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14年高考历史真题卷(江苏卷).docx,共(17)页,184.55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064ab493135b4c719094b05dd354a5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说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历史试题共24题,共120分。其中选择题包括第1~20题,共20题,60分;综合题包括第21题、22题、23题、24题,共4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4·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孟子的“民贵君轻”体现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意思是:百姓要屈从君主的意志,君主要屈从天的意志。二人的意思是相反的。故A项错误,B项正确;C
项中的“仁爱”、D项中的“德治”材料均没有涉及,故排除。2.(2014·江苏单科,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
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答案: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唐朝前期不是州县治所的地方不能设市,后期规定市的设置更加灵活,按照户数的多寡、交易的频繁程
度设市。故A项正确。B、D两项与材料中“若要路须置……2听依三千户法置”的规定矛盾;C项与“置市令”矛盾。3.(2014·江苏单科,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
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了五代后唐开始雕版印刷“九经”,宋代官府与民间书版数量剧增,表明雕版印刷得到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宰相冯道只是主持者,从中得不出A项;材料只提及了雕版印刷,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书坊”矛盾,故错误。4.(2014·江苏单科,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
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
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答案:B解析:“海禁”政策自明朝初年实施一直延续到清朝,故A项错误;巡抚涂泽民只是在得到皇帝准许的情况下,对明初的“海禁”政策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并附有较多禁制,故B项正确;C项与“奉旨允
行”相矛盾,故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5.(2014·江苏单科,5)下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3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
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答案:B解析:材料的内容涉及了上海、厦门、宁波等口岸,表明该谕旨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从“巢穴”“赏借”等词汇可以看出道光帝仍然以天朝上国皇帝自居,故B项
正确;C项是鸦片战争的后果不是谕旨的后果,故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6.(2014·江苏单科,6)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答案:C解析:漫画中的人物把辫子剪掉一部分为
的是崇尚西法,把一部分留下为的是保存国粹,可以看出该人物矛盾的心理,故可排除A、D两项;留发辫是陋习,不是传统精华,B项错误;从本质上看,该人物还是表现出与近代社会风俗相悖的一面,故C项正确。7.(2014·江苏单科,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
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答案:D4解析: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瓦解的含义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符合其含义的只有D项,故选D项。8.(2014·江苏单科,8)1953年6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李长凤当选代表后能代表民意了,表明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协商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民主政治建设法制
化的基础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D项错误。9.(2014·江苏单科,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
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参会者是亚非国家而没有西方国家,
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符合这一要求,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亚非会议的要求,故错误。10.(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
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答案:D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农民不是一直对现有的制度进行被动地接受而是有着改变与创新能力。A、B、C三项都是由国家发动或组织的,不是农民的创新。故D项符合题意。511.(2014·江苏单科,11)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
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答案:C解析:图片表明,当时邓小平任科教后勤部部长,与其密切相关的活动就是教育与科技
,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教育、科技无关,故不符合题意。12.(2014·江苏单科,12)“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公民
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答案:A解析:罗马法有多种分类:习惯法与成文法,公民法与万民法等。公元前5世纪制定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最早
的成文法,公元前3世纪后才有了万民法。由“凡是罗马公民均受……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正确;B、C两项都不符合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错误;D项错在“居民”上。13.(2014·江苏单科,13)“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
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答案:D6解析:“
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说明人文主义者追求财富;“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说明人文主义者反对清贫,故D项正确。A项错在“鄙视”;B项材料没有提及;C项与材料无关。14.(2014·江苏单科,1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
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答案:D解析:A项说法错误,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B项说法错误,帝国
议会的立法权必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名存实亡;C项说法错误,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在德意志帝国,帝国皇帝掌握行政、军事等大权,使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得以保持,D项正确。15.(2014·江苏单科,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
化的实现答案:B解析:从表格的数据看,自1921年起平均税款逐渐降低,这段时期正是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符合这一时间信息的是B、C两项,C项与赋税无关,故B项正确。16.(2014·江苏单科,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
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7经济安全。由此可知()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B.罗斯福
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的理解,这句话体现了政府与经济安全之
间的关系,政府要对经济安全负责。罗斯福新政体现了两种“自由”观念的结合,排除A、B两项;C项“政治自由”理解错误;D项符合题意。17.(2014·江苏单科,1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
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D.法拉
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答案:D解析:“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说明科学理论对技术的推动作用,科学起到关键作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故错误。18.(2014·江苏单科,18)
“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母亲》D.《老人与海》答案:A解析:从“反对古典主义、启蒙思想”与强调“感情力量”来
判断,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项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D项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19.(2014·江苏单科,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8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
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
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二是在解决重大问题时,美国需要和其他大国合作,由此可知,选A项;B、D两项没有体现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故错误;C项没有体现各大国的地位,故错误。20.(2014·江苏单科,2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
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D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答案:B解析:材料的主旨是,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资本占主导地位,全球化没有使经济效益在全球合理分配,出现不均衡的情况,故B项正确;A、C两项以偏概全,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故错误;D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故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
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21.(2014·江苏单科,21)(14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
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9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
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
),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
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
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
分)答案要点:(14分)(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
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君主专制权力加强的相关问题。第(1)问主要考查西汉加强皇权的措施。阅读材料,根据“屡举贤良文学
之士”“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等关键词概括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规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的诏令不经过中书省起草和门下省审议直接给臣下执行是违规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即为此意。第(3)问主要考10查明
代内阁制的运行规则。根据“对君劝善规过”“皆起草进画”“审查签收”等关键词归纳概括职责;“说明”联系教材中关于“阁臣”和“丞相”的职能回答。22.(2014·江苏单科,22)(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
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类别命题者试题格致(自然科学)类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
者为最要论。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
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材料二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
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王韬《格致书院课艺》请答题:(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分)(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答案要点:(13分)11(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问题。第(1)问,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据此可知符合这个意思的是“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另一方面坚持传统纲常礼教。第(2)问,“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主要指的是其向西方学习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即可。要注意符合逻辑,表述成文。23.(
2014·江苏单科,23)(13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
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材料二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
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王章辉《工业化历程》材料三正是由于一系列纺
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
……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4分)(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
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3分)12(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2分)答案要点:(13分)(1)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因素:议会立法。(2)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
、市场、劳动力等条件。(3)推动: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4)关系:横向关系: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纵向关系: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的相
关问题。第(1)问阅读材料可知,圈地者认为土地集中可以改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有利于土地权益的公平分配。由“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可知议会推动圈地运动的发展。第(2)问由“农产品”“矿产”可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由“农业设备”可知提供了市场,由“资本”可知提供了资金
,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即可。第(3)问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使小农变为雇佣工人,从而推动封建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土地的集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大农场,也使大规模机械化成为可能,从而推动农业的机械化。第(4)问抓住关键词“纵横两方面”,很明显横向关系是相互推进,纵向关系是农业和工
业变革都是工业化的步骤,都推动了工业化。24.(2014·江苏单科,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
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
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13宪
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3分)(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
,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5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2分)答案要点:(10分)(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
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3)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
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相关问题。第(1)问考查梭伦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体现的
问题是债务奴隶制和平民无权的问题。相关解决措施就是废除债务奴隶制和让平民获得选举权,参加公民大会。第(2)问考查梭伦改革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贵族是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解决他们不满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财产等级制和设立
四百人会议,并让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等。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中庸”,他兼顾了两方的利益,所以拥护者认为梭伦赋予他们权利,而旧贵族则认为梭伦给他们保留了权利,所以都奉梭伦为鼻祖。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14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
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
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材料二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
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请回答:(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8分)因袭规抚(汲取)创获民族主义①▲②▲民权主义③▲④▲⑤▲(2)根据
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2分)答案要点:(10分)(1)主张: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③考试、监察(纠察)二权。④三权分立原则。⑤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
。(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1)问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关键词:因袭即继承,规抚即吸收,创获即创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既有中国
传统的思想内容,也有西方先进思想,还有其个人的创新,这与他个人接受传统教育和游学欧美的经历有关。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文物中,青铜器物引人注目。有论者认为,云南楚雄高峰乡彝族延续和发展了三星堆文化;他们的傩
祭仪式为解读三星堆青铜器物的意义提供了某种启示。阅读下列材料:15材料一这件青铜立人像象征当时蜀人的群巫之长,也可能就是某一代蜀王的形象。——沈仲常《三星堆二号祭祀坑青铜主人像初记》材料二人们常将考古材料、文献材料、民族学的材料相结合,相对比进行研究来探索古代文化的奥秘。……从现存少数民族各种
祭祀活动中看,其主持者多为巫师,也有的是长老。他们在主持祭仪时大都要穿法衣,戴法帽,手持法器,在氏族部落时期则为巫师兼酋长。高峰乡火把节傩仪主持人即(是)。……(青铜立人像)的性质确定了,其余小铜人、金面具、青铜面具便不难从高峰彝乡火把节傩仪中找到他们应有
的位置,他们都是随同傩神出现的神兵神将。——唐楚臣《广汉三星堆文化探秘》材料三不同学科的交互影响……产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理论争鸣,而这些又丰富了整个的考古学讨论。——[英]约翰逊《考古学理论导论》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铜立人和一般小铜人的身份,并说明青铜树的象征意义。(6分)(2)材料一、二分别属于何种学科的资料?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多学科材料的综合运用对于破解三星堆历史
之谜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答案要点:(10分)(1)青铜立人:巫师;蜀王(或国王、酋长、群族之长)。小铜人:神兵神将(或地位低微的人,如俘虏、罪犯、仆役)。青铜树:具有复合特征的神树;扶桑是生长于日出地方的神树;若木是生长于日落之处的神树;建木是通天神树。(或图腾树;
擎天树即天梯;敬天神、求吉祥的神树)(2)资料:材料一:考古材料;材料二:民族学(或民俗学、人类学)材料。影响:丰富了历史信息;产生了新的研究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三星堆文化的相关内容。第(1)问由材料二“(青铜立人像)的性质确定了”,结合前几句话,可确定青
铜立人的身份;由“其余小铜人……是……神兵神将”可知小铜人身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青铜神树的象征意义。第(2)问据所学知识可知,它们属于考古学和社会学类的学科,根据常识即可回答。至于积极影响,则从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新的研究思路
着手分析。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平遥古城遗产是由诸多文化要素构成的。阅读下列材料:16材料一平遥古城文化遗产要素构成自然景观要素人文景观要素非物质文化要素黄土地、河流和农田等商业建筑宗教建筑政治建筑生活建筑地方手艺、宗教信仰和社会传统等票号、店铺文庙、武
庙、城隍庙、清虚观城墙、县衙民居——根据高祥冠《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一文中的相关图示改编材料二平遥票号在……创立之后的长达100多年的历史中,以其雄厚的实力,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张桂泉《平遥古城》材料三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
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自然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在平遥古城遗产构成中的各自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平遥古民居的主要建筑特色。(5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平遥金融业的历史地位。(2分)(3)有人认为,平遥古城只是在票号方面独树一帜,其他要素在全国许多
地方也有,因而这一文化遗产的特色有限。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角度,对这一看法进行评议。(3分)答案要点:(10分)(1)作用:自然景观要素:古城存在的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要素:古城存在的社会基础。17建筑特色:四合院;砖砌窑洞式的
院宅(或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垂花门楼、雕饰窗棂等装饰(或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剪纸窗花等装饰)。(2)历史地位:日升昌票号是中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或是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两业务的金融机构);一度
是近代中国金融业的中心。(3)评议:从单一要素看,并不是所有要素都是特色明显的;但诸多要素的完整保存,非同寻常;因而上述看法是偏颇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遥古城在近代历史文化和经济中的影响。第(1)问根据材料和所
学知识可知,自然景观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共同构成了平遥古城的遗产。至于平遥古城的建筑特色,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及其在金融方面的影响回答即可。第(3)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平遥之所以成为古城并非由单一的要素构成,
只不过票号是其最具特色的要素,因此,观点有失偏颇。回答时要注意言之有理,符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