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练测(人教版)》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共(68)页,358.53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c319d919083177a9447c25e47742eb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201703040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冬冬为了给教室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测量窗框尺寸最合理的是()A.分度值是1mm,长度是20cm的学生尺B
.分度值是1cm,长度是15m的皮卷尺C.分度值是1mm,长度是5m的钢卷尺D.以上刻度尺均可测量2.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B.C.D.3.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
59.0mmB.5.90dmC.5.9cmD.5.900cm4.两位同学同时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其结果分别为5.30dm和0.528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两个测量值中必有一个是错的B.后面的测量结果比前面的测量结果精确C.这两把尺子的分度值相同D.这两把尺子
的分度值分别是1dm和1m5.在练习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时,小明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是:31.2cm,31.25cm,31.26cm,31.27cm,那么他所测物体的实际长度是()A.31.26B.31.26cmC.31
.245cmD.31.25cm6.用甲、乙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关于木块长度的读数,正确的一组是()A.5.2cm,5.18cmB.3.2cm,3.18cmC.3.20cm,3.18cmD.3.2cm,3.2cm7.某学生用刻度尺测得某一物体长度,四次结果如
下:L1=3.74cm,L2=3.53cm,L3=3.51cm,L4=3.53cm。其长度应记为()A.3.58cmB.3.52cmC.3.5775cmD.3.53cm8.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3.57cm、3.585cm、3.59cm、3.58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3.57cmB.3.58cmC.3.585cmD.3.59cm9.为测量单个1角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
中最佳的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10.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
内页的总厚度为1.50cm,这本书内页共有30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A.0.1mmB.0.1cmC.0.005cmD.0.05mm11.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
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A.3mB.3dmC.3cmD.3mm12.如图所示,山西太钢生产的一款手撕钢,厚度相当于普通A4纸的五分之一,将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下列关于这款手撕钢厚度的估
测正确的是()A.15μmB.1.5mmC.1.5cmD.15cm13.如表所示,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摆的等时性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经过推理可知,若要使摆的周期恰好为1.5s,还需要研究的情况是()摆线长度L/cm604530连续摆动10次的时间/s18.613.4
11.8A.L>60cmB.45cm<L<60cmC.30cm<L<45cmD.L<30cm14.在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裁判员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是()A.刻度尺B.停表C.温度计D.米尺15.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示数
是()A.5min7.5sB.37.5sC.337.5sD.6min37.5s16.如左图所示,心电图仪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
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A.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为0.8sB.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为1.25sC.纸移动的速度是20mm/sD.乙的心率是72次/min17.如图中停表读数为
()A.3min4.4sB.4min4.4sC.3minD.4.0s18.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最接近()A.1minB.1sC.1msD.1μs19.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说过一句话:“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
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那么演奏国歌的时间大约为()A.10sB.50sC.5minD.10min20.关于误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测量时操作不当产生的错误是偶然误差B.由于测量原理的缺陷产生的误差是系统误差C.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只要操作规
范就可以避免误差二、填空题(共17小题):21.如图所示是小华测量木块的长度,按照正确方法读数,木块的长度为cm。22.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放置正确的是(选填“A”或“B”)刻度尺,(选填“A”或“B”)刻度尺的精确度较低;按
放置正确的刻度尺读数,物体的长度为cm。23.如图,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秒表的读数是s;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性质制成的,人体的正常体温是℃。24.如图甲所示,为了让读数
更精确,应选择(选填“A”或“B”)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左右两侧分别为小、大表盘的局部放大图,则该停表的示数为。25.如图甲、乙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图,不正确的图对测量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此笔的长度为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其目的是;若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cm。(3)若有一把由金属制成的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随温度的变化很
明显,那么在严寒冬季用它测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或“偏小”)。26.甲图中秒表的读数为s;乙图中木块A的长度为cm。27.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cm,停表乙的示数为s,光年是单位。28.刻度尺是学生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遵守其使用规则,读数
时视线要与尺面;如图所示为小明测量纽扣的情景,纽扣的直径是cm。29.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cm;(2)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3)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一个
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14.40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dm,刻度尺乙的分度值为。30.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75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的时间是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作计时工具,
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层的脉动次数是60次,那么,该同学乘电梯所用时间大约为秒。31.在下列题目中填上恰当的时间、长度(高度)单位:(1)在文化学校冬季运动会上王华百米赛跑的时间约为13.5。(2)王佳同学的身高为
168。(3)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32.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单位。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4;一节课的时间约为40;一场电影的时间约为1.5;燃完一炷香的时间约为60。33.在测量物体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多次测量、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34.测量值和之间的差异叫
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的方法。35.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物理学中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测量的误差。某同学用刻度尺对一物体长进行多次测量,测得数据为2.67cm2.67cm2.92cm2.68cm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的
分度值为,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36.如图所示,利用铅笔测量纸带厚度,图甲铅笔直径是cm;图乙纸带绕铅笔n圈,则纸带厚度是(填写表达式)。37.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为,将某种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30圈,则铜丝的直径是mm。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38.(1)如
图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甲、乙两物体的长度,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均是;则甲、乙两物体的长度分别为cm和cm。(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丙所示的“累积法”,图中紧密排绕的钢丝一共有20圈,则钢丝的直径为μm。(3)如图丁所示秒表是上体育课时常用
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的秒表示数为。39.下列是测量某些物体直径的实验(1)如图测量硬币直径:①该刻度尺的量程是。②硬币的直径是cm.(2)测量粗细均匀的铜丝直径,下列为实验步骤:A.计算出铜丝的直径;B.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地排绕成线圈,共n圈;C.测出线
圈的总长度s;D.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①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②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③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为D=(用步骤中的字母表示)。40.小段在家中找到一圈细钢丝,他想测出钢丝的直径。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方案,请你帮
他填写完整。实验器材:细钢丝、铅笔、。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将钢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如图所示,钢丝绕圈的总长度为cm;(2)通过计算得,钢丝的直径约为mm;(3)如果在绕圈时没有注意,使得绕出的线圈有重叠,会使测量结
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如果在绕线圈时没能做到线圈与线圈紧密靠拢,会使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