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1.887 MB
  • 2024-10-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答案.docx,共(20)页,1.88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e0c60a247f80afb29d02485185b47e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调研试题地理本卷共两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晴朗的夜晚牛郎星格外耀眼,牛郎星和织女星在银河的两侧,

相传每年七夕他们会在鹊桥相会。下图示意某年七夕节时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牛郎星()A.与太阳和地球组成天体系统B.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C.和地球质量相差不大D.能量来自核裂变反应2.牛郎星亮度是太阳的10.6倍,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

有潜在的宜居带,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B.能组成与太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C.与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D.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恒星辐射【答案】1.B2.A【解析】【分析】【1题详解】牛郎星不属于太阳系,与太阳和地球不具有绕转关系,不能组成天

体系统,A错误;牛郎星在天空中格外耀眼,说明属于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恒星,恒星由炽热的气体元素组成,呈球状,B正确;恒星的质量远大于行星地球,C错误;恒星的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非核裂变反应,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即适宜的温度,A正确;与太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与地球相似的恒星辐射均不是存在生命的充分条件,B、D错误;牛郎星比太阳明亮很多,说明牛郎星发出的光和热比太阳更强,与牛郎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的行星可能

会温度较高,不适宜生命生存,C错误。故选A。【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

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2017年9月6日晚,太阳爆发X9,3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此次耀斑()A.周期为12年B.发生在色球层C.温度较周围低D.与黑子交替出现4.受本次太阳活动影响最大的是()A太空探测B.农业生产C.旅游

活动D.交通运输【答案】3.B4.A【解析】【3题详解】耀斑为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为11年,A错误;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又称“色球爆发”,温度较周围高,B正确、C错误;耀斑和黑子均为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出现具有同步性,D错误。故选B。【4题详解】耀斑爆发,太阳活动会释放大量高能带点粒子流影响电离层,干扰和削弱太空探测的通信信号,太阳活动释放物质还可能直接损害航天器,进而影响太空探测,A正确;耀斑爆发对农业生产、旅游活动、交通运输影响很小,B

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地球上气候变化与黑子数目变化周期密切相关,世界

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当太阳活动剧烈,特别是耀斑爆发时,对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较大。拉萨夏无酷暑,气候宜人,但紫外线辐射强,室外活动需要注意防晒。下图为拉萨月平均气温

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拉萨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日照时间C.降水D.海拔6.拉萨紫外线辐射强主要是因为()A.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B.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C.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D.纬度低,白天光照时间长【答案】5.D6.

B【解析】【5题详解】拉萨所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保温能力差,所以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气温较低;因为其地势高,所以寒冷的西北季风以及寒潮不会对它有太大影响。综上所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拉萨气温年较差小

,主要是因为海拔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拉萨紫外线辐射强,是因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削弱的少,而不是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A错误。拉萨紫外线辐射强,说明太阳光在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削弱的少;青藏高原是世

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多,B正确。紫外线辐射强,说明太阳辐射强;与青藏高原同纬度的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少的地区,且拉萨太阳辐射强度远胜过比它纬度低的

海南省,因此C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选B。【点睛】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点: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气温年较差小。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

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早古生代、三叶虫B.新生代第四纪、鱼类C.前寒武纪、蓝细菌D.中

生代、恐龙8.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答案】7.D8.C【解析】【分析】【7题详解】阅读题干可知,由于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推测

最繁盛的动物应是恐龙,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8题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该煤层形成时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异常茂盛,故排除A、B选项;森林的茂盛说明该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即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应该是湿热的森林地区,C正确,排除D。【点

睛】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总结如下: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的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蓝窗”景观为()A.海蚀穴B.海蚀拱桥C.海蚀平台D.海蚀柱10.“蓝窗”的形成过程中()A.

海水沉积起主导作用B.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C.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D.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图中地貌伸入大海,呈“桥”形,应为海蚀拱桥,B正确;海蚀穴指海岸基岩被波浪

长期侵蚀形成的凹穴或洞道,A错误;海事平台指海蚀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C错误;海蚀柱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蓝窗”景观是一个突出的岩石景观,因此海水沉积不可能起主导作用,A错误;“蓝窗”景观位于海边,风力较大,风力侵

蚀起到一定作用,但与海浪相比,风力不是主导作用,B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海蚀崖)的尽头的景点,图中显示,“蓝窗”景观中石柱临近海面的地方细小,由此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C正确。“蓝窗”景观不在河流之中,因此流水侵蚀对该景观没有影响,

D错误。故选C。【点睛】“蓝窗”位于马耳他第二大岛戈佐岛西北角,两边有直径约100米的天然石墩,支撑着一个石盖,形成一个高约100米、宽约20米的“窗子”,从中可以看到对面蓝色的波涛,因而得名“蓝窗”。“蓝窗

”实际为海蚀拱桥,受海水侵蚀所形成。2017年,由于连日的大风引起巨浪冲刷,马耳他著名景点“蓝窗”坍塌,这一景点将永远消失。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面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甲、乙、丙、

丁四处主要的外力作用是()A.甲一侵蚀作用B.乙一侵蚀作用C.丙一侵蚀作用D.丁一沉积作用12.M处()A.以山地、丘陵为主B.该处可能有大量鹅卵石C.岸陡水深D.海拔不断升高【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甲、乙处河道弯曲,依

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可判断:甲位于河流的凸岸,应是沉积作用;乙位于河流的凹岸,应是侵蚀作用。丙丁处河道平直,应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依据北半球向右可判定:丙位于河流的左岸并且有沙洲,为沉积作用;丁位于河流的右岸,为侵蚀作用。B正

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由图中等高线及图中信息可知,M处海拔150米以下,地形应是冲积平原,A错误;M处位于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因此水深岸陡,不可能有大量鹅卵石,B错误、C正确;依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海拔变化情况,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两岸一般情况下是不对

称的,分两种情况考虑:河道平直时,考虑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右岸陡左岸缓;河道弯曲时,凹岸陡凸岸缓。在地图上(在实际中也是一样)区分河流的凹凸岸时,只看河流弯曲的部位:河流向陆地凸出的那一岸就是河流的凹岸;陆地向河流凸出的那一岸就是凸岸。河流阶地是指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

地形。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读我国长江某河段河流阶地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3.图中阶地最后形成的是()A.T1B.T2C.T3D.T414.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间

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15.T2阶地斜坡形成过程中地壳()A.反复升降B.持续下降C.持续上升D.相对稳定【答案】13.A14.B15.C【解析】【13题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河流的下切

是沿谷坡从上到下依次进行的,故靠近河床的阶地形成的时间最晚,图中最后形成的是T1,A正确,故选A。【14题详解】图中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影响下,和地壳间歇性抬升有关,AC错误,由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与流水侵蚀有关,D错误;有几

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运动。因此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流水侵蚀,B正确,故选B。【15题详解】任何一级阶地的阶地面都是由地壳保持相对稳定形成的,而阶地斜坡都是由地壳持续上升导致河流持续下切形成的。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河

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

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假如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16.探空气球记录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递增→递减B.递减→递减→递

增→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17.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主要集中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宇宙空间【答案】16.D17.A【解析】【分析】【16题详解】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

降低0.6℃,因此温度首先递减;当气球上升到地表10km以上,进入平流层,随高度上升,气温上升,因此接下来温度递增;当气球上升到地表50km以上,进入到高层大气底层和中间层,气温又会再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因此接下来温度递减;当气球上升到地表85km以上,进入暖层,气温又会再随高度上升而上

升,因此接下来温度递增,直到气球升至100km处到达终点。因此整体温度变化规律为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正确,ABC错误。故选D。【17题详解】对流层集中了全部大气约3/4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紧密相

关的各种天气现象(云、雨、雾、雪等)基本都发生在对流层,因此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的大气层是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大气共分为三层:对流层

、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又可细分为中间层、热层(暖层)和散逸层)1.对流层对流层是靠近地表的大气最底层。它的厚度随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只有8~9km。就冬季而言,对流层的特

点是夏季厚、冬季薄。2.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50~55km的高度。在该层内,最初气温随高度的增高不变或微有上升;到25~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升高而显著上升;到平流层顶气温约升到—3℃。平流层也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20~25km高度上臭

氧浓度最大,所以这个层又称臭氧层。3.平流层以上大气统称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在300千米的高空,温度可达1000℃以

上。霜降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指气温低于0°C),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下左图为我国某市10月26日-29日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该市清晨最有可

能出现霜的日期是(A.10月26日B.10月27日C.10月28日D.10月29日19.霜的形成得益于右图中的()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20.下列措施中预防农作物霜冻灾害效果最小的是()A.在霜冻发生的前一天灌水B.燃烧禾

草等形成烟雾C.植树造林,增大地面热容量D.用草帘、尼龙布、作物秸秆等覆的盖【答案】18.D19.C20.C【解析】【分析】【18题详解】霜冻产生的气温条件:(1)水汽充足(2)地物温度达到0摄氏度以下。10月26日、27日最低温都在7、8度左右,故A、B错;10月28日最低气温为-1摄氏度,但

是天气状况为阴天,大气逆辐射较强,C错;10月29日,最低温为-4摄氏度,且天气状况为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热量损失较多,故最有可能产生霜,D对。故选D。19题详解】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的削弱作用,③为大

气逆辐射,④为地面长波辐射。故选C。【20题详解】灌溉能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使地温降温幅度减小;且灌溉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结冰能够放热,A错;焚烧秸秆,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增加了大气逆辐射,B错;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地面热容量,减缓该地放热速度,但是跟其它三种

方式比较,不能够有效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且通过这种方式来防冻害不切实际,C对;.用草帘,尼龙布等覆盖既可以防止外围冷空气的袭击,又可以减弱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D错。故选C。【点睛】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后又以对流、

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能够被大气截留,大气获得地面辐射增温,同时产生大气辐射,大气辐射的方向绝大部分向下(大气辐射只有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

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21.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

状态为固态【答案】B【解析】【详解】读图可知,①圈层位于地面以上12千米至50-55千米,应为大气圈中的平流层,平流层中臭氧可以直接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A错误;图中显示,②圈层位于陆地地下33千米以上,应为地壳,图中显示地壳

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B正确;③圈层位于地面80千米至400千米处,应为软流层,多呈可塑性固体状态,横波能够穿过,C错误;④圈层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其物质状态应为液态,D错误。故选B。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2.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3.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

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A.16时至次日8时B.8时至16时C.18时至次日6时D.6时至18时【答案】22.D23.B【解析】【分析】【22题详解】读图可知,陆地④处气流上升,海洋①处气流下沉,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气流上升的地方往往是空气受

热膨胀上升,下沉的地方往往是冷却收缩下沉,因此④处气温高于①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④气温高于③处,①处气温高于②处,因此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④处,D正确,ABC错误。故选D。【23题详解】读图乙可知,在16时至次日8时、8时至16时、18时至次日6时、6时至18时四个时段中,只有8

时至16时这个时段中陆地气温始终高于海洋气温(其他时段全部或部分时间陆地气温低于少海洋气温),陆地气流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气流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此时女主角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

逸,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5.③处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答案】24.C25.A【解析】【分析】【24题详解】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产生风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在等压线分布示意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疏密。读图可知,图中①、②、

③、④四地中,③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强,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2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③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大致是由北指南,题干信息表明,图示区域为北半球近地面地区,在的地转偏向力作用

下,水平气流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一个锐角,从而形成东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在不受摩擦力时(如高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时(如低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

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第Ⅱ卷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4年10月6日,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日本北海道、青森县、岩手县、宫城县等地区有震感。下左图示

意地震震中位置,下右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1)指出右图中A、B、C所代表的地球内部圈层名称。(2)本次日本福岛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3)简述日本福岛县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4)依据右图地震波的特点,推测福岛县的居

民在地震发生时的身体感受及原因。【答案】(1)A地壳、B地幔、C地核(2)地壳(或岩石圈)(3)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或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4)先感觉上下颠簸;后感

觉前后(左右)摇晃原因: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解析】【分析】本题以日本地震震中位置图及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板块构造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

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地表到地心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结合右图深度可知,A为地壳,B为地幔,C为地核。【小问2详解】地壳厚薄不均,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千米,高山

、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厚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大致位于地下2900千米深度处;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上部。本次日本福岛地震的震源位于福岛县近海,根据震源深度为10千米

可判断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或岩石圈中。【小问3详解】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小问4详解】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穿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

因此地震发生时先感觉到纵波的影响,后是横波,故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前后(左右)晃动。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为我国部分地貌景观图(1)指出图a、图b所示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2)说出图c所示地貌类型,

并简述其形成过程。【答案】(1)a地貌类型:风蚀蘑菇。a主要地质作用:风力侵蚀。b地貌类型:海蚀柱b主要地质作用:海浪侵蚀。(2)地貌类型:河口三角洲形成过程:从上游携带泥沙到出海口处,地势趋平,流速平缓,搬运力下降,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

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下来。【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图中可以看出,图a地貌的气候干旱,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出露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育,易被风力侵蚀成蘑菇

的外形,形成风蚀蘑菇地貌;图b地貌分布在海岸附近,以由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岬角两侧的海蚀洞可以被蚀穿贯通,形成顶板呈拱形的海蚀拱桥,形成海蚀柱地貌。【小问2详解】根据图3地貌观察可知,该地貌类型是河口三角洲。其形成的过程是:当河流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

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点睛】28.下图一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图二为高空风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一中,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假若所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

示郊区的是____地,甲乙丙丁的气压大小关系是____。(2)在图一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并绘制出高空的等压面。(3)判断图二中箭头的含义A____,B____,C____。(4)图二表示的地区位于____(南或北)半球。(5)

以下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A.B.C.D.【答案】(1)①.乙②.甲③.甲>乙>丙>丁(2)绘图如下:(3)①.地转偏向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③.风向(4)南(5)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和原理、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判断和

风的形成与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地理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图一中近地面等压线在甲处是高压,在乙处是低压,根据气压低气温高的原理,故乙地气温较高。在城市热岛环流中,市中心热量多,

气温高,郊区气温较低,根据气压高气温低的原理,则表示郊区的是甲地。甲处近地面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因此高空丁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乙处近地面等压面下凹,为低压,因此高空丙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近地面气压:甲>乙、高空气压:丙>丁;因此甲乙丙丁的气压大小关系是:甲

>乙>丙>丁。【小问2详解】图一中,近地面等压线在甲处是高压,应是下沉气流;在乙处是低压,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应是上升气流。高空丁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高空丙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因此图一的环流模式如下:【小问3详解】根据风的形成原理可知,由高

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B);高空风的方向与等压线平行,因此C是风向;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因此A是地转偏向力。【小问4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地转偏向力始终与

风向垂直,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图二中,风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因此是南半球。【小问5详解】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近地面气温高则气压低,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温低则气压高,形成下沉气流;且

风向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符合其原理的是B选项。在近地面温度高地方应是上升气流,A错误;在晚上,山谷气温较山坡高,山谷形成上升气流,C错误;市中心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郊区气温低,形成下沉气流,D错误。故选B。【点睛】29.阅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20年7月,李老师带领地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考察荒漠干旱环境(图1),发现铺满砾石的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2)。这是人们为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耕作形式―砂田(旱田之上铺盖了一层6—15cm厚的

粗砂砾或卵石加粗砂的田地),砂田主要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或者古河道附近的黄土丘陵地区。(1)分析中卫沙坡头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2)简述与地膜覆盖相比,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的主要优点。【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地势高,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和削

弱作用弱;植被稀疏,多沙地,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2)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大砂田气温日较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解析】【分析】本题以宁夏的砂田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小问1详解】宁夏深居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由图中高度表可知,当地地势较高,大气较为稀薄,白天削弱作用弱,晚上保温作用弱;当地是荒漠环境,植被稀少,沙地多,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小问2详解】砂砾或卵石之间空隙大,有利于雨水下渗,增加土壤含水量

;空隙大,土壤透气性好,氧气含量高;砂砾或卵石会降低整体的比热容,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点睛】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