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96.052 KB
  • 2024-09-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定远县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x,共(18)页,96.05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d8f619b830ae2fd64e8e520f162159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届高三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列宁曾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

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发展方法对苏俄有较大意义C.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D.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试图部分利用资本主义

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可见资本主义发展发放对苏俄有借鉴意义,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列宁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排除;材料是列宁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选项C是实施结果,排除;苏联的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时期实现的,选项D排除。2.1926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工业

化建设。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因此,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A.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以农业集体化带动工业化C.实行

公有制助推工业化D.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答案】A【解析】【详解】“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表明苏联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用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A正确;苏联的工业化是牺牲农业集体化,B错误;公有制属于经济体制,材料并不是说明实行公有制助推工业化,C错误;斯大林模式时期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机制,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解题的关键是“斯大林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从轻工

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3.赫鲁晓夫上台之初对农业问题的基本评价是:“我国的粮食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但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着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赫鲁晓夫这一认识A.是对斯大林体制的维护B.正确指出苏联农业

存在的问题C.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D.开创了苏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先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着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正确地分析了50年代苏联农业存在的问题,故B正

确;材料反映赫鲁晓夫正确地分析了50年代苏联农业存在的问题,并非维护斯大林体制,结合所学可知,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体制,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故C错误;并非赫鲁晓夫的认识

开创了苏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先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着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联系所学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分析解答。4.二战后,西欧许多国家普退流行这样一种信念:不能以市场机制进行

重建,只能通过计划,采取社会主义经济措旅一一计划经济和工业国有化。由此,西欧国家还创造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揽子社会保障体系。据此可知,这一信念A.助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运用B.照搬了苏联的计划经济C.避免了经济危机对社会产生影响D.否定了市场经济的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二战后

西欧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运用,A项正确;西欧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非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B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不能避免经济危机,也没有否定市场经济的作用,C、

D两项错误。5.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

。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B.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C.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D.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观点是“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

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但“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并不具备合法性,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重视“合法性和权力”,权力不一定是正义的,故C项错误;“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

较量实现变革”,可见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故D项正确。6.2018年以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挑起贸易战,多次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同时,美国对欧盟、墨西哥、印度、加拿大、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也频频挥舞关税大棒,贸易摩擦

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一大不确定因素。”这反映出A.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世界经济主流B.经济全球化从此走向了分崩离析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面临新挑战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已被遏【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可知,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关税上升将拖累全球贸易和投资增

长,导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加,但不能说明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世界经济主流,只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面临新的挑战。故答案为C项,A项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从此走向了分崩离析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材料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无关,且“已被遏制”说

法不符合史实,排除。7.19世纪末,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化、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该作品A.揭露沙皇俄国深刻的社会矛盾B.批判了因循守旧的僵

化思想C.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革命的畏惧D.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典型代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装在套子里的人》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结合材料“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可知选项B正确,选项D排除;《变色龙》深刻揭露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矛盾

,选项A排除;选项C不符合作品主旨,排除。8.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引发了有关“两院制”的讨论。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据此可知,此后A.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

发生重大转变B.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互补性C.民主集中制成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D.政协制度不符合我国的国情【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

不再代行人大的职能,故A项正确;材料讨论的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问题,没有涉及政协与人大的互补和人大制度缺陷问题,故B项错误;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C项错误。政协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D项错误。9.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强调要坚持人

民当家作主,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学者在论及我国的基层民主时说:“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要推动建立群众自己的组织,通过固定的程序来实现民主监督。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听群众代表的意见,要有表决

程序,多数群众同意后才做。”这表明完善基层民主A.即由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务B.是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C.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D.是健全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要推动建立群众自己

的组织,通过固定的程序来实现民主监督。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听群众代表的意见,要有表决程序,多数群众同意后才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群众行使民主权利需要完善基层民主,故B正确

;基层民主并不是由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务,排除A;材料没体现循序渐进方面的信息,排除C;材料不涉及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要推动建立群众自己的组织,通过固定的程序来实现民主监督。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程

序,听群众代表的意见,要有表决程序,多数群众同意后才做”,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0.分析下图,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进出口贸易稳步上升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C.外交上我国取得重大成就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

】【详解】依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开始,我国着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推动了对外贸易的较快发展,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进出口贸易稳步上升”是表格反映的现象,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B选项错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的指导”是图中现象出现的理论因素,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错误,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外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1911年后,民国政府设立机构主办科学研究,民间科学家按专业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专业学会。此后,中国科学

研究领域创办了许多专业学术期刊。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期刊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这反映了A.近代科学研究的组织化B.思想解放促进了科技发展C.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D.中国科技发展形成了体系【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近代中国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学术团体增多,甚至出现专业化

、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这说明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故选C;A没有全面揭示材料的信息,排除;B是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之一,排除;D不符合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排除。点睛: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科学技术也具有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的时代特征,从而排除D。A的表述片面化,而B不符合材料“反映”的限定,故均排除。12.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只要

一天它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这反映出A.建国前夕中共工作重心发生变化B.新中国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新政权不急于获得国际社会支持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体现了中共外交方针逐渐形成,为即将执掌国家政权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依据,反映了由农村向城市为

中心的工作转变,故A项正确。B项,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C项,题干反映了主权国家的正当要求,并非放弃国际社会支持,排除。D项,此时新中国未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取得完全胜利,排除。13.1978年12月,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下协议。协议规定,美国采用补偿贸易方式

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瓶装设备。可口可乐再次进入中国大陆可能缘于A.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B.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C.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1978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之所

以能够进入大陆,主要得益于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缓和,A正确;对外开放政策正式实施是在1979年,排除B;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在城市进行,排除C;21世纪初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14.建国初期,《青春之歌》

《三家巷》等文艺作品以纵横开阖的历史笔触展示农民、知识分子的经历。诗歌创作也一改传统风气,出现了大批颂扬新人物和新思想的长篇叙事诗。这反映了在建国初期的文艺创作中错误的A.文艺政策使得人物形象单一化B.社会巨变引发民众的社会心理认同C.“双百”

方针在实践中得以全面贯彻D.人民对新文学的需求迎合国家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由材料“一改传统风气,出现了大批颂扬新人物和新思想的长篇叙事诗”从侧面说明建国初期的文艺政策使得人物形象单一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众的社

会心理认同的信息,故选B;材料中文艺创作的繁荣得益于建国出奇的“双百”方针在实践中得以全面贯彻,排除C;材料“展示农民、知识分子的经历”和“颂扬新人物和新思想”人民对新文学的需求迎合国家政策,排除D。15.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

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D.确立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英、法”“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可知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美国、英

国、法国等国一起召开的国际性会议,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故A正确;B项内容为亚非会议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内容为新国成立初期

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点睛】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1954年2月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会议达成协议,建议在

日内瓦召开由中、苏、美、英、法以及有关国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16.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

在A.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B.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C.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D.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吸取资本主义发展教

训,预防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的看法不是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排除B项;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排除D项。【点睛】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针对资本主义

制度下贫富差距严重带来的社会矛盾尖锐而提出的,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因此这种观点表明革命者汲取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训。17.1929年,毛泽东教育党员要“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人空想和盲动的深坑”。1978年

,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兴起。真理标准问题还需要再次大讨论是因为A.实事求是一直是党所坚持的思想路线B.教条主义与个人崇拜阻碍了社会进步C.当时社会正在堕人空想和盲动的深坑D.改革开放的深入需要实事求是的实践【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国进入徘徊时期,出现了“两个凡是”思想,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阻碍了社会进步,故B项正确。A项中“一直”使用错误,故排除。当时文革已经结束,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开始的,故D项错误。18.在近代中国的城市中,天津可以说是城市空间(地

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变化的一种典型。多国租界的存在、八国联军对天津的占领、新技术的传入、清末改革的事实,都促成了20世纪天津城市空间的重构。上述影响近代天津城市空间重构的因素实质上反映了A.天津城市的近代化主要受到西方影响B.天津城市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C.近代城

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D.近代天津城市的重构内因起主要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多国租界的存在、八国联军对天津的占领、新技术的传入、清末改革的事实,都促成了20世纪天津城市空间的重构”可知,天津城市空间的变化发

展即源于近代中国西方入侵及西方技术影响,又有本国近代化改革的推动,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故C项正确。A项,天津城市的近代化不仅仅受西方影响,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天津变化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与影响,排除。D项,近代天津城市的重构是内外作用的结果

,排除。19.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因为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党内确实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许多重大问题往往是一个人说了算,别人只能奉命行事……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是要亡党亡国的”。由此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指导思想B.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C.开始了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构想【答案】A【解析】【详解】“因为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党内确实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许多重大问题往往是一个人说了算,别人只能奉命行事……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思想僵化迷信盛行,是要亡党亡国的”表明邓小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指导思想,故A正确。“科教兴国”1995年,与题意时间不符,B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进行的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错误。“一国两制”是80年代形成的,

D错误。20.在辛亥革命潮流冲击下,人们纷纷剪掉辫子。1919年,末代皇帝溥仪也剪掉了大清国的象征--辫子。但是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地处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不少人留着辫子。这说明近代中国A.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B.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不畅

C.封建保守势力十分雄厚D.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当大多数人已经剪掉辫子的同时,偏远的农村还有不少人保留辫子,说明中国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故D正确;辛亥革命影响十分有限的说法错误,排除A;交通不变导致信息不畅,不

是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B;封建保守势力雄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21.19世纪末,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王韬于1874年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一共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

报》等30多种报刊。在上海、重庆等地也出版了不少兼载新闻评论和译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这一现象A.有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直接受益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C.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说明清政府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答案】A【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19世纪末创办的报纸主要是政治性刊物,与维新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关系密切,是宣传变法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主要载体,故选A。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报纸刊物的创办显然在维新变法运动开展之前,排除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的力

量已经进一步壮大,故才会利用报纸提出相应的政治诉求,排除C;近代报纸的创办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能说明清政府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排除D。22.1988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基础教育实

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地方、部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随着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改善,教师素质有了提高。”这表明当时A.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B.教育领城完成“拨乱反正”C.基础教育发展成效较大D.科教兴国战略成果显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1988年3月

”“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地方、部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随着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改善,教师素质有了提高”表明,政府积极扩大地方教育自主权,加强基础教育法制化,推动了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故答案C项。A项,中国比较完整的国

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是在1965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初,“拨乱反正”工作已完成,排除;D项,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排除。【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

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23.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

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这表明我国A.坚持以军事安全为主导B.主动发起不结盟运动C.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D.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

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表明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故选D项;材料里面无法体现中国以军事安全为主,故排除A项;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故排除B项;材料里面既提到了经济发展,也提到了和平问题,继

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正确但是片面,故排除C项。24.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于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九月十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办好外语学校、构筑高校外语教学体系、编写教材等工作也在会后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这表明外语教育A.服务于新时期工作中心的需要B.有利于科教兴国

战略的实施C.为中国加入全球化奠定了基础D.推动形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一九七八年”“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因此材料表明当时外语教育服务于新时期工作

中心的需要,故A项正确;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故B项排除;C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排除;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外语教育的发展,故D项排除。【点睛】“一九七八年”“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是关键信息。25.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

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B.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C.管理人才

较多,科技人才缺乏D.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随着时间的推进,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受到了中国工业化的影响,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因此这体现了国

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这种变化是受到国家需要的影响,与苏联模式无关;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期学习理工科的学生占到较大比重,文科学生不能等同于管理人才,不能得出此时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科的学生占33.1

%,这说明1949年之前,中国高校中学习理科的人数就超过了学习文科的人数,这表明重文轻理的现象不是建国后得到改变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选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2003年下

半年开始,铁道部逐步开始主辅分离的进程,铁路系统内的学校、医院、工业工程等辅业逐渐被分离出去。2005年,为缩减管理层级,铁道部正式撤销了铁路分局。当然,这些“断尾求生”式的改革并未涉及铁道部体制的植心……即政企合一型的垄断体制。2008年中央政府提出了旨在优化政府

职能的大部制改革,此旧垄断封闭的铁道部体制直接阻碍了政治系统整体优化的实现。2012年,铁路“两院”改革完成,铁路系统的检察院与法院正式移交地方。在此之后,在2013年的铁道部改革方案中,铁道部职能一分为三: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

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铁道部作为独立、政企合一部门的历史就此终结。——摘编自马得勇、张志原《观念、权力与制度变迁:铁道部体制的社会演化论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道部体制改

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道部体制改革的意义。【答案】(1)背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大部制改革的推行;铁道部原有体制存在严重弊端等。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简政放权、政企分开等。(2)结束了政企合一体制,推动了交

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解析】(1)由材料“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铁道部逐步开始主辅分离的进程,铁路系统内的学校、医院、工业工程等辅业逐渐被分离出去。2005年,为缩减管理层级

,铁道部正式撤销了铁路分局。”可以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由“2008年中央政府提出了旨在优化政府职能的大部制改革,此旧垄断封闭的铁道部体制直接阻碍了政治系统整体优化的实现”和大部制改革的推行和铁道部原有体制存在严重弊端等

。第二小问,由材料“2003年……2013年”来看,铁道部体制改革的特点是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由材料“并未涉及铁道部体制的植心……即政企合一型的垄断体制”和“铁道部职能一分为三: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

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体现了简政放权、政企分开的特点。(2)铁道部体制改革的意义要从铁路交通运输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两个方面归纳,可以答为:结束了政企合一体制,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

的迅速发展。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新英格兰和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的工业产品占全国工业产品的67%。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兴工业要求企业更接近原科、能源产地和市场。中西部矿产资源富饶,又有庞大的潜在

市场,因此迅速发展为钢铁冶金、机械制造、农机、汽车、石油等重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基地。1939年,中西部的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跃居全国工业的首位。同年,美国工业摇篮一新英格兰的工业产

值仅占8.6%,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的工业产值占28%。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制造业转向制作技术水平较高的精密产品,与中西部并列成为各具特色的两大制造业地带。1870~1940年,美国城市由663个猛增到3464个

,增长了4倍,城市人口由990万增长到7400万,增加了6.7倍,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的比重由占25.7%上升到56.5%。——摘编自徐玮《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贸易日益扩大,商业化

的浪潮成为城市化的首要推动力。统计表明,中国近代产业结构中商业资本大大强于工业资本是一以贯之的固定格局:1894年,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例是9.7:1,1920年是3:1。贝罗赫在谈到中国城市化时指出:“在20世纪初,中国城市化的水平还比第三世界其他地方低得多。”至于制造

业就业人口在近代中国本是一个无以精确统计的数字,即使以包括海员、搬运工人等在内的并非制造业的全部产业工人人数计之,至抗战前最高估计也不会超过400万,以此与全国四亿多人口的百分比,也不足1%!这就是发展经济学

中所谓的典型的“无工业化的城市化”。中国近代制造工业主要集中于沿海省份,特别是通商口岸城市;外资工厂在制造业部门占有主要份额。——据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城

市化的成就。(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与美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中国城市化与美国不同的原因。【答案】(1)成就:新兴工业催生了大量城市;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美国工业中心向西转移,工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20世纪上半年美国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2)不同之处

:美国城市化以工业化为基础,工业发达,中国城市化以商业资本为主,工业极其落后;美国阶级结构实现了近代化,而中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工人数量少,城市化发展乏力;美国的城市布局以本国工业生产为基础,中国的城市布局受

到通商口岸的直接影响,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原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近代化是在西方侵略的背景下开始的;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近代工业发展缓慢;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新兴工业要

求企业更接近原科、能源产地和市场。中西部……迅速发展为钢铁冶金……食品加工业的基地……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与中西部并列成为各具特色的两大制造业地带……美国城市由663个猛增到3464个,增长了4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新兴工业催生大量城市、工业中心向西转移、工业生产格局发生变化、20世纪

上半年美国基本上实现城市化等方面概括美国城市化的成就。(2)本题根据材料二“中国近代产业结构中商业资本大大强于工业资本是一以贯之的固定格局……无工业化的城市化……主要集中于沿海省份,特别是通商口岸城市;外资工厂在制造业部门占有主要份额”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城市化的基础、阶级结构、城市布局等方面

分别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与美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再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侵略的背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分析造成中国城市化与美国不同的原因。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所有大国

的胜利或衰败几乎都与军备或所进行的战争有关。既存的或崛起中的大国,无论其多么爱好和平,也都必须拥有保卫自己的军事手段。不过,500年来的历史又证明,几个曾成为世界领导者的国家,如17世纪时的荷兰,18、19世纪时的英国,20

世纪的美国,其领导者地位都不是通过战争获取的,主要还是由于先前的世界领导国自身衰落并最终退出才“禅让”给后来者的。典型的如英国霸权在20世纪初向美国转移。而与此截然不同的,是所有通过战争手段或扩军备战向世界领导国发起

挑战的大国,几乎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如19世纪之初的法国,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日本以及后来的苏联,都曾是世界既有秩序的挑战者,但也都是失败者。事实证明,以上这些都不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巧合,而是有历史的逻辑。——摘编自肖德甫《大国之道》评材料中关

于“大国之道”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材料认为,近代以来所有试图通过战争手段成为世界领导者的国家,几乎都失败了。我赞成该观点。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

国,一再打败反法联盟,在军事上取得辉煌战绩,盛极一时,控制了欧洲的广大领土。但是,帝国并没有停止战争的步伐,先后侵入西班牙、俄国,结果惨败而归。后来在莱比锡之战和滑铁卢战役中战败,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告终。苏联是二战后世界上

唯一能和美国一争高下的国家。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提出要与美国“平分天下”,积极扩军备战;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更是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的战争。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苏联无视民生,把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严重消耗和削弱了国力。

1991年12月,苏联政权土崩瓦解。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如果其军备发展不能与其国力和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只是一味的扩军备战,它就不可能长久地保持其大国的地位。【解析】本题据材料“所有大国的胜利或衰败几乎都与军备或所进行的战争有关……是所有通过战争手段或扩军备战向世界领导

国发起挑战的大国,几乎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展开评论。例如:近代以来所有试图通过战争手段成为世界领导者的国家,几乎都失败了。可以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盛衰、苏联与美国争霸最后解体等方面说明赞成该观点的理由。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