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x,共(16)页,1.063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c5ff6620f1788e2d4cc3942a096fb7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今年以来,蝗虫灾害侵袭全球多地。在中国古代史中,几乎历朝历代都出现过蝗灾的记载,除了蝗灾之外,还有旱灾、水灾等等,从而导致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走向破产境地。这体现出中国古
代小农经济的A.稳定性B.自给性C.脆弱性D.落后性【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小农因为蝗灾、水旱灾害等导致破产,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正确;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指的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容易通过勤劳节俭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A;小农经济的自给性指的是其生产主要是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和国家赋税需要,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落后性指的是小农生产经营规模狭小,生产条件个简单,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2.唐朝从波斯引入波斯枣等,宋朝从越南引
入占城稻,明朝则大量引入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番茄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是A.政府的重视B.生产工具的进步C.受惠于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D.得益于对传统科技的传承与创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唐朝、
宋朝、明朝从外国引进农作物,这说明政府重视农业发展,这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故选A;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排除C。3.古代中国的三张名片: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
是青铜器;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被誉为古代中国瓷都的是A.广州B.西安C.南京D.景德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景德镇被誉为瓷都,D正确;广州、西安、南京均
不是瓷都,排除A、B、C。4.如图是河南省安阳市出土的商朝时期的文物,由此可知当时的耕作方式是A.个体农耕B.集体劳作C.精耕细作D.机器生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众人协田牛骨刻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众
人协田”指的是集体劳动,结合题干中“商朝”可知,当时的耕作方式是集体劳作,B正确;个体农耕、精耕细作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C;机器生产是在近代社会,排除D。5.下面关于重农抑商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社会
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B.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与社会不断进步C.对封建土地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以稳固农业生产基础D.主张是重视农业,上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重要的经济
政策,A正确;封建社会晚期,这一政策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成长和社会发展,排除B;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古代政府往往抑制兼并土地,以稳固农业生产,排除C;“重农抑商”政策主张以农为本,限制商业发展,排除D。6.有人说新航路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之路”,有人说它是“人
类文明交流之路”,有人认为它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也有人说它是“罪恶之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它,应该是①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②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东
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的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④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航路引起“商业革命”,生产力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故
①项正确;②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航路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②项正确;③“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的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属于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故③项错误;④唯物史观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促进其发
展,但另一方面给亚非拉地区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故④项正确。故A①②④正确,BCD错误。7.“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其中的原因最可能是A.“光荣革
命”的出现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确立D.责任制内阁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8世纪中期建立起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C正确;“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排除A;君主立宪
制度确立时间是1689年,排除B;责任内阁制产生时间是在1721年,排除D。8.狄更斯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其中“最坏的”“绝望的”可能是指①大气污染②河流污染③自然环境破坏④城市环境的恶化A.①②④B.
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个令人绝望的冬天”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依据“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
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最坏的”“绝望的”指工业革命造成大气污染、河流污染、自然环境破坏、城市环境的恶化等,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ABC三项不全面,排除。9.1785年仪器修理工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对电作
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并迅速运用到生产领域。由此对比可以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科学家比技术工匠社会贡献大B.新发明创造促进了生产的发展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用于生产D.技术比科学理论更能推动生产发展【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来自于一线工人,而根据“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并迅速运用到生产领域”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研究的技术发明应用之间的关联更加密切,由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
命突出特点是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迅速用于生产,C正确;题干未对科学家和技术工匠的贡献进行比较,排除A;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排除;题干强调了科学理论的作用,但是并未对技术和科学对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比较,排除D。10.由如图所反映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是A.新经济B.自然经济C.
计划经济D.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内容是粮食部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发行时间是在196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C正确;新经济是苏联(俄)1921年至1925年实行的经济政
策,排除A;自然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市场经济主张市场供应,减少政府干预,题干中反映的是政府管控经济发展,排除D。11.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
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现(近)代化发端于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清末新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开启了中国的
近代化,C正确;辛亥革命、戊戌变法以及清末新政都不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排除A、B、D。12.阅读下表,可知1869年—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工业简况表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发展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萎缩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陷入绝境【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一
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在厂家总数量、资金额度以及每年新增按厂家都有所提升,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A正确;表格数据未体现出“曲折”,排除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日益萎缩是在国民政府统治中后期,排除C;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绝境,D排除。13.霍布斯鲍姆把1789—1848年
这一时期定义为“革命的年代”,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双元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从中可知“双元革命”之一指的是A.商业革命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仅
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并结合材料时间1789—1848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而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双元革命”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B正确;商业革命
是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晚于题干所列时间,排除C、D。14.如图反映了一战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图中的F1包括①实业救国思潮②欧美对
华政策③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得益于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自然经
济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B正确;欧美对华政策是阻力,排除A、C、D。15.它与香港一水之隔,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突出,率先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渔村迅速发展为国际都市。它是指A.浦东B.厦门C.深圳D.宁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
料中“与香港一水之隔”“率先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渔村迅速发展为国际都市”可知,这里指的是深圳,C正确;浦东远离香港,排除A;厦门原本不是渔村,排除B;宁波远离香港,排除D。16.我国铁路建设起步较晚,19世纪中后期才开始修建铁路,但是到20世纪90年
代铁路运营里程已居世界第四,如今居世界第二。现代中国交通事业进步的根本原因是A.政府政策的推动B.生产力的发展C.国际社会的支持D.思想认识的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是交通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只有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才能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
力的经济支持,故B正确;AD不是根本原因,C项与现代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没有必然的关系,排除C。17.2019年10月20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
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站数量518万个,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748.3百万人。这说明A.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强B.互联网满足了人们的个性需求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社交方式D.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网民人数增多,互联网普及率
上升以及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增加,说明互联网能够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得到人们的青睐,B正确;题干所列数据不能证明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强,排除A;C中的“取代”表述绝对,排除;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18.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
放的序幕。先是试办经济特区,80年代中期开放一批沿海港口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那么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建立海南经济特区B.创办苏州工业园区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设立雄安新区【答案】C【解析】【详
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0年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C正确;海南经济特区时间是在1988年,排除A;1994年创办苏州工业园区,但是其不符合“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的限定,排除B;雄安新区是在2017年提出的,排除D。19.
现代青年人的生活中提前消费,超前消费现象普遍存在。而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这种消费理念更是盛行,分期支付,借款消费比比皆是。从历史长河看,美国经济生活中的这种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主要是A.富人增多,社会财富增加B.促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C.烘托出市场的虚假繁荣D.人民收入增加,贫富差距缩小
【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分期支付”可知,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故选C;分期支付,借款消费不会造成富人增多,社会财富增加,也不会增加人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排除AD;分期支付,借款消费,使经济发展潜伏者危机,不
能促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排除B。20.有历史学者说:……“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能够重“新”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充分唤起了人们“新”的积极性,使国家焕发了“新”机。材料反复提到的“新”在罗斯福新政中主要体现在A.彻底
变革生产关系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D.提高劳工待遇,根除了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使国家焕发了“新”机,故选B;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排除A;C不符合史实,排除;D错在“根除”,排除。21.“滞胀”就是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严重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各国应对“滞胀”的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
是A.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B.推行福利政策,建立“福利国家”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兴办“新经济”D.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滞胀危机是由于国家过度干预经济导致,因此各国在解决这一危机时,
多采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政府干预和市场相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方式,D正确;A并不能解决滞胀危机,排除;推行福利政策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能解决危机,排除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兴办“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美
国的举措,排除C。22.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B.政府干预持续加强C
.经济危机的消除D.新经济的兴起【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新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低通胀,故选D;福利国家政策与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
济高速发展关系不大,排除A;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资本主义制度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排除C。23.赫鲁晓夫说“……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
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由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A.大力发展轻工业,改善人民生活B.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C.重点放在重工业,提升国
防力量D.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家庭农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土豆却没有了”可知,赫鲁晓夫针对这一情况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通过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故B正确;轻工业与土豆无关,排除A;C项不是其改革的重点,
排除C;D项与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不符合,排除D。24.对于下列3个图标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图1代表的组织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B.如图2代表的组织初期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恢复C.如图3代表的组织宗旨是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D.这些组
织的出现,使世界经济朝着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的反映【答案】B【解析】【详解】图1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图2是世界银行,图3是关贸总协定。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
均衡发展,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恢复,B符合题意,故选B;A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25.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推行反对自由贸易的孤立主义。经济全球化发展充满艰难。下面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经济
全球化缩小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C.发展中国家应该反经济全球化D.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更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是有利有弊,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故选B;经
济全球化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A错误;发展中国家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趋利避害,不能反对经济全球化,排除C;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应该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D
。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1,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材料二图2,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东京的商业繁荣“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三唐代和明代工商业中心示意图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
唐代对市的管理特点。(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宋代较前代对市管理的变化。(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较唐朝城市发展有哪些新特点?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化的趋势。【答案】(1)特点:坊市分开,市经营地点和经营时间受到严格限制。
(2)变化:市突破了坊市的界限;突破时间界限,出现了晓市和夜市。(3)新特点:明朝时期主要工商业城市大多分布在南方地区;出现了一批以工商业为主的市镇。趋势:中国古代城市中心逐渐南移;城市由原来的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解析】【详解】(1)特点:通过长安城示意图“东市,西市”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坊市分开;根据材料“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可知,市的经营时间有严格的限制。(2)变化:通过北宋东京城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突
破了坊市的空间限制;根据材料“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可知,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了晓市和夜市。(3)新特点:通过对比唐朝和明朝时期工商业中心示意图可以看出,明朝时期主要工商业城市集中在南方,并且出现了一批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镇。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功能等角度分析其变化,即中国古代城市中心逐渐南移;城市由原来的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材料二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
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材料三还在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5月22日,毛泽东在延安举办的一次招待会上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
。”“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他进而谈到:“中国社会的进步将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
实施,新中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毛泽东信心百倍地提出“准备以20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同年6月,……他对国家工业化的认识作了这样的表述:“什么叫国家基本工业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至少要达到
51%,或者达到60%吧!按照苏联的经验,工业的比重要达到70%才算工业化,我们现在还差42%。我国的工业化,工业比重也要达到70%。”——《党的文献》》2010年第2期作者安建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英、苏两国
工业化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工业化特点与材料一、二中的哪个国家最相似?并分析形成共同的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开展工业化的认识?【答案】(1)基本特征:英国由轻工业逐渐发展至重工业;苏联则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2)特点:十分薄弱,党和政府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与苏联最为相似。共同原因:建国之前都是落后的农业国;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3)认识: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本国国情,促进经济领域的均衡发展。【解析】【详解】(1)特征:从材料一中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可以看出英国的工业化特征是由轻工业逐渐地向重工业迈进的。根据材料“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则是
由国家为主导的在重工业领域的优先发展。(2)特点:根据材料“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可知,中国的工业十分薄弱,在
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成为政府工作的战略目标。国家:根据这一特点可知,中国与苏联十分相似。共同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和中国面临的内外情况相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体制上都采取计划经济体制。(3)认识:开放
性试题,从国家工业化实现离不开国家支持,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本国国情,促进经济领域的均衡发展。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
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材料二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
载说,八十年代江苏一些商埠穿土布者“竞至绝迹”。……上海、杭州等口岸盛产棉花,这些棉花,除运销本国各地外,有很多都出口到国外。……南方闽、广一带,还有大批破产农民流离国外。如1879年厦门一地,有二万一千余人出
洋。——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材料三大事年表:20世纪十大经济(据中国新闻社《迎接新千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从1500年至1763年促进全球走向统一的重要史实。(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与近代中国融入世界的不同方式,并分
析所导致的不同经济根源。(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举例说明。【答案】(1)史实: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2)不同:欧洲融入世界的过程是主动的;中国融入世界
是被动的。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海外广大的市场,所以要走上殖民扩张之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经济全球化趋势;跨国公司。【解析】【详解】(1)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500年至1763年促进全球走向统一的重要史实主要是新航
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2)不同:根据材料“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融入世界的过程是主动的,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欧洲融入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融入世界则是在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之下,通过条约体
系被迫融入世界。经济根源:根据材料“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海外广大的市场,所以要走上殖民扩张之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中国被动融入世界的根源。(3)
趋势及举例:从WTO的成立以及欧元的使用等材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经济全球化趋势,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