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72.622 KB
  • 2024-11-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含解析.docx,共(7)页,72.62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1f556c0cac1b5a41f6702d9e9a662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日本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列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之成为数个小邦国。”这反映了日本()A.明治维新后必然脱亚入欧B.开始认识到清王朝的威胁C.面

临来自邻国的军事压力D.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解析: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但A项不能由题干材料信息体现出,错误;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

”“不可不分割清国,使之成为数个小邦国”可知,随着日本实力的增强,公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以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所以B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2.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是通过战争和开放通商口岸等逐步实现的,其中,开始将通商

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马关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处于长江上游,故选C项。答案:C3.有

人说:“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的。”下列各项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日本利用《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设厂的特权,不断对华进行资本输出B.日本利用《马关条约》占领了台湾及附属岛屿,基本实现了对华海上封锁C.日本利用《马关条约》使重庆开埠通商,将侵略魔爪深入到了中国内地D.日本利用《马关条

约》的赔款发展了军事和教育,迅速成为帝国主义强国解析:“中日关系的逆转”是指两国之间的综合国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最能佐证这一观点;B项说法错误;A、C并非最佳选项。答案:D4.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

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近代意义”,“近代

”应指使用两次工业革命中所使用的先进武器。中国近代化的北洋海军进行的黄海海战体现了上述特点,故选A项。答案:A5.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从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

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中的“此”是指()A.《南京条约》规定中英双方协定关税B.《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经商C.《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D.《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列强白银4.5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解析

:依据材料“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知,外国渗透方式由商品输出拓展到资本输出,“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意味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故答案为C。答案:C6.“……至于中

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材料所反映的“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三元里抗英解析:结合材料中

的关键信息“拳民运动”“山东直隶”等信息可知这次运动是义和团运动。答案:B7.义和团揭帖中有以下诗句:“沿河一带建楼房,扯旗放炮逞刚强;有朝西北真主来,一炬火光化无常。”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盲目排外性,对清政府缺乏警惕B.利用迷

信,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C.缺乏正确斗争目标和正确理论指导D.组织过于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楼房”“真主”“火光”等判断义和团盲目排外,说明他们既无科学的斗争目标,也无科学的理论指导,故答案为C项。答案:C8.英人普特南·威尔曾亲身经历了中国近代某民间运动

,并著有《庚子使馆被围记》,其中写道:他看到该运动旗帜上书“‘扶清灭洋’四字,仿佛吾欧人之血所染也”。这一民间运动()A.是中国人民开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B.始终遭到清朝封建统治者的镇压C.1900年春夏在山东地区形成高潮D.粉碎了帝国主义瓜

分中国的阴谋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义和团运动,其反帝而无反封建,所以A项错误;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初期得到清政府的默许和支持,所以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于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所以C项错误;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沉重打

击了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所以D项正确。答案:D9.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澳大利亚人)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

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心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B.凡中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

敌之会,违者皆斩”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解析:题干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签订了《辛丑条约》,在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尽力维护列强在华的利益,并且严惩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反帝,此时

清政府实际上成了列强侵华的代理人,所以C项正确;A项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款,B项体现的是鸦片战争后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所以A、B两项错误;D项是《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之一,但与材料联系不够密切,不如C项佳。答案:C10.美国公使田贝曾说:“事实上,外国

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表述说明()A.清朝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帝国主义国家结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C.美国从此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D.帝国主义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解析:依据“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任意斥责……不称职的中国官吏”可知,外国公使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中国的内政,这说明清朝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C、D三项说法错误。答案:A11.“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

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实行使“西太后”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列强治华的代

理人,故选D;《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并没有磨掉清政府的抵抗意识,排除A、B、C三项。答案:D12.1901年3月,鉴于总理衙门法定地位不强,衙署和编制过于简单,根据驻北京外交使团的照会,李鸿章提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这反映了清政府()

A.由被动外交转为主动外交B.进一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吸取了义和团事件的教训D.与列强开始了平等交往解析:总理衙门的设置标志清政府由被动外交转为主动外交,而不是外务部,故A项错误;据材料“鉴于总理衙门法定地位不强

,衙署和编制过于简单”和“李鸿章提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可知进一步向近代外交转变,故B项正确;义和团事件属于农民起义,不属于外交事务,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与列强开始了平等交往,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头彭彭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

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当初版图入天府。——爱国诗人黄遵宪材料二瓦德西说:“无论欧美还是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1)材料一所描绘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占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

二中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析:(1)由“倭人竟割台湾去”可知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

条约》,割占了台湾。(2)从“瓜分”二字入手,可知时间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然后判断当时中国发生的大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等,最后综合分析。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2)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使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侵略方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条约:《辛丑条约》。变化: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14.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

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

“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清史稿》(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鸦片战争的有关史实说明。(2)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对此,清政

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3)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竞惨败于日本,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根本原因何在?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破坏?(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解析:本题以中国的海防建设为主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揭示的问题从材料一中概

括得出,后果联系所学史实来回答。第(2)问,联系洋务运动的内容加以概括。第(3)问,从制度的差异来回答根本原因,联系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说明进一步的破坏。第(4)问,可综合三则材料,从海防的发展与清政府的关系方面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问题

:军队腐败,武器落后;海防废弛。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侵占香港岛,中国被迫将上海等五口开埠;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权遭破坏。(2)正确。举措:创办北洋舰队等海军,修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3)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进一步的破坏:威

海卫军港遭日毁,旅顺、大连被日占,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4)认识:清王朝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近代化和有效保卫海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

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