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西百色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pdf,共(4)页,410.25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4c807a53fe4baee70d756230dce864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年级地理答案第1页,共4页2019年百色市普通高中秋季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高一地理1.答案:C【解析】读图,根据太阳系行星位置关系判断,B表示金星,D表示火星。C表示地球,F表示土星。所以A选项错,C选项对。八颗行星都是自西向东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B选项错误。H是海王星,距太阳最远
的行星,表面温度很低,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会导致表面温度降低,但是只要有质量和体积,就有可能吸引住一定大气,D错。地球上的水变成冰,体积不会减小,可能增大,D错。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命存在相关的宇宙环境。从图中可以
看出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还有稳定的太阳光照,为地球存在生命提供了外部条件,C选项正确。3.答案:A【解析】气温的高低取决于空气获得热量的多少,③过程表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随着海拔的升高气
温降低,A正确。昼夜温差大是因为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的,对应②和④过程,B错误。一天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下午14点,C错。霜冻是因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D错。4.答案:D【解析】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和出现雾霾都会增强对太
阳光照的散射作用,削弱太阳辐射,①过程增强,②减弱,A、B错;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是为了增强大气逆辐射,故C错;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更多的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自身温度升高,使大气逆辐射增强,D对。5.答案:B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得积温增加,我国热带作物的宜种范围扩大,A错;气候变暖会导致暖冬增加,无法冻死害虫,B对;高纬度地区的农业由于积温增加,应该是增产C错。冬季巴西糖料作物是甘蔗,甘蔗需要热量较多,
全球变暖不一定会造成巴西甘蔗大量减产,D错。6.答案:B【解析】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故选B。7.答案:B【解析】岩浆一般认为发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8.答案:D【解析】12月9日,在秋分日到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回归线间,并向南
移动。9.答案:C【解析】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发生位移,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对于北半球来说,此时是昼短夜长,故A错;B处近地面是由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并受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应吹东北风故B错;C和D交汇处
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多雨,故D错;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发生位移,西风带逐渐南移控制30°N-40°N的大陆西岸,即罗马所在区域,所以罗马逐渐迎来降水。10.答案:A【解析】城市道路硬化由于不透水地面的比热容较小,气温年温差
变大,硬化地面后下渗减少,河流的年流量变化大。11.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海拔高度OP位于近地面,气压较高。NM位于高空,气压较低。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吹向低压,在竖直方向上,近地面高压处是下沉气流,低压处是上升气流,即O处是下
沉气流,P处是上升气流,高空中由M流向N,若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M→N→O→P→M,故A、B选项错。因为近地面P点为上升气流,温度应高于O,C错。12.答案:D【解析】图示天气系统是北半球气旋,夏季在我国形成雨带的锋面,属于锋面系统;使江淮地区形成伏旱
的高压和冬半年控制我国大部的亚洲高压属于反气旋;夏季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为热带气旋,符合。故选D。13.答案:D【解析】箭头为图示区域全年正午太阳来向,阳光从北面照射过来,说明一年中太阳始终位于北部天空,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A、B错。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
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右岸沉积。甲为河流左岸,C错。正午太阳高度角最低时,遮蔽区面积最大,所以在6月,D对。14.答案:C【解析】由上一题知当遮蔽区面积达到最大的那一天即是6月22日——夏至日,此时是北半球的夏
季,北方地区的寒潮天气多发生在冬季,故A错误。巴西高原动物南迁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的夏高一年级地理答案第2页,共4页季,故B错误。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C正确。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D错误
。15.答案:A【解析】I图有角峰,是冰川侵蚀地貌,A对。II是山麓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地貌,B错。III是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C错。Ⅳ是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堆积地貌,D错。16.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图中地貌的成因首先是由于地壳运动挤压导致岩层发生变形形成褶皱,之后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
,在断层处的地表岩石破碎被外力侵蚀形成河谷,所以该地貌的形成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A错误。该地貌的成因主要是因为受挤压并断裂,与张裂无关,B错误。从图中岩层的排布情况来看,甲山所在岩层上升,属于断裂上升形成,C对。丙河是
在断层处发育形成的,主要是因为断层处岩体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D错。故选择C。17.答案:D【解析】①部位背斜顶部,根据岩层走向易储油气,并不储水,A错。②处为向斜,不利于修建隧道,B错误。③处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不会埋
藏化石,化石主要存在于沉积岩层,C错误。①处是砂岩,属于沉积岩,是受外力作用影响成岩,D正确。18.答案:D【解析】考查大气水平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读图,图中a、b由低压吹向高压区,A、B错
。c符合北半球风向特征,d气流向左偏,是南半球风向特征,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是D,D选项对。故选D。19.答案:D【解析】开源就是增加水的来源,节流就是减少水的消耗,A、B、C选项都是节流措施,D是收集雨水使用,属于寻找新
的水源。20.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该洋流系统为以30°为中心的顺时针洋流系统,据此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半球,A错误;图中②洋流为中低纬度大洋东岸的洋流,其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故按性质属于寒流,寒流对流经地区
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故B错误。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则d为日本暖流,图中①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C正确。C洋流不是季风洋流,不会随着方向发生改变。21.答案:B【解析】从C到A自然带是远
离海洋出现不同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布规律,也可称之为经度地带性。22.答案:D【解析】年降水量低于50mm的地区,雨水补给量小,径流量小,河水很容易被蒸发、下渗消耗完,导致该地区河流短小;因气候干旱,天然水分和水源都稀少,导致植被稀少;植被稀少,气候干旱,导致土壤发育程
度较差,土壤贫瘠,地区内的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项D符合题意。23.答案:C【解析】根据各山地自然带基带判断所属山脉。①的基带为温带草原带,而秦岭所在纬度位
置的自然带降水较多,故A错误;②是是常绿林、落叶林的界线,最可能是秦岭,阴山基带是温带草原带故B错误;④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且山体东西差异大,对应太行山无误,C正确;D选项中,由于①基带为温带草原带,M带之上为针叶林,故M带应
为针阔叶混交林,D选项错误。24.答案:B【解析】左图中的区域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图示季节图示区域盛行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东南风、西南风),说明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因此该季节为夏季,A选项错误。乙、丙处属于东亚季风区,此时吹东南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选项
正确。甲处为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C选项错误。乙处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选项错误。25.答案:B【解析】A图反映的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最高温出现在7月,属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A选项错误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低于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图符合,B选项正确。C图全年降水较为稳定,最冷月气温高于0℃,判断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全年在西风的控制下,温和多雨,C选项错误。高一年级地理
答案第3页,共4页26.(1)北B(2)1815(3)DC西南(4)(23°26′N,0°)(5)D24【解析】此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运用,区时的计算,方向的判读等知识。(1)此图是极地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为北半球。极点为北极点。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所以B点纬度最高,线速度最小。(
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是昏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E点刚好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以E点地方时为18时。国际标准时间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根据图中180°位置判断,E点经度为45°E,与0°经线相差45°÷15
=3小时。又0°经线位于E点西边,所以0°经线地方时为18-3=15时。(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是昏线,所以DC是晨线。根据图中180°位置判断其他点经纬度。C点经纬度为(0°,135°W),H点经纬度(45°N,0°),所以C点位
于H点的西南方向。(4)此图是极地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为北半球。根据图中180°位置判断。A点位于180°的对应经线上,经度为0°。图中虚线为北回归线,A点纬度为23°26′。(5)此时北极圈附近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随着纬度增大,昼越长,夜越短,D点
位于北极圈上,纬度最高,且又在极昼区内,昼长为24小时。27.答案:(1)A(2分)(2)流出区气压比流入区低(或流入区气压比流出区高)(1分)白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流出区的石质地面增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山林增温较慢,气温偏低,气压高)。(2分)(3
)增加房屋前后温差(1分)(4)晴天(1分)晴天屋前石质地面和屋后山林的温差更大,气压梯度力更大。(2分)(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解析】(1)白天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穿堂风。夜晚石质地面比有
植被地区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风吹向植被区,形成穿堂风。所以最符合的是A.温室效应是指气温条件的改变,大气受热过程是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与穿堂风关系不大。热岛效应是城市和郊区的温度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但气流方向不会变化。故选A。(2)图中箭头是由
北侧的植被区(流入区)指向南侧的石质区(流出区),由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原理可知,流入区气压高,流出区气压低。原因:图中显示的是白天,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穿堂风。(3)图中石质地面升温快、降温也快,会增
加房屋前后温差,也加大气压差,进一步增强穿堂风。(4)晴天屋前石质地面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温差更大,气压梯度力也更大,故风力更大(5)根据图中区域地处西南地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以满足植被枝叶常年茂密,
“夏遮阴、冬档风”的需求。28.答案:(1)背斜(1分)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影城谷地。(2分)高一年级地理答案第4页,共4页(2)水汽输送西风冬季(3分)(3)夏季炎热干燥(2分)(4)此处地质构造为断层,岩层不牢固,地
质不稳定,易导致大坝变形崩塌,或诱发地震。(2分)(5)冲积扇(或洪积扇)(1分)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落差减小,流速降低,所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2分)【解析】(1)图中岩层向上拱,可知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顶部形成谷地,是
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2)根据水循环模式图可知②箭头为水汽输送环节图是区域为地中海沿岸,主要是由西风带向陆地输送水汽,而该区域在冬季才受西风带影响;(3)乙地河流主要是雨水补给为主,其流量受降水量影响,而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
带高压控制,炎热少雨,河流进入枯水期。(4)由图示岩层断裂并错开可知其地质构造为断层,其底部岩层不牢固,地质不稳定,易导致大坝变形崩塌,或诱发地震。(5)由图中的地貌景观图可知为冲积扇或洪积扇流水在搬运过程
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29.答案(1)反气旋天气晴朗(2)寒潮或沙尘暴气温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3)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
,产生大风、降温、降水等天气,气温降低;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解析】第(1)题,B天气系统从气流运动状况看为反气旋,在它的影响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2)A为冷锋,冬春季节,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少,当A强烈发展时,西北、华北地区可能出现寒潮或沙尘灾害
性天气。武汉7月气温高,10月举行军运会,气温较适宜。但此时也可能受到来自北方的蒙古西伯利亚冷气团的影响。(3)未来几天北京将经历冷锋天气,冷锋过境前,北京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产生大风、降温、降水等天气,气温
降低;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30.【答案】(1)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因素:热量。(2分)(2)热带雨林带增温增湿(2分)(3)对水文的影响:丙气候极其干旱,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有季节性河流。对植被的影响:由于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
沙漠和砾漠,植物稀少。【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从甲到丁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它以热量为基础。第(2)题,乙为热带雨林带。其东部海域的洋流为厄加勒斯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第(3)题,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极其干旱,由
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有季节性河流。又由于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植物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