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消灭易错】《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 Word版无答案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462.253 KB
  • 2024-10-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消灭易错】《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消灭易错】《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消灭易错】《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消灭易错】《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 Word版无答案.docx,共(11)页,462.25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e8930e842b822570f428e7d8c81b57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1.如表反映出我国早期文明地区文化遗存文化特色距今约7000前~5000年前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种植粟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缫丝距今约5000年前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精美

玉器A.领先世界其他文明B.水平低下但发展迅速C.相互隔绝没有交流D.多地起源又各具特色2.下面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这可用来说明,古代中华文明A.主体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B.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C.具有明显同

源一体的特征D.源于自成一体且多元复杂的地理环境3.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

等级制度特征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4.如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依据表中信息可以确认的是遗址名称所在区域考古发现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长江中游地区大型祭祀遗址、大量精美玉器、大批

量生产的红陶杯等红山牛河梁遗址东北地区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大量精美玉器、彩陶筒形器等良渚遗址江浙地区祭祀中心、积石冢、墓地、黑皮陶为主的陶器、大量多形制的石器和玉器等陕西神木石峁遗址黄土高原北部数以万计的玉器、骨器、陶器,城门遗迹、宫殿区等A.

中华文明具有一体多元特点B.中国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形态C.各区域间有直接的文化交流D.当时的阶级分化已日益明显5.古时之公田称“籍田”,借民力之意。西周康王时,《令鼎》铭载“王大籍农于淇田”。每至春耕时,天子会率职官与诸侯在公田上举行“籍礼”,并以籍田之出产供奉宗庙。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

土地共有同耕B.小农经济兴起C.宗法制度确立D.井田制度强化6.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这反映出类型特点纵横捭阖之策士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

著书立说之学士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潡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鸡鸣狗盗之食客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C.

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7.孔子认为,先王按土地的肥瘠分配土地,按照劳力的强弱征收田赋⋯⋯按照利润和财产征收商税;“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先王以为是。”据此可知,孔

子A.代表了下层百姓的利益B.倡导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C.意在恢复西周礼乐制度D.主张赋役征收应注重实际8.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我”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农耕文明与游牧文

明冲突剧烈B.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C.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D.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9.有学者说:“战国七雄疆域已经连成一片,关防已经得到重视,人口已经‘编户’‘著地’,国君已经‘自主自决’,律令体系逐渐成形,官僚机构也略具规模。”于是,“天下”一词的使用频度

大大增加。该学者意在说明,战国时期A.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已经消除B.社会转型的特征日益明显C.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变化D.民族间文化认同逐步形成10.如表是秦朝实行的两种土地制度的概况。这两种土地制度的推行制度途径内容授田制由

国家,直接向农民授田。农民本身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具有一定的期限,土地仍然是国家所有。赐田制通过军功受爵。农民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世袭子孙。A.有利于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B.促使国家统一的实现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势力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11

.下表所示为不同著作中关于秦朝的言论。这些言论意在说明秦朝言论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

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黄宗羲《明文海》A.以法家思想治理国家B.注重政治制度的革新C.中央权力实现了集中D.法律体系较为规范12.秦朝在“道里遥远,山川阻深”的西南,第一次修筑了从“棘道”到达郎州的“五尺道”。汉武帝时将这条长达二千余里的干道加宽到一丈,还增修了四条新路

。以上举措A.维持了边疆的长治久安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D.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13.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汉代帝王面对灾害、异象等困境时,会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的执政失误,以期获得上天的宽恕。如表为汉武帝与汉宣帝时期颁布的罪己诏情况表,表格中的数据差异,可能是源于时期在

位时间数量汉武帝54年1汉宣帝25年5A.强化君主集权的需要B.敬天保民思想的影响C.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D.君主执政理念的变化14.《盐铁论》记载了桑弘羊与贤良方正就专卖制度的辩论经过,桑弘羊认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并以此作为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的理论依据。

汉代专卖制度的实行A.淡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激化了矛盾导致王朝覆灭C.推动了工商业迅速发展D.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5.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后汉书·李忠传》载:建武六年“李忠迁丹阳太

守……垦田增多,三岁间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十四年,三公奏课为天下第一”。这一变化A.说明江南农业经济有较大发展B.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表明南北经济形势出现了逆转D.形成了江南经济开发新格局16.下表所述汉代统治者的做法文献记载

出处(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班固《汉书》(汉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汉成帝鸿嘉二年)徙郡国豪杰赀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A.阻断了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旨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威C.意在维护自耕农的经济利益D.确保了统治的长期稳定17.东汉尚书台由西汉

武帝内朝少府尚书演变而来,其下属六曹机构设置如下表,表明尚书台名称吏部曹二千石曹民曹客曹三公曹中都曹职掌选举、祭祀辞讼缮修功作、盐池园苑护驾及羌、胡朝贺岁尽对州郡考课水火盗贼人员以尚书为每曹主吏,下有待郎、令史等A.君主专制权力遭到削弱B.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异化C.君相间的矛

盾日益激化D.六曹逐渐掌握决策权力18.汉武帝时期,设置大司马一职,取代了太尉,其本职还是一种荣誉称号,并没有实权;昭帝、宣帝时,大司马大将军已不仅仅执掌军事,其职权涉于政务,统领内朝;成帝时,大司马的职权有所加重,与丞相平起平坐。大司马职权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重武轻文的社会风气B.内朝行政权力的

扩大C.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D.官僚内部的争权夺利19.下表是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的相关数据(实际操作上“官员荫客以千记”)。这一实际操作情况导致官员等级占田限制荫食客(官员的下人)荫佃客(给官员耕地的百姓)1品5

000亩3个50户2品4500亩3个50户3品4000亩3个10户4品3500亩3个7户5品3000亩3个6户6品2500亩3个3户7品2000亩2个2户8品1500亩2个1户9品1000亩1个1户A.门阀士族崛起B.土地兼并严重C.中央集权削弱D.庄园经

济发达20.晋朝的司马氏在追溯家世时称:“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梁书·元帝本纪》载,徐陵于邺奉表曰:“臣闻封唐有圣,还承帝喾之家……岂得掩显姓于轩辕,非才子于颛项?莫不时因多难,俱继神宗者也。”祖冲之如表曰:“而黄帝以来,世代所用,凡十一历。”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

.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D.国家统一趋势已fl{现21.学者陈汉玉提出:“拓跋人的自觉汉化,从北魏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孝文帝亲政前鲜卑和汉族统治者之间就出现空前融洽的局面……可见,用胡汉

矛盾的激烈来解释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没有说服力的”。这段材料,学者意在表达孝文帝改革A.是由阶级矛盾激化引发的B.变革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C.儒化加速了封建化进程D.主要贡献是促进民族融合22.吕思勉在《两晋南北

朝史》中描述隋朝的情景:“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自京城至于外郡,得冯翊、扶风,是汉之三辅,其风大抵与京师不异。安定、北地、上郡、天水、金城于古为六郡之地,其人性犹质直,然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无复寇盗矣

。”这反映出隋朝时期A.游牧经济带向中原地区推进B.部分少数民族固守传统的社会习俗C.北方接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D.民族交融助推边疆地区封建化进程23.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

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A.历史评判要以成败为基本依据B.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C.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D.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24.以淮河、秦岭为界,可以将中国地理大体划分

为南方和北方。据统计,唐代357名宰相的地域分布,生于北方的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山南道、陇右道的宰相有326名,占91.3%,而属于南方的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的宰相仅有31名,占8.7%。由此推知,当时A.科举取士存在地域差异B.社会阶层的流动

性增强C.社会门第观念受到冲击D.行政区域划分存在弊端25.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在税收分配制度中采取了“两税三分”的原则,即中央派十余名特使分赴各州核定各州两税定额,再将定额划分为上供、送使、留州

三分。这一举措A.解决了安史之乱遗留问题B.加剧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C.建立了新的国家预算体系D.增强了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26.北魏太和九年,冯太后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至隋朝,十八岁以上男子每人受露田八十亩,寡妻妾

受露田三十亩,但取消了奴婢和丁牛的授田。这一变化反映了A.大土地所有制持续发展B.豪强地主势力衰落C.土地国有制遭严重破坏D.政府赋税制度变革27.下表为唐代兵部尚书来源数量统计表。据表可知当时家庭出身入仕途径(详细可考)皇族郡姓(古代操纵

郡邑地方权力的世家大族)非郡姓科举门荫(因祖、父辈地位而在入仕方面享受特殊待遇)其他571206959A.门阀士族控制人事权B.世袭成为选官主流C.世家大族文化素养高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28.考古资料显示,山西大同仝家湾北魏平城时期邢合姜墓石椁四壁及顶部绘有释迦多

宝佛、七佛、供养人、飞天等佛教题材壁画,壁画所绘佛教人物面貌、佛教人物动作,包括龛内二佛并坐和单佛形象,都十分生动形象。这可以印证北魏时期A.佛教寺院的全景式风貌B.世俗社会受到佛教文化影响C.佛教徒的真实生活场景D.特殊群体对佛教的笃信

程度29.大足石刻最早开凿于初唐,其后200多年间造像总共不过20龛。直到昌州迁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渐大兴。公元892年,昌州刺史韦君靖在大足北山凿造佛像。此后,州、县官吏和当地士绅、平民、僧尼等相继效法,营造佛像不断,形成大足石

刻史上一个造像高潮。这说明当时A.儒学受到强烈冲击B.佛教向本土化发展C.佛教传播趋势明显D.儒释逐渐走向融合30.南宋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

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这反映出程朱理学A.具有宇宙观与人生观相结合的特点B.首次把三纲五常作为为人处世规范C.先正心诚意再致知格物的修行原则D.突破先秦儒学重视章句训诂的束缚31.据如表能够推断出,宋代史料中关于宋代租

佃关系的部分记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苏轼文集》主户常若无客,今岁流移至者,争欲得之,借

贷种子,与夫室庐牛具之属,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薛季宣,《艮斋先生薛常州浪语集》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徐松,《宋会要辑稿》A.社会的阶层流动性较大B.佃农租赋负担显著减轻C.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D

.租佃制优化了资源配置32.宋代的生活性商品、生产性商品以及金银器物等均需要缴纳商税,甚至小到手工作业工具只要进入流通领域均需要缴纳商税。对于长途行商而言,每经过一次州县需要缴纳一次“过税”,多则需要缴纳10%

以上的商税。这说明宋代A.商业贸易发达B.重农抑商政策一直贯彻执行C.赋税制度严密D.商品经济存在政策阻碍因素33.宋代实行募兵制,兵士及其家属的粮食消费均仰官府供给。一方面当地租赋,“不足以供兵费,屯兵营田岁

入无几”,另一方面调民运粮扰民太甚,于是商人就介入了国家边疆军粮贮与运输。由此可知,宋代军粮的消费客观上A.加重人民赋役负担B.造成政府财政压力C.推动农业的商品化D.提高商人社会地位34.1264年,忽必烈设立总制院,掌管天下佛教及西藏事务

,八思巴与蒙古人桑哥同为院使。八思巴既是萨迦派的领袖,又是元朝一品大员。总制院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列为朝廷四大官府。这一做法旨在A.严格实行四等人制B.构建共同的宗教信仰C.创办政教合一机构D.宗教为纽带治理边疆35

.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体现A.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民间贯彻执行不力B.区域统一市场形成C.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D.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36.宋太祖赵匡胤下令,无论贫富贵贱、年龄大小都可应考,对偏远的考生提供路费报销,这样应考的考生数量大增,每科进士多达几百人。据此可知,宋朝的科举制A.助推了革新的政治风气B.实现了四民平等的思想C.导致官僚臃肿局面出现D.促进了社会政治的变革37.汉武

帝时期桑弘羊建立了平准法,设平准官,按长安的物价,将各地运输到长安的物品,贵时抛售便宜时收买。王安石颁布市易法,规定粮食的市场价格下降时,平价收购囤积,待价格上涨过高时,以低于市场价出售。这些举措体现了政府A.面临统治危机B.对经济的干预C.打击豪强势力D.旨在关注民生3

8.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公卿各保其家,忠义岂有不立?忠义既立,朝廷之本岂有不固?则事无不治,”这表明张载主张A.建立世族制度B.运用宗法治理社会C.推崇道德理性D.重视世俗社会教化39.朱熹认为历史、自然、医学、名物和制度等知

识的学习对于儿童心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儿童追求圣人境界的引导效果要远远大于抽象而空洞的理论讲解。朱熹的这一认识蕴含A.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B.格物致知的教育理念C.知行合一的哲学主张D.注重实践的务实精神40.明初,朝廷在陕西行省北部沿边设置了延绥

、宁夏、甘肃三镇,史称“西三边”。继而三镇都形成了由总兵、监军和巡抚组成的中央派遣官制度,“以文臣巡抚,以武臣总兵,而内臣纲维之”,三者“各有一定职掌,敕书彼此不同”。这些举措意在A.借鉴宋代国策,防止

藩镇割据B.完善监察体系,加强地方治理C.分化地方权力,提高行政效率D.巩固西北边防,加强中央集权41.明初,官方严行海禁,“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当时有谚云:“若要富,须往猫里务。”明初的这一状况A.加剧了沿海地区的边疆

危机B.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内在需要C.体现了富商社会地位的提升D.说明了传统抑商政策的松弛42.据记载,嘉靖二年二月,明世宗在批答都察院关于请差御使巡盐的奏疏时未经内阁票拟,刑科给事中黄臣立即“封还原本,以重命令”。这说明,内阁票拟A.对皇帝独断的牵制B.防止了政治腐败发生C.

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D.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43.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裁撤吉林、黑龙江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巡抚,东北三省正式建立。这反映出清政府A.遏制了地方叛乱势头

B.平稳度过了边疆危机C.明确了边疆主权归属D.维护了宗藩朝贡体系44.清王朝规定,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都归理藩院之直属机构理刑清吏司管辖。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这一做法旨在A

.加强边疆地区司法体制建设B.促进佛教事业发展C.保证对辽阔帝国的治理效能D.践行儒家民本思想45.在明清两京城的官员有出入宫廷的牙牌,是出入宫禁的“门禁卡”。《桓枢纪略》中记载军机处的凭证为金牌,“金牌以金为之,广约五分,厚约一分,修约两寸,上镌军机处三字,

直军机配之”,而这面金牌也是军机处行使权力,打开印匣的“钥匙”。这可用于说明清代A.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B.内阁议政功能丧失C.军机处成为权力中枢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46.明代中晚期出现了一大批群体儒生、文士谈兵的现象,尤其是明末一些知识分子,特别是东南地区的一些年轻士人,抛弃重文轻武的传

统观念,把一部分精力用之于研习韬略和武技上来。这体现出当时知识分子A.重塑尚武社会的努力B.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潮C.担负家国责任的精神D.顺应社会转型的认识47.下列有关“良知”内容的阐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来源内容《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

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王文成公全书》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明儒学案》卷12《郎中王龙溪先生畿》信得过良知时,独来独往,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A.传统

儒家思想一脉相承B.儒家思想的创新性发展C.阳明心学衍生出思想解放D.李贽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48.明代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颁布了《仰南安赣州印行告谕牌》,如下面所示。王守仁意在尔民之中岂无忠信循理之人,顾一齐众楚,寡不胜众,不知违弃礼

法之可耻,而惟虑市井小人之非笑,此亦岂独尔民之罪,有司者教导之不明与有责焉。至于孝亲敬长、守身奉法、讲信修睦、息讼罢争之类,已尝屡有告示,恳切开谕,尔民其听吾诲尔,益敦毋息!A.倡导礼法并用B.强化基层治理C.稳定伦理秩序D.整顿地方吏治49.如图是1690—1695年间康熙青花仕女荷兰纹章瓮,

口沿是典型康熙时期的仕女图,中心绘制纹章。纹章瓷最早定制者来自葡萄牙和西班牙,而整个18世纪英国的纹章瓷数量远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不仅有私人定制,还有为城市公司、行会等机构定制的,涉及晋升官阶、封敕爵位、喜结连理等重要事项。这可用于说明A.外国商品在内地的流通范围扩大B.纹章瓷是多

元文明交流的见证C.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清朝实行“一口通商”对外政策50.明代中后期到清代,江南戏曲书籍印刷与刊行的数量迅速增加,“所制活板,甚精密,不数日而印本出”。明清江南书贾还采取异地办刻书坊的做法,在广东偏远地区聘用劳

动力刊刻书籍,经常“携书入粤,售于坊肆,板成未下墨刷印,即携旋江南,以江纸印装分售,见者以为苏板矣”。材料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当时江南地区A.民众娱乐方式多元化B.印刷技术得到提高C.专业化市镇逐渐发展D.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