细胞和胰岛β细胞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含有表达产生胰岛素的基因

,B错误;C、胰岛β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分工合作,C正确;D、胰岛β细胞是由干细胞分化来的,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B。9.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瓜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是良好的还原糖检测实验材料

B.幼嫩的黑藻叶片中叶绿体含量较少不利于观察胞质环流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在一个细胞无法观察到完整的分裂过程D.用3H标记亮氨酸中的羧基能够探究蛋白质合成和分泌的路径【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取紫色洋葱的外表皮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时,因

液泡有颜色,无需再染色;用黑藻叶片观察细胞质流的动时,以叶绿体的运动为参照物。【详解】A、西瓜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糖但因为有颜色,容易造成颜色干扰,因此不适宜作为还原糖检测的实验材料,A错误;B、用黑藻叶片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叶绿体被细胞质基质推着运动,可以叶绿体的运动为参照物

,其中叶绿体含量较少反而有利于观察胞质环流,B错误;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由于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死亡,其分裂状态也处于固定状态,因而在一个细胞中无法观察到完整的分裂过程,C正确;D、用3H标记亮氨酸中的R基能够探究蛋白质合成和分泌的路径,若

标记羧基中的氢原子会在脱水缩合过程中以水的形式脱离多肽,因而无法检测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D错误。故选C。10.下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①③表示组成ATP的物质或基团,②④表示化学键,正确的是()A.ATP中的“A”与核苷酸中的“A”含义相同B.肌肉收缩过程会发生②处

化学键断裂C.在ATP-ADP循环中③不可重复利用D.②和④都断裂后的产物是DNA的基本单位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化学键,~代表特殊化学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

ADP在体内迅速转化。【详解】A、ATP中的“A”为腺苷,是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的,核苷酸中的“A”为腺嘌呤,因此二者含义不同,A错误;B、ATP水解供能时断裂的是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即肌肉收缩过程会发生②处化学键断裂,B正确;C、在ATP-ADP循环中物质可循环利用,③是磷酸

,因此在ATP-ADP循环中③可重复利用,C错误;D、②断裂后形成的产物为ADP和Pi,④断裂后形成的产物为AMP和Pi,其中AMP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的,因此④断裂后形成的产物之一为RNA的基本单位之一,ATP中

的五碳糖为核糖,而DNA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因此ATP水解的产物不会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D错误。故选B。11.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的细胞溶胶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B.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也能进行过程①②③C.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为过程③提供还原剂D.过程③④释

放的能量能够形成少量ATP【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③是产物为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④是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A、酵母菌细胞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④,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A错误;B、人体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器,因而其中发生的是产乳酸的

无氧呼吸过程,即进行的是过程①和③,B错误;C、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为过程③提供还原剂,使丙酮酸经过一些列变化转变为乳酸,C正确;D、无氧呼吸过程中只在第一阶段有能量产生,而过程③④没有能量的释放,D错误。故选C。12.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的A.实验时把含酶滤纸片、过氧化氢溶液同时放入反应小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B.可根据反应结束后量筒内气体体积的总量来比较酶的活性C.在不同的pH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量一定不同D.反应时间过长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以新鲜的肝脏匀浆为材

料,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其中新鲜的肝脏匀浆中有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水解产生氧气,因此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详解】A、只要各组的反应时间相同且适宜即可,不一定各组同时开始,A错误;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速

率,而反应结束时气体产生总量大小是相等的,B错误;C、pH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最适pH两侧存在两个不同的pH,但酶的活性相同,因此不同pH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量筒中收集到的气体量可能会相同,C错误

;D、反应时间过长,各pH的过氧化氢全部分解,气体产生总量大小是相等,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D正确。故选D。13.近期出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染性更强、隐匿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等特点,更容易造成更广的传播,防控的压力和难度陡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奥密克戎变异株可以在空气中增

殖,因此传播速度快B.变异株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病毒含有核糖体能够自主合成蛋白质D.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遗传信息与之前的新冠病毒有差异【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

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奥密克戎变异株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不能在空气中增殖,A错误;B、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遗

传物质是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C、奥密克戎变异株是非细胞生物,没有细胞器,需要依赖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D、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与之前的新冠病毒有差异,D正确。故选D。1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体内运输水

分的导管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细胞分化B.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C.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会释放,不会引起炎症反应D.紫外线会造成DNA损伤诱发细胞发生癌变【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

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

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自由基学说: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

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为严重的是,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

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详解】A、导管属于植物的输导组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是由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因此导管不是细胞分化形成的,A错误;B、自由基会导致细胞衰老,因此清除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B正确;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

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在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容物并不释放到细胞外,不会影响其他细胞,因而不会引起炎症反应,C正确;的D、紫外线会造成DNA损伤,导致基因突变,诱发机体细胞发生癌变,D正确。故选A。15

.某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如下图所示,a,b表示周期中的两个时间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a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DNA聚合酶要在a→b阶段合成并进入细胞核C.如果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后期着丝粒无法分裂D.在整个细胞周期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都要经历相同的变化阶段,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一般分裂间期远远长于分裂期。【详解】A、细胞周期必须从间期开始,因此b→a→b即b→b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错误;B、DNA聚合酶要在b→a(间期)阶

段合成并进入细胞核,B错误;C、着丝粒的分裂与纺锤体的形成无关,C错误;D、有丝分裂为体细胞的分裂方式,而体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在整个细胞周期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1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萨

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B.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D.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果蝇的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和

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B、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不一定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B错误;C、基因在染色体上,且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D、摩尔根等人运用假说演绎法,

首次通过果蝇的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B。17.下列关于遗传规律和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的杂交和F1的自交实验是孟德尔验证假说的方法B.AaBb自交后代只有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一对相对性状的遗

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若果蝇的眼色与翅型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也一定遵循分离定律【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

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

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孟德尔提出假说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实验基础上的,孟德尔验证假说的方法是测交,A错误;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l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AaBb

减数分裂会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B错误;C、一对相对性状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也可能由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也可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若果蝇的眼色与翅型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也一定遵循分离定

律,因为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D正确。故选D。18.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从下图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作相关记录,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袋子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①②袋中随机抓取一个

小球并组合可以模拟雄雄配子的随机组合B.从①③中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F1产生配子C.袋子中放入的小球越多,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越高D.四个袋子中小球数量不需要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②袋子里的小球可以表示一对等位基因,可模拟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③、②④袋子里的小球可以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可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①②袋子里的小球可以表示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杂合子杂交,从①②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可以模拟雄雄配子的随机组合,A正确;B、①③袋子中小球表示各有一对等位基因,从①③中抓取一

个小球并组合,可模拟F1(BbDd)产生配子,模拟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每个袋子中的小球应有数量相等的两种小球,代表能产生概率相等的两种配子,并不是数量越多可信度越高,C错误;D、在此实验中袋子代表的是雌雄生殖器官,袋内小球数量可以不等,但每个小袋内的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D正确。

故选C。19.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少,下列关于玉米(2N=20)减数分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完成后,生殖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减少至5对B.染色体数目减半和染色单体数目减半不能发生

在同一时期C.减数分裂Ⅱ中期可以观察到10种形态的染色体D.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2、在细胞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3、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详解】A、减数分裂完成后,成熟的生殖细胞中不再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减数分裂Ⅰ结束,染色体数目减半

和染色单体数目也减半,B错误;C、减数分裂Ⅱ中期,非同源染色体各有一条,共10条,C正确;D、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此时无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20.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有一批基因型为BB与Bb的灰身果蝇,两者数量之比是1∶3

。这批果蝇自由交配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A.25∶30∶9B.7∶6∶3C.5∶2∶1D.1∶2∶1【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

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基因型为BB与Bb的灰身果蝇,两者数量之比是1∶3,可以产生配子B:b=5:3,根据配子法,自由交配后产生BB的概率为25/64,产生Bb的概率

为2×15/64=30/64,产生bb的概率为9/64,即子一代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25∶30∶9。故选A。21.如图为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AaBbDD)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分裂为均等分裂,可以确定该细胞为次

级精母细胞B.在得到该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图中存在2对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D.A/a基因和B/b基因为2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并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该细胞分裂为均等分裂,可以确定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B、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等位

基因,但该细胞中出现了等位基因B和b,结合该高等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DD,可知在得到该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B正确;C、图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D、由图可知,A/a基因和B/b基因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

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符合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B。22.染色体组型是将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照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具有种的特异性。下图是正常女性C组染色体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中期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此图像B.正常男性的C组染色体图与该图不同C.

不同基因型的同种生物,其染色体组型不同D.图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正在发生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正常女性C组染色体图,分析可知该组染色体包括第6~12对染色体和第23对性染色体(XX)。【详解】A、图中的染色体是人为排列的,且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现象

,所以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此图像,A错误;B、正常男性的C组染色体图第23对性染色体(XY),X染色体和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所以分在不同的组,B正确;C、不同基因型的同种生物,其染色体组型相同,C错误;D、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此图细胞没有处于减数分裂中,所以同源染色体两两之间

没有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故选B。23.“双性人”出现的原因是父母在形成配子时出现异常,使受精卵的基因型异常导致(如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具有双性染色体(以XXY为例),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同时具有男性和

女性的第二性征,甚至可能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产生XXY的受精卵的原因可能是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减数分裂I后期异常导致B.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某一性别的生殖器实现性别确定但无法改变个体的基因型C.只要有性别区

分的生物就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D.某些生物的雌性个体中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异型的,如鸟类、家蚕【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I:前期:联会,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中期:同源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II: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父方性染色体组成为XY,减数分裂I后期行为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减数分裂I后期父方同源染色体XY没有分离,会产生含有XY的精子,然后和基因型为X的卵

细胞结合形成组成为XXY的受精卵,故产生XXY的受精卵的原因可能是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减数分裂I后期异常导致,A正确;B、通过手术可以切除某一性别的生殖器从而实现性别确定,但手术无法改变个体的基因型,B正确;C、有些生物雌雄同体,没有性染色体,即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

区别,如水稻,C错误;D、鸟类、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雌性个体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异形的(ZW),雄性个体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同型的ZZ,D正确。故选C。24.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A.

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培养T2噬菌体可以使用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C.搅拌不充分主要影响的是35S标记T2噬菌体的实验组D.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

【解析】【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

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只是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T2噬菌体为专门性寄生在大肠杆菌内的病毒,不能用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B错误;C、若搅拌不充分,就会导致35S标记T2噬

菌体的这组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与理论情况误差较大,C正确;D、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25.如图为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图,该DNA分子片段中含100个碱基对,40个胞嘧啶,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⑤处发生断裂B.该DNA连续复制4次,需提供9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①与②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③是连接DNA单链上2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脱氧核糖,②为磷酸,③为核苷

酸内部的化学键,④为相邻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⑤为氢键。【详解】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因此在解旋酶的作用下⑤处发生断裂,A正确;B、该DNA分子片段中含100个碱基对,40个胞嘧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可知,G=40,A=T=100×2-40×2=60,因此该DNA连续复制4次,需提供腺

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4-1)×60=900个,B正确;C、②磷酸和①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D、③为核苷酸内部的化学键,④是连接DNA单链上2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D错误。故选D。26.细菌在含

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的DNA都含有15N,然后再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其子代的DNA进行分离,下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放射性同位素

示踪法B.第一次分裂结束的子代DNA分离后若为②,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的学说C.第二次分裂结束的子代DNA分离后应呈现为①D.第三次分裂结束的子代DNA分离后呈现为③,位于14N-14N区段的DNA比例增大

【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据此答题。【详解】A、14N和15N没有放射性,因此该实验没有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A错误;B、若为全保留复制,则

第一次分裂结束的子代DNA中,一个DNA两条链均为15N,一个DNA的两条链均为14N,离心后应分布在轻带和重带,因此若第一次分裂结束的子代DNA分离后为②,则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的学说,B正确;C、若为半保

留复制,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代DNA应一条链为15N,一条链为14N,第二次复制形成的DNA中两个DNA均为一条链为15N,一条链为14N,另外两个DNA均为两条链都是14N,离心后应分布在中带和轻带,因此第二次分裂结束的子代DNA分离后应

呈现为①,C正确;D、第三次分裂结束的子代DNA为8个,只有两个DNA的一条链为15N,一条链为14N,其余6个DNA的两条链均为14N,因此离心后分布在轻带和中带,且轻带比例大,故分离后呈现为③,位于14N-14N区

段的DNA比例增大,D正确。故选A。27.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甲、乙、丙分别表示对应过程,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有关结构,a表示某种氨基酸,以下是部分氨基酸对应的遗传密码:精氨酸(CGA、CGG)、丙氨酸(GCU、GCC)、丝氨酸(UCG、UCA)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甲和乙的产物含有的核苷酸种类和数量都不同B.过程甲和过程乙都需要断开DNA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C.过程丙中核糖体沿着②从右向左移动,a氨基酸是丙氨酸D.一条②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

肽链【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DNA分子的复制,乙表示转录,丙表示翻译过程,其中②是mRNA,③是tRNA,④是氨基酸。【详解】A、过程甲是DNA分子复制,产物是DNA,含有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乙是转录,产物是RNA

,含有的核苷酸是核糖核苷酸,且转录是以DNA的基因片段为单位进行的,其得到的核苷酸数量也与DNA中不同,A正确;B、过程甲是DNA分子复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乙是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过程甲和过程乙都需

要断开DNA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B正确;C、据图丙箭头方向可知,核糖体沿着②从左向右移动,其中a所在的tRNA碱基是CGA,则对应密码子是GCU,对应氨基酸是丙氨酸,C错误;D、一条②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提高了翻

译的效率,D正确。故选C。28.下图表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的细胞核能够进行的过程有①和②B.过程④和过程⑤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过程③④只能发生在病毒体内,过程③需要逆转录

酶的催化D.某些基因的表达可以不发生过程⑤,形成的产物可以具有运输或催化的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逆转录过程,④为RNA分子复制过程,⑤为翻译过程。其中逆

转录过程和RNA分子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细胞中。【详解】A、叶肉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的能力,故叶肉细胞的细胞核不能进行①DNA分子复制,能进行②转录,A错误;B、图中过程④为RNA分子复制过程(碱基配对为:A-U、G-C、C-G、U-A)、过程⑤为翻译过程(碱基配

对为:A-U、G-C、C-G、U-A),故过程④和过程⑤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B错误;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③逆转录过程和④RNA分子复制过程在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完成,C错误;D、某些基因的表达产物为RNA,可以

不发生⑤翻译过程,形成的产物中,tRNA可以运输氨基酸,有些RNA是酶,具有催化的功能,D正确。故选D。29.下列关于基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就是指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核苷酸序列改变就会发生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D.基因重组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型,但基因突变不能的的【答案】C【解析】【分析】1、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2、基

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3、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详解】A、对于部分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A错误;B、由于核苷酸序列改变可能发生在

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中,所以核苷酸序列改变不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C、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C正确;D、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D错误。故选C。30.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生命活动中,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A.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可能会抑制该基因的表达B.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C.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D.表观遗传由于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故不能将性状遗传给下

一代【答案】D【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

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使RNA聚合酶不能与基因结合,可能会抑制该基因的表达,A正确;B、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B正确;C、同卵双胞胎基因型相同,

故他们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C正确;D、表观遗传虽然碱基序列不变,但表观遗传导致的性状改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31.吊兰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是家庭房间内适宜培养的绿植,图1是吊兰叶肉细胞内发生的某生理反应示意图。图2是

实验小组在其它条件适宜的环境中探究光照对吊兰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数据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过程中产生乙的场所为___________,丙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在白天突然降低甲的浓度,短时间内乙的含量

会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据图2分析,在b点时刻,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光合速率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限制a点吊兰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

___,在不遮光的条件下,在12:00左右净光合速率反而比遮光条件下要低,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组成员经过学习认识到光质对植物光合速率也有较大影响,于是以吊兰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图3,其中气

孔导度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大,胞间CO2浓度是指植物叶肉细胞之间的CO2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光合速率的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吊兰叶肉细胞中__________(填色素名称)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常用_______

___方法分离光合色素,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3中,相对于红光,蓝光照射下胞间CO2浓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类囊体/类囊体膜/光合膜/基粒②.NADP+、ADP、Pi③.增加(2)①.不相同②.光照强度③.光照过强,叶片气孔关闭,

CO2吸收减少导致光合速率下降(3)①.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②.纸层析法③.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④.光合速率较大,更多的CO2进入细胞参与光合作用【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

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O2,以及ATP的形成;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C5和糖类等有机物。2、分析图1:图1是吊兰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示意图

,乙为ATP和NADPH,丙为NADP+、ADP、Pi,甲为CO2。【小问1详解】乙为ATP和NADPH,由光反应阶段产生,场所为类囊体/类囊体膜/光合膜/基粒。由图可知,丙为暗反应提供给光反应的物质,为

NADP+、ADP、Pi。甲为CO2,在白天突然降低甲的浓度,则CO2固定的速率减慢,C3的含量减少,则用于C3还原的乙减少,故短时间内乙(ATP和NADPH)的含量会增加。【小问2详解】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图可知,在b点时刻,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但实验

Ⅰ和实验Ⅱ的呼吸速率不相同,因此两者的光合速率不相同。a点时,光照强度较弱,限制吊兰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在12:00左右,光照过强,叶片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即出现“光合午休”现象,遮光能降低光照强度,缓解“光合午休”现象,因此在

不遮光的条件下,在12:00左右净光合速率反而比遮光条件下要低。【小问3详解】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常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的快

,溶解度小的扩散的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②据题图3分析,相对于红光,蓝光照射下胞间CO2浓度低,但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较大,说明蓝光照射下光合速率较大,更多的CO2进入细胞参与光合作用,CO2消耗较多,导致胞间CO2浓度低。【点睛】本题以吊兰为素材,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

知识点,要求考生掌握色素的功能以及从叶绿体中提取光合色素实验的原理,熟知光合作用的过程,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并能结合图和题意准确作答。32.图1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图,图2表示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数变化图;图3表天某些分裂时

期细胞内染色体的模型图;图4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变化柱形图。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1B1段上升的原因是细胞内发生_____________,图3中能够对应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__________(填字母)。若图1和图2表示同一个细胞分裂过

程,则图1中发生C1D1段变化的原因与图2中_____________段的变化原因相同。(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够发生_____________,形成四分体,常有____________现象。图3的a细胞中含有________

____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处于____________(填时期),该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3)图4的甲、乙、丙、丁所对应的时期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在___________时期体现。丙所对应的时期对应图3中的__________

__(填字母)细胞。【答案】(1)①.DNA复制(染色体复制)②.b、c、e③.E2D2(D2E2)(2)①.联会/相互配对②.交叉互换③.4④.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Ⅰ中期)⑤.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3)①.

甲②.d【解析】【分析】图3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表示有丝中期,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4中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表示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小问

1详解】S期(A1B1)进行DNA复制(染色体复制),会使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变为2;B1C1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即有染色单体,图3中能够对应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b、c、e;图2中染色体数

目最终减半,为减数分裂,图1中发生C1D1段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与图2中E2D2(D2E2)变化相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小问2详解】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或相互配对形成的结构;在同源染

色体配对时常有交叉互换发生,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图3的a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其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Ⅰ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是由精原细胞或者卵原细胞经过间期

而来,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者初级卵母细胞。【小问3详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

分别为2n、4n、4n,与图4中甲相对应;丙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与核DNA相等,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图3中的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33.小鼠毛色的黄毛与灰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尾形的弯曲与正常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

基因D、d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而且具有某种纯合基因的合子不能发育的现象。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表所示性别亲本F1雌性黄毛弯曲尾黄

毛弯曲尾:灰毛弯曲尾=2∶1雄性黄毛弯曲尾黄毛弯曲尾:黄毛正常尾:灰毛弯曲尾:灰毛正常尾=2∶2∶1∶1请分析回答问题:(1)控制尾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B基因和b基因的本质差异在于____________。(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致

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亲代雌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亲代雄鼠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3)子一代中全部黄毛弯曲尾雌鼠与黄毛正常尾雄鼠杂交,子二代中灰毛正常尾雌鼠所占的比例___________。选择子二代中黄毛

正常尾雌鼠和灰毛弯曲尾雄鼠自由交配,预测子三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请用遗传图解....表示___________。【答案】(1)①.X②.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2)①.BB②.BbXDXd③.BXD、BY、b

XD、bY(3)①.1/24②.【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相同基因型的多只雌鼠与相同基因型多只雄鼠交配,后代中黄毛:灰毛=2:1,且雌雄个体相当,说明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黄毛对灰毛为显性;后代中弯曲尾:正常尾=3:1,且雌雄个体有性别差异,说明等位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

,且弯曲尾对正常尾为显性。由于在体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发育,又后代中黄毛:灰毛=2:1,说明BB的个体不能发育。【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后代中弯曲尾:正常尾=3:1,且雌雄个体有性别差异,说明等位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且弯曲尾对正

常尾为显性。控制体色的B基因和b基因的本质差异在于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导致控制体色不同。【小问2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后代中黄毛:灰毛=2:1,说明亲代雌、雄鼠中控制体色的基因都是Bb;又后代雌鼠中只有弯曲尾,而雄鼠中弯曲尾:正常尾=1:

1,说明亲代雌、雄鼠中控制尾形的基因分别是XDXd和XDY,因此,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分别是BbXDXd和BbXDY。亲代雄鼠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为BXD、BY、bXD、bY。【小问3详解】子一代的黄毛弯曲尾雌鼠的基因型为BbXDXD和BbXDXd,黄毛正常尾雄鼠的基因型

为BbXdY,产生灰毛正常尾雌鼠bbXdXd的概率是1/2×1/3×1/4=1/24,因为只有1/2BbXDXd和BbXdY交配,且BB的致死,后代的dd占1/3。选择子二代中黄毛正常尾雌鼠BbXdXd和灰毛弯

曲尾雄鼠bbXDY自由交配,子三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解【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解题关键是会分析表格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能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34.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不能被人体消

化吸收,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研究者用含1.0%CMC的无菌水作为饮用水,连续饲喂实验小鼠12周,测定小鼠体重。结果如图所示。(1)已知CMC由天然纤维素经化学加工而成,纤维素作为常见的多糖是由____________

脱水缩合形成,人体中_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其水解有关的酶。(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CMC是否引起体重变化与____________有关。(3)为进一步研究“小鼠体重变化是否由CMC引起的小鼠消化道内各种微生物比例改变所致”,研究者设计了粪菌移植实验,请结合

所给实验备选材料填入实验方案的表中(填选项前的字母.......),完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实验备选材料】a.普通小鼠b.无菌小鼠c.饲喂含CMC无菌水12周的普通小鼠d.饲喂无菌水12周的普通小鼠

e.含1.0%CMC的无菌水f.无菌水【实验方案】组别被移植小鼠提供粪菌小鼠饮用水实验组无菌小鼠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对照组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无菌水两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___________环境

中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小鼠的___________。【实验结果】____________说明小鼠体重变化是由CMC引起的小鼠消化道内各种微生物比例改变所致。【答案】(1)①.葡萄糖②.不含(2)饲喂环境是否无菌(3)①.c②.f③

.b④.d⑤.无菌⑥.体重变化⑦.实验组被移植小鼠的体重相对值高于对照组【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可知,左图和右图实验自变量为是否用CMC处理和是否含有微生物;比较A、B组体重差值与C、D组体重差值,可以看出在普通环境中差值较大,在无菌环境中几乎无差值,这说明CMC的这种作用依赖于小

鼠消化道内的各种微生物。【小问1详解】纤维素属于多糖,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人体内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因而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小问2详解】在普通环境下,饲喂CMC与对照体重差异较大时,而在无菌环境下,饲喂CMC与对照体重无差异,说明CMC是否引起体重变化与饲喂环境是否无菌有关。【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体重变化是否由CMC引起的小鼠消化道内各种微生物比例改变所致”,进行了粪菌移植实验,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提供含有CMC饲喂的小鼠粪便,其余被移植的小鼠和饮用水均为无关变量,要

保持相同且适宜,则①②③④处依次添加:饲喂含CMC无菌水12周的普通小鼠,无菌水,无菌小鼠,饲喂无菌水12周的普通小鼠,两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无菌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小鼠的体重变化。若实验组被移植小鼠的体重相对

值高于对照组,则说明小鼠体重变化是由CMC引起的小鼠消化道内各种微生物比例改变所致。【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实验目的、曲线图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能够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判断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并能够根据图1

、图2中两条曲线的差异得出实验的结论。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