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72.397 KB
  • 2024-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历史试题.docx,共(8)页,372.39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edac5204de0e69a0466554bd8cb52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历史第1页共8页射洪中学高2024级高一上期期中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考古发现,三星堆古城为

代表的古蜀文明与中原夏商王朝发生过密切的联系,受到了夏商王朝的冶金和以青铜礼器和玉礼器为代表的中原礼制的强烈影响,同时在信仰方面又保持了鲜明的自身特色。据此可知()A.中华文明领先其他国家B.南方文明比北方文明先进C.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D.区域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2.《史

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宗法制度早在夏朝就遭破坏C.益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启D.史料记录有出入历史无结论3.有学

者认为:“商朝是依靠一系列的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创建者商汤创立了内外服制度。”该学者认为,殷商内外服制度()A.呈现出内外分治特征B.存在邦族种姓之分C.适应了当时政治需要D.具有松散性的特点

4.中国现代知名学者陈梦家指出:“卜辞中常有‘王卜’,‘王贞’之辞,乃是王亲自卜问,或卜风雨,或卜祭祀征伐田游……王兼为巫之所事,是王亦巫也。”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A.商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世俗领袖难以决定军国大政方针C.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升D.神权是维系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5.

商代的三十一个君主中,真正被尊为天下共主者,只有六人,他们所赖以发号施令的,不高一历史第2页共8页过是本部族人口较多,兵力较强而已;但西周则不同,周天子不但实现了“天下共主”的权力认同,而且还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和统一的国家。这一政治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中央集权体制

的逐渐构建B.宗法分封制度确立C.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管控D.家国一体亲贵合一6.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政权与族权相结合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皇权独尊至高无上D.中央集权7.西周封建过程中,诸侯

还受封有一定的人民。周公的儿子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就是随伯禽迁过去的,这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这样做的目的是()A.强化血缘认同B.加强中央集权C.实现氏族平等D.维护社会稳定8.西周中晚期的五祀卫鼎、散氏

盘、师永孟等青铜器,均有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其中一些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这反映当时()A.土地私有制已确立B.青铜铸造技术发达C.井田制度出现松动D.宗法分封体系崩溃9.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

称霸中原,但孔子编撰《春秋》,仍按诸侯爵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A.强调文化差异B.维护等级秩序C.提升周王权威D.实录历史事实10.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战国以前文献中,“华”与“夏”最初只指中原人,以别于周边的戎狄蛮夷。战国以后“华夏”渐为通用词,既包括原来的中原人,又包括华夏化的戎人、狄人、夷人等。这反映出()A.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B.传统华夷观念开始被打破C.华夏的认同观日益增强D.各民族之间的区别已消失11.公元前334年

,迫于秦国的军事压力,魏改善与齐的关系,与齐会于徐州,魏尊齐为王,齐亦承认魏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这反映出当时()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B.周王室开始衰微C.传统秩序遭到破坏D.士阶层日益崛起12.老子提出“治大国

,若烹小鲜”;孟子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子则倡导“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司马谈评价诸子虽“言之异路”,但他们“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表明,先秦诸子百家都()A.重视道德品质的作用B.具有一定关注现实社会的志向C.具有强

烈批判黑暗现实的精神D.强调政治改革的意义13.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这种做法()高一历史第3页共8页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统治C.实行了土地国有化D.强力推行了均田制14.《汉书·食货志》记载:“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其意在强调商鞅变法()A.加速了周天子统治的结束B.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型C.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D.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15

.秦朝建立后,又征服南方越族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修五尺道加强对云贵一代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设置了九原郡,修筑长城和“直道”。秦朝的这些措施()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B.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C.推动了统一国家文化的发展D.

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治国方略1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展示的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①促进文化交流交融②增加财政收入③巩固国家统一④增强民族凝聚力A.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17.下表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人物身份陈胜、吴广屯长(秦军队下级官吏)刘邦沛县泗水亭长(县以下治安官吏)萧何沛县主吏掾(县令属吏)曹参沛县狱掾(典狱长)殷通会稽郡守任嚣南海郡尉由此推知,秦迅速

败亡的重要因素是()A.对外战争动员频繁B.六国贵族势力活跃C.地方治理体系崩溃D.底层民众反抗激烈18.汉代前期汉高祖将一般政务完全交付丞相,由丞相全权处理。从汉武帝开始到汉宣帝,皇帝将一些侍从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谋议国家政事。汉武

帝此举()A.旨在调整中枢加强专制统治B.使决策机制逐渐专业化C.缓和了中央各部门间的矛盾D.致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9.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高一历史第4页共8页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

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C.丝绸之路的开辟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20.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A.民

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B.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C.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D.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21.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A.旨在终结宰相制度B.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C.加速了西汉的灭亡D.有助于加强皇权专制22.有学者指出,实行了300多年的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从实际情况观察,察举制确实为汉朝选出了许多人才。但任人

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其流弊百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察举制埋下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B.察举制对两汉政治具有双重影响C.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使其不能持久D.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23.董仲舒上书汉武帝《天人三策》指出:“

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为政而宜于民者,固当受禄于天。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在此基础上,董仲舒建议()A.严刑峻法B.焚书坑儒C.尊崇儒术D.盐铁官营24.这是中国史学史

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名著,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之先河,以叙事写人见长,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丰富、风格多样,成为叙事文学的典范,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该书是()A.《诗经》B.《春秋》C.《史记》D.《汉书》25.两汉人民创

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许多杰出人物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苏武绝不“屈节辱命”的精神,马援“马革裹尸”的情怀,班超“投笔从戎”的追求。他们的事迹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原因

是都蕴含着()A.耕读传家的理想B.勤劳勇敢的品质C.家国天下的情怀D.无为而治的理念26.下图为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画像砖上的人物用一个叉状的工具穿肉并进行炙烤。据记载,高一历史第5页共8页“炙”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方法,魏晋时期,“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

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这反映了()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密切B.各民族间差异渐趋消失C.中原地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D.民族交融丰富物质文化27.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并仿照汉族社会的士族制度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第一等的高门士族,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一举措

()A.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B.奠定了唐盛世的经济基础C.彻底消除了民族矛盾D.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28.东晋建立之初,高门琅邪王氏当权。王导担任宰相,司马睿即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材料反映了()A.相权转移B.朋党之争C.外戚干政D.士族专权29.南朝宋、齐、梁、陈

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阶级矛盾尖锐B.政权更迭频繁C.社会相对稳定D.经济发展快速30.观察下图,图中所示现象()A.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B.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C.维持了原有的

民族布局D.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出现31.龙门石窟莲花洞739龛有两尊女供养人造像,凿于公元646年。这二位女供养人上身穿交高一历史第6页共8页领衫,下穿高腰裙,手持莲花,神情专注,态度虔诚,刻书“张世祖及妻儿等奉为亡父母敬造尊

像一”。这表明()A.佛教思想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的主要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传统文化32.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政治中心在北方。但当时北方的粮食生产远远不能满足京师的需要,三

吴地区的粮食对隋朝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为此,隋政府()A.兴兵灭陈,结束分裂局面B.开通运河,实行南粮北运C.广建粮仓,营建东都洛阳D.移民江南,开发江南地区33.蹴鞠是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最初是一种军事训练手段,由男性参与,至唐代不仅宫廷女子广泛参

与其中,民间妇女与优伶在闲暇之余也会参与其中。这反映出唐代()A.社会风气自由开放B.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C.休闲活动种类丰富D.封建伦理束缚已被突破34.唐太宗在君臣论治过程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君之道,必须首先安养百姓,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去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来

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就死了。这表明,唐太宗()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B.选贤任能,整顿吏治C.发展生产,改革兵制D.以民为本,政得其民35.如图为唐代不同年份人口概况。导致图中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发B.边疆危机严重C.社

会动荡不安D.豪强地主兴起36.唐代通过手工业管理机构——少府监下设的诸互市来专门负责对外贸易。当外国船舶到达时唐政府规定先由当地政府将货物包买下来,“其官市物送少府监简择进内”。诸互市的出现()A.说明唐朝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B.保证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C

.适应唐代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D.导致外商的利益难以保证37.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风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高一历史第7页共8页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A.强化了对朝政的控制B.加速

了三省一体化趋势C.扩大了官员选拔渠道D.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38.唐朝立足于新形势下户口流移、土地集中、贫富分化、课口隐匿、浮寄泛滥以及工商业大发展的客观现实,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确立了“以资产为宗”的赋税征纳方式。这种征纳方式()A.遵从了“量入为出”

的原则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D.抑制了唐朝的土地买卖和兼并39.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解试”与“省试”两级。解试由州郡政府主持,当地士子自由报考,凡考试通过的士子,便可取得“解额”,然后凭此参加尚书省举行的省试,省试若及第,即具备了授

官的资质。这()A.有利于激发社会的向学之风B.继承了任人唯贤的政治传统C.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的发生D.体现了德才兼备的用人思想40.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

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东地中海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A.科技成就领先世界B.深受外来文化影响C.政治制度优越先进D.包容开放影响世界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41.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偏安江南的政权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组织开垦了大量荒地,耕地面积逐渐扩大。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商业也逐

渐活跃起来,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商业贸易日益繁荣。---摘编自李伯重《中国经济史研究》材料二:唐代江南地区广泛使用曲辕犁,广泛种植水稻,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成为全国重要粮仓。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日

益广泛。丝织业、陶瓷业、造纸业等行业技术精湛,产品的质量上乘,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海外。随着大运河的进一步疏通和完善,高一历史第8页共8页江南与北方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江南地区涌现了众多商业城市,扬州、杭州等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和货物集散地,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商品。江南地区的

海外贸易也十分活跃,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江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摘编自【英】崔瑞德等《剑桥中国隋唐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江南地

区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272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