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墨江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7)页,69.18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3797078bb1922b256ffef31364e706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墨江一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语文开学考试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
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
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实际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用并发挥了你的思想。”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
“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
,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
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
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如“沦”指水的纹理)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
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有学者指出,费氏根据潘氏的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这个学术圈的学者来往密切,其中不但有潘光旦、李树青、费孝通、袁方等老中青社会学人,还有闻一多、吴晗等文史专家。“差序格局”是聚集中西方相关学术智慧
产生的。以往的研究,无论是费氏本人,还是相关学术史论著,对雷氏等中西方学者的贡献肯定是不够的。事实上,学术工作往往难以独自完成,要有多人数代积累之功。即便因缘际会使个人的贡献格外耀眼,其背后定有各种形式的学术
研究群体的支撑及学术思想的汇聚。(摘编自阎明《“差序格局”探源》,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费氏和雷氏都认为亲属关系是乡土社会重要构成部分,对亲属关系特征的看法也一致。B.费氏把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比作“蜘蛛的网”,形象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密
切性、复杂性。C.费氏受摩尔根亲属制度研究影响,运用其学术方法调查研究,提出“差序格局”概念。D.费氏“同心圆波纹”源自潘氏的研究,突出乡土社会人际关系从中心向外扩展的特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A.第二段引用费氏写给雷氏的信,证明“差序格局”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创造。B.第二段运用比较分析法,肯定费氏的学术贡献,辨明费氏对其他学说的借鉴之处。C.第三段列举多个事实材料,证明“差序格局”概念的产生深受当时中国学者启发。D.文章从中西两方面考求费氏“差序
格局”的学术渊源,有理有据,学术视野开阔。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费氏对相关学者贡献肯定不够,可能是作者学术的视角和取向与费氏不同。B.“差序格局”受到众多学者的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也
可能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C.费氏的学术交往圈为其形成“差序格局”的概念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D.费氏的学术交往、所受学术训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进了他对乡土中国的思考。1.D解析:A项,“对亲属关系特征的看法也一致”错误,原
文“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B项,“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密切性、复杂性”错误,为了说明“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C项,“提出‘差序格局’概念”错误,原文“就
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2.A解析A项,“证明‘差序格局’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所创造”错误,应是为了说明“‘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只是其中受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影响较为显著”。3.B解析“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可能受
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文中无据,无中生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00年中国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中国的航天专家
达成共识: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的月球探测活动不会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起点要高,要有特色,要科学地选择我国进行月球探测的目标,既要填补我国月球探测的空白,也要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的科学依据。在探
月方面,2020年前将实现“回”的任务,即飞行器不仅能在月球上落下来,还能取一些东西带回地球,并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航天员登月。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正常工作,在
“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的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效。1月15日,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月面长出第一株嫩芽。美国是最早登上月球的国家,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的登
月计划就是阿波罗计划,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阿波罗计划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2018年9月,美国航天局向国会提交报告,计划最早2023年实现载人绕月飞行,2030年前实现再次登月,对月表展开科学考察,并寻找水等太空中的稀缺资
源。(摘编自“360百科”)材料二: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从火箭到卫星,从个人计算机到深空网络,再到我们对地球和人类自身的认知,都与登月息息相关。建造火箭:1969年7月,德国科学家沃纳·冯·布劳恩领导
设计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土星5号”,第一次把人送上了月球。火箭帮助卫星、宇航员离开地球表面,并从其他世界带回信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发射卫星:将人类送上月球的初心,促使科学家建造出了足够强大的运载火箭,可以将卫星有效载荷发射到地球表面以上34100-36440千米的高度。截至2
019年初,有4987颗卫星在地球轨道上运行。计算机微型化:20世纪60年代,为了更好地执行太空任务,让计算机小型化的需求促使整个行业设计出更小、更快、更节能的计算机,几乎影响了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通信到健康,从制造到运输。深空网络:1969年与登月有关的一个重要
突破是全球地面站网络----深空网络的建立,该网络能让地球上的控制设备与位于高椭圆形地球轨道或更远地方的航天器即时通信。目前,有数十个任务使用深空网络来探索太阳系以及更遥远的宇宙。改变对地球的认知:进入太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并了解地球。人们一直在从太空拍摄地球,这给人类
带来了巨大的福祉。比如,“陆地卫星”拍摄的图像被用于确定农作物的健康状况、识别藻类繁殖和找到潜在的石油沉积物。(摘编自刘霞《五大登月创新改变人类生活》)材料三:阿波罗计划是人类在20世纪最具挑战性的技术成就之一。这一计划除了掀起太空
竞赛和宇宙探索热潮之外,还衍生出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创新,包括水净化设备、呼吸面罩、聚合物织物以及无绳设备。当然,人类太空飞行的重要意义并不总是通过物质发明来衡量,也应该通过它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来评估
。但不管怎样,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都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关好。(摘编自《科技日报》)4.下列对“登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人类登月竞赛中,各国登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实力,目前美国的实力位居世界首位,无人能敌。B.美国阿波罗计划实现了人
类登上月球的梦想,这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也是人类的荣耀。C.火箭作为登月的运输工具,可以将人类带离地球,进而让人们带回其他世界的信息,对于人类探月具有巨大作用。D.微型化计算机是登月工程的产物,它是根据当时的需求设计出来的,沿用至今,影响了
我们今天生活的很多方面。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探月计划起步较晚,但起点要高,特色要鲜明,所定目标既要填补我国月球探测的空白,也要为人类建立月球基地增添新依据。B.中国计划在203
0年前后实现航天员登月,美国计划最早2023年实现载人绕月飞行,这说明人类从未停止探月的脚步。C.与登月有关的深空网络的建立对我们今天的通信技术来说意义重大,时至今日,它仍然在帮助人类探索茫茫宇宙。D.《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明确指出中国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以月球探测
为主,由此可见月球是最重要的太空探测星球。6.结合材料,概括人类登上月球的意义。(6分)4.A[解题思路]“目前美国的实力位居世界首位,无人能敌”于文无据,原文只交代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踏上过月球,但目前美国登月实力如何,文中并没有交代。5.D[解题思路]由“中国深空探测的预
先研究以月球探测为主”得不出“月球是最重要的太空探测星球”的结论。6.①可以在月球上进行科学考察和科学实验,为人类认识并开发月球做准备。②可以促使人类为探索月球进行发明创造,衍生技术创新。③可以拓展人们对地
球和人类自身的认知,改变人们的思维。(每点2分)[解题思路]本题题干要求“结合材料,概括人类登上月球的意义”,它是针对整个文本而言的,文本由三则材料组成,作答时要对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梳理,抓住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和关键语句,从人类登上月球对人类自身、对月球等的意义的角度进行概括。(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小题。鸡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
。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
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
的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
怪,如今且说一个人。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
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
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
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
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
,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
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
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
还值得一拣的东西。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
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的鸡呀!我的笋壳鸡呀!我的黑母鸡,我的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
咋个要偷我的鸡呀!……”“我的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
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
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
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号啕大哭。8.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9.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7.BB项以偏概全,“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错,文中除了金先生外其他学生并未表现出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8.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而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旨: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
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劣、无耻;④“鸡毛”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以“鸡毛”为题反映出人生的苦难。(每点两分,任答三点即可。)9.①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反衬出金昌焕
的自私、卑鄙、丑恶。②运用了讽刺手法。作者漫画般地描写了金昌焕的怪癖,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③细节描写。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
这个人物的吝啬、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
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言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尉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乃诏释
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学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
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辨而无其实。”文帝乃不拜啬夫。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
闻之,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其后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具人来,闻跸①,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
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
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曰:“廷尉当是也。”后文帝崩,景帝立,张廷尉事景帝岁余,为淮南王相。(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注】①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B.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C.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
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D.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
代男子二十岁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而另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B.孝文是汉文帝的庙号,他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繁盛局面。C.谒者是皇帝的侍从人员,负责宾客迎送、接收奏章、通报传达等,主官称“谒者
仆射。D.二世指秦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时任用赵高实行酷政,最终激起陈胜、吴广起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释之初仕不顺,后受赏识提拔。他做骑郎十年不调职,后经推荐做了谒者,又因向文帝陈说秦汉兴亡之道而受到提拔。B.张释之劝阻文帝,不以口辩用人。文帝
想提拔对答如流的啬夫,张释之指岀这样做会让天下人重口舌之能而不踏实做事。C.张释之不畏权贵,弹劾太子犯法。太子与梁王到了司马门却没有下车,张释之以“不敬”罪弹劾他们,然后阻止他们进宫。D.张释之秉公执法,不惧文帝怒气。县人惊扰了皇帝车驾,在皇帝发怒责怪他处罚太轻时,张
释之依然坚持按照律法处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就车,召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2)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10.C。11.B(孝文是谥号,而不是庙号。)12.C(张释之先阻
止太子、梁王进宫,然后才弹劾他们犯了“不敬”罪。)13.(1)(5分)文帝登上车,召见张释之作为陪乘,(车)慢慢前行,(文帝)询问张释之秦政的弊端,(张释之)按照真实的情况详细地说了。(“就”、“敝”、“质”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2分。就:踏上,登上;敝
:通“弊”,弊病,害处;质:真实,诚信。)13.(2)(5分)我的马全靠(它)驯良温和,假如是其他的马,岂不就伤害我了吗?可是廷尉竟只判处他罚金!(“赖”、“固”、“当”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2分。赖:依靠,凭借,亦可解释为幸赖、幸亏;固:岂,难道;当:判罪。)附参考
译文:张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用家中资财换作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十年内都没有被调动官职,默默无名。袁盎知道他有贤能,于是请求调动释之补为谒者。张释之朝见文帝后,谈了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张释之跟
随汉文帝出行,登上虎圈。汉文帝询问上林尉登记在册的各种禽兽的情况,上林尉全都答不上来。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答得十分详尽,对答如流,如声响回应而无穷尽。汉文帝于是命令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令。张释之说:“周勃和张相被称为忠厚的长者,但两个
人议论事情时都不善于言谈,难道让人们去效法这个喋喋不休伶牙俐齿的啬夫吗?秦代由于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以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急苛刻督责为高,然而这样做的流弊在于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表面形式,而没有怜悯同情的实质。因为这个缘故,秦君
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国势日衰,到秦二世时,秦国也就土崩瓦解了。现在陛下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文帝就不再任命啬夫为上林令。文帝上了车,让张释之陪乘在身旁,车慢慢前行。文帝问张释之秦政的弊端
,张释之都据实而言。到了宫里,文帝就任命张释之做了公车令。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也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前去阻止太子、梁王。然后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罪,并上奏给皇上。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便派使臣秉承她的意旨赦免了太子和梁王,太子
、梁王才能够进入宫中。文帝后来又任命他做了廷尉。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
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
别的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
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皇帝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后来,文帝去世,景帝即位。张释之侍奉了景帝一年多,后担任淮南王的国相。(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
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释】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②黄华:菊花。14.下列对
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蝉反衬自己,暗示诗歌的主旨。“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B.颔联言近旨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
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数次的思乡梦。C.颈联虚写,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小草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将景色融合自然。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
给人以冷的感觉。15.同是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14.C(“颈联虚写”错。颈联从上文的忆想回到现实,是实写。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
景象;而落日斜晖,也是作者的所见之景。)15贺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1分)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2分)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1分)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
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两句慨叹历史风云变幻、物是人非。(2)白居易《琵琶行》开头“”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3)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
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枫叶荻花秋瑟瑟唯见江心秋月白(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作为来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相声对民众而言有着
天然的亲和力,始终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社会生活,反映了群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相声远非会背几段贯口会讲几个笑话便能轻松驾取,“于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方能称得上精品。例如《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
颐的同时也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漫话燕京》以别解的方式从历史知识中提取出许多的笑料,使人一笑之余又有所启迪;……反观当下,对于传统相声与相声传统缺乏足够的辨析能力,地将规矩、行话等当作不可或缺的相声传统,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相声传统的深层认知,从而使相声
作品少了些相声本应有的精气神。今天的从业者要对传统相声之精华多一些钻研与领悟,并将其运用到新相声的创演中;要始终保持与时代精神,向生活要笑声。这样才能实现新的历史时期相声的可持续发展。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休戚相关言近旨远一厢
情愿同频共振B.息息相关言近旨远一意孤行同声相应C.休戚相关耐人寻味一意孤行同声相应D.息息相关耐人寻味一厢情愿同频共振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窝头论》从百姓
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B.《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从百姓日常饮食中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C.《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从百姓日常饮食中生发出喜剧因素,
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D.《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
同的一项是(3分)()A.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C.“还没结婚吧?”“……”她飞红了脸,手扭在一起,更加忸怩起来。D.在饥肠辘辘的旅途中,假如突然
看见一缕炊烟,……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17.(3分)D(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言近旨远: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一厢情愿:指只管自己一方同意,而不管对方
是否同意;也泛指完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是否允许。一意孤行: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同频共振:同样频率的东西会共振、共鸣或走到一起,往往指思想、意识、言论、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共鸣或协同。同声相应:
同类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形容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18.(3分)C(A项语序错误,“从百姓日常饮食中”应该放在“手法”之后。B项搭配不当,句子主语“《窝头论》”和后面的谓语“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不搭配。D项一是语序错误,“从百姓日常饮食中”应该放在“手法”之后;二是搭配不当
,句子主语“《窝头论》”和后面的谓语“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不搭配)19.(3分)B(表列举的省略,与材料中省略号用法相同。A.表说话时断断续续;C.表对话中的沉默不语;D.表语意未尽。)20.请仔细观
察夏一笑的周计划表,替他执笔,以高一·二班全体同学的名义给该班的任课老师赵今写一封邀请函,邀她出席11月25日的二班庆祝会。要求:(1)符合邀请函的基本格式。(2)运用谦词敬语,总共不少于三个。(3)不超过80字,
含标点符号。(6分)夏一笑十一月第四周计划表11月24日11月25日9:00—9:40高考指纹采集校医务室8:30-10:00高考体检成都市七医院14:00-14:10午间十分钟演讲本班教室13:40-14:10校运动会颁奖仪式校学术一厅18:00-
18:20读书沙龙校图书馆一楼阅览室17:50-18:25班级获运动会年级第一的庆祝会同上20.示例:邀请函尊敬的赵今老师:2020年11月25日17:50,我班将在本校学术一厅举办庆祝会,庆祝本班获学校运动会年级第一,请您拨冗符临,我们深表感谢。高一·二班全体同学20
20年11月15日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健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5分)2020年11月11日到15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中外科学家、经济学家等重量级嘉宾以及华为、博世、富士通等知名企业高层将发表演讲,
生物医药、智慧医疗、在线教育、新零售等新产业发展成果以及5G+、智能经济等新业态将被展示。本届高交会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总展览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有3300多家海内外展商、近万个项目参展,各项活动将超过140场。21.(5分)示例:①2020年11月11
日到15日,②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的③第二十二届高交会在深圳举行,④诸多重量级嘉宾与企业高层将参会演讲,⑤众多新产业发展成果及新业态将被展示,⑥海内外参展项目近万。(少一点扣1分,扣完5分为止。)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
,一天,大家围坐一起吃火锅,文明建议妈妈:“我们不应该使用大锅,应该使用小火锅和公筷,避免传染病毒细菌。”爸爸听到后对文明说:“一家人围着一个大锅吃才热闹。”妈妈也应和爸爸:“是呀,分开吃显得多生分。还是大锅儿吧。”奶奶笑着对文明说:“明明,你嫌弃我们老了?你爸小时候我还嚼碎东西喂给
你爸呢,你爸这不也没生病吗!”疫情之下,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假如你是蒋文明,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给他(她)写一封信
,说明你的观点。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分餐不生分,亲情愈醇厚亲爱的妈妈:展信佳!最近吃火锅时听您说,分开吃显得一家人生分。诚然,缺乏那种“一锅饭大家吃”的情愫,公筷分餐略显寂寞和死板。但是,仔
细思索一下,公筷分餐不仅卫生,而且丝毫没有阻碍亲情的传递,我们依旧可以聊天、玩笑。所以,书信一封,儿子想和您说,公筷分餐不生分,温暖亲情愈醇厚。妈妈,不知您是否还记得那天吃火锅时,爷爷叫我们看电视新闻,中央台建议大家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还
有专家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节目在最后向观众展示了几个事例,其中沈阳的王先生同他的好友刘先生在外吃饭。由于刘先生用自己的筷子给王先生夹了一块肉,最终很不幸,两人都患病住院,原因就在于刘先生已感染了新冠病毒。我
还忘不了那时您看到这个报道时的震惊。是的,写到这儿,我想您大概都回忆起来了吧,那一桩桩惨象,那一幕幕揪心的画面。所以说,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当然也要积极响应啊!妈妈,我知道您和爸爸小的时候都是在一家人吃一锅饭中成长起来的,可能也没人因此生病。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
展,时间不仅给了人类进步的空间,也使病毒细菌不断进化。为什么人类的医疗水平不断进步,新型疾病却层出不穷?科学家们所想象预料的“超级病毒”并非空中楼阁,不切实际,而卫生问题仍然是世界难题。“病从口入”的俗语,想必您并不陌生。此前肆无忌惮的新冠病毒到现在依然没有彻底消除,一部分人却放松警惕大
搞聚会,尤其吃饭时不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而最终被感染。警钟长鸣,国家推行餐桌革命的目的不正在于规范公共卫生、保证人类健康吗?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家人的健康,我们要大力支持国家的分餐制和公筷制。我知道
您担忧分开吃显得一家人生分、不温暖。但是,一双公筷不照样可以为别人夹菜吗?我们的互动不会因为小火锅和公筷而被限制。在分开用餐后,我们不依旧可以说说笑笑、尽情聊天儿吗?公筷制、分餐制并不是设置了一道屏障,将我们隔离开,切断我们的牵挂。亲情,山川异域无法断开,更何况我们还在一张餐桌上呢。
我们的心彼此紧密牵连,无法分离。而我们的亲情,更会因为公筷、分餐的保障而更加醇厚、浓郁。所以您大可放心,不必再为分开显得生分而担忧拒绝公筷和分餐制,放心大胆地接受并回应国家的呼吁吧!妈妈,从我儿时您就教导我要重视家人亲情,您也教导我要注意卫生,而公筷分餐恰好把两者完
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让我们一家人积极响应国家的公筷制、分餐制吧!此致祝安好!您的儿子:文明2020年某月某日【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时要注意有其限制性和开放性。(一)限制
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中蒋文明同学一家三世同堂,围坐一起吃火锅,为避免传染病毒细菌,文明提出使用小火锅和公筷的建议。爸爸、妈妈、奶奶分别提出各自的理由拒绝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考生要从这一情境出发联想思考,做出理性判断,在不影响亲情的前提下说服对方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材料中还有一
个情境就是边吃饭边看电视的爷爷招呼大家看中央台播放的关于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的节目,这也是审题立意的重要依据。2.典型任务的限制。“假如你是蒋文明”“请你以‘蒋文明’的身份”,限定了写作者的身份;“在奶奶、爸爸和
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限定了写信对象;“给他(她)写一封信”,限定了文章体式。“你准备怎样劝说亲人响应国家呼吁实行公筷和分餐呢”,限定了文章内容和主题;“说明你的观点”,限定了文体为议论文。3.价值判断的限制。根据题目的任务设定和
题目中所提电视台关于分餐制的建议,蒋文明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而其他三人则对公筷和分餐制存有误解。爸爸拒绝分餐,是为了热闹而未考虑健康问题;妈妈是担心生分而未考虑健康问题;奶奶则认为是孙子“嫌弃我们老了”,并指出爸爸小时候还嚼碎为他,也没生病的事实。考生在选出写信对象后,应
该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对方的误解在哪里,达到使家人明白“分餐不分情,文明伴我行”这一事实的目的。(二)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考生可以“在奶奶、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角色”给他(她)写信,选择的对象不同,相应的观点也会不同,如针对“不热闹”
“显得生分”“嫌我老了”等来思辨。写作对象与角度不同,论证的侧重点就不同。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针对“不热闹”“显得生分”“嫌我老了”等角度,任选其一,自由灵活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与收信人坦诚交流,帮助对方
正确理解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的好处。另外,实行公筷制和分餐制是国家的新政策,一些人不能理解和支持也是正常的现象,可以引发相关思考,可列举正反事例,拓展写作内容。比如专家建议,可以是钟南山的建议,也可以是李兰娟或者张文宏的建议。比如,
共餐制可能带来感染,如疫情期间有因为共餐导致“一人确诊,4000人隔离”等的例子,考生可以拿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参考立意:1.响应国家号召,公筷分餐更文明;2.分餐讲文明,健康伴我行;3.分餐不分情,公筷心连心;4.餐桌革命——公筷分餐更有爱;5.公筷不减情,分餐不分爱;……行文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此题可以写给妈妈一封信,拟题为“分餐不生分,亲情愈醇厚”,围绕“公筷分餐不生分,温暖亲情愈醇厚”这一中心论点,首先从过去“大锅吃”到
现在“病从口入”,指出“超级病毒”的危害,不可不防,接着从分餐是否生分到共吃被感染的惨烈事实,指出公筷分餐是国家政策的需求,然后指出即使分餐吃,公筷依然可以将彼此相连,彰显温暖亲情醇厚。结尾要与妈妈拉近关系,从妈妈育儿的角度,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参考素材:我认为,餐桌上
的“分”,是更文明、更平安的“聚”,我们应推行这场“餐桌革命”。用餐之分,是健康平安的要求。身着白衣的医护人员冲锋陷阵,与疫情殊死搏斗,建起了密不透风的防疫安全网,我们又怎么能在后方出现纰漏呢?我们若不以为意,依旧不注重餐桌卫生,不仅是
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也是辜负了前线英雄们。在这场疫情防卫战中,能守好后方的健康就是最大的贡献,是我们该坚守的本分。并且,用餐之分并不代表着亲情的疏远和气氛的不热闹,而是更好团聚的另一种表达。我们总是把实际的距离与心的距离混为一谈,可在重大卫生事件发
生时,才明白爱是桥梁,与距离无关。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有的人只身一人,有的家分居两地,但他们并无怨言。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门内门外,是志愿者与独居老人心灵的交流;车上车下,是出租车司机与急救物资中心的齐心协力……隔开距离,不隔离爱,这是中国人民的大爱。相比之下,若我们想“图个热
闹”而放弃了餐桌卫生,恐怕就有些违背公共卫生的要求了。因此,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势在必行,我们必须马上行动。用餐之分,也是文明社会的必需。“人类走出石器时代,并不是因为石头不够用了”,同样,我们推行餐
桌革命,也是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盘踞东方的同时,也遭受着不一般的狂风暴雨。这次疫情是一次契机,打开了人们对公共卫生乃至社会文明的思考——文明社会的生命力,需要人们用生活起居的文明之水浇灌,用餐之分正是其一。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携起手来补齐公
共卫生文明上的短板,才能营造一个更温馨平安的团聚氛围,让整个国家更好地相聚。奶奶,前些天我们一家人聚餐吃火锅,谈到了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的问题。作为最希望您身体健康、生活安泰的孩子,我想告诉您,请您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奶奶,您当时说是怕我嫌弃您老了,其实并没有。乐有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人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我怎能忘却您对我的养育与教导?我真心孝敬您,还怕做不到位呢!时代不同,时代进步;病毒不同,病毒“进步”。爸爸小时候生活的环境与如今大相径庭。随着科技的不断纵深发展,生态问题层出不穷。许多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病毒与疾病纷纷出现
,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时代在发展,我们的饮食方式也应紧跟其步伐,分餐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您和他人健康的措施,决不是亲情分离的理由。健康是构成幸福欢乐的重要因素。我们常说,儿女满堂,承欢膝下是天伦之乐,那么儿女健康不
更是乐上之乐吗?张文宏医生就曾在《开学第一课》中提议道,要使用公筷、实行分餐制度。筷子、盘子、勺子是分开了,但一张家庭的大圆桌从未分开;蔬菜、蛋肉、豆奶是分开了,但一颗颗眷恋家庭的心从未分开。只有身体无恙,我们才能把酒言欢;只有生活安康,我们才能享同堂乐;
只有平安无忧,我们才能共叙畅情。并且,使用公筷与实行分餐制的最大受益群体便是您和爷爷。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减弱,免疫力也比较低,在病毒面前着实算不上铁壁铜墙。使用公筷与实行分餐制,不仅能使你们免受病毒的侵扰,而且与他人分餐时也不必考虑
他人是否为病毒携带者,可安心就餐,更能愉悦地享受美食和亲情。经历了上世纪的脊髓灰质炎、本世纪初的非典疫情,我们更能懂得健康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也能更加明白家人无恙对家庭亲情的巨大意义。如今国家正推行餐桌革命,我们应毫不犹豫地加入这支代表着文明与进步的大军。获得更多
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