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七)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433.000 KB
  • 2024-09-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七)历史试题.doc,共(16)页,433.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adbc5fd969f5608166a4007359829a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麻阳一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周代的分封,就其对象而言有两种:一是对周以前各地原有方国进行的分封,另一种是对周王子弟、同族和功臣等的分封。这种做法A.使周

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承认了原有地方势力的政治地位C.实现了周朝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消除了原有地方势力构成的威胁【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对周以前各地原有方国进行的分封”可知,周朝时期对以往各地原

有方国进行分封,说明承认了原有地方势力的政治地位,故B选项正确;周王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选项错误;周朝没有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C选项错误;周代分封制的结果易出现地方割据力量,故D选项错误。2.中国夏商

之际的“方国”名称来源于商朝晚期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X方”的形式称呼这些诸侯部落或国家,它们与中原共主王朝夏、商构成一种政治联盟关系,而西周在广阔的疆域内授土授民,既封且分。这表明A.夏商实现了对方国的直接统治B.方国与夏商王朝政治关系平等C.分封制增强了对地方的

控制力D.分封制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答案】C【解析】【详解】夏商时期中原王朝和地方诸侯方国构成政治联盟,到西周时期“授土授民、既封且分”建立诸侯国,形成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表明分封制增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C项正

确;夏商时期中原王朝与方国是政治联盟,还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统治,A项错误;夏商王朝是各方国的“共主”,与方国不是平等关系,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不仅局限于边远地区的开发,D项错误。3.荀子言性恶”,认为“天道自然”,主张治国需“王霸兼用”

,被宋代理学家普遍视为有悖于圣人,是“儒门异端”而加以抨击和贬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宋代理学家否定荀子是儒学家B.荀子实际属诸子百家中的法家C.荀子思想因不利于地主阶级统治而被否定D.荀子思想体现了当时思想领域的融合状况【答

案】D【解析】【详解】荀子吸收道家“天道自然”观念,除了儒家的“王道”思想外,还主张采用法家的“霸”道治国,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融合状况,D项正确;宋代理学家抨击荀子为“儒门异端”,没有否定荀子儒学家的

身份,A项错误;荀子借鉴法家思想,本质上仍是儒家,B项错误;荀子思想代表了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历史上受到了重视,C项错误。4.在我国古代,婚嫁双方一般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一而终”的传统婚嫁习俗。《唐律·户婚》规定,子

女未征得家长同意,已经建立了婚姻关系的,法律予以认可。同时还规定,夫妻“义绝则离”。据此可知,唐朝A.婚姻观念比较开放B.冲破理学观念束缚C.主张婚姻自由平等D.婚嫁讲究门第观念【答案】A【解析】【详

解】据材料“子女未征得家长同意,已经建立了婚姻关系的,法律予以认可”“夫妻‘义绝则离’”可知,相比唐朝以前朝代,唐朝时期婚姻观念比较开放,故A选项正确;宋明时期才逐渐出现理学,故B选项错误;唐朝时期没有实现婚姻自由平等,

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婚姻讲究门第观念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5.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这说明A.曲辕犁在北方更早使用B.文献参考必

须多重印证C.壁画比文献更具可信度D.史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在贞观四年陕西三原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比历史文献记载的要早,这说明“文献参考必须多重印证”,B正确;A、C、D说法绝对。【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晚唐陆龟蒙

的《耒耜经》,称江东犁、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鉴别能力,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牛耕技术的成熟。6.东汉士族多以经学世家面目出现,唐朝高门士族对文学日趋

重视,士族家族遂由经学世家一变而为文学世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经学已丧失了正统的地位B.皇权对门阀士族的打击C.科举考试使选官标准发生变化D.庶族地主影响力的提升【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文学日趋重视”“由经学世家一变而为文学世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人们可凭借学识和才能进入政府,故C选项正确;儒家这时期没有丧失其正统地位,故A选项错误;这时期重视文学的主要原因是科举制的制度因素,而不是皇权对门阀士族的打击,故B选项错误

;庶族地主影响力的提升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D选项错误。7.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

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D.放任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税源锐减【答案】B【解析】【详解】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等政策推动

了农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说明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B项正确;“不抑兼并”等政策能够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不能说明地主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A项错误;贫富分化严重和政府税源锐减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D两

项错误。8.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B.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C.

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D.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由明清时期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和刘滋世经商致富,20年后又投资土地“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可得出当时已经出现了地权与资本互相转化现象,B项正确;材料并非意在强调再生产的资金不

足,A项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土地经营“开始”市场化的结论,C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执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不符合史实。9.据史料记载,北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包括对某些工业企业

提供资金、技术的支持和帮助,组织参加并举办国际展览会等。上述举措A.促使民族工业产品质量得到极大提高B.导致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C.有利于加强民族工商业的对外竞争力D.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答案】C【解析】【

详解】据材料“对某些工业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的支持和帮助,组织参加并举办国际展览会等”可知,北洋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民族工商业的对外竞争力,故C选项正确;材料所述北洋政府提供资金

、技术及组织国际展览会的措施有利于提高民族工商业对外竞争力,而不是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故A选项错误;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选项错误;D选项中“全面接轨”表述过于绝对,故D选项错误。10.20世纪初,报刊评论运用了大量新的外交词汇:

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国主义、强权、联盟、协约、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等等,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主流话语。大量外交新词汇的使用体现了当时A.民族意识开始兴起B.外交策略改变C.国人认清列强本质

D.外交的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国主义、强权、联盟、协约、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外交新词汇体现了国际外交理念及国际主权意识,反映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D项正确;A项,民族意识开始兴起于19世纪末且题干

并未全面体现民族意识,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当时中国的外交策略,排除;C项,题干并未强调与国人对列强的认知,排除。11.据统计,仅1937—1938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延安去的知识青年就达2万多,先后经各种途径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

外国专家华侨等共有6万多,远超1937年初中共党员的总数(4万)。这反映出当时A.抗日救亡成为国民的普遍追求B.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明显扩大C.中共的先进性得到空前的认同D.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的教育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抗日战

争中中共根据地建设。从材料时间信息可知,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或者汪伪政权相比,抗战时期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根据地的民主建设等因素吸引了大量到延安和解放区的学生、学者,故C项符合题意;“普遍”表述太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到延安和解放区的学生学者并

非都加入了中共,故B项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教育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12.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观点认为新文

化运动A.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B.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C.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D.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可知,新文化运

动使传统与现代文化碰撞融合,故选择C选项,排除A选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新文化运动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中的抉择,故排除B选项;结合所学,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民主思想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思想,故排除D选

项。13.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在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必须强化。”据此可知,七届二中全会A.对新型政权性质作出重要论断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C

.开创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得到各政党和团体的广泛拥护【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而是必须强化”可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即将建立的新政权的性质作出了重要的论断,即工人阶级领导的

人民共和国,故选A;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新中国还没有建立,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为执政党,排除B;1949年9月召开的新政协会议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七届二中全会得到中国

各政党的广泛拥护,排除D。14.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科学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

一工作法A.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满负荷工作法”中的承诺与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故A项正确。B项,题干信息未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排除。

C项,题干中的措施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活力,并未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题干中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但并未完全实现管理体制转变,排除。15.苏格拉底认为,统治者并不是那些拥有大权和王位的人,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

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由此推知,苏格拉底A.认为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B.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养C.否定雅典民主具有积极作用D.主张雅典完善法律实行法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签的人”“应该

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可知,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政治中的选举和抽签制度,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养,故B选项正确;苏格拉底强调统治者应具备政治素养,没有强调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故A选项错误;苏格拉底没有否定雅典民主的积极

作用,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法制,故D选项错误。16.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人们不再效忠于某个地区,某个贵族或国王本人,而是效忠整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威来自于民族,来自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民。这种现象说明A.法国大革命期间公民平等、个人自由思想盛行B.法国各阶层对天赋人权论

、社会契约论的认可C.法国大革命摧毁了等级观念,反封建色彩浓厚D.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想在法国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效忠整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威来自于民族,来自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民”可知,

法国大革命时期强调国家、民族、人民,说明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个人思想自由,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人们对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的认可,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了民族主义思想

,没有体现对等级观念的摧毁,故C选项错误。17.下表是美、德两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结构表(单位:%)。据此表可知A.美德两国农业生产逐渐落后B.就业结构与生产力水平有关C.德国的制造业实力超过美国D.结构不合理将

引发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数据可知,美国相比德国,第一产业的就业减少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比例都较快,说明就业结构与生产力水平有关,故B选项正确;两国农业就业比例减少不代表农业生产的落后,且没有全面反映材料

内容,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得出德国的制造业实力超过美国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两国结构不合理,并且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18.1780年6月由马萨诸塞州制宪委员会制定的州宪法,规定了大、小乡镇之间围绕邦议会代

表权、行政职位的设置、司法权的地位、邦与各乡镇之关系。马萨诸塞州宪法A.是美国地方最早的宪法B.标志着美国成为了联邦制国家C.突出该州在美国的地位D.为联邦宪法的制定提供了借鉴【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规定

了大、小乡镇之间围绕邦议会代表权、行政职位的设置、司法权的地位、邦与各乡镇之关系”可知,马萨诸塞州宪法调整了大小乡镇、邦与各乡镇之间的关系,为联邦宪法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故D选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马萨诸塞州宪法是美国地方最早宪法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标志美国成为了联邦制国家是通过178

7年宪法,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马萨诸塞州在美国的地位,故C选项错误。19.有学者指出,早在君主政体下,君主政权决定了德国政党对国家行政的有限影响;到德意志帝国时期,虽然流行多党政治,但德国政党数目不多,对其制约与管控也比较容易。这说明,德意志帝国时期A.政党之间矛盾激烈B.代议制

度有待发展C.经济发展不合时宜D.宪政意识尚未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内容可知,德意志帝国的政党数量不多,且容易控制,权力不大,这是代议制发展不完善的表现,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党政矛盾,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德意

志的经济发展,故C选项错误;德意志建立君主立宪制时宪政意识出现,故D选项错误。20.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

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下列文学作品与该剧作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剧情虚妄,台词荒唐”“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符合现代主义文

学的特点。A项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错误;B项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错误;C项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C项正确;D项彼得拉克《歌集》体现的是人文主义,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美术·19世纪以来的文学·现代主义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乡村是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家园。从古到今,乡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材料一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相比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耕种灭裂(草率、粗略),种而不莳(移栽

),俗名漫撒”。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

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材料二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但由于财政吃紧,执行不力。面对灾荒,政府用“灾民之壮

者”修路、垦殖、生产,并十分重视灾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短效和低效。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收效甚微。——摘编自王军《南

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材料三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受到鼓舞,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

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

民政府农业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收效甚微”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成功的意义。【答案】(1)整体有所发展,但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答出“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低”或“区域发展不平衡”均可

得分,其他答案不给分)大部分农民处于贫困状态,生活水平低下;农村商业发展受阻。(2)措施:成立专门领导机构;裁废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构建现代农业救灾体系(答出“改变传统救灾方式”或者“利用灾民进行灾后重建”也可以得分,其他答案不给分);组织农业合作社(或推行

农民合作运动)。原因: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低,政府财政困难;国民政府的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帝国主义侵略(或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等。(3)有利于农业经济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解析】【详解】(1)特点:此问考查学

生的“概括能力”,考生需要以句子为单位对材料进行概括,才能得到事物的特点,如概括材料“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相比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可知,宋代农村经济整体有所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概括材料“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可知,许

多地区农民贫困;概括材料“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可知,农村经济发展受阻。(2)措施:概括材料“农村复兴委员会”可知,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概括材料“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可知

,裁减苛捐杂税;概括材料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生产可知,以工代赈;概括材料“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可知,农民合作运动。原因:从外部寻找原因,既外因:从“1933年5月”可知,日本侵略东北,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经济侵

略;从内部寻找原因,既内因:概括材料“财政吃紧,执行不力”可知,政府财政困难,执行力度有限;政府腐败,官僚资本的掠夺。(3)意义:对于意义类题目,主要是它对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方面思考,如从材料“农民的探索与地

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可知,农村改革是离不开农民的自主探索与领导人的支持;从“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可知,有利于粮食的增加,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的收入;从“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可知,为其它地区改革提供借鉴,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22.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瞿秋白开始注意阅读有关方面的新书刊,汲取新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带领俄文专修馆学生参加游行,成为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1921年1月到达莫斯科,3月,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第十次全俄

共产党代表大会。此后在俄国两年间,他通过《晨报》《时事新报》向中国人民报道了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实况。1922年2月,经张太雷、张国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瞿秋白回到北京,此后专门从事党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1923年6月,瞿秋白在《新青年》季刊创刊号上发表

了其翻译的《国际歌》歌词。他还曾发表一百多篇论文和译作,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在各个时期的政治主张、方针、政策以及武装工农群众的思想。瞿秋白还参加了中共三大,并为大会起草了党纲草案。他出席了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并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工作。后来,他在遭到王明等人打击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后,便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工作。他翻译了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等论文艺的经典著作和苏联著名作家的文艺作品,积极开展文艺批评和倡导大众文艺。——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分析瞿秋白成为职业革命

家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瞿秋白一生的主要贡献。【答案】(1)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影响;五四运动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在俄国期间所见所闻坚定了他的革命理想等。(2)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积极领导中共早期的革命运动,投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工作,是

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等,是中共早期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之一;翻译苏俄(联)的文艺经典著作,是伟大的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瞿秋白开始注意阅读有关方面的新书刊”可

知是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影响;依据材料“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带领俄文专修馆学生参加游行,成为五四运动领导人之一”可知五四运动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依据材料“到达莫斯科,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第十次全俄共产党代表大会。此后在俄国两间,他通

过《晨报》《时事新报》向中国人民报道了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实况”可知在俄国期间所见所闻坚定了他的革命理想等。(2)依据材料“1922年2月,经张太雷、张国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可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依据材料“介绍和宣

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在各个时期的政治主张、方针、政策以及武装工农群众的思想”可知积极领导中共早期的革命运动;依据材料“他出席了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工作”可知投入建立革命

统一战线的工作,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依据材料“发表了其翻译的《国际歌》歌词。他还曾发表一百多篇论文和译作,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可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等,是中共早期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之一;

依据材料“他翻译了恩格斯、列宁、普列汉诺夫等论文艺的经典著作和苏联著名作家的文艺作品,积极开展文艺批评和倡导大众文艺”可知翻译苏俄(联)的文艺经典著作,是伟大的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地方政

府官吏责任集中,凡戍卫城池、稽查公共场所、缉捕盗匪、式器管制、邪教结盟治理、流民管理、禁赌禁烟.发展农业、征收赋税等皆其职贵。乾隆时,随着人口流动加大,城市强化保甲制度,将本地民户与以客商为主的短期流动人口编入保甲。此外,驻军、地方民团以及地方绅士也会参与城市治安管理。清乾嘉

后,城市治安每巩愈下,治安问题层出不穷。清代城市治安管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巩国了清王朝统治基础。——摘编自杨发源《清代地方城市治安管理研究》等材料二18世纪后期起,英国社会治安问题日益显现,呈快速增长趋势,并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治安问题的发生与城市人口暴涨有关。城市

经济水平一时无力容纳大量人口,导致严重的流民问题。而传统的非专职性和全民义务性的治安制度捉襟见肘。为此,英国政府展开綜合治理,采取禁止酗酒、安装街灯、改善城市环境等措施;实行道德习俗改良运动、建立现代警察制度等改革。英国由此建立

了较完善的现代社会管理机制,这正是蓬勃发展中的资本主叉社会所需要——摘编自许志强《应对“城市病”: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经历与启示》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期中英两国地方治理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后期中英两国地方治理的影响。

【答案】(1)同:政府发挥主要作用:重视道德教化:适应了统治需要,异:中国职能众多:英国职业化;中国凸显传统社会特征,英国具有近代化倾向:中国严格管控社会维护封建统治,英国制度化、服务型:中国多种力量参与,英国强化政府职能:中国问题丛生,英国取得较好

效果。(2)中国:巩固了专制统治;整顿了社会风气,强化了儒家伦理;阻碍了社会转型:英国:转变了政府职能: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城市状况;传播了文明观念;推动了社会进步;【解析】【详解】(1)同:据材料一“清代地方政府官吏责任集中,凡戍卫城池、稽查公共场所、缉捕盗匪、……、征收赋税

等皆其职贵”和材料二“英国政府展开綜合治理,采取禁止酗酒、安装街灯、改善城市环境等措施”可知,地方治理政府发挥主要作用:据材料二“实行道德习俗改良运动、建立现代警察制度等改革”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期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重

视道德教化作用,故中英两国都重视道德教化:适应了统治需要。异:据材料一“清代地方政府官吏责任集中,凡戍卫城池、稽查公共场所、缉捕盗匪、……、征收赋税等皆其职贵”可知,中国职能众多;据材料二“……建立现代警察制度等改革”可知,英国地方治理职业化;英国具有近代化倾向;

据材料“隆时,随着人口流动加大,城市强化保甲制度,将本地民户与以客商为主的短期流动人口编入保甲。此外,驻军、地方民团以及地方绅士也会参与城市治安管理。”可知,中国凸显传统社会特征;中国严格管控社会维护封建统治;中国多种力量参与;

据材料“英国由此建立了较完善的现代社会管理机制,这正是蓬勃发展中的资本主叉社会所需要”可知,英国强化政府职能,英国取得较好效果;据材料“清乾嘉后,城市治安每巩愈下,治安问题层出不穷。……”可知,中国治安虽取得一定成绩,但问题丛生、(2)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巩固了专制统治、整顿了

社会风气、强化了儒家伦理、阻碍了社会转型等方面回答。英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转变了政府职能、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城市状况、传播了文明观念、推动了社会进步等方面回答。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

创立于上海,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120多年来,创造了中国文化出版事业的辉煌。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目表(部分)——据商务印书馆网站整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潮流,请任选其中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

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可用1915—1922年为例,总结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潮流这一观点,然后根据“《妇女杂志》创刊,是一份

面向女性发行的综合性大型杂志。《英文杂志》《科学》杂志创刊发行。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出版《国音学生字汇》”等信息,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展开分析论证,论证时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