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7.14.2 荷塘月色课件.ppt,共(28)页,2.34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58ea8e9e90ff8bca6c5fa378bd9a1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教版必修上册7.14.2《荷塘月色》一、教学目标:1、鉴赏散文的相关知识。2、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3、(美点寻踪)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踪。4、引导学生体味第四段的语言美、画面美。二、核心素
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课文,领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观情感。熟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段。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
散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敢于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质疑的能力,并且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走近作者朱自清像在清华
大学任教时的朱自清清华大学校园里的“自清亭”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祖籍浙江绍兴。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当时诗坛,1929年出版诗文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并致力于
散文创作。代表作《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匆匆》《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绿》等,其散文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清新秀丽,感情真挚朴实,富有艺术感染力。有《朱自清文集》。走近作者•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
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朱自清•我们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灯影,当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在茶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之后,以歪歪的脚步踅(xué折回,旋
转)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就懒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郁蒸的江南,傍晚也还是热的。“快开船罢!”桨声响了。——俞平伯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诞辰一百周年题诗晨鸣共北门,谈笑少时情。背影秦淮绿,荷塘月色明。高风凝铁骨,正气养
德行。清淡传香远,文章百代名。走近作者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题词朗诵欣赏听课文朗诵,为下列红色的字注音:煤屑幽僻蓊郁踱着弥望袅娜霎时颤动脉脉酣眠参差乍看媛女纤腰沾裳敛裾niǎonuówěnɡpìduóshàxièchànmíhānchánɡjūcē
ncīmòzhàyuànxiān作者的行踪是如何的?出家门小径荷塘回家门小径理清思想感情的脉络•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渴求宁静、自由)(暂时获得宁静)(心中怅然)(不再宁静)(心中失落)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这年,正是大革命失败之际,蒋介石叛变革命,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代替了光明。朱自清也陷入了彷徨苦闷之中。作者如是说
:“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退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
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安心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哪里走》写作背景课文分析小径求宁静不宁静得宁静失宁静文章线索暗线:情感变化明线:空间变化明线:空间变化圆形结构圆形结构小径文章结构小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可现在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缘情写景寄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关系:情景交融•你最喜爱的段落课文分析重点赏析重点欣赏第4段:月下荷塘本体喻体相似点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
圆形、舒展、形态相似白花一粒粒的明珠晶莹剔透碧天里的星星忽隐忽现刚出浴的美人纤尘不染清香渺茫的歌声若有若无,轻淡缥缈1.分析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袅娜”“羞涩”本来都是描摹女子的姿态、神情的,这里用来写荷花,绘出了荷花的神韵,赋予荷花生命和感情。重点赏析通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分析时一定要留意两种感情的相似之处。(1)她笑得很甜。(2)余音绕梁,三日不绝。(3)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重点赏析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的通感用法及艺术效果。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
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飘渺,不绝如缕方面有相似之处。两个优美地意象叠加在一起,使意境更加优美,而且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重点赏析重点欣赏第5段:荷塘月色2、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技巧?月光如流水一般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灌木的黑
影、杨柳的倩影树木的影子——参差、斑驳黑影、倩影正面侧面比喻本体喻体相似点月光流水动态相似叶子和花笼着轻纱的梦朦胧,恬静,柔美光与影梵婀玲上奏着悠扬,温馨,和谐的名曲重点赏析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的通感用法及艺术效果。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由视觉向
听觉转移。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与影的和谐,优美,如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烘托出一种温柔,优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乃至带入一种幻境。作者精心选用的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两句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
真、之美。找一找作者还用了哪些传神的动词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
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重点欣赏第6段:3、作者写荷塘四周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怎样的特点?写了树色、远山、灯光、蝉声、蛙声。写景的立足点是写树,描绘了淡月下树木繁多蓊郁,树色阴暗迷蒙
的特点。重点赏析重点欣赏第6段:2、本段的写景手法,有哪些特色?浓淡相间量词运用较好一片荷塘、一团烟雾、一带远山、一两点路灯光——起到了丰富形象以及渲染诗情画意的作用。重重围住、树色、烟雾——浓墨渲染远山、路灯光、蝉声、蛙声——淡彩勾勒重点赏析情景交融•缥
缈轻纱掩映下的荷塘月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