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准解析】.doc,共(17)页,2.99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fe73f3abbbb3c2f4f9e04eb52afa9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历史一、选择题1.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中②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应是A.原始人群时期B.母系氏族社会时期C.早期国家时期D.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约5500年至4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我国远古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据图示内容可知,②处于一万年前到五千年前,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故选D;ABC与此时时间不符,排除。2.西周时,为了实现“以蕃屏周”的目的而
推行的制度是A.宗法制B.内外服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以实现“以蕃屏周”的目的,故选C;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A;内外服制度是商朝实行的,排除B;西周
尚未建立起中央集权制,排除D。3.“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商鞅变法的这一举措A.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B.限制了贵族特权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加强了地方管理【答案】A【解析】【分析
】【详解】“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体现了商鞅重农抑商的思想,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故选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重农抑商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无关,排除C;重农抑商与加强地方管理无关,排除D。【点
睛】4.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这一时期A.早期国家形成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中的秦、韩、赵、魏、楚、燕、齐等可知,该图是战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
,华夏认同观念形成,故选B;夏朝建立是我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排除A;西汉时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排除C;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D。【点睛】5.随着官学教育的破产,“学在王官”日益转向了“学在私门”
。这一变化出现于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促进了私学的兴起,因此B正确,ACD排
除。故选B。6.某思想家曰:“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据此可知,该思想家是A.孔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荀子主张王霸并用,“重法爱民而霸”体现王霸并用,故选D
;孔子主张仁、礼,韩非子主张法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B、C。【点睛】7.《盐铁论》记载:“耕不强者无以充虛,织不强者无以掩形。虽有湊会之要,陶、宛之术,无所施其巧。”材料反映了A.鼓励农民从事工商业B.对民生艰难充满担忧C.农商并重的经济思想D.中国古代经济主流政策【答案】D【解析
】【详解】《盐铁论》的记载认为如果没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使是交通发达的地区,商业也难以发展,这一论断强调了耕织的重要性,符合古代经济主流政策,D正确;从这一论断的态度来看,更强调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不鼓励商业,排除A
;B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题干论断认为农业是基础,商业和农业在地位上并不等同,因此不是农商并重,排除C。8.如图为古代中国某朝代的中央权力架构示意图。该朝代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北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中朝”、“外朝”等
信息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中外朝制度,该朝代是西汉,故选B;ACD与中外朝制度实行的时期不符,排除。9.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①推行均输平准②任用酷吏治理地方③实行盐铁官营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取的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有:推行均输平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实行盐铁官
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A、B、C都不全面,排除。【点睛】10.《北史》载:(孝文帝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
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孝文帝此项改革A.推动了北魏封建化进程B.加快北魏统一北方的进程C.大大加剧了民族间矛盾D.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北魏孝文帝通过降爵黜官的方式推行汉语,这将大大加速鲜卑族的汉化过程,从而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故选D;学习汉语是是推动北魏的汉化
过程,北魏本身已经是封建化政权,排除A;孝文帝在位时北魏早已统一了北方,排除B;此项改革推动了鲜卑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不会加剧民族矛盾,排除C。11.史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
忘饥。”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使江南得到开发,农业丰收,故选C;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江
南地区经济落后,排除A、B;D不符合“最早”,排除。【点睛】12.地图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必备工具。如图中方框表示的政权应是A.西晋B.东晋C.五代D.南宋【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六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先后或并立存在的多个民族政权,此时
南方相对安定,与北方十六国对立的是东晋,故选B;西晋是统一政权,包括北方的领土,排除A;五代出现在唐朝以后,统治区域中心在黄河流域,排除C;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排除D。13.“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学
艺术成就属于这一时代的是A.建安文学、田园诗等文学形式出现B.山水花鸟成为绘画主题C.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小说成就显著D.适合市井演唱的散曲杂剧形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末魏晋六朝出现建安文学、田园诗等文学,故选
A;隋唐时期,山水、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排除B;C是明清时期,排除;D是元朝,排除。【点睛】14.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下列文化艺术作品与佛教有关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金刚经》是佛教典籍,所以与佛教有关的是雕版印刷《金刚经》
,故选C;ABD和佛教无关,排除。15.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各项建设较多。以下建设始于隋朝的是A.实行土地国有的均田制B.首创中央集权的三省制C.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D.设置管理西北的西域都护【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
炀帝统治时期,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C正确;均田制从北魏时期开始推行的,A排除;三省制是在魏晋时期形成的,B排除;西域都护是在西汉时期设置的,D排除。故选C。16.唐朝时期,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唐蕃会盟,双方基本停止纷争B.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C.外
贸税收,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D.法显西行,前往天竺收集梵文经典【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821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史称“唐蕃会盟”,这次会盟后,藏汉两族团结友好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A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
B排除;C是在宋朝,排除;法显西行是在魏晋时期,D排除。故选A。17.唐代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它的设立A.降低了行政效率B.减少了决策失误C.削弱了皇帝权力D.破坏了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唐代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置
可以弥补皇帝才干之不足,减少决策失误,故选B;政事堂的设立与行政效率降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唐朝虽然设立政事堂,宰相共同议政,但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排除C;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
。【点睛】18.“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这一记载描绘的最有可能的是A.战国时期的临淄城B.西汉时期的洛阳城C.唐朝前期的长安城D.北宋时期的东京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夜市直至三
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可知描述了夜市,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是在北宋时期,所以D符合题意;战国和西汉时期尚未出现夜市,排除AB;唐朝前期的长安城没有出现商业活动”通宵不绝“的情形,排除C。19.以下为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某少数民族政权的相关史实。据此判断,该政权是A.辽B.西夏C.
金D.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猛安谋克制度是(金)将女真族划分为许多猛安谋克,其成员平时生产、战时出征的兵农合一的制度,金国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短暂的稳定繁荣的局面,称大定之治,故选C;A、B、D与猛安谋克制度、
大定之治无关,排除。【点睛】20.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C.土地利用效率
的提高D.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从而出现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的情况,故选B;出现材料中的情况主要是土地制度导致的,和农
业生产技术、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无关,排除ACD。21.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以下变化属于宋代的是A.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盛B.民族歧视,四等人制C.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D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宋代的传统门第观念大大削弱,因此在选官和婚姻中出现了不注重家世门第的现象,故选C;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就开始兴盛,排除A;四等人制出现于元代,排除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在明代,排除D。22.“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
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此以后A.宋金呈南北对峙状态B.南宋政权归顺于金朝C.女真族金朝入主中原D.宋金之间以和平为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可知材料中的和议是1141年的宋金和议,形成了南
北对峙的局面,故选A;B不符合史实,排除;早在1127年尽灭北宋后,女真族金朝已经入主中原,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2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这些措施A.力图调控经济
、开辟财源B.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C.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答案】A【解析】【详解】向农民提供贷款能够收取相应的利息,从事商业经营能够获取利润,所以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发展经济,开辟财源,故
选A;从事商业经营和减轻农民负担、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无关,排除BC;这些措施最终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排除D。24.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下列主张体现程朱理学思想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程朱理学主张禁绝过分的欲望,所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故选A;B是心学的主张,C是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与程朱理学不符,D是汉代董仲舒的主张,都与题意不符,排除BCD。25.以下“地方
行政管理机制的演变”表中对应正确的是序号朝代行政管理机制A秦代州—郡—县B东汉道—州—县C唐代路—州—县D元代行省—路—府或州—县A.A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元代的地方行政层级是行省—路—府或
州—县,故选D;秦代实行郡县制,没有州,排除A;东汉没有设置道,排除B;唐代地方行政层级是道—州—县,排除C。【点睛】26.明太祖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明太祖A.废除宰相
制度B.设置内阁C.设立军机处D.重用宦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明太祖认为丞相多有小人,易专权乱政,为此,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故选A;明成祖是设立内阁,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排除B、C;D与材料信息没有直接关系,排除。【点睛】27.如图反映了清朝奏折制度的流程。以下对
奏折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强化了特务机构B.削弱了中枢权力C.提高了决策效率D.完善了监察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奏折制度下,官员直接将密折呈送给皇帝,皇帝批阅后直接下达给官员,减少了中间的环节,从而
提高了决策的效率,故选C;呈送密折的官员多是地方官员,不属于特务机构,排除A;该制度由官员与皇帝直接联系,和中枢权力没有关系,排除B;该制度是强化君主专制的表现,并不是为了完善监察体系,排除D。28.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
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这表明清朝前期A.完全禁绝海外贸易B.鼓励朝贡贸易C.实行闭关自守政策D.自然经济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十三行一处对外进行交流,因此C正确,
A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9.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据此可知,王守仁A.提倡“经世致用”B.强调内心道德修养C.提倡“格物致知”D.主张重建儒学信仰【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强调内心的道德自律,故选B;A、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排除C。【点睛】30.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
下了丰富的中国农学著作。以下对应正确的是A.先秦——《氾胜之书》——最早的农学著作B.北朝——《齐民要术》——集南北方农业技术于一体C.元朝——《农书》——现存的第一部最完整的农书D.明朝——《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古代农学成就【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编写的,该书系统总结古代农学成就,D正确;《氾胜之书》成书于西汉,A排除;《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B排除;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C排
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灭六国为吾国政治史上空前之巨变。政制则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
二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
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摘编自钱穆《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
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不同。(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地方官制的特点及影响。【答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
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2)不同:选官标准、方式不同,九品中正制重家世,重门第,中正官评定;科举制不分出身,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结果、影响不同,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3)特点:任用文
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分化事权。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或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形成了“三冗”局面,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解析】【分析
】【详解】(1)根据“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2)不同:选官标准、方式不同,根据“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得出九品中正制重家世,
重门第,中正官评定;根据“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得出科举制不分出身,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结果、影响不同,根据“拥护门第”得出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根据“把
进仕之门扩大打开”“参加中央之考试”得出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3)特点:根据“郡长官由文臣担任”得出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根据“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得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根据“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
水利等)四司”得出分化事权。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等角度分析总结。【点睛】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
民)赘婿、贾人……以適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摘编自《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材料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
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是如何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3)图中的方框表示哪个中原政权?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政权在图中①处设置什么机构以管理东北地区,概述这一时期对外关系有何
新发展。【答案】(1)方式:战争、移民戍边、设置管理机构、和亲等方式。(2)吐蕃:由直属中央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职能。(3)政权:明朝机构:奴儿干都司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日本骚扰东南沿海,
戚继光等领导抗倭斗争;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西班牙、荷兰先后占领台湾;明初实行海禁政策。【解析】【详解】(1)方式:根据“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適遣戍”、“置‘四十四县
’”、“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等信息可知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由战争、移民戍边、设置管理机构、和亲等方式。(2)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可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如在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在西域
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职能。(3)根据“瓦剌”、“鞑靼”等可知图中方框表示的政权是明朝。①处为位于东北,所以该处设置的机构是奴儿干都司。明代在对外关系上由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日本骚扰东南沿海,戚继光等领导抗倭斗争;葡萄牙获得澳门租
住权;西班牙、荷兰先后占领台湾;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等。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
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摘编自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摘
编自(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清初思想家在许多问题上继续发扬光大了晚明的进步思想,比如王夫之强调天理与人情的协调统一;唐甄继续批判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意在提醒士人对国计民生的注意;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都是这种精神指导下的成果。
……这股实学思潮直接引发了清代中叶的朴学学术,并且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的科学精神。——摘编自曹文柱、赵世瑜《中国社会史》(1)材料一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2)结合宋代科技发展成就论证材料二
的观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思想界出现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特征:诸子百家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相互传承发展。原因:社会变革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士阶层崛起;统治者重视人才等。(2)观点:宋代是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成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3)变化:提倡个性自由,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影响: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或引发了清代中叶的
朴学学术,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的科学精神)【解析】【详解】(1)特征:根据“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并结合所学得出诸子百家
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相互传承发展。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社会变革、社会经济发展、士阶层崛起、统治者重视人才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2)观点:根据“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得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成就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有活字印刷术发明、指
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3)变化:根据“主张男女平等”、“引发了清代中叶的朴学学术,并且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的科学精神”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清思想界出现的重大变化主要有提倡个性自由,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
皆本,经世致用等。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冲击了封建传统思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
定的徭役。——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
史》(1)参考材料一,模仿下面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租庸调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答案】(1)租庸调制: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规定成年男子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庸。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
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2)表现:长途贸易发展(远距离的商货贸易发展);白银成为合法货币(或白银广泛使用);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或商帮出现);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解析】【详解】(1)根据示例
内容可知,示例中主要介绍了两税法出现的时间、税制的内容和两税法的影响。搜易对于租庸调制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解释。如租庸调制: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规定成年男子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
代役,称庸。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2)表现:根据“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得出长途贸易发展;根据“白银成为合法通货”得出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结合所学内容
可知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还有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