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沪科版)》第九章 浮力 单元测试(二)(备作业)(原卷版)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957.668 KB
  • 2025-03-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沪科版)》第九章 浮力 单元测试(二)(备作业)(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沪科版)》第九章 浮力 单元测试(二)(备作业)(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沪科版)》第九章 浮力 单元测试(二)(备作业)(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沪科版)》第九章 浮力 单元测试(二)(备作业)(原卷版).doc,共(13)页,957.66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e4c8ecefd5f02bec508b790828c1ef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浮力都是由水产生的B.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C.在不同液体中浮力的方向会不同D.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2.重为5N的小球轻轻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3N的水,小球所受浮力()A.一定为2NB.一定为3NC.可能为4ND.可能为6N3.同一长方体分别

按如图所示两种方式置于两盆液体中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方体上下表面第一次受到的压力差较大B.长方体上下表面第一次受到的压强差较大C.长方体上下表面两次受到的压强差相等D.长方体上下表面两次受到的压力差相等4.小红用弹簧测力计、铁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大烧杯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1NB.由甲、乙、戊三图可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C.由甲、乙、丁三图可知,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所受浮力越大第九章浮力单元测试(二)第九章浮力2D.再增加一个体积和铁圆柱体相等的铜圆

柱体,可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5.同一个柱状物体,先后放入三个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况中液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均相等,柱状物体在各容器中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A.甲比乙大B.乙比甲大C.乙比丙大D.丙比乙大6.水平桌面上有

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三个长方体A、B、C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液面相平,已知三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浮力ABCFFF浮浮浮>>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pp

==甲乙丙C.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ABCFFF下下下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FF甲乙丙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在水中所处深度h的关系图象,根据该图像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水的密度=1.0×103k

g/m3,g取10N/kg)()A.物体的质量是12kgB.物体的密度为2×103kg/m3C.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2N3D.物体的体积为60cm38.用图中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

入溢水杯时,水会流入空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物块从接触液面至浸入水中任一位置,两侧弹簧秤变化量总相等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D

.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1.5×103千克/米39.如图,体积相同的两物体A、B用不可伸长的细线系住,放入水中后,A有四分之一体积露出水面,细线被拉直。已知A重4N,B受到的浮力为8N,A、B密度之比为2∶5,那么()A.A、B所受的重力之比

为5∶2B.A、B所受的浮力之比为1∶2C.细线对A的拉力大小为1ND.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10.如图甲所示,A为实心正方体,容器内装有某种液体,容器底面积是正方体底面积的3倍,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体A沿竖直方向缓缓下降,弹簧测力计示数随物体下降高度变化的图像如图

乙所示,考虑容器内液面的变化,但绳子质量等次要因素忽略不计,则()A.物体A的体积为h03B.物体A的密度为130827Fgh4C.该液体的密度为12308()27FFgh−D.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最大增加量12204()27F

Fh−二、多选题11.底面积为100cm2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物体用细线吊着,使其34体积浸入水中,如图甲所示,细线的拉力是6N;当此物体全部浸没水中时,如图乙所示,细线的拉力是4N.(整个过程中水未溢出,ρ水=1.0

×103kg/m3,g=10N/kg)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物体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8NB.物体的体积为4×10﹣4m3C.物体的密度为2.5×103kg/m3D.乙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比甲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了200Pa12.如图所

示,在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盛有适量水,物体B漂浮在水面上,将物体A放在B物体上时(水未溢出),B排开水的体积为V1,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为p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Ap;将A取下放入水中静止后,物体B排开水的体积减小了0.6dm3,此时A、B两物体排开水的

总体积为V2,且V1-V2=0.4dm3,此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为p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Bp;g=10N/k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A将沉入水中,容器底对A将产生6N的支持力B.12200Papp−=C.物体A的密度为33A3

10kg/m=D.ABpp<5三、填空题13.用手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在矿泉水瓶完全浸没前,越往下压,矿泉水瓶受到手的压力越______,说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14.小红把重力是20N的正方形金属块完全浸

没在烧杯里的水中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则此时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N。如果金属块上表面受水的压力为15N,那金属块下表面受水的压力为______N。15.将一物体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

它漂浮在水面,有72g水溢出,再将其捞出擦干后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它沉入杯底,静止后有64g酒精溢出,则该物体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______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物体的的密度为______kg/m3。(331.010kg/m=水

,330.810kg/m=酒精,10Nkgg=)16.如图所示,物块A漂浮在水中,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浸在水中体积的13,则该物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再把另一个质量相同的物块B放入水中,B恰好悬浮,若A、B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分别为

FA、FB,则二者的大小关系是FA______FB。17.如图所示,质量均为1千克的物体A、B漂浮在水中,若A、B两物体底部所受的压强分别为pA、pB,压力分别为FA、FB,则pA_____pB,FA_____FB(均选填“>”、“=”或“<”)。18.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把

体积为1×10﹣4m3的铝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已知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则铝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_____N,铝块的重力为____N,液体的

密度为_____kg/m3。19.如图甲所示,小聪课余时间用弹簧测力计做浮力实验。他用弹簧测力计挂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且不与容器壁接触,然后将其缓慢拉出水面,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上升距离的变化情况如图乙,g取10N/kg,则圆柱体

的重力为_________N,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__________N。620.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一体积为43410m−,质量为0.55kg的矩形金属块放在容器底部,再向容器中加

入水至14cm深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______Pa,金属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______N(金属块与容器底部不是紧密接触)。21.如图所示,A、B是分别盛有适量的煤油和水的相同容器,底面积均为100cm2,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将一实心小球分别放入A、B两容器中,小球静止后排开煤油和水的体积分

别为20cm3和18cm3。则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小球的密度为________kg/m3;小球静止在B容器中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________Pa。(水=1.0×103kg/m3,煤油=0

.8×103kg/m3,小球放入容器中时均无液体溢出)22.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密度为0.6g/cm3的木块A漂浮在液面上;密度为4g/cm3、体积为100cm3的矿石B,沉在容器底部,所受浮力为0.8N,如图甲所示;将B从液体中取出后放在A上,静止时A恰好全部浸

入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则甲、乙两图中液体的高度相比是______(选填“一样高”、“甲图高”或“乙图高”),液体的密度是______kg/m3。23.如图所示,小明将一些铜丝从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下端塞入

并用石蜡封口,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现将其分别放入装有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的两个相同烧杯中,该密度计两次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m甲________(选填“>”、“=”或“<”)m乙,p甲_______

_(选填“>”“=”或“<”)p乙。若该饮料吸管的长度为20cm,密度计在水中露出液面的长度为10cm,则在酒精中露出的长度为________cm.(ρ=0.8×103kg/m3)724.在学习了密度计的

知识后,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密度计,通过实验比较自制密度计与实验室用密度计的异同.他将两支密度计A、B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观察到密度计静止后的现象如图(a)、(b)、(c)和(d)所示.(两支密度计的重力相同)①观察

比较图(a)、(b)可以判断:液体______密度大(选填“甲”或“乙”).②观察比较图(c)、(d)可知,自制密度计______判断出液体甲、乙密度的大小关系(选填“能”或“不能”),且对比密度计A、B可知,它们的刻度线都是______的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其中自制密度计B的刻度线间距较小,其原因是______.25.善于奇思妙想的小强及其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温度为20℃)进行综合实验。该小组想研究“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图甲所示是密度计的简化模型,在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内放一些小铅粒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设玻璃管浸入

液体的深度为h液,该液体密度为ρ液,密度计漂浮在水中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水,水的密度为ρ水,则浸入液体的深度h液=______(用给出的物理量表示),由此可知,此密度计漂浮在煤油(密度为0.8×103kg/m3)中时浸

入深度h煤油=________h水(填数值),密度计刻度特点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序号)①上小下大②上大下小③均匀④上疏下密⑤上密下疏。2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两个质地均匀正方体A和B,lA=2l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静止时对桌面的压强相等。两个相同的容器M、N中分别装有等

体积的同种液体,密度为ρ液,将A、B分别放入容器M、N中,液体均未溢出,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A、B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和FB。8(1)甲、乙两物块的质量之比mA∶mB=______;(2)若ρA=ρ液,则此时p1______p2(选填“>”、“=”或“<”)。下列做法

中可使FA与FB的比值保持不变的有______(填序号);①A、B都切去一半②只将A切去一半③将两容器中的液体换成等体积、密度更大的同种液体④将两容器中的液体换成等体积、密度更小的同种液体(3)若两容器中的液体都是水,用手使A、B浸没在其中,松手后,物块A、B

均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之比FA∶FB=6∶1,由此推断:浸没时松手,物块A将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在此过程中物块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_;ρB=______kg/m3。四、计算题27.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求:(1)物体的质量是多大?(2)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多大?(3)该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大?28.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轻质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22210m−。一个质量为0.5kg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将一个质量为0

.4kg,体积为3100cm金属块放在木块上,木块仍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现在把金属块拿起轻轻放入容器内水中,金属块沉底,木块上浮一些。求:(1)金属块放在木块上面时整体排开水的总体积;(2)金属块放入水

中后,容器中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求出金属块放入水中前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变化量。29.如图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A、B分别置于高度差为h的两个水平面上,容器均足够高,A中盛有深度为16h的液体甲,B中

盛有深度为19h的液体乙。(ρ乙=0.8×103千克/米3)求:(1)若液体乙的体积为5×103米3,求液体乙的质量m乙;(2)若在图示水平面MN处两种液体的压强相等。现有二个物体C、D,其密度、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选择其中一个,将其放入容器A或B中

后(物体均能浸没在液体中),可使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液与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增加量Δp地的比值最大。写出选择的物体和容器并说明理由,求出Δp液与Δp地的最大比值。物体密度×103千克/米3体积×103米3)9C43D23五、实验题30.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

猜想: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B.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C.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D.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体积相同的铁块或铜

块,依次把它们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从位置④→⑤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__(选填“A

”“B”“C”或“D”)是错误的。(2)铁块从位置③→④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__(选填“A”“B”“C”或“D”)是正确的。

(3)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__(选填“A”“B”“C”或“D”)是错误的。(4)分析比较实验②⑥⑦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5)该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3

1.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向上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圆柱体,测力计示数为F0。现将圆柱体悬空放置在一个烧杯中,倒入液体A,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为h,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以及F0和F的差为ΔF,接着,

将液体A替换为液体B,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一、二所示。表一液体A(ρA=1.0×103kg/m3)实验序号h(cm)F(N)ΔF(N)138.51.5102673395.54.541255表二液体B(ρB=0.8×103kg/m3)实验序号h(cm)F(N)ΔF(N)538.

51.2667.62.4796.43.681264(1)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的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________;(2)根据实验序号1与2与

3或5与6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ΔF与圆柱体的下袁而到液面的深度h的大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在同种液体中,_________;(3)根据实验序号1与5或2与6或3与7的数据,分析比较ΔF与液体密度ρ的大小关系,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4)本实验中,圆柱体的重力为________牛,高度为________厘米;(5)该同学猜想物体所受向上的力与物体形状有关,于是用他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成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并放入相

同的两杯水中,橡皮泥在水中静止时如图甲、乙的现象,则橡皮泥在水中所受向上的力F甲________(选填“>”“<”或“=”)F乙,由此认为猜想正确,同组小芳认为他的实验中没有控制_______不变,结论不成立。32.小霞利用如图所示的

器材进行有关浮力大小的探究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物体逐渐浸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表一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0.20.40.60.8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3.42.92.41.91.4分析表一中

的实验数据,小霞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11(2)小霞继续利用水和石块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请补充表二中的数据:①___________;②_______

____。表二石块重力G石/N空杯重力G杯/N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杯和水的总重G总/N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F浮/N石块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N2.01.01.41.6①②(3)根据表二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___________。(

4)由表二的数据,还可以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m3.(g=10N/kg)33.王瑞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______

,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2)王瑞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实验步骤ABCD弹簧测力计示数/N1.61.

80.50.3(3)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______;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4

)利用电子秤、乒乓球、两个相同的烧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请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2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电子秤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②将乒乓球放入水中,用手指按压使其刚好浸没(水未溢出),读出此时电子

秤的示数为m2。③在另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电子秤测出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为m3。④将乒乓球擦净,放入待测液体中漂浮,______,读出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4。⑤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液__

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水)。34.小徐和小汇在学习“浮力”时,根据生活经验,对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并进行了研究。(1)根据鸡蛋在水中沉底、在盐水中漂浮的现象,他们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______有关;根据游泳时的感觉,他们猜想浮力的大小

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以及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2)为了验证猜想,他们用力传感器将一长方体金属块悬挂在空量筒中,如图所示,然后逐次向容器中注入液体A,测出金属块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即金属块浸入液体的深度h,计算出金属块浸入液体的体积V和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为了进一步探

究,他们还换用了液体B重复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液体A、B密度分别为A、B,AB)表一:将金属块浸入液体A中实验序号浸入的深度h(厘米)浸入的体积V(厘米3)浮力F(牛)12.0120.1226.0360

.36310.0600.60415.0600.60表二:将金属块浸入液体B中实验序号浸入的深度h(厘米)浸入的体积V(厘米3)浮力F(牛)1352.0120.1066.0360.30710.0600.50815.0(a)小汇分析

比较实验序号1、2、3的F和V、h的数据后,得出初步结论:同一物体浸入同一液体中,F与V成正比,而且F与h成正比;小徐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认为小汇的结论存在问题,请写出小徐观点的依据______;(b)请补全实验序号8中的数据;______、____

__;(c)他们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物体浸入不同液体中:______;(3)他们交流后,认为上述得出的结论还不够完善,需要增加一次实验进行论证,下列为案中你建议采用方案______。A.仍用上述金属块,浸入密度不同的液体C中,重复实验B.仍用上述金属块,增加金属块

浸入液体A或B中的深度进行实验C.换用其他物质(如其他材质的金属块),仍在液体A或B中进行实验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