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共(16)页,305.98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67dc8cb5cbce334e109bb634b3556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古典诗词是美的艺术创造,是活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历史文化之中,存在于现实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国人的思维观念之中。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佳作之所以能被人们口头吟诵和书面引用,固然是因其简洁凝练、古朴高
雅,更是因其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蕴含着中华民族不死的精魂,并积淀成中华民族的传统,作用于中华儿女个人,作用于中华民族整体,作用于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始终。吟咏古典诗词,能激发情感共鸣,促进文化认同。蕴含于中华古典诗词中的
民族精神,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出来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的综合反映,它对于中华儿女感情的濡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培养、环境的营造以及力量的凝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传统精神的认同
范围和程度,认同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其民族凝聚力就越强。任何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往往会使之想起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并因此而神思飞跃,热血沸腾。古典诗词传承文化传统,高扬民族精神
。中华古典诗词乃中华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中国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令中国人自信的三个层面。有了文化自信,便有了民族自信,国家自信。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
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生成的必要条件。弘扬国学经典,能增强文化自信。(摘编自陈载舸《刍议中华古典诗词的民族凝聚功用》)材料二:诗歌之所以为诗歌,
在本质方面是一直有着某些永恒不变之质素的缘故,那就是诗歌中“兴发感动”之作用。所谓“兴”,就作者而言,是见物起兴所引起的一种感发;就读者而言,则是指读者在阅读时由“诗可以兴”所引起的一种感发;“发”,则是作者要将涌
动于心间的情愫表达出来,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当作者心中的某种触动转化为情感的升华之时,作者便通过文字的载体将其抒发出;“感动”,则是作品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引发的感受,是对作者所诉说的情感的一种共鸣。“兴发感动”之力的形成,应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感性的直接的自然的方式。一般来说,“兴发感动”之
力的产生,原当得之于内心与外在事物相接触时的一种敏锐直接的感动。因此,触物兴感或即事抒情,应该才是表达内心感动的一种自然流程。大自然风霜雪雨,草长莺飞,尘世中周遭变故、世态炎凉都能引起诗人情感的波动,灵魂的震撼,于是在心里酝酿成一种兴发感动的情感,这是
诗人写诗、词人作词的缘起。第二种是理性的间接的不自然的方式。诗词“兴发感动”的这种形成方式很容易被人忽视或排斥,因为此方式是经过了作者理性的思索安排,尤其在咏物之作中表现得最明显。所以,要把咏物寄托之词写得好,便不仅要求作者自己心中先须有一份极为感动的情意,而且更要求作者对
所咏之物也要有一份感动的情意,更需要能把内心之情意与所咏之物的情意融为一体,而且要使这种情谊的感动和用以铺陈叙写的事典相结合,如此则藉咏物来寄托的安排思索,便不仅不会蒙蔽和伤损原有的情意的感动,反而会使原有的情意经过这一番安排思索,而更显得
有盘旋沉郁的姿态和力量。也就是说,如果作者把内心那份感动的情意与外界事物及手段天衣无缝地有机结合,那么定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更能让人富于联想和启发的兴发感动的情感来。第三种是意象与音声的巧妙结合。“兴”的作品一般本是指由物象所引起的一种感发,不过这种感发却实
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之处,那就是引起这种感发的“物象”有时与后面所叙写的诗意却似乎并无意义上的关联。而如果就“兴”之直接感发的特色而言,则音声之相应实在应该乃是较之情意之相通还更为基本的一种引起感发之动力。也就是说音声相应是引起感发的一种最原始的动
力。对于诗歌的评赏,自然应当以其能否传达出生命,以及所传达之质量的纯驳、多少为主要之标准,而造成这种质和量上精微之差别的主要因素,则与酝酿和孕育出这种感发之生命的作者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如果不从理性作客观的评判,而只就感发性的特质而言,诗歌中这种感发之生命
,原来也可以具有一种超乎于外表的是非善恶之局限以外而纯属于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存在,这种本质方面的价值,第一在其真诚纯挚的程度,第二在其品质的厚薄高下,而并不在于其外表叙写的是何种情、事。至于作者品格之高下、性情之纯驳、胸襟之广狭
,这种种现实生活之伦理价值,既原属于作者“能感”与“能写”的因素之一部分,自然也会对其作品中感发之本质中的伦理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摘编自叶嘉莹《清词选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所承载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B.有了文化自信,便有了民族自信、国家自信,中华古典诗词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发展壮大,凝聚力生成意义巨大。C
.如果作者自己内心先有一番感动的情意,然后进行一番“铺陈叙写”方面的安排思索,咏物寄托之词自然就会写得很好。D.评赏诗歌的主要标准,是诗歌能否传达出生命以及所传达之质量的纯驳、多少等,这些因素与作者的心理、意识等相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论述内容有所不同
,材料一是论述中华古典诗词的民族凝聚功用;材料二则是介绍“兴发感动”诗学理论内涵。B.“兴”主要指向创作者;“发”包括作者与读者;“感动”以读者的审美接受为主读者产生了感发的作用,作品才算完成。C.“感性的直接的自然的方式”“理性的间接的不自然
的方式”都有心对物的感动;音声相应是引起感发的一种最原始的动力。D.诗歌重在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可以忽略其外表叙写的是何种情,事,比如《登高》,其价值在于能唤起读者多种美好意念。3.下列选项,最适合
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余秋雨说:“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B.意象派主将庞德说:“正是因为有些中国诗人,满足于把事物表现出来,而不加说教或评论,所以人们不辞繁
难加以追译。”C.中华诗词“双料冠军”彭敏说:“喜欢古典诗词跟喜欢打游戏一样,彼此之间没有高下之分,都是人类自我陪伴、自我愉悦方式之一。”D.诗人于坚说:“在以最大的榨取利益为目的的时代,诗歌是无用的,毫无利润可言。在这点上,它恰恰保证了
诗歌写作的古典意义上的纯粹性。”4.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在讲话中引用中华古典诗词,充分体现了中华古典诗词对于中华民族的作用。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这种作用。5.老师让你下周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诗学理论,请你结合材料二简要列出你
的发言提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关大妈茹志鹃一个黑黑瘦瘦的解放军,胸前挂满了勋章,急急地跑上小土坡,就见一座朝南的新瓦房。这军人煞住了脚,慢慢推开院门。院里寂静无人,堂屋的门敞着,一眼就望见
上首的大牌匾,上面矫健的五个大字“游击的队之母”。这里就是关大妈的家,就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七年前,新四军北撒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大家都叫它“穷鬼滩”。天色阴沉,黯淡。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没有
唉声叹气,也没嚎哭,只是发愣。关大妈在这一带,真是个出名心软命硬的人。她二十三岁那年,刚怀了孕,丈夫就死了。从此,她一个人上山砍柴,挑水煮饭,挺了个大肚子,有天大的苦楚,都搁在自己心里。那年腊月初四,邻居发现她两天没出门,第三天她出来了,脸肿了,嘴唇
破了,微笑着告诉大家,她生了个儿子。关大妈就是这样一个人。关大妈在儿子桂平的坟前,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
这个仇。”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关大妈不由自主地退后几步,只见一个人,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怔住了,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吗?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道
从哪来的力气,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清剿队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人?”
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老总啊!这里是多年的乱坟场,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游魂的,老总,你可不能吓我这老太婆呀!”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慌慌张张
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孩子,我们快回去吧。”她话还没说完,自己就坐在地上,腿软得怎么也站不起来了。一路上,两个人也不知谁扶着谁,跌跌撞撞地走着,走进那所孤单单的草房。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欢喜,原来自己救的小伙
子,就是敌人悬赏十两黄金的新四军游击队员倪老虎,老百姓都叫他猫子。在游击队活动的边缘区里,新增加了一个红色的“点”。这就是土坡坡上关大妈的那所茅屋。她还是吃素,也常到儿子坟上去,不过除此之外,她常常会莫名其妙地背上个粪筐,到陌生的村里捡牛类,也会突然地到敌
人据点里去买一篮子豆腐回来。冻结了的大地,给太阳融化了。剩下最后一点凉意,也叫春风吹跑了。一九四九年的春天,伴随着长江两岸的炮声。来到了江南人民的心里。黎明前的夜。更黑更深。清剿队不分日夜,不管大小道路,到处闻着,嗅着,埋伏着。猫子已有两个月没到关大妈家来了。这一天早上
,乡长金克已,脸色刷白,气喘喘地站在门外,门一开。就拉着关大妈往里跑。一边跑,一边摸出一个折得四方的、像豆腐块的硬纸,塞给关大妈,一边急急地说道:“妈妈,不要怕,今晚猫子会到你这里来,把这东西交给他,告诉他,这东西是用命换来的!”关大妈回到屋里,慢慢地把纸摊开,上面划
满了歪歪扭扭的点点线线。关大妈猛然想起:“这大概就是人常说的地理图吧。”这一天的日子,似乎过得特别慢,特别安静。直到天黑透了,才见猫子急匆匆地进来。他接过纸去,慎重地和关大妈说:“妈妈,我去了,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再过些时候。这里天亮了,日子就好过了。”不知哪里惊起一群宿鸟,呱呱地
掠过屋顶,朝后山飞去。“孩子,快走吧!”话音还没落地,就听外面的狗,远远近近一齐狂叫起来。猫子从门缝张望了一下,就见几十个清剿队的家伙正包抄村子。江边的炮声,隐隐地响着。微微的星光下,薄薄的茅屋顶变得灰白。残缺的茅屋屋檐的影子,投在屋子当腰的泥墙上,就像
一道奇妙的花边。关大妈定了定神,看住屋边那堆草,心里镇静下来,慢慢从身上摸出了一盒火柴……黑烟冲上天,火光照亮了院子,村子,烧红了半个天,火,在跳着,火舌舐到了屋檐。“救火啊!着火啦!”从院子到河边,都是人,都是水,喊的叫的,火光冲天。猫子早挤到河边,有些在家过夜的年轻人,
也趁乱悄悄地跑了。江边的炮声,隆隆滚来,正像久旱后的雷声。阳光从天窗上,斜斜地透进来,匾上“游击队之母”五个大黑字,显得更加光辉灿烂。那军人肃然地站在横匾下,把自己胸前的勋章,一个一个摘下来,放在长条桌上。背后的院门推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稳步走了进来,她眯缝着眼,盯住这军人
看了半晌,才轻声说道:“猫子,可把你盼来了。”那里,五个黄灿灿的勋章,静静地摆在母亲的桌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两处“黑黑瘦瘦”写出了两个不同人的共同
的外貌特征,意在突出游击队生活的艰苦。B.小说使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关大妈的身世经历。“心软命硬”表现了关大妈坎坷而悲苦的命运。C.桂平牺牲前的话,显示了桂平对敌人的仇恨,为下文关大妈救助受伤遭追捕的猫子埋下了伏笔。D.唬走贼兵,瘫软在
地的描写,丰富了关大妈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可信,符合人物的身份。的7.关于文中环境描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乌云”“满天灰沉沉”。烘托了关大妈内心的沉痛与悲伤。“老鹰在低空盘旋”烘
托了关大妈内心的仇恨与愤怒。B.阴沉天色,瑟瑟地摇摆着的枯草,写出了坟场的压抑、荒凉恐怖的氛围,烘托了贼兵内心的胆怯与他们的愚蠢。C.“冻结了的大地,给太阳融化了”“黎明前的夜”既是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也象征了人民即将胜利的时代背景。D.江边的炮声由“隐隐地响着”到“隆隆滚来”,暗示以关大妈
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8.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9.随着革命进程的发展,关大妈内心情绪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请简要分析关大妈内心情绪的变化。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
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
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①,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
惟群臣赖之。”犹不改。宣子②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
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
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
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的(选自
(左传》,有删改)【注】①溜,房顶瓦垅滴水处,指屋檐下。②宣子,赵盾。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B.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C.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谷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用社稷来代指国家或朝廷。B.“斗且出”的“且”与《梦
游天姥吟留别》中“且放白鹿青崖间”的“且”意义相同。C.“遂自亡也”“遂”与《琵琶行并序》中“遂命酒”的“遂”意义相同。D.乙丑,中国传统的以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文中是用来纪日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
灵公杀了没有把熊掌炖熟的厨师,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赵盾和士季忍不住要去劝谏。B.吸取了以往劝谏的教训,士季建议由自己先去,劝谏不成,赵盾再去。结果士季一去,晋灵公就承认错误并表示会改正。C.晋灵公没有改正,赵盾不停地劝谏,让晋灵公很厌烦,两次想杀掉
赵盾。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杀死赵盾。D.赵盾曾经有恩于晋灵公的武士灵辄,在晋灵公追杀赵盾时,灵辄为了报恩就倒过武器来帮助赵盾并带着赵盾逃亡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2)“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其我之谓矣!14.对于“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这一事件,孔子是怎样评论?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的的落第长安常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归燕词辞
工部侍郎章孝标旧垒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都是叙写读书人考场失意的七言绝句,充分抒发了金榜无名的失望和痛苦,表现了无数士人在仕进之旅中的辛酸苦楚。B.常诗二、三两句写落第后的心理活动。“耻”字表
现了诗人承认失败、不甘心失败的巨大勇气;“笑”字体现诗人面对失败的乐观洒脱。C.章诗借物抒情,借归燕“无栖处”自喻落第后仕途渺茫、无处安顿的凄凉彷徨的心境。D.“且向长安度一春”,可想而知,这一春是客居求静,闭门苦读的一春。16.两首诗都
写到了举子落第,但二者抒发的情感基调不一样,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典故表现诗人借酒消愁的忧伤。(2)前庭后院,栽花种树,是古人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也有对这一美好居住环境的勾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高》从
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表现杜甫深秋客居异乡,年老孤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随着炎黄学学科建设的逐步开展,其系统化、体系化和跨学科
交叉性的特征日益彰显。炎黄时代的历史主要是靠人们简单的来传承的,直到文字出现以后,人们才将相传的世代炎黄历史写入文献,但显得非常简略,不像与记载比较完整的帝王的历史文献不同。汉代以后,有关炎黄文化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使炎黄文化的文献又得到了补充和完善。从古代社会的演进来看
,炎黄时期是中华上古社会由部落联盟向统一国家过渡的时期,(),率先在部落联盟中系统地实施教化使人们改变了以往原始的生活方式,跨过了初级文化的蒙昧阶段。今天中华儿女宣扬炎黄精神,其价值意义在于更好地继承和发
扬炎黄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传统,借以表明中华民族的子孙与其始祖一样,不仅有崇尚道德的高贵品质,有、积极向上的坚强决心,而且还有振兴中华民族的坚定信心。这些炎黄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积淀,成为炎黄学学科建立的文化之基。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口耳相
传浩如烟海孜孜以求不可或缺B.口传心授浩如烟海悬梁刺股不可企及C.口传心授铺天盖地孜孜以求不可或缺D.口耳相传铺天盖地悬梁刺股不可企及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在精神上急需共同的代言人,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炎黄B.炎黄
作为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人们在精神上急需共同的代言人C.人们在精神上急需共同的代言人,炎黄作为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D.共同的代言人是人们精神上的急需,炎黄作为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
项是A.人们才将世代相传的炎黄历史写人文献,显得非常简略,不像记载比较完整的帝王的历史文献。B.人们才将相传的世代炎黄历史写入文献,但文献显得非常简略,不像记载比较完整的帝王的历史文献。C.人们才将世代相传的炎黄历史写人文献,但文献显得非常简略,不像与记载比较完整的帝王的历史文献不同。D.人
们才将世代相传的炎黄历史写人文献,但文献显得非常简略,与记载比较完整的帝王的历史文献不同。2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理想是港口的那盏孤灯,照亮着正在返航的船夫;理
想是古道的那个驿站,吸引着正在浪迹的游子;理想是颈间那串钥匙,指引着正在徘徊的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面是广东省节能宣传月进入决赛的两幅徽标图,请你选择其中一幅,结合微标的构图
要素(除文字部分外),写一段文字,向组委会阐述你的推选理由。要求内容完整,语意简明,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图一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7年夏,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留学时,
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律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2017年5月在中国政法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大家:“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
不同场合多次寄语青年,鼓励青年奋斗逐梦。以上材料引人深思,具有启示意义。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5题答案】【答案】1.C2.C3.A4.①能激发中华
民族的情感共鸣,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②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发展壮大,凝聚力的生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③能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国家自信;④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5.①介绍诗歌中“兴发感动”之含义;②介绍“兴
发感动”之力形成的三种方式;③介绍评赏诗歌的标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9题答案】【答案】6.A7.D8.①七年前,关大妈在给儿子上坟时,救下新四军游击队员倪老虎。②一九四九年的春天,关大妈担负起传递情报的职责。③关大妈为帮助猫子顺利离开而烧了自己的房
子。9.①儿子牺牲后的万念俱灰;②关大妈救下倪老虎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③最后帮助倪老虎顺利离开而烧了自己的房子,这表明关大妈从容镇定、无畏牺牲。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14题答案】【答案】10.C11.B12
.D13.(1)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2)“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14.(1)孔子认为太史官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
原则是直言不讳;(2)孔子认为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很可惜。(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A16.常诗诗情高亢,表达了诗人发愤雪耻的决心,反映了
开元盛世那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章诗作者自比一只无处可归的燕子,诗中充满了诗人落第后的落寞和悲苦,反映了落第举子凄凉彷徨的心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题答案】【答案】①.何以解忧②.唯有
杜康③.榆柳荫后檐④.桃李罗堂前⑤.万里悲秋常作客⑥.百年多病独登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20题答案】【答案】18.A19.C20.D【21题答案】【答案】亲情是雨后的那滴甘露,滋润了原本贫瘠的土壤;亲情是破晓的那声鸡啼,唤醒了原本沉睡的大地;亲情是海
上的那叶小舟,拯救了原本沉没的生命。【22题答案】【答案】示例一:我推荐图一,理由如下:微标由飞翔的白鸽与绿色树叶构成,其中上边的树叶像一只伸出的手掌,寓意伸出你我之手,共构节能、和谐的社会;图片简洁,寓意明确示例二:我推荐图二,理由如下:微标由牵
手的人与“粤”“节”艺术汉字构成,整体图案以绿色为主,寓意我们携起手来,为广东省节能奉献自己的力量,构建节能、和谐社会;图片直观,易于理解。四、写作【23题答案】【答案】例文:青春当奋斗,躬逢盛世来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对青年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新时代的青年,生逢盛世,恰值青春,在最好的年华邂逅最美的时代,应心系家国怀壮志,奋勇拼搏正当时。因为,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莫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勿忘历史,永葆斗志。近代中国的历史,满是屈辱,尽是沧桑。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各种不平等条约一一出现,压迫与残
害让中国人民暗无天日。但是中国人民没有沉沦,无数青年志士“拋头颅,洒热血”,走上了救国救民之路。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组织,也在此时应运而生,在艰难困苦中,用鲜血和生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屈辱与黑暗,实现人民解
放,开创民族独立的伟业。我们当代青年应当时刻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青山埋忠骨,翠柏勉英雄”,是革命先烈以热血寄华夏,将生命赠山河,才换来如今这山河无恙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须永葆先辈身上那股“生生不息的志气,百折不挠
的骨气,雄厚强大的底气”,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勇于担当,不懈奋斗。担当与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一代代青年人前赴后继的担当与奋斗,才创造出“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
定”的发展神话。英雄自古多磨难,不经伤痕累累,何来皮糙肉厚?最近几年是不平凡的几年,疫情来势汹汹,洪水侵袭城市,让人们惶恐不安,举步维艰……但是有更多的青年主动担起责任,奋勇向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和洪水抗击战中,青年一代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与奉献,使命与担
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总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抗洪一线的主力军,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还有更多的80、90甚至于00后青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逆行而上、舍生忘死、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他们以青春挑起担当,用生命谱写奋斗,
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从我做起,脚踏实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时代和祖国给予的重大使命,因此,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小利,想着将来当什么大官、做什么网红,而应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承担,脚踏实地,从我做起,迎难而
上。将中国人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有的只是一代代人无声的负重前行:扶贫路上熬白头发的青年,抗疫前线剃下秀发的姑娘,各行各业不舍昼夜的身影……是他们“不弃微光,不舍寸功”的坚持,才让吾辈之微光,照亮祖国的每一个角
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青年人要时刻以我为先,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仰望星空,不惧道阻且长,坚信行则必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何其有幸!但是,生于华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既然青春逢盛世,就应奋斗正当时;青年
自有凌云志,方可不负黄河万古流。让我们志存高远,不负韶华,在新的时代,用行动书写奋斗,以热血渲染青春!让我们以铮铮铁骨,筑长城万里守锦绣山河;让我们怀满腔热血,携朝霞万丈照华夏九州!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