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34.502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共(13)页,34.50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ed6e73331121c5950183759f5d5c5d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哈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蕴藉。中国当代文学以乡土叙事为主导,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动。莫言、贾平凹、陈忠实、张炜、铁凝、王

安忆、刘震云、阿来等作家,或者以乡土叙事为主导,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乡村,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与转折留下了深挚的历史记忆。就对农业文明进入现代的艰巨进程的描写而言,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独树一帜,可圈可点。对乡村的书写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显著特点,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独特的情

感深度和美学力量,应该构成文学研究关注的重要主题。怀乡或乡愁是中外文学漫长传统中的重要主题。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中就有不少有关乡愁的篇章(如《采薇》),唐诗宋词中表现乡愁主题的更是不在少数。20世纪中国现代早期的作家,如鲁迅、沈从文、废名、萧红等人,多有书写乡村记忆

的作品,那里流宕着他们对乡村陷入现代困境的深切关怀。乡愁当然也是世界文学传统中的主题,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写的就是奥德修斯历经千辛万苦,在海上漂泊10年,最终回到故土伊萨卡与家人团聚。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怀乡是其重要的主题,并且具有了现代意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中则把怀乡的情感

表达作为对现代性反思的重要主题。怀乡或乡愁是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普遍的一种情感。怀乡或者是一种朴素的个人记忆,或者是一种家国情怀;它构成了古往今来文学艺术作品最为重要的主题。也正因为此,文学成为人类精

神寄寓和传统承继的基本载体。乡愁也表达了作家诗人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独特体验,文学作品在这种表达中显示了情感和思想的深度。20世纪的中国社会历经剧烈的变革,而乡村承受的现代冲击更为激烈。中国作家既要去表现历史进程显现出的希望,又不得不面对历史剧变带来的伤痛。作家、诗人对故土的书写经常怀有

他们特有的痛楚和眷恋,或许他们怀有更多的对现代到来的不信任态度。他们对乡村本真生活的流逝有更多的忧虑,也正因为此,他们对乡村的书写带有更多悲观和感伤,批判性的思想占据较大分量。但是我们要看到,贯穿其中的否定性其实是表达了肯定性——表达了作家

、诗人对土地的深情、对传统家园的守望、对责任的承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都来得更为激烈,乡村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三农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和诗人也以不同的方式回应时代难题。2005年,贾平凹出版

《秦腔》,表示要用这部作品为他的家乡棣花街做传。在贾平凹的笔下,乡村人去到城镇,土地正在萎缩甚至凋零,清风街的年轻人更时尚却未必更精神,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秦腔声调越来越悲戚……作家对乡村的表现未必全面,也无法断言

是否有典型性,但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期乡村面临的困局,作家的感情是真挚而忧虑的。这一作品引导人们关切乡村的困难、传统生活的消逝、农村心灵的枯竭,引人思考,激发起人们守护故土家园的责任感。(《光明日报》2016年7月7日)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

项是()A.乡愁是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普遍的一种情感,是铭记历史的精神蕴藉,也是中外文学漫长传统中的重要主题。B.以乡土叙事为主导的中国当代文学,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动,也影响了大批作家。C.中国当代文学对乡村的书写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独特的情感深度和美学

力量,书写乡村应该构成文学研究关注的重要主题。D.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就有不少关于乡愁的诗篇,如《诗经》中的《采薇》,如唐诗宋词等。现代的一些作家也有关于乡村的作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莫言

、贾平凹、陈忠实等一大批作家,他们以乡土叙事为主导,以不同的方式书写20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和转折。B.在世界文学传统中,乡愁也是不可少的主题,如荷马史诗《奥德赛》,此外还有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怀乡也是其重要的主题。C.作家诗人对现代社会变迁有着

自己独特的体验,他们借乡愁表达出这种体验感受,从而使文学作品显示了情感和思想的深度。D.作家、诗人或许对现代到来有不信任,对乡村本真生活的流逝有忧虑,因此他们对乡村的书写时批判性的思想占据较大分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诗人在表达对乡村书写时态度是矛盾的,在表达对乡村否定时,也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情、对传统家园的守望、对责任的承担。B.90年代以来乡村遭遇冲击没有离开诗人、作家的视线,如三农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和诗人也以不同的方式回应时代难题。C.

关于乡村的作品会有思想引领的作用,如贾平凹的《秦腔》引导人们关心乡村的困难和问题,激发人们守护故土家园的责任感。D.因为文学是人类精神寄寓和传统承继的基本载体,所以怀乡或乡愁是一种朴素的个人记忆、家国情怀,也是文学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主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

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摘编自《深圳特区报》)材料二:传统文化中既有优秀的

、推动社会前进的、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精华,也有过时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阻碍前进的糟粕。哪些传统文化可学,进而“学什么”,需要教育部门深思。相关部门应对传统文化深入甄别和筛选,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相互衔接的大课程观下的课程体系,将符合时代潮流和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育重点

。书本之外,除了古文经典,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及其习俗、传统礼仪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立体化认识和感知度,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下好“三步棋”》)材料三:时代在

前进、在变化,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应该怎么进行?佛学经典中有一句话,叫做“契理契机”,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传播传统文化要“契理”,“理”就是传统文化根本的道理和精神,这是我们要传播的。“机”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根机

,一个是时机。我们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孔子有一句话,叫做“有教无类”,“类”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人的根机不同,教育的方法就要不一样,这就叫做“因材施教”。所以

,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有教无类,还要因材施教,这两方面结合一起,才能够适合听课人本身。契机的“机”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指时代、环境。时代变了,我们传播传统文化也应该有新的方式,不能够因循守旧。一味守旧不能契合这个时代,是没有意义的。

(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契理契机”》)材料四:近年来,每逢传统节日,中小学都会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如春节写春联等。可是,不少学生和家长是把这当作“作业”来完成,而不是去体验传统文化。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对传统

文化活动的考查、评价,基本都要求学生写作丈或者写报告。因此,不少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做PPT,这和社会实践变成盖章实践一样,沦为了走形式。二是有家长认为,学生花时间去体验传统文化,是浪费时间,甚至有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体验”作业。有媒体爆出,一些学生家长在网上购买手工作业,原因是孩子没有及

时完成。有家长还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摘编自《中国教育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不能因循守旧,要有创新思维,否则谈不上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B.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既要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

课程体系,也要选择健康、合适的教学内容。C.强调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很好地结合起来,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能与时俱进。D.家长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

”,完全是家长在为自己和孩子找借口。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传统文化可谓精华与糟粕兼而有之,我们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弃若敝屣,应该批判地继承。B.倡导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

的复兴。C.孔子讲的“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也包含社会地位和阶级成分的不同。D.中小学在传统节日给学生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表明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6.当前,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请结

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鸡毛汪曾棋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

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是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

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

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

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叮叮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

。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

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

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叮叮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

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鸣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

嫂吓了一跳:女儿戴的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

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

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

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扫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的鸡呀!我的笋壳鸡呀!我的黑

母鸡,我的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我的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

个要偷我的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出来。(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反衬金昌焕的不善

和丑恶,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以点代面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

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D.文嫂生活艰辛,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昌焕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8.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9.小说是

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

.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

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

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

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

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注]①

常平:官仓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

余/B.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C.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

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D.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

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通判是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C.保伍:古代民人以五家为伍,又立保(唐时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王安石变法时以十户为

保)相统摄,因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D.丁艰,也叫丁忧,是古代遭父母之丧的通称;有内、外之分,遭母丧称“丁内艰”,遭父丧称“丁外艰”:后世多专指官员居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巩治理有方,擒获盗贼有胆有谋。知

齐州时,组织百姓力量侦查乡里盗贼的行踪,相互援助擒获盗贼。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带领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B.曾巩聪明有才华,初次任政就有政绩。十二岁时写成《六论》,文辞很有气魄

。通判越州时,他调动民间力量解决饥荒粮食问题,还让官府借粮种给农民,秋赋偿还,没有耽误农事。C.曾巩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敢于说真话。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弟弟妹妹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由他操办。尽管王安石得志,曾巩还是对他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D.曾巩关心民间疾苦,对名利看得很淡。在洪州任上,对遭遇瘟疫生活困难不能自养的士兵和百姓供应衣食住宿并给他们治病。他虽负有才名,却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别人认为他命运不济,但他并不在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2)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南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B.“

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15.本词的结尾两句写

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①《诗经•氓》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②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③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释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从“不变”的角度看。三、课内文言文(20分)17.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2分)A.距关,勿内诸侯浩浩乎如冯虛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B.悟言一室之内张良出,要项伯C.令将军与臣有卻固时俗之工巧兮,腼规矩而改错D.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2分)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

丹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太子丹恐惧..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19.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挟飞仙以.遨游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20.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邻之厚,君之薄也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④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⑤怀王与诸

将约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⑥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齐彭殇为妄作⑨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⑩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⑪夜缒而出⑫素善留侯张良⑬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⑭侣鱼虾而友麋鹿⑮其人居远未来。A.①⑥/②③/④⑤④⑦/⑧⑨/⑩⑫/

⑪⑮/⑬/B.①⑥⑩/②⑫/③⑧⑭/④⑤⑨/⑦⑪/⑬/⑮/C.①⑩/②⑫/③④⑤/⑥⑦⑮/⑧⑭/⑨⑪/⑬/D.①⑦/②⑭/③⑧/④⑤⑨/⑥⑩/⑫⑮/⑪/⑬/21.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归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②籍何以至此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沛公安在⑤荆

轲有所待,欲与俱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⑦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⑧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⑨有志矣,不随以止也⑩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⑪是寡人之过也⑫竖子不足与谋⑬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⑮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渚之上A.①⑮/②④/③⑥⑧⑭/⑤⑨⑫/⑦⑪/⑩⑬/B.①⑧⑮/②④/③⑤⑥/⑦⑨⑪⑫/⑭/⑩⑬/C.①②/③④⑮/⑥⑧⑭/⑦⑨⑪/⑩⑫⑬/D.①②④⑮/③⑥⑧/⑦⑨⑪/⑤⑫/⑩⑬⑭/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0分)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②失其所与,不知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④轲自知事不就,倚

柱而笑⑤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⑦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⑨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⑩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①②③④⑤_⑥_⑦_⑧⑨⑩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植物学家发现

了阿尔卑斯山脉的一个奇怪现象:最近100年来阿尔皮斯高山上的植物品种正在增加,许多山底牧场上开放的花已经开到了海拔2000米的高山雪带上,而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植物学家通过研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阿尔卑

斯山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这些适宜在低气温环境里生长的植物为了寻找适宜的温度不得不向更高的山上“攀登”。其实,许多植物自身都有对自然界灵敏的反应,并且不断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如干旱可让植物的根深扎于泥土中;风力大的地区的植物长势更牢固:生长快的植物材质松软,生长慢的植物材质坚

硬……植物的生命如此,人也一样。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写一篇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1.B[解析]“现当代文学”扩大概念。2.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A项“他们以乡土叙事为主导,以不同的方式书写20世

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和转折”,扩大了范围,原文是说“莫言、贾平凹、陈忠实...作家,或者以乡土叙事为主导,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乡村”。3.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D项,因果倒

置。原文有“怀乡或乡愁是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普遍的一种情感。……也正因为此,文学成为人类精神寄寓和传统承继的基本载体”。4.D[解析](传统节日氛围变淡是事实,不能说“完全是家长在为自己和孩子找借口”。)5.A[解析](

B.应该是“革新”,不是“复兴”。C.“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理解有误,原文为.“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同时,“包含社会地位和阶级成分的不同”于文无据。D.这些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形式,而没有真正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因此不能说“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6.①相关部门亟须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确立合适、健康的课程内容;②教育工作者亟待转变观念,使传统文化教育“契理契机”:③学校有待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考查、评价体系:④学生、家长也需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7.A[解析]A项,“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错误,学生不知

道文嫂的身世并不能说明他们就冷酷无情、自私自利,而金昌焕偷鸡也只是个例,不能代表联大学生。故选A项。8.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

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

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答出3点给满分)9.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作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③细节描

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10.B[解析]“不能皆至城邑”中

间不能断开,城邑做至的宾语。“民得从便受粟”中间不能断开,“从便”的结果是受粟。11.B[解析]通判不负责统兵作战。12.C[解析]“王安石把他视为陌路”理解错误。13.(1)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把车马和随从借给他,让他四处夸耀。(饮食冠裳是动词,为动用法:假,

借:假以骑从倒装:夸徇,炫耀:夸和徇都有炫耀、夸示之意:夸徇四境倒装)(2)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暴诛亟敛,诛敛,搜取聚敛钱财:残暴急切地聚敛钱财:堪,能承受:区处,处理,筹划安排:师,军队:市里,街市里巷)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

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

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

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

,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

,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

,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

、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

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

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

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14.D[解析]“彻底解脱”表述不当,“此心到处悠然”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

论到哪里总是悠闲安适,更饱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意味。15.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②以景结情一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

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如果学生答案为用典,也可得满分——“鸥鸟忘机”的典故,典出《列子•黄帝》,比喻教人勿萌机心,以诚相见,相互亲善:或指隐遁自适,不以世俗之事萦怀。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16.①于

嗟鸠兮,无食桑葚②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③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7、D“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中没有通假字18、C恐惧,古今义相同左右,古今义相同19、D都解作“他的”20、B

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21、A依次为: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定语后置/22.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考虑)之②失其所与(

结交,亲附),不知③秦之遇(对待)将军,可谓深矣④轲自知事不就(成功),倚柱而笑⑤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⑥然不自意(料想)能先入关破秦⑦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⑧所以(用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⑨既其出,则或咎(责怪)其欲出者⑩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888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