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2020届高三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压轴卷一)理综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6)页,386.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cb38d1bb9caa31ef96ee5d1daa781c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届普通高中名校联考信息卷(压轴卷一)(高考研究卷)理科综合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外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还含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其中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
受体蛋白ACE2结合,从而使病毒识别并侵入其宿主细胞。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COVID-19侵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B.相对于以DNA作遗传物质的病毒来说,COVID-19易发生变异C.糖蛋白S与受体蛋白ACE2结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可
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高温使COVID19的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不能发生紫色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
奇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A、COVID-19侵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B、COVID-19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RNA,其结构稳定性不如双链DNA,易发生变异,B正确;C、糖蛋白S是位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指发出信息和接收信息的都是细胞,而病毒无
细胞结构,C错误;D、蛋白质变性后,肽键并未破坏,与双缩脲试剂仍能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B。2.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科研人员为探究油水比例对脂肪水解度的影响[水解度=(脂肪水解量/脂肪总量)×1
00%],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水既是化学反应的溶剂又是反应的原料B.实验过程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C.当脂肪比例大于50%,随水的比例增加,水解度逐渐上升D.当水的比例大于50%,随水的比例增加,脂肪酶活性
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
失活。【详解】A、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该反应消耗水,同时水又是化学反应的溶剂,A正确;B、酶催化化学反应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B正确;C、当脂肪比例大于50%,即水的比例小于50%时,随水的比例增加,水解度逐渐上升,C正确;D、当水的比例大于
50%,随水的比例增加,水解度下降,根据水解度=(脂肪水解量/脂肪总量)×100%可知,脂肪的水解量下降,但脂肪酶活性不一定下降,可能是反应物浓度过低,D错误。故选D。3.研究者将乳腺细胞(M)诱导成乳腺癌细胞(Me),如图表
示细胞癌变前后的有关代谢水平变化情况,其中图2是在培养液中加入线粒体内膜呼吸酶抑制剂后测得的相关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数据显示,Me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低于MB.Me细胞膜上糖蛋白会增加,其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能力
下降C.M对该呼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大于Me,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受到直接影响D.若Me进行无氧呼吸,则其培养液中酒精含量高于M培养液中酒精含量【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及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图1可知,Me对葡萄
糖的摄取能力高于M,分析图2可知,Me对该呼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小于M。【详解】图1数据显示,Me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高于M,A错误;Me是乳腺癌细胞,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而不会增加,B错误;由图2分析,加入呼吸酶抑制剂以后,M的实验组细胞数/对照组细胞数,比值明显低于Me组,因此M对该呼吸酶
抑制剂的敏感性大于Me,因加入的是线粒体内膜呼吸酶抑制剂,因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受到直接影响,C正确;Me为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不是酒精,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4.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
基因H、h)和乙遗传病(基因T、t)患者,系谱图如下(已知Ⅰ-3无乙病基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B.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Ⅱ-5的基因型为HHXTYC.如果Ⅱ-
5和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36D.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5【答案】B【解析】【分析】Ⅰ-3和Ⅰ-4均无病,但他们的儿子同时
患甲、乙两种遗传病,说明甲、乙两种遗传病均为隐性遗传病。由“Ⅰ-3无乙病基因”可知,乙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2为甲遗传病的患者,但其父亲无病,说明甲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由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A正确;由系谱
图可知,Ⅱ-2的基因型为hhXTX—,Ⅱ-1的基因型为H_XtY,故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HhXTY和HhXTXt,进一步可推测Ⅱ-5的基因型为2/3HhXTY或1/3HHXTY,B错误;由系谱图可知,Ⅱ-9的基因型为hhXtY,故Ⅰ-3和Ⅰ-4的基因型分别是HhXTY和HhXTXt,进一步
可推测Ⅱ-6的基因型为1/3HhXTXT或1/3HhXTXt或1/6HHXTXT或1/6HHXTXt。C.如果Ⅱ-5和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36。D.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
/5,故选B。5.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下图所不。图中的“+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植物体内,合成激素甲的主要部位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B.激素乙与激素丙之间的作用,生
物学上称之为协同作用C.激素丙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D.用激素丙的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中,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高【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等,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插条生根和促
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作用;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接触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叶片等器官的衰老和脱落。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
脱落酸,乙是赤霉素,丙是生长素。【详解】A、甲是脱落酸,植物体内,合成激素甲的主要部位是根冠和萎蔫的叶片,A正确;B、乙是赤霉素,丙是生长素,二者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是协同作用,B正确;C、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
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细胞代谢,C正确;D、用激素丙的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中,沾蘸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高,D错误。故选D。6.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A.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使藻类大量繁殖C.BC段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溶解氧减少D.该流域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据图分析:图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藻类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盐离子。【详解】AB段,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
消耗,A正确;由图可知,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为藻类的繁殖提供了更多的矿质元素,进而使藻类大量繁殖,B正确;BC段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有机物较少,C错误;该流域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若将大量生活污水排入
河流,会超出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导致其中的生物大量死亡,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情况,以及运用生态平衡原理和有关背景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7.2013年7月,农业部武川
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对当地农牧交错带油葵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了研究,下图展示了其7月28日这天的部分研究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数据中的“光合速率”是指________(填“总”或“净”)光合速率,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午11:00~14:
00时,光合速率出现了一个低谷,这段时间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更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光合速率呈_______(填“正”或“负”)相关,出现这种相关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1).净(2).18:00左右光合速率数值小于0,只有净光合速率可以小于0(或总光合速率不会小于0)(3).光照强度(或除二氧化碳浓度以外的其他因素)(4).负(5).(净)光合速率越大,消耗CO
2越快,胞间(剩余)CO2浓度越小;反之,胞间(剩余)CO2浓度越大【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白天的不同时间,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图中在傍晚18:00时净光合速率小于0,图示胞间二氧化碳浓
度达到最大值。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分析图示可知,在18:00左右,油葵的光合速率数值小于零,而只有净光合速率会出现小于零的现象,总光合速率不会小于零,所以数据中的“光合速率”是指净光合速率。(2)中午11:00~14:00时,胞间CO2浓度与上午10:00
~11:00时几乎没有差异,而在11:00时,光合速率已经达到峰值,由此可见,中午11:00~14:00时,光合速率出现了一个低谷,这段时间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的可能性极小,而更可能是光照强度等其他因素。(3)曲线图显示,当光合
速率达到峰值时,胞间CO2浓度达到最低值,说明胞间CO2浓度和光合速率呈负相关,出现这种相关性的原因是:光合速率越大,消耗CO2越快,胞间的CO2浓度越小;反之,胞间的CO2浓度越大。【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
用环境因素的理解与应用,题目难度中等。8.某植物是常见的街道绿化植物,也是制作药膳的常见材料,有清热止血等功效。(1)该植物原产温带,我国云南很多原始种为二倍体,新生的异源四倍体分布在二倍体区域内的高山上;三倍体和八倍体分布在更北的高山上,而十四倍体生长在极地。此现象说明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植物多倍体发生的变异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___________的形式成倍增加而产生的。(2)该植物原始物种的花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C1、C2决定,C1控制红色色素形成,C2控制黄色色素形成;两种色素同时存在时表
现为橙色;若无色素形成,则表现为白色。回答下列问题:①开橙色花的植株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三种花色,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②该植物含C1的花粉粒呈长形、含C2的花粉粒呈圆形;另有一对等位基因A、a,含A的花粉粒遇碘变
蓝色、含a的花粉粒遇碘变棕色。为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补充完善下列实验思路。a.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植株待开花后进行实验;b.取该植株的花粉粒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c.
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若花粉出现______种类型,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则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③研究发现,当2号染色体上存在D基因时该条染色体上色素基因的表达会被抑制,
d基因不会对其产生影响。若某基因型为C1C2的植株开黄花,请推测该植株2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并将它画在方框内。_________若该植物自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1).多倍体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2).染色体组(3).性状分离(4).AaC1C2(5).4(6).1:1:1:1(7).(8).白:黄=1:3【解析】【分析】①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
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为多倍体。多倍体中含有相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为同源多倍体,含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的为异源多倍体。②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根据题意可
知,该植物原始种为二倍体,产自于温带,而在高山或其他寒冷地带多见多倍体。故此现象说明多倍体比二倍体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该植物多倍体含有多个染色体组,故发生的变异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而产生的。(2)该植物原始物种的花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C1、C2决定,C1控制红色色素形成,C2控制黄色色素形成;两种色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橙色;若无色素形成,则表现为白色。①开橙色花的植株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三种花色,即相同性状的亲本在子代中出现了多种表现型,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②该植物含C1的花粉粒呈长形、含C2的花粉粒呈圆形
;另有一对等位基因A、a,含A的花粉粒遇碘变蓝色、含a的花粉粒遇碘变棕色。为探究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般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而题意所给该植物的两种性状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花粉粒区分,所以只需观察双杂合子产生配子(花粉粒)
的性状及比例即可。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的父本可以产生四种花粉,且比例为1:1:1:1,若不遵循,只能产生两种花粉。故实验步骤为:a.选择基因型为AaC1C2(双杂合子)的植株待开花后进行实验;b.取该植株的花粉粒(AC1、AC2、aC1、aC2)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临吋装片进行显微观察。c
.若花粉出现4种类型(蓝色长形、棕色长形、蓝色圆形、棕色圆形),且比例为1:1:1:1,则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③研究发现,当2号染色体上存在D基因时该条染色体上色素基因的表达会被抑制,d基因不会对其产生影响。基因型为C1C2的植株开黄花,说明控制红色色
素形成的基因C1被抑制,控制黄色色素形成的C2基因正常表达,故该植株2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如图:,若不考虑交叉互换,该植物可以产生两种配子(C1D和C2d),故该植物自交,后代基因型为1C1C1DD、2C1
C2Dd、1C2C2dd,故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黄=1:3。【点睛】该题考查多倍体、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掌握基因自由自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9.研究发现,人感到疲惫的原因是大脑的神经细胞膜表面存在大量的腺苷受体,当神经元兴奋后
,会消耗大量ATP产生腺苷,腺苷中的腺嘌呤与腺苷受体结合后,会使人产生疲劳感。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咖啡能够使人减少疲倦进而产生愉悦的心情,这是由于其所含咖啡因的作用。咖啡因的分子结构与腺嘌呤类似,请分析咖啡因能够减少疲倦的原因:_
_____在长期大量服用咖啡因后,细胞会表达出更多的腺苷受体,从而降低咖啡因的功效,此调节机制属于______(选填“正”或“负”)反馈。(2)除了咖啡因,人体产生的内啡肽能通过使人体产生多巴胺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为了验证上述调节,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小组成
员发现,当小鼠产生愉悦心情时会钟情地玩耍某一玩具,可以通过小鼠玩耍玩具的时间(T)来判断小鼠的愉悦程度。实验材料:健康雄性小鼠若干、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配制的内啡肽制剂蒸馏水等。具体步骤:①选取_____,平均分成两组,并标注实
验组A和对照组B,A组处理:______,B组处理:______;②处理后,统计小鼠玩耍玩具的时间TA和TB。③为进一步实验,B组处理:______,接着统计小鼠玩耍玩具的时间TC以形成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分析:如果______(比较TA、TB、TC),
则证明内啡肽能使小鼠分泌多巴胺,使之产生愉悦的心情。【答案】(1).咖啡因结构与腺嘌呤类似,能和腺苷受体结合,阻断了腺苷的结合作用,使人体不产生疲倦的感觉(2).负(3).若干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雄性小鼠(4).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配制的内啡肽制剂(5).注射相同量的生理
盐水(6).注射相同量生理盐水配制的内啡肽制剂(7).TA大于TB,且TC大于T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神经元兴奋后,ATP水解产生大量腺苷,腺苷中的腺嘌呤与大脑的神经细胞膜表面存在的腺苷受体结合后,会使人产生疲劳感。咖啡因是腺苷类似物,
也可与腺苷受体结合,但并不引起腺苷相应的效应,由于咖啡因与受体结合阻断了腺苷的结合作用,使腺苷不能发挥作用,让人体不产生疲倦的感觉。若要验证内啡肽能通过使人体产生多巴胺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内啡肽含量不同,通过小鼠玩耍玩具的时间(T)来判断小鼠
的愉悦程度,进而判断内啡肽的作用。【详解】(1)咖啡因结构与腺嘌呤类似,能和腺苷受体结合,阻断了腺苷的结合作用,使腺苷不能发挥作用,让人体不产生疲倦的感觉,在长期大量服用咖啡因后,会使细胞表达出更多的腺苷受体,从而降低咖啡因的功效,这是负反馈调节。(2)材料选取时要选
生长状况相同的雄性小鼠若干只,并平均分为两组,由于内啡肽不能口服,因而实验组需要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配制的内啡肽制剂,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对照组注射相同量生理盐水配制的内啡肽制剂,以形成自身前后对照。
如TA大于TB,且TC大于TB,则证明结论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实验过程应为:①选取若干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雄性小鼠,平均分成两组,并标注实验组A和对照组B,A组处理: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配制的内啡肽制剂,B组处理:注射相同量的生理盐水;②处理后,统计小鼠玩耍玩具的时间TA和TB。③为进一
步实验,B组处理:注射相同量生理盐水配制的内啡肽制剂,接着统计小鼠玩耍玩具的时间TC以形成自身前后对照;实验分析:如果TA大于TB,且TC大于TB,则证明内啡肽能使小鼠分泌多巴胺,使之产生愉悦的心情。【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地
传递,意在考查考生对兴奋传递过程中信号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传递信息的理解,以及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10.下如图为生态工作者对东北某生态系统中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乔木的树龄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
(10〜50年生)以及成熟、过熟林(5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如图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A〜D所占区域的大小代表丙中不同生物的物质同化量)。(1)生态工作者在该调查过程中应采用的是____________法。(
2)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7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____________不足,导致多数幼龄林生长受阻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___型。综合上述分析,____________的幼苗耐荫能
力强,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3)白桦和水曲柳应属于如图中的____________部分,如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答案】(1).样方(2).光照(3).增长(4).水曲柳(5).乙(6).B和C【解析】【分析】对图1进行分析可知,白桦1
0年生以下的数目较少,而50年生以上的数目较多,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而水曲柳10年生以下的数目较多,50年生以上的数目较少,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可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而水曲柳种群的未来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多。对图2进行分析可知,
甲和乙之间为双箭头,且乙、丙、丁均有箭头指向甲,故乙表示生产者,甲表示非生物成分。乙、丙均有箭头指向丁,故丙表示消费者,丁表示分解者。丙中不同生物的物质同化量从大到小依次是A>B=C>D,A表示初级消费者、B和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三级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②表示动植物被分解者分解。【详解】(1)样方法是适用于乔木、灌木和草本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取样方法,调查白桦和水曲柳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2)由于白桦上层林冠茂密,林下光照不足,导致多数幼龄林生长受阻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所以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70
年生的数目较多。水曲柳10年生以下的数目较多,50年生以上的数目较少,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综合上述分析,水曲柳的耐荫能力强,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3)白桦和水曲柳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而图2中的
乙代表生产者,因此白桦和水曲柳应属于图2中的乙部分。丙中不同生物的物质同化量从大到小依次是A>B=C>D,A表示初级消费者、B和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三级消费者,故图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为。从食物链可以看出,B和C属于第三营养级。【点睛】准确判断甲~丁和A~D代表
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解答(3)题的关键。(二)选考题:[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的______功能。(2)甲装置用于____,目的是__
________________。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__,是根据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3)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____;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______。(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_____________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答案】(1).运输(2).透析(粗分离)(3).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4).凝胶色谱法(5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6).磷酸缓冲溶液(7).洗脱血红蛋白(8).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的底端【解析】【分析】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原理,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凝胶色谱法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
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详解】(1)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其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2)由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可知,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
则A是磷酸缓冲液,抵制外界酸、碱对溶液pH的干扰而保持pH稳定;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洗脱血红蛋白(3)甲装置用于透析,目的是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分子量
大的,流动快。(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点睛】本题考查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中的两种方法---透析法和凝胶色谱法,首先要掌握其原理和操
作步骤,并记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
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生态工程是对___________进行修复重建,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2)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
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行“_________”的原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3)实行生态工程,很多时候还需要考虑人文关怀、贫困地区的收入等问题,才能很好的解决“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这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4)在保护濒危植物方面,运用了很多技术
,比如微型繁殖运用的是__________技术,其原理是_______。(5)在处理城市生态系统垃圾时,采用了生物治理法,分解者处理垃圾的相关目的基因从分解者体内用________酶切割下来,再与___
______相连导入受体菌。【答案】(1).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2).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3).循环经济(4).整体性(5).植物组织培养(6).植物细胞的全能性(7).限制(8).运载体(或载体或质粒)【解
析】试题分析:生态经济: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1)生态工程是对已被
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2)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3)解决“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遵循了是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4)微型繁
殖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5)从分解者体内获取处理垃圾的相关目的基因需要用限制酶进行切割,再利用DNA连接酶将之与运载体连接起来,导入受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