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 统编版必修下册 随堂课件 三、辨识媒介信息.pptx,共(34)页,203.59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50caea7cccc4ecafec4030062cf0f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辨识媒介信息目标展示教学目标1.认识信息时代语言文字传播的新现象,了解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2.有意识地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教学重难点1.学习辨识媒介信息,了解辨
识虚假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思维能力。2.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技巧、要点等,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与
审美能力。基础知识(1)什么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吕氏春秋·察传》有
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了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2)什么是造成信息失真的情况?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
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辨识媒介信息,不仅要能辨识真假,还要能辨识优劣。信息失真大致有三种情况:无中生有的故意失真,以
偏概全的曲解或误解失真,磨损或美颜导致的失真。信息的优劣跟价值导向有关:教人求真向善的为优,使人迷信愚昧的为劣。(3)读典籍,谈启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
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启示:信息在
传播过程中容易失真,我们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跟从。原文: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译文:鲁国的国君鲁哀公问孔子说:“我听说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孔子回答说:“夔
,他是个人,怎么会一只脚?这个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只是精通音律。尧说: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指派他当了乐正(官名)。因此对有学识的人的作用给以很高的评价说:有像夔这样一个人就足够了。不是一只脚啊。”启示: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对道听途说的传言,必须进行考察分析,不然就会是非不分,以讹传讹,把事情搞
错,甚至上当受骗。小组展示概括出信息失真的具体特点。①网络信息失真扩大化。一些用户和网络媒体为了引起社会关注,或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以提高点击率,故意歪曲、捏造事实,甚至不加核实转发、引用道听途说的消息,以讹传讹、误导受众,使新闻失去了真实可靠的
本质。②捏造事实、无中生有。综观网上流传较广泛的谣言,与历史矛盾、民众怨恨相关的谣传很容易在网民间流传,由于传播过程中挟带了传播者的情绪、怨恨、希冀,最终可能导致群体性的行动。这类谣言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蛊惑性。
③添油加醋、歪曲夸大。在当事人的身份涉及“富、官”这类敏感词语的时候,少数网民会先入为主地为当事人添加形象设定,网络舆论则会不断美化受害者一方的形象,以达到加深对施害者的仇恨的目的,而仇恨的情感一旦过度膨胀,就会左右人们
的理性判断,使人们离真相越来越远。辨识媒介信息真假技能“三有”“六注意”三有:具有独立、客观、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六注意:注意信息来源;注意信息可信度;注意信息的实用性;注意对任何新闻信息不要轻信;注意
对所得消息不要偏信;注意对他人行为不要盲从。怎么杜绝虚假媒介信息。个人层面:①杜绝谣言,传播事实。谣言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带有很强的迷惑性。但谣言之所以成为谣言,就是因为它缺乏事实根据。因此,事实与真相是谣言的天敌,只有用事实才能击破谣言。②做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在发言之前,应首
先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有确凿根据,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捏造事实,不传播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蜚语,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的应尽义务。政府层面:①建构伦理原则,明确道德底线。在公布信息、发表言论时,要确定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信息的碎片化、片面化,不能盲目跟
风,随心所欲地转发或评论公共事件,更不能未经他人的允许随意公开别人的隐私或诋毁他人的名誉,以免伤及无辜。②加强技术管理,行政立法并行。对网络使用者的言行进行约束,确保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和无害性,以减少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风险和政治风险。此外,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
,对规范网络传播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法规内容仍有待细化,特别是有关信息传播方面的内容应当完善。③净化社会环境,提高网民素质。通过学校、媒体等开展道德宣传,从青少年开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文明的语言行为。从个人、组织、行业入手,加强道德修养,构建符合传媒伦理道德的把关体系,扶正祛
邪,使人们在精神和物质财富方面平衡发展,从源头上改变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现象。要辨识媒介信息,就要了解应从哪些渠道获取可靠的信息。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除了辨识信息真伪,我们还要学习分
辨信息的良莠。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作业布置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写作。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互联网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都应该是网络空间的建设者、受益者;我们也都可能成为网络空间的破坏者、受
害者。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中学生的媒体素养可能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我
们要写的就是“表明态度”。网络生态建设,我们的态度是:开放,包容,自律。这三点是《人民日报》评论中的关键词,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