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46.531 KB
  • 2025-01-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docx,共(8)页,46.531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0976415f11f4d84d0176cb4a0fe80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龙岩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他们的心中还没有‘天命’的概念”错误,原文

为“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可见他们心中是有天命的概念的。选项曲解文意,也就没有了因果联系。B.“被当时的中国广泛接受”错,原文为“‘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

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是“中国北方”。D.“那就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错误,原文有“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孔子所理解的“知命”除了不计成败,还包括竭尽己力。故选C。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

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在表象上的成功”错,根据原文“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可知,这里的成功是道德层面的成功,不是世俗所说

的外表上的成功。故选C。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要观点是人要知天命,即知道自己的使命,同时要竭尽全力去践行使命。A.只强调了人之命运是固定的。与观点不一致。B.是强调大自然的运行

有其自身规律。与观点无关。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天命的作用。与观点不一致。D.是说凡事个人尽到最大努力,然后听凭命运安排。与观点一致。故选D。4.同:都认为天命自有主张,与道德相关。异:①周人认为天命是

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是人类群体的命运。②孔子认为天命是个人使命,这一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仁”。(同2分,异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同:结合“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

“孔子……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可概括出,都认为天命自有主张,与道德相关。异:结合“周人取得了天命……这可说是第一次将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命运”“‘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可概括出,周人认为天命是一个朝代的

政治天命,是人类群体的命运;结合“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可概括出,孔子认为天命是个人使命,这一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仁”。5.①积极进取,相信

自己,改变命运。②心怀使命,学有所成,建功立业。③摆正心态,无畏成败,全力以赴。④提高道德修养,成为仁人君子。(1点2分,答对3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

,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可知,积极进取,相信自己,改变命运。结合“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可知,

心怀使命,学有所成,建功立业。结合“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可知,摆正心态,无畏成败,全力以赴。结合“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理论上,有许多个别的仁人君子时,社会应当是一个

美好的社会,甚至是符合最高人心的社会”“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可知,提高道德修养,成为仁人君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B【解析】“由此突出了当时国家的困境之巨、条件之艰”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二段“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可知,并非所有师生都步行前往云南,这是一部分师生的选择,这突出了闻一多等师生坚定的抗日意志和信念,并非为了强调“当时国家的困境之巨、条件之艰

”。7.A【解析】“也暗示‘楚辞班人不多’的原因”于文无据。根据原文第七段可知,楚辞班人不多是背景,并非由闻一多先生吸烟所致。8.(4分)①专心治学、功底深厚、素养扎实。闻一多先生文学功底和绘画功底都极为深厚,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讲解时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帮助讲解

古代神话。②上课极为投入,表现力强,有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很受学生欢迎。闻一多先生讲课时口讲指画,有声有色,引人入胜。③赤诚爱国、坚强刚毅,在为人上给学生做了榜样。④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有创见。(每点1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9.(6

分)甲组答案示例:①闻一多是一位强烈坚毅、勇于担当、救亡图存的爱国战士。他参加西南联大步行团,万里长征。而且还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②闻一多是一位专心治学、博学多才、极具教学魅力、民主自由、深受学生喜

爱的教授。他曾经整天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他讲解古代神话时将文学和绘画结合在一起,绘声绘色。曾经有不少学生穿越一座城来上他的课。③闻一多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在国家危难中不逃避、勇担当。在学术研究中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和见解,在教授学生时引导学生有独到见解,不平

庸。无论是作为中国人、爱国战士,还是作为学者、教授,闻一多都是我们的中流砥柱,是救亡图存、使国家独立强大的中坚力量,所以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乙组答案示例:①在日军入侵,国家危亡时刻,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为了保存人才、保留力量,不断迁址。西南联大前身在北方后迁往长沙后又迁往云南之

后先在蒙自,后至昆明。②虽然联大在迁址,但是联大师生中包蕴的不朽的民族精神极为坚定。以闻一多为代表的师生勇于担当、救亡图存、专心治学、一心向学,他们的精神构成救亡图存的强大力量。③在动荡时期,以闻一多为代表的学者、战士们的不朽精神改变

了当代,更造福了后人。(每点2分,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答案】10.CGH【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别的诸侯

国,现在我们又违背君王的意旨去拥立他的庶子,不合适。”于是假称楚怀王去世到齐国去迎太子回国。“王与太子”作主语,“困”作谓语,“于诸侯”是“困”的后置状语,状语后断开,即C处;“而”连接“倍王命”和“立其庶子”,结构紧密,中间

不能断开,在“立其庶子”后断开,即G处;“不宜”前省略代词主语,即这种做法不合适,在“不宜”后断开,即H处。故选CGH。【答案】11.A【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错误。“擢”的含义是“提拔”。B.正确。“从”,同“纵”,合纵

,联合抗秦。/向。句意: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C.正确。“质”,作人质,作抵押品。/“同‘贽’,见面礼”。句意:您派太子来(我国)做人质。/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D.正确。句意:相互通婚结为儿女亲家。/刘邦捧上一

杯酒向项伯祝酒,约定作儿女亲家。故选A。【答案】12.D【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楚国不再尊重秦国”错,“楚国”应为“诸侯国”,原文是“诸侯由是不直秦”,各诸侯因此不再认为秦国有理。故选D。【答案】13.(1)(张仪)到了楚国,又趁机送丰厚的礼物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

让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说假话。(2)太子欺凌杀死我的要臣,竟不道歉就逃走了,我确实愤怒之至,便派军攻打您的边境。【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如”,到达;“因”,趁机;“币”,名词作

动词,送……礼物;“设诡辩”,说假话;(每点1分)(2)“陵杀”,欺凌杀死;“谢”,道歉;“诚”,确实、实在。(每点1分,句意1分)【答案】14.①贪图秦国六百里土地。②轻信张仪而与齐绝交。③怒而轻率发兵攻秦,以致楚将被擒,楚兵被斩首八万。④内惑于宠姬郑袖、宠臣靳尚,放走张仪。(1点1分,答对3

点即可)【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曰:‘……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可知,楚王贪图秦国六百里土地。②由原文“信张仪,遂绝齐”可知,楚王轻信张仪而与齐绝交。③由原文“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可知,楚王怒而轻率发兵攻秦,以致楚

将被擒,楚兵被斩首八万。④由原文“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可知,楚王内惑于宠姬郑袖、宠臣靳尚,放走张仪。参考译文:文段一: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

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却与楚国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却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

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

秦国撤退。齐国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

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文段二:秦人攻打楚国,夺取八座城池。秦王派人送信给楚王说道:“当初我与大王约为兄弟,在黄棘立盟,(您)派太子来(我国)做人质

,(彼此)关系非常融洽,(谁知)太子凌辱杀害了我的重要的臣子,不道歉就离开了,我实在气愤难忍,派兵攻打了您的边境。现在(我)听说大王让太子到齐国充当人质以求和解。我国与楚国相邻接壤,相互通婚结为姻亲的关系。

如果今日秦国、楚国不能友好相处,就无法号令别的诸侯。我希望与大王在武关会面,当面相约,结盟后再离开,(这是)我的愿望。”楚怀王忧虑此事,想前往又担心被骗,想不去又担心秦国更加愤怒。昭雎说:“秦是虎狼之国,有吞并各诸侯的心思,不可以相信呀!”

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赴约,楚怀王于是到了秦国……秦人把他扣留了下来。楚国的大臣们十分担忧,就一起商量说:“我们的君王(被扣留)在秦国不能回来,被用割地要挟,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假如)齐国、秦国一起算计我们,那么楚国就要灭亡了!”于是打算拥立在国内的王子继承王位

。昭雎说:“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别的诸侯国,现在我们又违背君王的意旨去拥立他的庶子,不合适。”于是假称楚怀王去世,到齐国去迎太子回国。齐湣王召集群臣商量对策,有人建议:“不如扣留太子来要求楚国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齐国的丞相说:“不可。楚国另立新王,这

样我们就空有人质而又在世人面前做了不义的事。”那个主张扣留太子的人说:“不是这样。如果楚国拥立新王,我们就与他们的新王做交易说:‘让给我们下东国,我们替您杀太子。不这么做,(我们)将会联合三国一起立太子为楚王。’”齐湣王最后

听取了丞相的意见送楚太子回国,楚国立太子为楚王。十八年,楚怀王逃跑回楚国。秦国人发现后,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从小路逃到了赵国。(此时)赵主父在代郡,赵国人不敢接纳楚怀王。楚怀王准备逃往魏国,秦国人追上了他,抓回秦国。十九年,楚怀王生病,死在了秦国,秦人

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像是自己的亲人死了一样悲伤。各诸侯因此不再认为秦国有理。司马光说:秦国真是太无道了,害死楚怀王又威逼他的儿子;楚国不强,忍受杀父之仇而与自己的敌人通婚。唉,楚国的国君如果能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臣子如果能任用得当,秦国即使强

大,又怎敢肆意凌辱楚国呢!所以君主不致力于治国之道而(只想)扩张自己的势力,这正是国家处于危险境地的原因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答案】15.C【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颈联中‘庙社’和‘和銮’皆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是借代。“庙社”指宗庙社稷,借代国家、朝廷。“和銮”同“和鸾”,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景象。故选C。【答案】16.①《病起书怀》尾联的意思是,诸葛亮北定中原之志的《出师表》古今传诵,诗人夜半时分依然挑灯细

读。蕴含诗人即便生病远谪依然渴盼收复山河,使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②《书愤》尾联的意思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名传后世,千年以来有谁能跟诸葛亮相提并论呢?表达诗人渴望自己能像诸葛亮一样率军北伐、报效国家的希

冀与壮志难酬的悲愤。【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名传后世,千年以来有谁能跟诸葛亮相提并论呢?诸葛亮坚持北伐,名满天宇,千载而下,有谁可与

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

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病起书怀》“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意思是,表达诸葛亮北定中原之志的《出师表》古今传诵,诗人夜半时分依然挑灯细读。采

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夜半挑灯更细看”的细节描写,蕴含诗人即便生病远谪依然渴盼收复山河使国

家统一的爱国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4小题,8分)18.【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③“害”,嫉妒。句意: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⑥“穷”,处境困顿、窘迫、艰难。句意: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⑦

“微”,精微,含蓄。句意:他的文笔简练,词意精微。①②④⑤⑧解释全都正确。故选D。19.【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离”同“罹”,遭遇,遭受。“泥”同“涅”,染黑。B.“指”同“旨”,意旨,含义。“质”同“贽”,见面礼。C.“被”同“披”,披散。“详”

同“佯”,假装。D.前一句无通假。“内”同“纳”,接纳。故选D。20.【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浊秽蝉蜕”。句意:从污秽的环境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出来。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莫不欲求忠

以为自”。句意: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③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人又谁能以察察身,受汶汶物者乎?”。句意: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④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⑤省略句,“遂绝(于)齐”。句意:于是同齐国

断交。⑥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因此被放逐。⑦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治乱明,于辞令娴”。句意: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⑧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就是识人不明所造成的结果。⑨省略句,“(怀王)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句意:

怀王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才回国安葬。⑩被动句,“见”“被”表被动。句意: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①⑦状语后置句,②宾语前置句,③定语后置句,④⑧判断句,⑤⑨省略句,⑥⑩被动句。故选B。21.【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词类

活用的能力。①“蝉”,名词作状语,像蝉一样;②“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开;③“厚币”,名词作状语,拿着丰厚的礼物;④“婚”,名词作动词,联姻,通婚;⑤“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才;⑥“祖”,名词作动词,效法,继承;⑦“忠”,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忠臣;⑧“客”,名

词作状语,像客人一样。故选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8分)22.(4分)①句违反同一律,“教育规范”改为“教育行为”。②句过于绝对,违反充足理由律,“只要……就”改为“只有……才”。(指出逻辑错误1分,修

改正确1分)23.(4分)A.导致这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B.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每处补写2分,意思对即可)24.作文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60分)材料引用了两句名言,分别指向比较的利弊。比较让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同时也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不利影响。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辩证地

、深入地看待“比较”,一分为二看问题,明白什么时候该比较,什么时候不该比较;应该比什么,不应该比什么。如应该比学习,不比吃穿;比奉献,不比享受;比拼搏,不比家世背景;比精神风格,不比安逸享乐等等。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首先结合材料

提出中心论点,如我们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善于比较,又要学做自己。然后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比较的利弊,考生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等角度切入分析,如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于比较中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于比较中创造了三年内造出原子弹、氢弹的奇迹

;又如不少青年学生攀比心过重,危害身心健康发展。接着进一步指出我们该怎么对待比较,考生可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持身则坦然心态,坚定心志,做好自己,独善其身;入世则放眼天下,汰劣择优,善用比较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联系现实再次强调

中心论点,辩证看待比较,于正确的比较中取长补短,成就更好的自己。参考立意:①适时对比明优劣,于对比中正视自我。②相较相长,自较自长。③欣赏他人,完善自我,活出风采。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272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