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4章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docx,共(22)页,1.82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fb53fb5d142c80fdb434eb55e910d4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展示]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考情分析核心素养思维导图多结合特定区域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水循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强调对特定区域水体运动变化的过程描述和成因阐释。1.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水循环的特点、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特征和水资源分布特点等。2.综合思维:结合影响河流特征的因素,综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河流特征的影响。3.地理实践力: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讨论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实验观察植被破坏前后坡面径流、下渗等环节变化。4.人地协调观: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开发河流、湖泊,促进人地协调发展。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83页[基础自查]知识清单特别提醒自然界的水循环1.
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特点、作用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H下渗→G地下径流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
【辨析】1.水循环不同环节的能量来源蒸发、水汽输送、凝结等环节是太阳辐射的结果;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是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2.内流区与外流区水循环类型的差异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
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点拨】1.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沼泽、旱涝、缺水、盐碱化、断流”的成因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⑤分别为降水、径流输入、蒸发、径流输出、下渗。2.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使地表硬化面积扩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加剧(城市内涝加剧),地下径流减弱,蒸发、蒸腾减弱。补充,水资源得以再
生陆地内循环又称小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4)塑造地表形态。续表知识清单特别提醒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1.水体类型2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3.河水的补给类型(1)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相一致。(2)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气温的
变化相一致。(3)以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全年相对稳定。【辨析】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冰川融水补给(1)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春季随气温回升,冰雪融水大量补给河流形成春汛。(2)冰川融水补给
:在高海拔地区,夏季随气温升高,高山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形成汛期,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冬季多出现断流。【点拨】图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
及其分布(1)水资源概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水资源的分布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辨析】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1)资源型缺水:当地水资源总量
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2)水质型缺水:因水体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型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点拨】1.新加坡降水丰富,淡水资源却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表现大洲除南极洲外,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国家巴西
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3)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2.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污染加剧,可用的水资源减少。(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①开源措施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②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
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新加坡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及理由(1)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
本低。(2)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3)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深化探究]1.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水循环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
对?为什么?提示不对。因为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2.河流水与地下水一定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吗?提示不一定。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主要看两者水位
的高低关系。有些河段为“地上河”时(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河流水位始终高于地下水位,因此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3.造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提示造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主要是受冬、
夏季风的影响,如夏季风首先在东南沿海登陆,越靠近东南部的地区,降水时间越长、强度越大;而冬、春季我国主要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降水量较少。4.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为什么?提示华北平原。主要原因: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小;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热
点快递]热点扫描主题一以人类活动改造水循环的案例为切入,以景观图、关联图、地理统计图等为信息载体,从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落实到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上。主题二以某流域图文数据资料为信息载体,以人地协
调观为命题的出发点,从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水循环、水文特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知识,培养考生科学的生态文明观。[热点题型]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导致流域水资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不同的土地利用、覆被变
化特征情景下,河流的水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流域不同情景下的水文变化特征。其中,情景a、b、c、d表示20年来实测情景、耕地扩张情景、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情景、生态恢复情景中的一种的地下径流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流域地下径流的峰值发生在降水峰值的()A.1个月前B.2个月前C.1个月后D.2个月后(2)图中表示生态恢复情景下地下径流年变化情况的是()A.情景aB.情景bC.情景cD.情景d(3)该流域内林草地覆盖面积的变化对该河水文影响较
大的是()A.2月B.7月C.9月D.12月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流域的降水峰值发生在7月份,地下径流的峰值发生在9月份,所以该河流域地下径流的峰值发生在降水峰值的2个月后。故选D。第(2)题,流域内生态恢复,林草地面积增大,河流的下渗量增加,地
下径流量增大,在四种情景中,生态恢复情景下的地下径流量最大。故选A。第(3)题,读图可知,这种作用在9月份最为明显。故选C。答案:(1)D(2)A(3)C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无定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之一,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北麓,向东北流经毛乌素沙漠南缘,后向东南流经黄土高原,
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在清涧县注入黄河。图1示意无定河流域及水系结构,图2示意1976~2010年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1)无定河因“流量不定、深浅不定”等而得名。从气候的角度,说明“无定河”名称的由来。(2)试对无定河“南部支流长而多、北部支流短
而少”这一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3)简述图2所示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无定河水文特征的影响。(4)分析无定河上述水文特征的变化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流量不定、深浅不定”体现的是径流量的变化大。从气候角度分析,就是要分析降水的变化大。第(2)题,河
流本质是地表水在狭长的地势较低处汇集而成的,则可从降水与地形的角度分析支流多少与长短问题。第(3)题,依据图例可看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表现: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及其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第(4)题,注
意要结合区域特征与水文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答案:(1)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因此河流流量不定,深浅不定。(2)无定河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降水相对较多,且由于处于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沟谷众多,利于河流发育;北
部处于毛乌素沙漠,地形平坦,且降水少,蒸发旺盛,不利于河流的形成。(3)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减小。(4)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可减轻水旱灾害;河流含沙量减少,水土、肥力能得以保持;河水变清,减少水库等设施的淤积,有利于灌溉。授课提示:对应
学生用书第86页考点一自然界的水循环[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高考经典题)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据此完成(1)~(3)题。(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
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综合思维:运用示意图说明
特定区域水循环的特点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示意图+文字材料根据原理建立因果关系进行推导论证[解法指导]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第(2)、(3)题,思路分析如下:答案:(1)C(2)A(3)B[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环节主要影响因素蒸发、蒸腾光照、温度、风、天气
状况、下垫面性质(水域、裸地、绿地等)降水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地表径流植被状况、地质地貌条件、降水量、流域面积、人类活动下渗植被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地面性质2.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
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3)影响下渗的因素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方式是地表径流。改变地表径流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
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
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影响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考法体验]提升解题能力图甲为祁连山地
区水循环示意图,I为境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本地蒸发量,O为输出水汽总量,R为径流量。图乙为该地区由水汽输送和蒸发引起的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与2002年相比,2009年祁连山地区()A.I一定增加B.P一定增加C.O一定减小D.R一定减小2.与2002年相比,2009
年祁连山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输入水汽增多B.输入水汽减少C.蒸发水汽增多D.蒸发水汽减少解析:第1题,由图乙可知,2009年由水汽输送和蒸发引起的总降水量大于2002年,则P一定增加。材料信息不能确定其他要素的变化。
第2题,由图示可知,2002年和2009年由水汽输送引起的降水并没有太大差别,但因蒸发引起的降水2009年大于2002年,则可能是因蒸发水汽多而引起降水多。答案:1.B2.C下渗率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地表的水量,常用mm/h计。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入地表时的最大下渗率,叫“下渗容量”
,不同的下垫面其下渗容量不同。降雨损失量包括地表的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下面两幅图分别表示下渗率随时间变化图和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3~5题。3.同一区域中,左图四个时间点中降雨累积损失量最大的是()A.t1B.t2
C.t3D.t4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地表中下渗容量最大的是()A.草地B.水泥路面C.裸地D.沥青路面5.若降水量相同,与右图中①至④符合的是()A.草地、裸地、沥青路面、混凝土方砖B.草地、裸地
、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C.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草地、裸地D.混凝土方砖、裸地、沥青路面、草地解析:第3题,降雨损失量包括地表的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图示在同一区域中,t1时段下渗率最大,t4时段最小;但降雨损失率是时间越长,累积损失越大,从开始降雨时间越
长,降雨累积损失量越大,所以t4时累积降雨损失量最大。选D。第4题,不同的下垫面其下渗容量不同;若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草地的下渗率最大,其下渗容量也最大。选A。第5题,图示①的降雨损失量累积最多,④最少;下渗率大,其
下渗容量也大;若降水量相同,草地、裸地、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对雨水的截留、下渗依次减弱。选B。答案:3.D4.A5.B考点二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真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2019·高考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
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2
)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解析:第(1)题,河岸越陡峭,河面宽度变化越小。由图可知,该河流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一方面由于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高山地区,伴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不断侵蚀下切,形成河谷,河水被困于河谷中,向下侵蚀较强烈,
侧蚀微弱;另一方面,河流两岸岩性相近或者岩性单一,河水对两岸的侵蚀差异小,形成近乎直立的河岸,难以形成左右摆动的宽谷。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河段多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由于位于美国内陆高山,4~6月降水较少,而随着
气温的不断升高,季节性积雪融水不断增多,河流流量不断增大,受制于两岸陡峭的河谷束缚,河流水位不断上涨。以融雪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小,导致含沙量小,泥沙淤积少;随着河流流量不断增多,流速不断加快,对河床的侵蚀加剧,河底变
深。一方面河流水位上涨,另一方面河底不断加深,故河水的深度在不断变大。第(3)题,一方面,该河段8月份主要受雨水补给,由于多暴雨,坡面侵蚀强,河水搬运能力强,水土流失加重,使河水含沙量增多;另一方面,暴雨导致河流的流量与流速变化大,一旦流速下降,河水搬运能
力降低,泥沙就会迅速淤积于河底。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大,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
(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1.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
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我国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影响因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降水补给(最主要)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
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2.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
变化——雨水补给气候区补给时间径流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年雨)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季风气候区当地夏季(夏雨)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热带草原气候区当地夏季(湿季)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地中海气候区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②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流量年际变化小,季节变化大。(3)河流
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②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方法技巧]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分析思路要素描述特征影响因素水位水位高低,水位变化的大小取决于河水的补给类
型:①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分布在干旱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的高低决定流量流量大或小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的多少而定;②流域
面积大,一般流量大含沙量含沙量大或小决定于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及降水集中程度结冰期有或无,长或短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凌汛有或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流速(水源)快或慢(丰富或贫乏)①河流落差大小;②水
量大小[考法体验]提升解题能力径流的形成与变化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因素、流域下垫面因素及人类活动因素等,下图是甲河两次相同降水量条件下形成的流量过程曲线。据此回答1~3题。1.区域气候因素是影响径流的决定因素,其中降水过程对径流形成过程的影响最大。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T1的降水强度大B.T1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速度慢C.T2的降水历时短D.T2的降水损失小2.甲河的流量过程曲线T1出现的频率很高,则推测甲河的流域形状为()3.甲河流域内的下列人类活动对其径流形成影响程度最小的是()A.旱
地改水田B.修建调水工程C.覆盖地膜D.坡地改梯田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T1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峰值高,径流量变化大,说明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速度快,A对,B错;T2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变化相对平缓,说明降水强度小,径流速度慢,下渗量大,蒸发量大,所以降水损失大,C、D错。选A。第2题,读图
可知,甲河流量过程曲线T1出现的频率高说明该河流量汇集快,流速快,据此推测可能是多条河流在此汇集,选B。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甲河流域内旱地改水田会使农业用水量增加,径流量减少,A错;修建调水工程,径流量会发生明显变化,B错;坡
地改梯田,坡度减小,使径流发生显著变化,D错;覆盖地膜会减少径流下渗,但甲河径流速度快,下渗量小,故影响程度小。选C。答案:1.A2.B3.C我国某一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
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读图完成4~6题。4.该河流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华北平原5.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较大B.下渗量较小C
.融雪量较少D.地下水补给较多6.近年来,该河径流量有减小趋势,与此无关的是()A.气候暖干化B.过度放牧C.大量开采矿产D.冰川融水减少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地降水量200~300mm左右,降水集中在夏季,为我国半干旱地区;河流结冰期较长,推知为内蒙古高原。选C。第5
题,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气温低,积雪量大,4月份气温回升,地表融雪量大,冻土消融速度慢,阻隔地表水下渗,导致径流量增加。选B。第6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冬季积雪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
,A错误;过度放牧,大量打机井及饮用河水,导致径流量减少,B错;开采矿产会消耗大量水,造成径流量减少,C错;内蒙古地区缺乏冰川融水的补给,冰川融水与河流径流减少无关,D对。答案:4.C5.B6.D考点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真
题体验]把握命题来源(高考经典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
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命题点睛]核心素养落地常见命题材料常用解题方法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协调的角度考查农业生产中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带经纬网的区域图+文字材料因地制宜,论从图出综合思维:以区域图为载体从地域对人类影
响的角度考查修建水库的原因执因索果,推导联系[解法指导](1)思路分析如下:(2)思路分析如下:答案:(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
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核心突破]强化核心素养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缺水原因解决措施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时间分布
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适度控制经济规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水资源污染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水资源浪费严重提高节水意识,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考
法体验]提升解题能力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补充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下图为我国新疆干旱区某内流河流域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1.与地表水库相比,建设地下水库的突出特点表现为()A.技术要求低B.移民搬迁多C.资金投入多D.生态破坏小2.图中四地中
,最适合修建地下水库的地下拦水坝的是()A.甲B.乙C.丙D.丁3.在自然状态下,该流域地下水库水位最高的月份可能是()A.3月B.7月C.9月D.12月解析:第1题,“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则投资较少;地下水库不会淹没地表,对地表生态环境破坏较小、移民搬迁
少。第2题,图中丙左侧有大面积由卵砾石构成的岩层,因卵砾石间隙大而地下储水空间大;而丙右侧为黏性土层和砂砾石岩层,储水空间小;故丙处适合修建地下拦水坝。第3题,新疆干旱区地下水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地下水库水位高低取决于补给量与水分的蒸发量关系,
夏秋季节冰雪融水量大,总体上地下水补给量大于蒸发量,地下水位不断升高而储水量增加,故地下水库水位最高的月份可能是9月。答案:1.D2.C3.C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近年
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同时,每年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淋盐排盐,并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据此完成4~6题。4.“井渠结合”灌溉主要为了()A.降低地下水矿化度B.提高地下水位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提高农田单产5
.是否适合“井灌”,取决于()A.耕地类型B.作物类型C.黄河水文条件D.地下水质条件6.每年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的时间应在()A.1~2月B.5~6月C.7~8月D.10~11月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发展“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
补充灌溉,弥补黄河水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是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提高了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C对;“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对于地下水的矿化度没有影响,A错;地下水位提高会导致盐碱化加剧,B错;提高农田单产应该从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管理,减少病虫害等方面入手,D错。选C。第
5题,读图文材料,不同地区的地下水矿化度不同,如果矿化度高,含盐量大,则不适宜进行农业灌溉,与耕地类型、作物类型及黄河水文条件关系不大。选D。第6题,土壤盐碱化具有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盐分稳定的特点,定期引黄河水集中灌溉起到淋盐
作用,且可补充夏季因蒸发而损失的水分,起到储水保墒的作用,所以浇灌耕地的时间应为秋季。选D。答案:4.C5.D6.D—————————————————————————————————————学霸加餐‖培优提能*
再下一城谢贝利河发源于高原山地,其上、中、下游分别流经山地、高原、平原。读图,完成1~3题。1.该河流的流量特点是()A.自上游向下游增大B.自上游向下游减小C.中游最大,向上、下游减小D.中游最小,向上、下游增大2.该河流的补给水源最主要是()A.雨水B.冰雪融水C.湖
泊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3.该河流下游无支流,其最主要成因是()A.干湿季分明B.地形平坦C.地上河D.植被稀少解析: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出,谢贝利河位于非洲东部赤道附近;源于高原山地,上游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降水较多,河流的流量较大;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图示该河是内流河、季节性河流,越往下游水量越小,最终消失。第2题,该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纬度低无高山冰雪融水及季节性积雪融水;流域内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以雨水补给为主。第3题,谢贝利河发源于高原山地,其上
、中、下游分别流经山地、高原、平原,下游泥沙沉积严重,多地上河,使得河流下游无支流。答案:1.B2.A3.C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