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438.000 KB
  • 2024-10-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7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30)页,438.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c7443123317392275b0a0c36460bd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期末调测高二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大气圈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的减少仅局限在南极,尚未造成全球性环境危机B.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以防止臭氧减少C.臭氧可以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D.臭氧减少会引起人类免疫功能减退【

答案】A【解析】【分析】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

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详解】A、臭氧的减少仅局限在南极,但已经造成全球性环境危机,A错误;B、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以防止臭氧减少,B正确;C、臭氧可以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C正确;D、臭氧减少会引起人类免

疫功能减退,D正确。故选A。2.我国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俗称糖丸,是减毒的病毒,幼儿一般需要在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岁时分别口服一次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糖丸中的蛋白质抗原会被分解为氨基酸,吸收进入血液后再重新合成抗原蛋白B.口服糖丸后幼儿获

得了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方式是主动免疫C.需要多次口服糖丸的目的是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相应抗体和淋巴细胞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出现在细胞间隙的组织液中【答案】A【解析】【分析】1、主动免疫: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

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2、被动免疫:①母体内的抗体可经胎盘或乳汁传给胎儿,使胎儿获得一定的免疫力。②用人工方法给人或动物直接输入免疫物质(如抗毒素、丙种球蛋白、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而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效应快,但维持时间短。一般

用于治疗,或在特殊情况下用于紧急预防。【详解】A、糖丸中的蛋白质抗原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激发免疫反应,如抗原被分解为氨基酸,则不能激发免疫反应,A错误;B、主动免疫是指将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B正确;C、需要

多次口服糖丸的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相应抗体和淋巴细胞,增强机体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能力,C正确;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出现在细胞间隙的组织液中,D正确。故选A。【点睛】3.人们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往往会大量出汁。出现上述生理现象的原因是()A.剧烈运动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及时排出B.

剧烈运动时产生了大量的热量需要及时散失C.有助于运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运输D.有助于体内无机盐的排出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的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1.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

维持相对恒定。2.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A、人体内水分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代谢过程产

生少量的水,A错误;B、人体剧烈运动时会大量产热,热量的散失主要是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或排汗或汗液蒸发)和毛细血管的舒张来实现,B正确;C、排汗是排出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等,与营养物质的运输无关,C错误;D、体内无机盐的

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另外大量排汗会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错误。故选B。【点睛】4.质膜是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开的界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脂双层两层中的磷脂分了含量往往不同B.质膜的功能主要通过膜蛋白实现C.质膜的流动性与物质运输功能密切相关D.质膜的选择透性与脂双层

无关【答案】D【解析】【分析】1、质膜即细胞膜,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包括:磷脂、蛋白质和糖类,其中磷脂占40%,蛋白质占50%,糖类占2~10%左右。2、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出入细胞;进行细胞间信

息交流。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为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A、质膜中磷脂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脂双层中两层的磷脂分子含量不同,A正确;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质膜的特定功能主要通过膜蛋白实现,B正确;C、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与物质运输有关

,C正确;D、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这说明质膜的选择透性不仅与膜蛋白有关,而且与脂双层有关,D错误。故选D。【点睛】5.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实验活动中,某同学以马铃薯为材料做了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应该先将匀浆过滤或者静置

除去固形物,取滤液或者上清液备用B.样液中含有淀粉、少量的葡萄糖和蔗糖等还原性糖C.在样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加热产生红黄色沉淀,说明样液中含有葡萄糖D.在样液中加入碘一碘化钾溶液后呈现紫色,说明样液中含有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本尼迪特试剂可用

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红黄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以马铃薯为材料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实验,应该先将匀浆过滤或者静置除去固形物,

取滤液或者上清液备用,A正确;B、蔗糖是非还原糖,B错误;C、在样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加热产生红黄色沉淀,说明样液中含有还原糖,并不能确认是否为葡萄糖,C错误;D、在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呈现紫色,说明样液中含有蛋白质,D错误。故选A。【点睛】6.下列关于细胞

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些病毒可能会导致细胞癌变B.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大多可逆C.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失控,丧失了持续分裂与增殖的能力D.为了观察癌细胞的双核或多核现象,应该选择分裂中期的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癌细胞

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详解

】A、有些病毒可以是致癌因子,故某些病毒可能会导致细胞癌变,A正确;B、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大多不可逆,B错误;C、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失控,具有持续分裂与增殖的能力,C错误;D、为了观察癌细胞的双核或多核现象,应该选择分裂间期的细胞,

D错误。故选A。【点睛】7.下图甲、乙示细胞的两种物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可表示某些物质运入细胞的方式B.乙可表示细胞排出某些物质的方式C.甲和乙的运输方式都需要消耗ATPD.甲和乙中物质运输都通过了一层单位膜【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形成囊

泡将物质运输进入细胞,表示胞吞,乙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表示主动运输。【详解】A、甲形成囊泡将物质运输进入细胞,表示胞吞,A正确;B、乙可表示主动运输排出某些物质,B正确;C、胞吞和主动运输都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甲形成囊泡运输,没有跨膜,D

错误。故选D。【点睛】8.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碱基对构成了DNA分了的基本骨架B.DNA分子的两条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C.两条链全部解旋后开始进行复制或者转录D.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1、D

NA的元素组成:C、H、O、N、P。2、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两条反向平行脱氧核苷酸链,外侧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结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内侧碱基对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相连。【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结

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B.DNA分子的两条核苷酸链之间通过氢键相连,B错误;C.在进行DNA分子复制或转录时,两条链边解旋边进行复制或转录的,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D正确。故选D。9.新型冠状病

毒是一种RNA复制病毒,其遗传物质为一条单链RNA,病毒粒子内并无RNA复制酶,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可直接翻译出RNA复制酶。病毒外包被脂类膜,膜表面含有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其中S蛋白可特异性识别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与人类在生物大分子组成上具

有一定的统一性B.新冠病毒增殖过程中,以病毒RNA为模板直接复制出相同RNAC.新冠病毒RNA复制与翻译发生的过程不遵循中心法则D.加热容易使新冠病毒失活,主要是由于加热可使病毒RNA分解【答案】A【解析】【分析】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

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发展。【详解】A、

新冠病毒含有RNA和蛋白质,人类也含有蛋白质和核酸,在生物大分子组成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A正确;B、新冠病毒增殖过程中,以病毒RNA为模板复制出与其互补的RNA链,B错误;C、新冠病毒RNA复制与翻译发生的过程遵循中心法则,C错误;D、加热容易使新冠病毒失活,主要是由于加热可使

病毒蛋白质失去活性,D错误。故选A。1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在目的基因前加上起始密码子B.两个DNA片段能否在DNA连接酶催化下连接取决于它们的粘性末端能否互补配对C.常根据质粒上的抗生素基因表达来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

细胞D.乙肝抗原目的基因的重组分子导入酵母菌时需要用氯化钙处理【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工程:(1)原理:基因重组;(2)工具: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3)操作步骤: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

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4)应用:提高生物的品质,用工程菌制备疫苗等。【详解】A、构建表达载体时需要在目的基因前加上启动子,A错误;B、两个DNA片段能否在DNA连接酶催化下连接取决于它们的粘性末

端能否互补配对,B正确;C、质粒上带有的抗菌素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但该基因的表达只能说明有标记基因,不能说明一定含有目的基因,C错误;D、由于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所以将乙肝抗原目的基因的重组分子导入酵母菌时不需要用氯化钙处理,D错误。故选B。1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育种的

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就是为了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任何时候都呈镰刀形C.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的改变D.单倍体育种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单倍体植株【答案】C【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

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杂交→自辐射诱变、激光诱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秋水仙素处理萌发法交→选优变、化学药剂处理加倍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杂交育种就是为了将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A错误;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在成熟后呈镰刀形,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B错误;C、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导致染色

体上基因数目的改变,如染色体的倒位,C正确;D、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纯合的二倍体,D错误。故选C。12.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基因突变为它的显性基因CB或隐性基因CT均可引起先天性肌强直。下图是某一先天性肌强直家系的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A.C、CB、CT基因互为等位基因,且都位于常染色体上B.该家族所患先天性肌强直最可能是显性遗传病C.Ⅲ1与另一父母表现均正常的患者婚配,后代都将患病D.人群中氯离子通道蛋白异常引起的肌强直患者的基因

型共有4种【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信息中表示“C基因突变为它的显性基因CB或隐性基因CT均可引起先天性肌强直”,可以得出C基因、CB基因、CT基因应该为复等位基因,且基因之间的显隐关系应该为CB>C>CT,则分析图示可以发现,Ⅰ-1和Ⅰ-2个体婚配,生育的孩子均

患病,表明该家族的致病基因应该对正常基因为显性。【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C、CB、CT基因互为等位基因,且家族中男女均有患病情况,且Ⅱ-2个体生育了正常的女儿,则其应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Ⅰ-1和Ⅰ-2个体婚配,生育的孩子均患病,说明致

病基因应该为CB,对正常基因C为显性,使得后代均患病,B正确;C、Ⅲ1的母亲正常,则Ⅲ1的基因型应该为CBC,而父母表现均正常的患者应该是隐性基因致病,基因型应该为CTCT,因此生育的后代中患病CBCT:正常CCT=1:1,C错误;D、根据发病的机制推测人群中患者可能的基因型

应为CBCB、CBC、CBCT、CTCT,共4种基因型,D正确;故选C。13.可以利用体外培养的某种动物细胞进行药物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S期时长,所有细胞均处于S期B.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后,不影咱S期DNA的复制过程C.用抑制纺锤体形成的药物处理后,不影响姐妹染

色单体的分开D.用促进细胞分裂的药剂处理后,M期细胞比例升高M期时间变长【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

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详解】A、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S期时,所有细胞均处于G1期,A错误;B、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后,不能合成DNA复制所需的酶

,因而影响S期DNA的复制过程,B错误;C、用抑制纺锤体形成的药物处理后,不影响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只影响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的移动,C正确;D、用促进细胞分裂的药剂处理后,M期细胞比例升高,但M期时间变短,D错误。故选C。【点睛】14.研究人员对一种α

-粉酶分泌型菌种进行分离和鉴定,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菌种的样品最好从肉类加工厂周围获得B.平板培养基中有机物种类并非越丰富越好C.涂布与划线的半板上长出的菌落数量和位置相同D.斜面培养基含大量营养

物质,常温下可长期保存【答案】B【解析】【分析】筛选目的微生物时应该使用只有目的微生物能够生存,而其他微生物不能生存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

。【详解】A、肉类中不含淀粉,含有菌种的样品最好从土壤中获得,A错误;B、平板培养基中有机物种类并非越丰富越好,而是对培养的目的微生物最适宜最好,B正确;C、涂布分离长出的菌落分布较为均匀,平板划线的平板上长出的菌

落在划线的路径上,其数量和位置不相同,C错误;D、斜面培养基含营养物质较少,适合菌种临时保存,D错误。故选B。15.在微生物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中均涉及无菌操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达到设定的温度

或压力值时开始计时B.培养皿、试管等玻璃器皿高压蒸汽灭菌后,要放入60~80℃中烘箱中烘干C.对于尿素等不适宜加热灭菌的化合物可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除菌D.利用无菌培养的菊花幼苗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茎切段要用酒精和次氯酸钠消毒【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注意事项:(1)接种

时应注意的事项:①接种室要消毒;②无菌操作;③接种时要防止交叉污染;④接种完立刻盖好瓶口。(2)外植体接种前,需要将接种室、接种箱灭菌和对外植体消毒的操作:①接种前一天,将接种室的四个角落用甲醛溶液和高锰酸钾熏蒸。②接种前1小时,在接种室内用喷雾器喷洒来苏水;桌椅也用来苏水擦拭;接种箱内用

甲醛溶液和高锰酸钾熏蒸。③将灭菌室和接种箱内用紫外灯灭菌。④接种前,操作者用肥皂清洗双手,擦干,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⑤用次氯酸钠溶液将外植体消毒。2、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

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

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详解】A、利用高

压蒸汽灭菌时,灭菌时间应从达到设定的温度或压力值时开始计时,A正确;B、培养皿、试管等玻璃器皿高压蒸汽灭菌后,要放入60~80℃中烘箱中烘干,B正确;C、对于尿素等不适宜加热灭菌的化合物可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除菌,C正确;D、利用自然生长的菊花幼苗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茎切段要用酒精和次氯

酸钠消毒,若茎段取自经无菌培养的菊花幼苗,则不需进行消毒直接插入生芽培养基进行培养即可,D错误。故选D。16.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育试管牛时,体外受精完成后需立即进行胚胎移植操

作B.采用酶处理进行胚胎分割操作时,卵裂球比囊胚更合适C.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可发育成生物体的任何组织器官D.胚胎干细胞在饲养层刺激下才能发育成早期胚胎【答案】B【解析】【分析】1、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

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2、胚胎发育过程:(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2)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

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3、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

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一方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可不断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某些遗传改造。【详解】A、培育试管牛时,体外受精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早期胚胎培养,采用选取桑椹胚或囊胚进行胚胎移植操作,A错误;B、采用酶处理进行胚胎分割操作时,卵裂球比囊胚更

合适,B正确;C、囊胚的内细胞细胞可发育成生物体的任何组织器官,C错误;D、胚胎干细胞在饲养层上培养时会保持只分裂不分化的状态,D错误。故选B。17.下图是酵母菌中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的氧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

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贮存在丙酮酸中B.过程①②③④都伴随[H]和ATP的生成C.无氧条件下,[H]将丙酮酸直接还原为乙醇和CO2D.过程④中,特殊分子携带的氢和电子分别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酵母菌中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的氧化过程,其中①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②③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详解】A、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错误;B、过程①②③都伴随[H]和ATP的生成,④过程也伴随ATP的生产,但不能形成[H],B

错误;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先生成乙醛,乙醛再转化为乙醇,C错误;D、过程④中,特殊分子携带的氢和电子分别经过复杂的步骤(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产物等基础知识,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8.不

同处理对某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赤霉素浓度(mg/L)0.20.40.8112480浸泡时间(h)18181818777718发芽率(%)75801008076808010072叶片大小+++++++++++++++++

++a叶色++++++++++++++++++b植株大小+++++++++++++++++++c注:a、b、c为对照组数值;+示高于对照组的量;-示低于对照组的量A.为了减小误差,对照组需要去除胚乳自身产生的赤霉素B.该植物幼苗需要在加入适量生长素的MS培养基

中才能生长C.外施赤霉素浓度越高,该植物种了萌发率越高D.用2mg/L赤霉素浸泡7小时最有利于该植物幼苗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自变量是赤霉素浓度(mg/L)和浸泡时间(h),因变量是发芽率、叶片大小、叶色和植株大小,其中浸泡时间为18h,赤霉素浓度为0,

与0.2、0.4、0.8、1mg/L形成对照;浸泡时间7h,赤霉素浓度为1、2、4、8mg/L形成对照。【详解】A、实验需要单一变量,对照组和实验组都不需要去除胚乳自身产生的赤霉素,A错误;B、植物幼苗能产生生长素,在MS培养基中就能生长,B错

误;C、当浸泡时间为18h时,赤霉素浓度为0,与0.2、0.4、0.8、1mg/L形成对照,其中0.8mg/L萌发率最高,C错误;D、使用2mg/L赤霉素浸泡7小时叶片大小、叶色和植株大小都最佳,即最有利于该植物幼苗生长,D正确。故选D。【

点睛】19.随着青霉素的长期使用,细菌抗药性和青毒素使用量均不断提高,临床上单次注射量已从20万单位逐渐提高到800万单位以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B.细菌群体中存在的抗药性突变与青霉素作用无关

C.在青霉素的影响下细菌群体中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会下降D.随青霉素的不断加量使用和细菌逐代繁殖,会造成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细菌抗药性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A正确;B、细菌群体中存在的抗药性突变与青霉素作用无关,青霉素只是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

B正确;C、在青霉素的影响下细菌群体中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会升高,C错误;D、随青霉素的不断加量使用和细菌逐代繁殖,会造成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D正确。故选C。20.下表记录了某科学家针对肺炎双球菌所做的有关实

验操作与结果。组别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相对浓度活的R型菌注射后小鼠是否死亡一50+否二100+第3天死亡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R型菌通过基因突变转化为S型菌B.R型菌获得S型菌的荚膜多糖后转变成了S型菌C.第二组小鼠体内R型菌数量一般少于第

一组D.转化因子的浓度会影响R型菌转化为S型菌【答案】D【解析】【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详解】A、R型菌通过基因重组转化为S型菌,A错误;B、R型菌获得S型菌的转化因子(DNA)后转变成了S型菌,B错误;C、第二组小

鼠在第3天死亡,说明体内有较多的S型菌,导致其免疫能力下降,所以体内R型菌数量一般多于第一组,C错误;D、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二组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相对浓度为100,明显大于第一组,导致小鼠在第3天死亡,说明转化因子的浓度会影响R型菌转化为S型菌,D正确。故选D。21.下列关于血

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高血糖素作用下促进肌糖元分解产生葡萄糖,引起血糖浓度升高B.胰岛素作用下抑制肾小管对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避免血糖浓度的升高C.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对葡萄的吸收从而保证细胞对葡萄的利用D.某一个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还是胰高血糖素取决于血糖浓度【答案】C【

解析】【分析】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A、胰高血糖素作用下促进肝糖元分解产生葡萄糖,引起血糖浓度升

高,肌糖元不分解为葡萄糖,A错误;B、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故可作用于肾小管,促进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B错误;C、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即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保证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

C正确;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D错误。故选C。22.下图为脊蛙屈反射示意图,a、b表示电位计,Ⅰ、Ⅱ代表刺激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射弧为三元反射弧,其中间神经

元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B.该反射中枢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C.适宜刺激Ⅰ处,屈肌将会收缩,该过程属于简单反射D.适宜刺激Ⅱ处,可看到电位计b发生偏转,电位计a不偏转【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

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2、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详解】A、该

反射弧为多元反射弧,A错误;B、该反射中枢含有中间神经元,B错误;C、反射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适宜刺激Ⅰ处,屈肌将会收缩,该过程不属于反射,C错误;D、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从感受器到效应器。适宜刺激Ⅱ处,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可看到电位计b发生偏转,而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因此电位计a不偏转,D正确。故选D。【点睛】23.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相同B.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1∶1

∶2,则可能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某一极发出的纺锤丝不能与全部染色体着丝粒相连D.若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YY,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

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

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都是2组,A正确;B、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4个共2种精子,若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1∶1∶2,则可能的原因是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移向两极,故某一极发出

的纺锤丝不能与全部染色体着丝粒相连,C正确;D、若某细胞中性染色体为YY,说明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B。24.下列关于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测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制作泡菜时,为缩短发酵周期,腌制前可加入乳酸菌B.萝卜等根菜类制作泡菜时,用热水处

理能缩短发酵周期C.泡菜中亚硝酸盐之外的其他含氮物质亦会引起显色反应D.用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样品溶液光密度值时,光源最好选择紫红色【答案】D【解析】【分析】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原理:(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

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

酸盐的含量。【详解】A、制作泡菜时,为缩短发酵周期,腌制前可加入乳酸菌,增加菌种数量,A正确;B、萝卜等根菜类制作泡菜时,用热水处理能缩短发酵周期,B正确;C、泡菜中亚硝酸盐之外的其他含氮物质亦会引起显色

反应,C正确;D、用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样品溶液光密度值时,光源最是550nm的光,D错误。故选D。25.研究所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X染色体上出现了黑檀体基因,可能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用翅外展粗

糙眼果蝇与野生(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为2/3C.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雄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F2中,焦刚毛白眼果雌蝇个体的概率为1/4D.性突变体果蝇的染色体组型中,如果用红色记

号笔在染色体的相应位置标记白眼基因,则标记数量是2个或者4个【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粗糙眼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2号及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

以自由组合。【详解】A、黑檀体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若X染色体上出现了黑檀体基因,可能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易位,A正确;B、翅外展粗糙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野生型即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二者杂交的F1基因型为DPdpRUru,F1自由交配得到的F2

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中(dpdpRU_)杂合子的概率为2/3,B正确;C、焦刚毛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Y,野生型即直刚毛红眼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XSNW,后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为XSNWXsnw,XSNWY,F1自由交配得到F2中

,焦刚毛白眼雌果蝇个体的概率为0,C错误;D、隐性突变体果蝇的染色体组型中,由于在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发生复制,所以如果用红色记号笔在染色体的相应位置标记白眼基因,则标记数量是2个或者4个,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

信息确定几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从而确定果蝇的基因型,根据图示判断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再拆解成分离定律,用乘法法则计算相关后代出现的概率或者比例。二、非选择题26.某面积为1000m2的景观水体曾劣于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并伴有藻类爆发、水体异味等现象。通过放置以狐尾藻为主的生态浮床、种植

抗污力强的沉水植物一菹草、投放滤食性鱼类等方法,使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确定该水体的水质情况,量的项目可以包括水中生物种类和数量、_____________等(至少答出两点)。由于水体面积小、食物网简单,某一成分变化时,极易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

稳态。(2)狐尾藻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从而消除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大气中的CO2通过____________作用进入水体中,供给菹草光合作用,增加水体中______________,促进微

生物将有机物彻底分解。(3)修复该水体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_________________效益。修复后的水体初级生产量低于陆地,但是次级生产量却远大于陆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温度、pH、硝酸盐、磷酸盐、溶解氧、悬浮颗

粒、不溶性颗粒(2).正反馈(3).吸收水体中的N、P等无机营养(4).扩散(5).溶解氧(6).社会(7).水体中植食动物利用藻类的效率比陆地动物利用植物的效率高【解析】【分析】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

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详解】(1)为了确定该水体的水质情况,测量的项目可以包括水中生物种类和数量、温度、PH、硝酸盐、磷酸盐、溶解氧、悬浮颗粒、不溶性颗粒等。由于水体面积小、食物网简单,某一成分变化时,极易通

过正反馈作用使该生态系统远离稳态。(2)狐尾藻能吸收水体中的N、P等无机营养,从而消除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大气中的CO2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水体中,供给菹草光合作用,增加水体中溶解氧,促进微生物将有机物彻底分解。(3)修复该水体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水体中植食动物利用藻类的效率

比陆地动物利用植物的效率高。因此修复后的水体初级生产量低于陆地,但是次级生产量却远大于陆地。【点睛】本题考查生态恢复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7.为了探究NaHCO3对某植物幼叶光合作用的影响,某

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制备叶绿体悬液:称取2g幼叶进行___________(充分/不充分)的研磨,用纱布过滤匀浆后取滤液进行____________,分离得到叶绿体,将叶绿体置于等渗溶液中获得叶绿体悬液,均分为4组备用。②制备幼叶小片:称取2g幼叶,切割

成1mm2的叶小片,均分为4组备用。③将上述的4组叶绿体悬液和4组幼叶小片分别放在等量的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然后在适宜光照、20℃恒温条件下用氧电极量氧气的释放速率(单位:(μmol/g.min),得到数据如下: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0.02mol/LNaHCO3溶液0.05mol/

LNaHCO3溶液0.1mol/LNaHCO3溶液蒸馏水叶绿体悬液715212叶小片313190回答下列问题:(1)请补充①中的空格。(2)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

反应,二氧化碳在该反应中形成的第一个分子是__________分子。(3)在相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叶绿体悬液的氧气释放速率大于叶小片的氧气释放速率,原因可能是_________。为探充该原因是否正确,应称取2g幼叶,切割成Imm2的叶小片,均分为4组,

放在上述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量各组的__________。(4)在叶绿体悬液中入适量磷酸,发现光合产物的量增加,出现该结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___。【答案】(1).不充分(2).(差速)离心(3).碳(4).六碳(5).叶绿体不进行呼吸作用,不消耗氧气(叶小片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6).黑暗,20℃恒温(7).氧气消耗速率(8).

磷酸有利于光反应形成ATP,ATP可以促进碳反应中三碳酸的还原(有利于三碳糖运至叶绿体外,减少叶绿体里三碳糖和淀粉的积累)【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并将能量储存在糖分子中,这是一个吸能作用。光

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主要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碳反应主要是二氧化碳在一系列酶促反应下还原为糖的过程。因此光照和二氧化碳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主要因素。【详解】(1)该题中要求制备叶绿体悬液

,需要保留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结构,叶片的研磨不可以充分,否则会破坏叶绿体;分离细胞器需要用到的方法为差速离心法;(2)NaHCO3溶液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的碳反应;在碳反应过程中,一分子二氧化碳会首先与一分子RuBP分子结合,形成

1个六碳分子;(3)叶绿体悬液和叶小片相比较,差别在于叶绿体悬液只有叶绿体,只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叶小片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会吸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验证这一结论,证明叶小片的

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因此需要测定同样环境中叶小片的呼吸速率,因此在黑暗,20℃恒温在环境中,即保证无关变量相同的前提进行实验;测定各组的氧气消耗速率;(4)磷酸主要与ATP的合成有关,磷酸有利于光反应形成ATP,ATP可以促进碳反应中三碳酸的还原。【点睛】本题的难

点是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联系到一起,在叶绿体悬液中不需要考虑呼吸作用,但在叶小片中可以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要考虑表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28.果蝇(2n=8)的精原细胞要经过精确的四次有丝分裂之后,方能启动减数分裂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科研团队发

现两种果蝇突变体(tut突变体、bgcn突变体)会出现精原细胞过度增殖的表型,但仍然可以产生可育配子。为探究两种突变体的遗传特性,研宄人员做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1)根据实验一结果可知,____________为隐性性状。推测它们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定律。为验证上述推测,可以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2)实验二结果表明: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与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彼此

属于______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不考虑性别的情况下,实验一F2中过度增殖果蝇基因型有______种,实验二F2中过度增殖果蝇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4)在实验二的基础上,选择一只F1果蝇与一

只F2过度增殖异性果蝇进行单对杂交实验,理论上后代表现型及比列为____________。【答案】(1).过度增殖(2).分离(3).让F1与tut突变体杂交(测交)(4).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这两个

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5).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6).1(7).5(8).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3;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3∶5【解

析】【分析】题图分析,由题图1可知,果蝇tut突变体和野生果蝇杂交,依据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可得正常有丝分裂为显性遗传,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据图2分析可知,突变体bgcn的突变基因和突变体tu

t的突变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F1中雌雄果蝇杂交,F2中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3∶1,表明过度增殖为隐性性状,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假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

,若上述推测正确的话,则F1的基因型为Aa,tut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则F1与tut突变体杂交后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2)据遗传图解可知,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是9∶3∶3∶1的变式,说明符合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与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一个基因,且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这两个突变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3)假设相关bgcn突变的基因用(B/b表示),在不考虑性别的情况下,实

验一F2中过度增殖果蝇基因型有1种,即aa,实验二F2中过度增殖果蝇基因型有5种,即AAbb、Aabb、aaBB、aaBb、aabb。(4)在实验二的基础上,选择一只F1果蝇(AaBb)与一只F2过度增殖异

性果蝇(AAbb、Aabb、aaBB、aaBb、aabb)进行单对杂交实验,若过度增殖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3;若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子代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若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子代进行正常有丝分裂(A_B_)

占1/2×3/4=3/8,故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3∶5。【点睛】熟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9∶3∶3∶1的变式比例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掌握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9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回答下列与酿酒和制醋有关的问題:(1)用葡萄制作葡萄酒时,成熟紫葡萄先用水净,再在_________溶液中浸泡约5mm,以去除葡萄上的杂菌,然后将葡萄打成匀浆。(2)取适量干酵母用温水化开后,与葡萄浆一同放入发酵瓶中,发酵瓶要留有1/3的空间

,一是有利于发酵初期_________________,二是可以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3)与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相比,用葡萄汁制作果酒时,开始发酵时单位体积发酵液中的酵母和______含量更高。发酵开始时,发酵瓶内会出现负压是由于微生物进行有氧

呼吸,再加上在气体溶解性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4)在果醋生产中,将适量的果酒、水与_________等混合,并将pH调至7.0再添加一定量谷壳糠等制成松散的发酵料,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以利于醋酸发酵。(5)影响果醋风味的主要因素,除了温度、pH、氧气等坏境因素外,还有________(答出2点即可)。(二)培育低乳糖转基因奶牛的流程图如下,回答下列与畜牧业良种繁育和生产有关的问题:(1

)乳糖分解酶基因需要先构建成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_方法将其导入成纤维细胞中;②过程需要先将成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__________中,并经__________培育出转基因胚胎,再通过③______________转

移到________(状态)的受体母牛输卵管或了宫角。通过低乳糖转基因奶牛培育,可以将乳糖分解为被任何人可利用的半乳糖和葡萄糖,利于人体吸收。(2)在奶牛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尿,可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这属于农业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__开发技术,沼渣可作为牧草等种植中的

肥料,以避免人工肥料大量使用导致坏境的破坏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高锰酸钾(2).为酵母菌繁殖提供氧气(3).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4).糖(5).CO2大于O2(6).醋化醋杆菌(或醋曲悬液)(7).

增加通气性(8).不同的菌株、不同的原料(9).重组DNA分子或基因表达载体(10).显微注射法(11).去核的卵母细胞(12).胚胎体外培养(13).胚胎移植(14).情排卵但未经配种(15).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16).土壤肥力下降【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6126222266612CHOHOOCOHO⎯⎯→++++酶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612622522CHOCOCHOH⎯+⎯→+

酶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

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

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

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4、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详解】(一)(1)用葡萄制作葡萄酒时,成熟紫葡萄先用水洗净,再

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约5min,以去除葡萄上的杂菌,然后将葡萄打成匀浆。(2)发酵瓶要留有1/3的空间,一是有利于发酵初期为酵母菌繁殖提供氧气,二是可以避免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3)与用葡葡制作葡萄酒相比,用葡萄汁制作果酒时,

开始发酵时单位体积发酵液中的酵母和糖含量更高;发酵开始时,发酵瓶内会出现负压是由于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再加上在气体溶解性上有CO2大于O2的差异。(4)在果醋生产中,将适量的果酒、水与醋化醋杆菌(或醋曲悬液)等混合,并将pH调至7.0,再添加一定量谷壳糠等制成松散的发酵料,其目的是增加

通气性。(5)影响果醋风味的主要因素,除了温度、pH、氧气等环境因素外,还有不同的菌株、不同的原料等。(二)(1)乳糖分解酶基因属于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前需要先构建成重组DNA分子(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

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②过程需要采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即先将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并经胚胎体外培养培育出转基因胚胎,再通过③胚胎移植转移到发情排卵但未经配种的受体母牛(生理状态与供体相同)输卵管或子宫角。(2)在奶牛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尿,可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

发生物能,这属于农业生态工程中的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沼渣可作为牧草等种植中的肥料,以避免人工肥料大量使用导致环境的破坏和土壤肥力下降。【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基因工程、胚胎工程及生态工程的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

、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识记相关知识点,能构建知识网络,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0.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会攻击和破坏自身的甲状腺。药物X能够有效治

疗AT,为了验证这一作用,某研究者提出了下面的实验思路。请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实验思路: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小鼠模型:给正常小鼠注射甲状腺球蛋白,每周一次,共注射5次,获得EAT小鼠。②实验分组与思路:组1:正常小鼠,正常饲喂·组2:ETA小鼠

,正常饲喂。组3:ETA小鼠,饲喂含有药物X的饲料。③将上述各组小鼠按照相应方法在适宜条件下饲养,4周后测定小鼠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含量,记录并处理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预测实验结果(以柱形图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

与讨论:①建立EAT小鼠模型时,注射的甲状腺球蛋白作为__________________能够引起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②EAT小鼠会出现食欲不佳的症状,原因是____________。除了食欲之外,还可以

对三组小鼠的_____等方面做初步的诊断观察。③各组小鼠甲状腺组织经过固定、切片、_______________、制片后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预期第3组小鼠甲状腺组织中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数量

较第2组____________。【答案】(1).(2).抗原(3).甲状腺被破坏,缺乏甲状腺激素,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弱(4).精神状态、活动情况、体温等(5).染色(6).少【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是验证药物X能够有效治疗EAT(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药

物X有无,因变量是小鼠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含量,另外实验设计要遵循等量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详解】(1)根据分析,其结果如下:(2)分析与讨论:①建立EAT小鼠模型时,注射的甲状腺球蛋白作为抗原能够引起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②EAT小鼠会出现食欲不佳的症状,原因是甲状腺被破坏,缺乏甲状腺激素,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弱。除了食欲之外,还可以对三组小鼠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体温等方面做初步的诊断观察。③各组小鼠甲状腺组织经过固定

、切片、染色。制片后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预期第3组小鼠甲状腺组织中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数量较第2组少。(因为3组饲喂含有药物X的饲料,而药物X能够有效治疗EAT,降低自身免疫程度,导致小

鼠甲状腺组织中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数量较少。)【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药物X的作用及实验分析过程,通过检测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含量来判断,对实验目的、变量的分析和结果预期的本题的重点。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