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三峡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精编导学案(教师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8.870 KB
  • 2025-02-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0课 三峡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精编导学案(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0课 三峡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精编导学案(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0课 三峡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精编导学案(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0课 三峡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精编导学案(教师版).docx,共(5)页,28.87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5cb2b0dd21bb1506306fcd59d4b82b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捷胜学校教学案审批初二语文科组授课时间:2020年9月10.《三峡》班级:姓名:小组:任课教师:杨悄悄导学案备课案(笔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3、

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一、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已过万重山。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领略一下1500多年前雄壮绝美的三峡风光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走近作者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属河北

涿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他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述严谨,以《水经注》最著名。●背景知识《水经注》是一部记载我国水道的地理书,旧传为汉·桑钦所作,经清代考证,可能是三国时的著作。原书非常简单,郦道元的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

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的秀丽山川作了生动的描写,大大丰富了原著内容。2三、【知识梳理】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阙(quē)叠嶂.(zhàng)曦.月(xī)襄.陵(xiāng)沿溯.(s

ù)素湍.(tuān)绝(yǎn)属.(zhǔ)引御.风(yù)长啸.(xiào)2.默读课文,用“/”划分朗读的停顿。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

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

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①略无阙处: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②重岩叠嶂: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③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山陵。④沿溯阻绝:上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⑤乘奔御风:骑上快马

,驾着疾风。⑥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⑦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⑧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⑨晴初霜旦:初晴的日子或结霜的早晨。⑩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肃静。⑪属引凄异: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⑫哀

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4.通假字3①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5.古今异义①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②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③不以疾.也(古义:快;今义:疾病)④良.多趣味(古义:真;今义:好)6.一词多义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绝①沿溯阻绝.(动词,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特别。)③哀转久绝.(动词,停止,消失。)7.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④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8.翻译句子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除非正午和半

夜,其他时间都看不见太阳或月亮。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4.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急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4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高峻美)。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奔放美)。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清幽美)。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凄婉美)。二、【梳理结构】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写景时动、静结合。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

猿凄清)。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

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三、【合作探究】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先从山写起。另一方面,先写山的高峻挺拔,为下文写水的水势作了铺垫。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是按水势由涨到落

的顺序安排的,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而春冬之时的水势较为平缓,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四、【课堂小结】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5学习反思我认为,文

言文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但又绝不是唯一的任务,更不是根本任务。面对《三峡》这篇文章,如果肢解开来读,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韵味,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整体中去解读语言,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

话,学到活的知识而不是孤立的字词。因此在疏通文意这个环节,我大胆地改变了过去串讲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全让学生借助注释来读课文,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有了前面诵读的基础,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决文意

串讲这个问题的。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