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北京市高考古诗词专练第一阶段训练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8 页
  • 大小 70.737 KB
  • 2024-10-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2届北京市高考古诗词专练第一阶段训练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届北京市高考古诗词专练第一阶段训练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届北京市高考古诗词专练第一阶段训练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2届北京市高考古诗词专练第一阶段训练 含答案.docx,共(38)页,70.73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99c976518e9f64f5ea41fe1b05f51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届北京高三语文古诗词专练第一阶段训练(含答案)篇章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饮中八仙歌(1)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2)口流涎,恨不移封(3)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4)。宗之潇洒美

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注释:(1)八仙:指诗中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

、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个人物。(2)麴(qū)车:酒车。(3)移封:改换封地。(4)衔杯乐圣称避贤:喜喝清酒而不喝浊酒,李适之以此暗讽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之事。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章骑马似乘

船”两句,写出贺知章因年老眼花而骑马落井的情态。B.“汝阳三斗始朝天”三句,抓住人物特殊身份,活画出他的享乐之态。C.“苏晋长斋绣佛前”两句,表现人物无法抵御诱惑而产生的矛盾行为。D.“焦遂五斗方卓然”两句,渲染了人物酒后卓

越的见识和雄辩的口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中的“白眼”,与黄庭坚《登快阁》“青眼聊因美酒横”中“青眼”意味是相同的。B.本诗中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

中的李白形象是完全一致的。C.本诗与《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同为七言歌行体,都是一气呵成,并且一韵到底。D.本诗的风格幽默谐谑,情绪颇为欢乐,语气很是轻快,与作者一贯的“沉郁”诗风不同。3.《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开生面的“群像诗”。诗中不

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请分条概述,每条举两例说明。(6分)篇章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王大昌龄赴江宁(1)岑参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旧家富春(2)渚,尝忆卧江楼。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3)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注释:(1)公元740年,51岁的王昌龄被更为江宁县丞。江宁,在

今江苏南京。作者在长安与他饮酒道别。(2)富春:富春江,即浙江流经富阳县的那一段。下句的卧江楼是指富春江畔的楼。(3)南徐州:在今江苏镇江。作者父亲曾在当地为官。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时”句是说王昌

龄在政治清明之时得不到重用。B.“泽国”句是说王将奔波千里赴江宁水乡任一小职。C.“旧家”句是说作者由江宁联想到岑氏旧家所在。D.“穷巷”句是说作者联想朋友到任江宁后的处境。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群公”句中对

比明显,作者使用“独”字寄予情感沉重。B.作者回忆曾与王昌龄在南徐州,风雪夜抱被长谈之事。C.作者想象朋友到达京口见到桃花盛开,写诗消解苦闷。D.作者认为王是深藏的潜龙,今后必将如“黄鹄”高飞。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对朋友寄予的情感。(6分)篇章三:阅读

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春从天上来(注)吴澈会宁府遇老姬,善鼓瑟。自言梨园旧籍,因感而赋此。海角飘零。叹汉苑秦宫,坠露飞萤。梦里天上,金屋银屏。歌吹竞举青冥。问当时遗谱,有绝艺、鼓瑟湘灵。促哀弹,似林莺呖呖,山溜泠泠。梨园太平乐府

,醉几度春风,鬓变星星。舞破中原,尘飞沧海,飞雪万里龙庭。写胡笳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酒微醒。对一窗凉月,灯火青荧。(注)春从天上来:词牌名。词人以宋臣身份出使到金国都城会宁府,被强行留滞。此词作于靖康之变后。1

.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海角飘零”写老姬也写自己,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B.词人写琴瑟之音如娇莺呖呖,山泉泠泠,体现音乐带来的快乐感受。C.“鬓变星星”中的

“变”字,将过往之美好与如今之衰老突显出来。D.“舞破中原”写得惊心动魄,干戈撞击、战尘弥漫之状,如在眼前。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梦里”两句如实描绘词人在金碧辉煌的金国宫殿听音乐的场景。B.“尘飞沧海”化用“东海三为桑田”的典故,隐喻现实

的沧桑巨变。C.词人以“胡笳幽怨”暗示了老姬流落金国,飘零憔悴,内心幽怨。D.词作将视觉听觉相结合,巧妙而又形象地传达了词人复杂的心绪。3.词作以“对一窗凉月,灯火青荧”作结,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篇章四:阅读下

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九)陶渊明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1)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2)诚可学,违己讵(3)

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注释:(1)汩:搅混。(2)纡辔:放松缰绳。(3)讵:难道。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晨”两句,写清晨听得叩门声,诗人衣裳也不穿好就开门,表现了诗人对来访者的无礼。B.“褴缕

茅檐下,未足为高栖”,意为居陋室且衣衫不整,不算高隐之人,诗人对此内心不安。C.“壶浆远见候”与“且共欢此饮”呼应,体现出田父的纯朴热情,也含诗人借欢饮消愁之意。D.“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意为放松马缰,随顺世俗,学来容易,但却

违背自身本性。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因田父叩门送酒,而有感田父“有好怀”,并产生了自己与时势相违之叹。B.陶渊明虽对田父之言深有感怀,但仍然表示自己的禀性、志趣很难与世俗相谐。C.这首诗叙事朴实,有生活气息

,充满融洽气氛,语言亲切自然,体现陶诗风格。D.这首诗展现了陶渊明孤高独立的一面,其情怀志趣与《归园田居(其一)》类似。3.这首诗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篇章五阅读下面一组诗,完成下列小题。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王安石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①学凤凰。霜筠亭苏轼解箨

②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题画竹郑板桥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注释)①伶伦:指乐官。②解箨:竹笋脱壳。1.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钱诗以人拟竹,借竹“待我归”的形象,巧妙

地表现了“我”与幽竹志趣相投。B.王诗借竹欲得乐官赏识发出妙音的热望,表达出诗人想一展才华有所建树的渴望。C.苏诗中竹之不能把持自己、孤高狂傲的形象,是诗人狂放不羁性格的生动写照。D.郑诗描写的是秋风中的竹子,其形象生动鲜活、个性鲜明突出、气

质超凡脱俗。2.这组诗中的加点字都增强了表情达意的效果,请选择钱诗或王诗中的加点字加以赏析。(6分)3.这组诗多采用衬托手法,请分析苏诗或郑诗如何运用这一手法来咏竹言志的。(6分)篇章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鲍照幽并(1)重骑射,少年好驰逐。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2)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3)石梁有余劲(4),惊雀无全目。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5)。注释:(1)幽并:古二州名。(2)鞬:弓袋。象弧:用象牙装饰的

弓。雕服:雕绘的箭囊。(3)雁门、楼烦:边疆要塞。(4)石梁有余劲:语出春秋宋景公事。宋景公射出的箭的余力尚能射入石堰。(5)虎竹: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信符,符分为二半,朝廷留右符,郡守或主将分得左符。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幽并重骑射”二句,写出了幽并少年豪侠尚武的形象。B.“毡带佩双鞬”二句,对少年的装束做出了具体的描绘。C.“兽肥春草短”句中把敌人比作野兽,点明要武力征讨。D.“惊雀无全目”句,写出了射箭者技艺高超,精准无比。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开门见山

,直接点出人物形象,笔墨简洁精练而引人注目。B.本诗采用写实手法,详细地描绘出了少年从早晨到夜晚的经历。C.“石梁”用宋景公的典故,其目的是为表现宋景公的英勇无畏。D.本诗语言绚丽、含蓄,诗人李白则传承了这

一风格,惊遒绝人。3.本诗塑造了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其精神品质集中表现在后四句,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篇章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①。注释:①君平:西汉

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1.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中的“蚕丛”与《蜀道难》中“蚕丛及鱼凫”中的“蚕丛”意义相同。B.颈联中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描绘了一幅瑰丽的蜀道山水画卷。C.尾联写作者告诫友人一定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

人要积极追求功名。D.本诗运用了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风格清新俊逸,开阖顿挫,变化万千。2.诗歌的尾联运用了典故,含蓄蕴藉。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3分)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B.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登快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3.《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是写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篇章八: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读杜诗(1)陆游城南杜五(2)少不羁,意轻造物呼作儿。一门酣法(3)到孙子,熟视严武名挺之(4)。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5)非唐诗。向令天开太宗业,马周(6)遇合非公谁?后世但作诗人看,

使我抚几空.嗟咨。注释:(1)此诗作于陆游被罢官后闲居绍兴时,诗人已71岁。(2)杜五:杜甫的祖父杜审言(3)酣法:作风。(4)挺之;严武父亲的名字。(5)《生民》《清庙》:均为《诗经》篇名。(6)马周;起初怀才不遇,后受到唐太宗重用。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意轻”句,写少年杜审言狂放不羁,称大自然为“小儿”B.“惜哉”句,写杜甫虽然有千万种本领,可惜却未能施展。C.“《生民》”句,写杜甫的诗境界宏远,绝非一般唐诗可比。D.“后世”句,写后世人应把杜甫当作诗人的典范予以尊崇。2.下列对这

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四句写杜氏祖孙的态度风貌,为塑造杜甫的非凡气度作铺垫。B.两个“空”字,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生前遭际和身后名望的惋惜。C.诗人用马周遇太宗的典故,意在说明与马周相比,杜甫更有才华。D.诗人借读杜诗来抒己怀,抒发了徒有壮志而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感。

3.本诗中的杜甫形象与你阅读杜甫诗歌后认识到的杜甫一致吗?请从《望岳》《蜀相》中任选一首,结合《读杜诗》的具体内容说明理由。(6分)篇章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

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①杨炎正是

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

,点明时间。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C.“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D.“尚想三径菊花

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词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篇章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裴将军宅芦管歌岑参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可怜新管清且

悲,一曲风飘海头满。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夜半高堂客未回,只将芦管送君杯。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注释:(1)白狼河北、

玄兔城南:泛指辽宁中部一带地区,唐时为东北边防要地。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开头四句写了芦管的产地及其具有特色的声音。B.“海树”两句继续写芦管的声音,用边地之景象来衬托。C.“弄调”两句用“啾飕”“窈窕”来写芦管声调的美

妙。D.“夜半”两句写主人在酒宴中边吹芦管边等客人的情景。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开头写芦管声音的清悲,透露出边地的凄清和悲凉,以苍凉气氛引起全诗。B.“巧能”两句构思独特,诗人巧妙的把曲调的描写与眼前所见之景结合起来C.诗的后四句写更阑人静,宾客爱听

芦管不愿离开,进一步突出芦管音调之动人。D.整首诗写芦管声,既用边地景物来烘托,又与箫笛之声来比较,手法独特高明。3.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篇章十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哀江头(1)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

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注释:(1)唐肃宗至德元年秋,安禄山

攻陷长安,杜甫被叛军抓获。第二年春,杜甫脱逃,沿长安曾经的风景胜地“曲江”潜行,因事感怀,创作此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冠以“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诗中回荡着抚时感事的哀痛之情。B.全诗即景生情,表达了诗人真诚的爱国之情,以及深

沉的国破家亡之痛。C.从“霓旌下南苑”的欢愉到“血污游魂”的悲惨结局中寓有深刻的教训之义。D.从结构上看,全诗是先从追溯对昔日的回忆写起,之后再从回忆转到现实。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细柳新蒲为谁绿”与姜

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有异曲同工之妙。B.“苑中万物生颜色”写御驾游苑使花木生辉,直接描绘了帝、妃游苑的欢乐情景。C.“明眸皓齿”一词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象。D.“人生”两

句以无情反衬有情,意谓江水江花无情,而人生有情、泪沾胸臆。3.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杜甫的《哀江头》和《登高》这两首诗思想感情上的异同。(6分)篇章十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早发渔浦潭(1)孟浩然东旭早光芒,渚

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2)。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注释:(1)渔浦潭:今浙江富阳县东南。时诗人在此处漫游。(2)水獭捕鱼为食

,常捕鱼陈列于水边,有如陈物而祭,称为祭鱼,亦称獭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B.五六句写光线变化使视野更开阔,细节真实生动。C.诗人

取景于日常,用语平实质朴,风格清淡自然。D.本诗于叙事中写景,笔触生动,堪称“诗中有画”。2.“猿”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诗句写“猿”与其他三项寄寓情感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B.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C.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韩愈《湘中》)D.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徐祯卿《送萧若愚》)3.同样写早行,《早发渔浦潭》与《早发》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6分)早发李郢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篇章十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题杜甫画像王安石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①。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

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游。注释:①雕锼:雕刻。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浩荡八极”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洪荒天地之中,事物丰富繁多。B.“丑妍巨细”两句说杜甫的诗写尽了

世间百态,不见斧凿痕迹。C.“瘦妻僵前子仆后”一句详细描绘了诗人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D.“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化用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2.“青衫老更斥”一句中以“青衫”代指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

法的一项()(3分)A.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B.昔日青衫遇知己(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二首》)C.尚忆青衫陪众隽(陆游《书怀》)D.青衫昔作督邮时(刘克庄《挽黄岩赵郎中二首》3.这首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表达

了什么情感?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篇章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雨雪曲江晖(1)边城风雪至,游子自心悲。风哀笳弄断,雪暗马行迟。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恐君犹不信,抚剑一扬眉。注释:(1)江晖:

南朝陈诗人。曾直言进谏而不被君王采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边城风雪至”概括交代了边关萧萧北风、漫天飞雪的自然环境。B.“游子自心悲”一句刻画了戍边士卒思念家乡、斗志消颓的

形象。C.“抚剑一扬眉”表现戍卒手执长剑、远赴疆场、以死明志的决心。D.本诗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通篇充满一种悲壮慷慨的激情。2.“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一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B.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两首诗都

具体描写了边塞的风雪,请结合诗句,分析“风雪”形象在营造意境、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6分)篇章十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偶来顾炎武①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②老一丘。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③无求。柴车向夕逢元亮,款段乘春遇少游④。鸟兽同群终不忍,辙环非是为身谋。注释:①顾炎武:

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他为了抗清而在多地辗转。②栖迟:游息。③故:通“固”。④款段:驽马。少游:指汉代的马少游。1.下列对这首诗前四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湖上”即“湖边”,作者偶然来到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B.“

老一丘”是说作者若愿意,可以选择在此地生活到终老。C.“赤米”是颜色发红、高品质的米,“足”是说物资充足。D.用“青”“绿”来描写自然风光,色彩丰富,颇具画面感。2.本诗后四句用“元亮”“少游”“鸟兽同群”“辙环”等典故来

表达心志,下列对这几处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亮”是陶渊明的字;作者能够在精神上与陶渊明相遇,可以过上闲适的生活。B.马少游乘马车疾驰,气势煊赫,但坐在简陋柴车上的作者不羡慕那样的富贵生活。C.“鸟兽同群终不忍”化用了孔子

的“鸟兽不可与同群”,作者与孔子的想法类似。D.“辙环”,既指孔子周游列国而车辙往复,也指作者自己为抗清在多地奔波辗转。3.有些古诗在拟题目时,只借首句前两字来代题,实际相当于无题。但对于这首诗的题目,有评论家说,本诗“以‘偶来’二字为题,似同无题,然全首寓意尽

在此二字中”。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偶来”二字体现了全诗怎样的寓意。(6分)篇章十六: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二月一日三首①其一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椒花媚远天②。明

光③起草人所美,肺病几时朝日边④。其二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惟听棹相将,(注)①杜甫流寓云安时曾计划出峡以避乱、返

长安。②远天:指云安,荆楚有采椒花制酒祝寿俗。③明光:指起草文诰的明光殿,诗人曾于宫中落笔为文。④日边,指朝廷。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首联上句写时值腊月寒天,却已春意

萌动;下句写云安寒冷,江面肃杀令人伤悲。B.其一颔联“何处”句写听觉,听到大雁的鸣叫;“谁家”句写视觉,看到江船逆流上行。C.其二首联写“寒轻”“日满”,呈现“山烟碧”“江雾黄”的美景,以色彩凸显冬日之美。D.其二颔联写女子背盐出井,男子打鼓发船,既写民情,也体现了云安多

盐、临江的特点。2.雁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下列诗句中的“雁”,与“一声何处送书雁”句中的“雁”,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B.孤雁不饮啄,飞鸣念群声。(杜甫《孤雁》)C.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

年年秋雁飞。(李峤《汾阴行》)D.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李愚《思妻诗》)3.两首诗的尾联非常巧妙地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异同。(6分)篇章十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高斋视事谢朓(1)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披衣就清盥

,凭轩方秉笔。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2)。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注释:(1)谢脁,南朝齐文学家。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视事,处理政务。(2)纷诡,指官场混乱。非一,不能一致、难以治理。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写寒雾消散,白日显露出来,“映”字写出了远处尚未消尽的白雪与青山相互映衬的景象。B.三四句,写江边村落与树木隐约可见,其中“暧暖”与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中的“暧暖”意思相同。C.五六句,写起身披衣,洗漱之后坐

在窗前开始写字作画,体现出志趣高雅、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D.七八句,说丰盛佳肴只吃一菜足矣,排场显赫所居不过一屋,由此可见作者不以优渥的物质生活为乐。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高斋周围的景色,以动衬静,虚实相生。B.

五句至八句叙事,多角度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C.最后四句抒发情怀,“空”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D.诗歌融景、事、情于一体,景中含情,事中寓志。3.诗歌尾句“锁吾愁与疾”中的“锁”字,有另一版本作“销”,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诗说明理由。(6分)篇章十八:阅读下面的宋词

,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宋)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1);云山摛(2)锦,朝露漙漙(3)。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4),似二陆(5)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

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注释:(1)耿耿:明亮。(2)摛(chī):舒展,铺陈。(3)漙漙(tuán):形容露水多。(4)长安:代指宋都汴京。(5)二陆:

指西晋诗人陆机、陆云兄弟。二人在年青时入洛阳,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孤”“青”“野”“残”四字,渲染了旅途中凄清孤寂的环境和心境。B.“渐”字领起的十六字形成对仗,描写的早行景象宛然在目,极具画面感。C.诗人“

凭征鞍无语”,“无语”表达出无缘与二陆“共客长安”的怅惘之情。D.这首词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情感起伏跌宕,层次井然,文思连贯。2.这首词多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对相关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致君尧舜”

化用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表达出苏轼兄弟的政治追求。B.“用舍”两句化用《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C.“但优游卒岁”化用《左传》中的“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表情达意更为简洁。D.“且斗尊前”化用牛僧孺“休论世上升

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传递的情感相似。3.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认为这首词的作者并非苏轼,但多数研究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阐述理由,反驳元好问的观点。(6分)篇章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寄黄几复①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

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三折肱③。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①本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当时诗人于山东德州任职。黄几复,诗人朋友,时于广东四会县任职。②《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居徒四壁立”,极言家贫。

③《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意为一个人如果多次跌断胳膊,就可以做个好医生。“蕲”同“祈”,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居两地,南北远隔,音信难通,想要委托鸿雁传信也做不到

。B.颈联上句写友人生活清贫,赞其为官清廉,下句赞其经历多重困境后练就办事才干。C.尾联想象友人身处恶劣环境仍坚持读书,既表达敬佩、怜悯之意,也为友人鸣不平。D.全诗善于用典,翻出新意,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又情深意挚,寄慨深长,亲切感人。2.著名诗人张耒曾评

价颔联为“真奇语”,如何理解张耒的评价?(6分)篇章二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白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①。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②,西下峨眉峰。为

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③。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琴曲名。②绿绮:古琴名。③有《风入松》琴曲名。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

首前两联叙述并描绘卢子顺所弹琴声仿若寒松在风中发出的悲凉之音。B.第二首前两联叙述并描绘蜀僧弹奏的乐声像连绵的高山涧谷中的松涛一般。C.两首诗都重在表现琴乐的艺术魅力,所以诗人都没有写弹琴的时间和地点。D.两首诗不仅描绘了音乐所引发的听者的艺术想象,而且还暗示了乐曲名称。2.咏乐诗中往往会融

入诗人的感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融入自己听不懂幽人所弹琴曲、不能做其知音的愧疚之情。B.第一首隐含了对弹琴之人在洁白的雪花纷纷飞扬中乱弹琴的批评。C.第二首用“为我一挥手”表达蜀僧用弹琴的方式来寄寓离别之悲。D.第二首用“客心洗流水”表达听了动人的琴声后受到陶冶的感

受。3.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6分)参考答案篇章一1.A2.D3.嗜酒贪杯(或:海量好饮)。如汝阳王恨不得改封酒泉,左相饮酒如鲸鱼吞百川,李白常醉眠酒家,焦遂一喝就是五斗……放纵不羁(或:有真性情、潇洒狂放)。如贺知章醉跌井底竟会熟睡不醒,汝阳王敢酒后上朝拜见天子

,苏晋迷酒最终忘记礼佛,张旭醉后狂放挥毫、笔走龙蛇……傲视权贵(或:有风骨、傲岸不屈、不向权贵低头)。如左相衔杯以嘲讽权臣,宗之举杯时白眼睥睨一切,李白酒后对天子召见不唯唯诺诺,张旭醉后脱帽露顶、倨傲不恭……【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

因年老眼花而骑马落井”错,应是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意味是相同的”错。本诗中“白眼”指视俗

人之眼;而“青眼聊因美酒横”中“青眼”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B.“完全一致”错。本诗中李白是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李白既傲视权贵,又有对现实的不满;《蜀道难》中的李白则充满了

浪漫气质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C.“都是一气呵成,并且一韵到底”错,本诗在音韵上是一韵到底,一气呵成;而“燕歌行”押韵的字依次为“贼”“赐”“间”“山”“雨”“舞”等,并非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故选D。3.本

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诗中塑造了八个人物形象。八仙中首先出现的是贺知章。他是其中资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个。在长安,他曾“解金龟换酒为乐”。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杜甫活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

骑马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他旷达纵逸的性格特征。其次出现的人物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宠极一时,因此,他敢于饮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与众不同,路上看到麴车(即酒车)竟然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

到酒泉(今属甘肃)去。接着出现的是李适之。他于天宝元年(742年),代牛仙客为左丞相,雅好宾客,夜则燕赏,饮酒日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一语点出他的豪华奢侈。然而好景不长,开宝五载适之为李林甫排挤,罢相后,在家与亲友会饮,虽酒兴未减,却不免牢骚满腹,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

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结合他罢相的事实看,“避贤”语意双关,有讽刺李林甫的意味。这里抓住权位的得失这一个重要方面刻画人物性格,精心描绘李适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很耐人寻味。三个显贵人物展现后,跟着出现的是两个潇洒的名士崔宗之和苏晋。崔宗之,是一个倜傥洒脱,少年英

俊的风流人物。他豪饮时,高举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喝醉后,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不能自持。接着写苏晋。他一面耽禅,长期斋戒,一面又嗜饮,经常醉酒,处于“斋”与“醉”的矛盾斗争中,但结果往往是“酒”战胜“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爱逃

禅”了。短短两句诗,幽默地表现了苏晋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纵而无所顾忌的性格特点。接着是主要人物李白。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习以为常,不足为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这

一句,顿时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了。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强烈地表现出李白不畏权贵的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虽未必是事实,却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杜甫是李

白的挚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质方面并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将李白塑造成这样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备,焕发着美的理想光辉。这正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喜爱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另一个和李白比肩出现的重要人物是张旭。他“善草书,好酒

,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杜臆》卷一)。当时人称“草圣”。张旭三杯酒醉后,豪情奔放,绝妙的草书就会从他笔下流出。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

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脱帽露顶王公前”,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礼仪!它酣畅地表现了张旭狂放不羁,傲世独立的性格特征。歌中殿后的人物是焦遂。袁郊称焦遂为布衣,可见他是个平民。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那时他更显得神情卓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惊动了席间在座的

人。诗里刻画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见识和论辩口才,用笔精确、谨严。题目要求概括出诗中不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可以从他们的性格爱好出发,概括出“嗜酒贪杯”的特点,或者是性格行为方面的“放荡不羁”,或者是精神气质

方面的“傲视权贵”。根据上面分析举出例子即可。篇章二:1.C2.B3.同情好友怀才不遇,远谪他乡;激励好友见美景要赋诗以振奋精神;劝慰好友珍重自我,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转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含义的能力。C.“作者由江宁联想到岑氏旧家所在”错误,“家”在这里是“

居住”的意思,句意指岑参过去曾随父居住在富春江畔。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回忆曾与王昌龄在南徐州,风雪夜抱被长谈之事”错误,作者和王昌龄没有同在过南徐州。诗句是指作者此时的处境:穷巷独居,荧荧一盏孤灯相伴,北风卷着雪花在屋外肆意飞舞,如此寒凉之景,

作者想起将远行的好友王昌龄,漫漫征程孑然独往,好友的凄凉光景当比自己尤甚;情动之下,临别之余,诗人邀好友再抱被同宿,一叙寒暖。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此四句写为将赴贬所的王昌龄饯行,悲凉忧郁

的气氛笼罩着大家。君子临治世,当有为于天下,而王昌龄却难君臣遇合,被贬外官。诗人叹息王昌龄徒有生花之诗笔和可干青云的文章,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以展自己的经世才华。同情好友怀才不遇,远谪他乡;“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此四句为诗人想象王昌龄南行至京口时,

当是桃花烂漫的季节。虽然孤舟孑行,无人做伴,见此桃花纷纭、春意盎然之景也必当诗兴大发,佳篇连成,精神焕发起来。激励好友见美景要赋诗以振奋精神;“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此四句写诗人赞赏王昌龄的高才大器,虽不得明君赏识,一时重

用,亦当如葆真之潜龙,待举之黄鹄,终有一日青云直上,鸿图再展。劝慰好友珍重自我,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转机。篇章三1.B2.A3.词人临窗枯坐,唯有一轮凉月、一盏青灯相伴,营造了凄凉寂寞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和国破家亡的

沉痛之情。词句以景结情,意蕴悠远,耐人寻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快乐感受”错,“促哀弹,似林莺呖呖,山溜泠泠”意思是说弹奏的既迅疾又悲凉,琴声犹如林中的黄莺,发出呖呖鸣声

,又如山涧传来的泠泠水流声,是悲凉哀伤的感受。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A.“如实描绘”错,“梦里天上,金屋银屏”以虚笔,写故国歌舞升平,恍若梦里天上一般。二句极写帝王生活的奢华、淫糜,暗讽之意顿现,虚

笔点染,借以代指本朝故事,寓意便非同寻常,应该是虚写。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结尾两句“对一窗凉月,灯火青荧”意思是说只有自己对着窗外冷冷的月光,屋里青色的灯火微微闪烁。看似轻飘之言,又把词人带到真正的现实,

凉月、青灯,一切都已成陈迹,恍然如一场春梦。结尾两句使用白描手法,以景结情,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让人身临其境,“我”酒后微醒来,睡眼朦胧间靠窗独坐,寂静无声,唯有头顶一轮明月相伴,却是一种侵入肌肤的凉凉,另有一盏青灯,寂寂燃烧着,荧荧青光中别是一种寂寞和凄凉。词句以景结

情,情景交融,意蕴悠远,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此词最大的特点是运笔巧妙,对比强烈。梦里天上,金屋银屏,而现实却是国破家亡,今昔难比。往日美姬成憔妇,昔日佳音为遗曲。强烈的对比、强烈的情感,体现了词人对于国家灭亡的痛惜,以及晚年飘零异乡的孤独、寂寞和凄凉。篇章四1.D2.A3.

①诗歌中田父与诗人一问一答,田父劝陶渊明不要与时势违背,最好还是回到官场去“汩其泥”,随波逐流;②陶渊明回答“吾驾不可回”,表达了自己隐居避世、不愿重返仕途的决心;③在宾主对酒谈天的一问一答中,写出了宾主

各自不同的价值追求,并在对比中突出诗人不流于世俗的高洁志趣和高尚人格;④诗歌以问答形式,叙事自然亲切,叙中寓议,诗节舒缓。【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体现了诗人对来访者的无礼”理解有误。这两句意思是:清早就听敲门声,不及整衣去开门。表现了作者

急于见到来访者的激动之情。B.“居陋室且衣衫不整,不算高隐之人,诗人对此内心不安”理解有误。这两句意思是:穿着破烂的衣服住在草屋里,这样的地方是不适合您这样的人来住的。这是田父不希望作者栖身于山野之中,希望他能回归官场。C.“诗人借欢饮消愁之意

”有误。“壶浆远见候”的意思是:老农带着酒远道赶来问候我。而“且共欢此饮”的意思是:姑且一同快乐饮酒。“欢”有欢乐的意思,由上两句“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不难得知,作者清楚自己不适合官场,更适合饮酒生

活,并为此而感到开心。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并鉴赏其情感的能力。A.“陶渊明……产生了自己与时势相违之叹”错误。“疑我与时乖”田父劝陶渊明不要与时势相违,而不是陶渊明自身的想法。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鉴

赏诗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文中“‘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四句用引号标注,很明显是语言描写。这四句的意思是:“穿着破烂的衣服住在草屋里,这样的地方是不适合您这样的人来住的。现在举世都以随波逐流为时尚,希望您也随着混日子就是了”

。根据句意不难得知,这是田父对陶渊明说的话。从田父的话中我们可知:田父劝陶渊明不要与时势违背,最好还是回到官场去“汩其泥”,随波逐流;而“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六句则是陶渊明的答语,其意思是:“我深深感激您这一番话的好意,但是我

生来就缺少和世俗苟合的性情。回车改辙、曲道而行倒也不是学不来,但那样就违反了自己的本心,岂不走入迷途!且来一同欢饮吧,至于我的车驾是不可以回转的”,“吾驾不可回”,表达了自己隐居避世、不愿重返仕途的决心;田父认为宁愿随波逐流也要置身官场,而陶渊明认为不能违背本心,在宾主对酒谈

天的一问一答中,写出了宾主各自不同的价值追求——一人追名逐利,一人淡泊名利。在这种对比中,突出陶渊明不流于世俗的高洁志趣和高尚人格;诗歌以问答形式,一问一答,语言质朴,叙事自然亲切,叙中寓议,诗节舒缓,语气和

谐。篇章五1.C2.示例一:“始”是才的意思,表示作者的突然发现。在与其他植物一片暮春景色比起来,此时的竹子依旧苍翠,体现了竹的独特气质,也表达了诗人对竹的喜爱之情。示例二:“终”是最后的意思。表明竹子虽然最初与蒿藜等野草在

相同的环境下生长,但毕竟竹子与这些野草不同,最后终会长成松柏之姿,能够挺风立雪。一个“终”字,表现出竹子不屈的性格,也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赞美之情。3.示例一:在苏诗中,用新竹的柔弱之态来衬托竹子迎风立雪的英姿,作者首先描写刚刚脱壳的新竹的柔弱,好像都不能挺立,但即使如此,已经表现出

竹子所特有的风骨,等到霜雪到来时,你就可以看到竹子迎风立雪的英姿了。作者以竹子自喻,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心。示例二:在郑诗中,作者以秋风来衬托竹子的英勇无畏,即使它有着“触石穿林”的狂态,但竹绝不屈服于它的淫威之下,勇敢的和

它作斗争。此诗明写竹子,其实是表达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决心。【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竹之不能把持自己、孤高狂傲的形象,是诗人狂放不羁性格的生动写照”对诗句理解错误。诗的首句“解箨新篁不自持”的意思是刚刚脱壳的嫩竹显得非常娇弱,好像无法保持挺立,

随时有倒下的可能。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在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中,“始”字用的极佳。“始”有开始的意思,但在诗中有一种突然发现的意思,联系上句“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所描绘的情景,春天就要过去,木棉花和杏花已经凋谢,此

时是一片暮春的衰残景象,但竹子则不同,此时它依旧苍翠,显露出勃勃的生机,好像是在等着主人归来。“始”字表明作者在于其他植物的对比中突然发现竹子的独特气质,表达出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在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中,“终随松柏到

冰霜”中的“终”字是最终、最后的意思,联系上一句“曾与蒿藜同雨露”,虽然竹子最初与蒿藜等野草共同生长,但毕竟竹子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它不会象这些野草一般随便凋落,也不会随风摇摆,像最后一定和松柏那样,在风雪面前

不低头,挺风立雪,这个“终”字显示出作者对竹子的品格的赞美之情。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于后两首诗中的衬托手法,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义在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方面来展开分析。在苏诗中,第一句“解箨新篁不自持”,写出了刚刚脱去外壳的嫩竹的柔弱之态;第二句“婵娟已有岁寒姿”则

是说明在这柔弱的外表下,是竹所特有那种孤高不群的气质已经显现出来;“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则是表明在面对严寒霜雪的严酷环境下,才真正显出竹子那不屈的风骨。此诗先写新竹柔弱之姿,接着写了竹子与

霜雪的斗争之态,应新竹的柔弱来衬托长成的竹子的英姿,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精神的敬佩之情,也暗喻了作者对自己事业的坚定信心。郑诗首先写“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这两句写出了秋风的狂态,似乎有横扫一切的气势;接着作者写“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

斗一千场”,此处作者描写竹子与秋风作斗争的英姿,哪怕秋风“触石穿林惯作狂”,但竹子却并不惧怕,要与它“挺然相斗一千场”,以秋风的狂态衬托竹子的勇敢,这就生动的写出了竹子不惧秋风的英勇形象,表达出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决心。篇章六1.C2.A3.①任侠少年在面对外寇未灭,边城形势紧张这一现状

时,表明心迹,誓请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②突出了少年的爱国/保家卫国、英勇无畏的精神,点明了诗歌主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把敌人比作野兽,点明要武力征讨”说法错误。“兽肥春草短”是说正是打猎的季节,野

兽已经肥壮,但草还没有长起来。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与赏析能力。B.“本诗采用写实手法”说法错误。本诗多处采用夸张的手法。如“朝游”二句很具体夸饰英雄的骑术神速精妙。C

.“其目的是为表现宋景公的英勇无畏”分析错误。其目的是为表现少年的英勇无畏。D.“本诗语言绚丽、含蓄”说法错误。从诗中“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等诗句可看出本诗的风格是豪放俊逸。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表明当时外寇未平,时常侵略边关的城池。在外寇未灭,边城在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紧张形势之下,英雄表示了“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的愿望。“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是说少年愿意去边疆报国,统领士兵与敌人作战。“白羽”,箭名;“虎竹”,

指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这四句的意思说外寇还未平定,边疆的城池局势紧张,经常出现危险的局面。任侠少年誓请留一白羽箭,将来手持虎符为国建功,奋战疆场。此处表现出一个胸怀建功报国之志的任侠好年的英武形象。从

这四句诗中,可以体会出少年为了保家卫国而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全诗充满着英雄的豪气和爱国热情,主题突出,内容感人。篇章七1.C2.D3.相同点:《蜀道难》和《送友人》都描绘了蜀道的高险,都有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关怀。

不同点:《蜀道难》写出了蜀道景物的凄冷,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而《送友人》写出蜀道景色的动人优美,作者对友人的劝慰: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不要相信君平的占卜”“鼓励友人要积极追求功名”错。尾联意思是,个人的

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这是告诫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表明他虽遭权贵的

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B.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表达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C.借用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的典故

,表示作者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D.追忆往事,没有用典。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相同点:都描绘了蜀道的高险,都有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关怀。《蜀道难》,一方面“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反复吟咏,直接抒发对蜀道难的感慨;另一方面,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的手法以渲染蜀道之难,透露出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忧虑与关切之情。本诗“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

上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刻画了蜀地崎岖难行,透露出对入蜀友人的忧虑与关切。不同点:《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写蜀道景物

的凄冷,“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本诗,“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描写了蜀道风光的瑰丽优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篇章八1.D2.C3.不一致。在陆游的《读杜诗》中,诗人

运用典故,将马周和杜甫二人相对比,点明了杜甫有着如马周一样的才能,但是却没有遇到明主。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这首诗中杜甫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而在《望岳》中,杜甫有着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雄心和兼济天下的壮志,这首诗中的

杜甫是充满豪情,斗志昂扬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D.“后世”句,“世人应把杜甫当作诗人的典范予以尊崇”理解错误。作者写的是后世人只把杜甫看成诗人,却忽略了杜甫也是有治国之才、胸怀抱负的爱国志士,使得作者“空嗟咨”。故选D。2.本题考

查学生理解与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与马周相比,杜甫更有才华”说法错误。诗人用典故,“马周遇合非公谁”,意在说明与马周相比,杜甫虽有才华,却没有遇到如唐太宗一样的明主,使得杜甫一生不得重用,壮志难酬。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形象的能力。首

先应明确指出观点:是不一致的。然后结合两首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读杜诗》中,通过由对杜甫的祖父“少不羁”的赞美,进而赞美杜氏家风“一门酣法到孙子”,从而称赞杜甫有才华、有抱负;再由唐太宗与马周的君臣相知,感叹杜甫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令诗人“抚几空嗟咨”。所以,陆

诗中杜甫的形象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令人痛惜的。《望岳》中,从登上泰山问“岱宗夫如何”,到“齐鲁青未了”“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之高大宏伟,登山而站得高看得远,抒发了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博大而又昂扬的情感。所以《望岳》中的杜甫是斗志昂扬,充满豪情的。篇章

九1.D2.(1)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2)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3)归隐田园之欲。(4)飘泊的愁绪。(5)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也暗含词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错误。从注释①可知“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所以他的隐居遁世,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之举。

从尾句“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说明,即便无奈退隐,但是内心还是心系苍生,心忧社稷的,因此,说他“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是不正确的。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可抓“斜日”的寓意,斜日,除了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有虚

写年华流逝之意,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得出作者对时光和年华的慨叹。“谁是中州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他其谁!可英雄有何处能用武?词人无奈地说“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表达有才不见用,有志无法伸的悲愤和无奈。“三径菊花”

“五湖舟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词人无奈地说“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他愿效法范蠡大夫,做个钓鱼老翁,这句把词人退隐心情表现得委婉有致而又酣畅淋漓,塑造

了一个有退隐之意的词人形象。借用典故,传达归隐的无奈。“千万里”“人倚醉醒中”,客游他乡,披风戴雨,萍踪浪迹,飘泊不定,一个深受流离之苦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写远离家乡,漂泊颠沛之苦情。“故国”“此意”及注解抒写力主抗金的志向。篇章十1.D2.B3.①传达了战士们远离乡土

、久戍边地的愁情;②表达诗人对成边将士的深切同情;③对将军奢靡享乐生活的讽刺;④对戍边战士与长安将军苦乐不均的愤懑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D.“主人在酒宴中边吹芦管边等客人的情景”错误,“夜半高堂客未回,只将芦管送君杯

。”写的是更阑人静,而宾主都没满足,不愿离去,突出芦管音调之动人。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诗人巧妙的把曲调的描写与眼前所见之景结合起来”错误,“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这里进一步描绘芦管声调之巧,不仅使《折杨柳》、《落

梅花》等名曲为之逊色,而且使陌上杨柳、园中梅花为之惊动,诗人巧妙地运用双关手法,把对曲调的描写与对景物的想象结合起来,既构成优美的意境,又突出了芦管曲调的无与伦比。故选B。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首诗写芦管,分两方面来写。前幅八句与的是海树萧条、严霜满天、月色苍苍,那样一个边地环境中的芦管声,其声凄清悲凉,传达的是成边战士的忧愁,表达诗人对成边将士的深切同情;后幅十二句写的是珠帘高卷、红烛罗列、佳宾满座那样一个将军宅地中的芦管声,其声美妙精巧

,传达的是将军高官们的欢娱,对将军奢靡享乐生活的讽刺。辽东将军而于长安宅中作乐,洞箫、横笛听得腻了,边地的芦管便成了他们最为新巧别致的助酒之物,讽刺之意是富于笔端的。辽东戌边是无止无休的,宅中酒宴也是无止无休的,二者通过"芦管"贯穿起来而又在客观上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

对成边战士与长安将军苦乐不均的愤懑之情。篇章十一1.D2.B3.感情相同:都流露出沉郁哀痛的感情。思想不同:《登高》通过诗人登高见闻,倾诉了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苦的哀愁感情。《哀江头》通过以昔日之乐,反衬今日之

哀,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以及抚时感事的哀痛之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全诗是先从追溯对昔日的回忆写起”错误,该诗是从眼前写到昔日,又从回忆写到现实。如“潜行江曲”“江

头宫殿”“细柳新蒲”是眼前景而非昔日之景。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直接描写”错误,“苑中万物生颜色”间接描写,写出御驾游苑的豪华奢侈,明珠宝器映照得花木熠熠生辉。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题干要求比较两首诗思想感情的异同,结合诗句内

容做出分析。抓住问题关键“思想感情”“异同”做出思想上和感情上的分析比较。感情的相同:《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在表达真诚的爱国激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这既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登高》“艰难

苦恨”表达出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和国难家愁的感情。两首诗均流露出沉郁哀痛的感伤之情。思想的不同:《哀江头》从时间上是从眼前写到回忆,又从回忆写到现实。感情上是先写哀,触类伤情,无事不哀;哀极而乐,回忆唐玄宗、杨贵妃极度逸乐的腐朽生活;又乐极生悲,把亡国的哀恸

推向高潮。这不仅写出“乐”与“哀”的因果关系,也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以乐衬哀,今昔对照,突出诗人难以抑止的国破家亡的悲痛。《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艰难苦

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出自己白发日多,加上因病断酒,表达了悲愁难以排遣,沉郁悲凉的感情。篇章十二1.A2.A3.《早发渔浦潭》:描绘了早晨渔浦潭及作者江上早行所见景象,明朗开阔,活泼有生机,表达了诗人旅途之闲淡悠然及对美丽江景的喜爱与置

身自然的喜悦。《早发》:描绘了清秋早晨郊野客栈及周边的景象,凄清萧瑟,荒芜冷寂,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独寂寞及对家乡的思念。【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错误,根据“卧闻渔浦口”来看,应是诗人

尚在睡中,却被船外水禽噪聒声惊起。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借啼不住的猿声烘托行舟飞进,表达作者畅快和兴奋的心情;其余选项都是表达作者寂寞悲

凉的感情。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早发渔浦潭》这是一首舟行途中之作。作者以乐观的情绪,欣赏途中的壮丽景色,展现出一片高朗开阔的诗境与心境。开篇“东旭早光芒”,已构定全篇基调。舟行早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

熹微“早光”到“日出气象”,再到“晴景豁”,构成一段完整的过程,渐次展现出由静而动的'生态与由朦胧到开豁的景象。结句点明“无闷”的心态,更以“晴景豁”照应开篇,在完整结构的同时,表现出诗人积极开朗的精神风貌。《早发》一诗,通过“星河”“孤灯”“斜月”

“寒露”几个意象,描写了清秋早晨郊野客栈及周边凄清萧瑟,荒芜冷寂的景象,衬托作者羁旅的孤独寂寞之情。“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点明作者在本应家人团聚的重阳佳节却独自远行,从而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

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篇章十三1.C2.A3.开头从杜甫的诗歌写起,赞美杜甫的诗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惊人的表现力;接着描述了杜甫坎坷不平的一生,慨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最后表达了对杜甫的钦敬,表示愿意追随杜甫。【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内容和表现

手法的能力。C.“详细描绘了诗人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错。“瘦妻僵前子仆后”句描绘的是杜甫家庭生活的遭遇,并不是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判定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中的“青衫老更斥”的“青衫”代指人,故该句所

用修辞是借代。A.“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用官职“青衫”是指官服,故该句中的“青衫”不是代指人。B.“昔日青衫遇知己”中的“青衫”代指青年学子、书生,因为古代学子都是穿青色的服装。C.“尚忆青衫陪众隽”中的“青衫”代指青年学子、书生,因为古代学子都是穿青色的服装。D.

“青衫昔作督邮时”中的“青衫”之微贱者的服色,借指官职微贱者。A项中的“青衫”不是指人,B、C、D三项的“青衫”代指人。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的开头两句“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

侔”先从杜甫的诗歌写起,“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句赞美杜甫的诗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惊人的表现力。“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描述了杜甫

坎坷不平的一生。“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作者慨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钦敬。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

游”,表示作者愿意追随杜甫。综上分析,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从杜甫的诗歌写起,赞美杜甫的诗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惊人的表现力;接着描述了杜甫坎坷不平的一生,慨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最后表达了对杜甫的钦敬,表示愿意追随杜甫。篇章十四

1.B2.A3.(1)江诗承前续写“风雪”的肆虐,风声呜咽,笳声凄婉,戛然而止;大雪漫漫遮盖道路,识途老马行进迟缓。寒风之狂猛、积雪之深厚,交代了边地的凄冷苦寒的恶劣环境,表现戍卒在行军路上艰难前行的悲苦心情。(2)杨诗紧承颔联,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狂风呼啸,夹

杂着进军的战鼓声。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征战的艰苦激烈场面,表现戍边将士冒着风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的精神。【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B.“思念家乡、斗志消颓”错。写出了戍卒在行军路上艰难前行的悲苦心情。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

用互文修辞的能力。A.“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使用了互文修辞。B.“杜鹃啼血猿哀鸣”意思是:尽是杜鹃啼叫猿猴悲凄的哀鸣。无修辞。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意思是: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

鸡不停啼唤。运用对偶手法。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对偶、夸张手法。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诗歌意境、情感的能力。“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意谓漫天大雪遮天蔽日,使战旗上的图画都晦暗失色;刺骨寒风不停呼啸,与战鼓声交织在一起。前句从人的视觉

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边城风雪至,客子自

心悲。风哀笳弄断,雪暗马行迟”描写边塞地区风雪到来,引发客子的悲伤,风声悲哀呜咽,以至于笳声凄凉哀婉,戛然而止;大雪纷飞,天地昏暗,以至于老马难以前行。表现了风大雪急。写出了边地的凄冷苦寒的恶劣环境,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凄凉渲染戍卒在行军路上艰难前行的悲苦心情。篇章十五1.C2.B3.“偶来

”指自己偶然来到湖边,因而有难得的机会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清静、闲适的生活。“偶来”也指自己享受隐居式的生活只能是偶尔的、暂时的,最终还要去为抗清事业奔波。“偶来”中既有对闲适生活的留恋,又有投身抗清事业的坚决,二者交织,寄寓了作者为了抗清事业而“终不忍”自我享受、还是选择舍己为公的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赤米,即粗糙的米。白盐是粗盐。“赤米白盐”是淡泊简陋的生活。自足是自己感到满足,不是充足。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中典故的能力。B.马少游是汉代名将马援之从弟。他与志向远

大的哥哥马援完全不同,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无意仕途,只想优游乡里终此一生。此处是说自己在春天里骑驽马的淡泊悠闲的情怀和马少游一样。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偶来”,偶然来到。据此可知诗中所观所感皆是偶然得来的

,是暂时的。对应诗歌内容,“偶来湖上……”指自己偶然来到湖边,“栖迟”“青山绿野”等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清静、闲适的生活因“偶来”而显机会难得。结合注释“他为了抗清而在多地辗转”可知,作者享受隐居式的生活不

会长久,最终还要去为抗清事业奔波。“偶来”的“自足”“无求”“逢元亮”“遇少游”的闲适生活表明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留恋,而“鸟兽同群终不忍”,不能忍受和那些异族为伍,所以必定又要投身抗清事业。诗歌以“偶来”寄寓了作者舍己为公的情怀。篇章十六1.A2.D3.同:(1)手法:都采用了用典和虚写的干法。(

2)情感:都表达诗人思归之情。异:(1)手法:其一,昔日长安为官的荣耀与今日病中思归的落寞,今昔对比;其二没有对比。(2)情感:其一,表达因为肺病不能回长安的担忧之情;其二,表达期待早日回归又担心不能举桨出峡的迫切思归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下句写云安寒冷,江面肃杀令人伤悲”错误。该句主要交代了地点是在“云安县前”,并不是为了写“云安寒冷”;而且该中“可怜”是怜爱的意思,写了作者

想到今年或可乘船东下,对云安县前的江水产生了怜爱之情,并未表达“江面肃杀令人伤悲”。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一声何处送书雁”句中的“雁”,代指书信、音信。A.“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中“雁行”比喻

诸军貌合神离;B.“孤雁不饮啄,飞鸣念群声”中的“孤雁”,“不饮啄”写出了孤雁的品骨;C.“唯有年年秋雁飞”,借“秋雁”表达物是人非之感;D.“讯音无雁寄回迟”中的“雁”,代指书信、音信。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一

定要注意题目:对尾联“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异同”。“异同”类题目,我们要先找“同”,再找“异”,同中求异。从情感上看:其一尾联中的“明光起草人所美,肺病几时朝日边”,写了自己曾经在长安做官的荣耀,从而

表达自己因为“肺病”不能归朝的思归之情;其二尾联“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惟听棹相将”写了不担心春花开得不够美丽,而是因为身处楚地,担心不能举桨出峡的迫切思归之情。从手法上来看,其一尾联中的“明光起草”,借用了汉王商借明光殿起草作制诰,“日边”,用《世说新语

·夙惠》中晋明帝童年事之典故,借指皇帝和朝廷,是用典的手法;同时,“明光起草人所美”又是回忆往事,运用了想象、虚写的手法;再者,“明光起草”与“肺病几时”对比,即用昔日长安为官的荣耀与今日病中思归的落寞,今昔对比。其二尾联“楚客惟听棹相将”中“楚客”来自于鲍照诗“楚客心悠哉”,“相将”来自于陶

潜诗“相将还旧居”,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春花不愁”又写出了作者的担忧,属于虚写。由此进行归纳。相同点为:在手法上,都采用了用典和虚写的手法;在情感上,都表达诗人思归之情。不同点为:在手法上,其一,昔日长安为官的荣耀与今日病中思归的落寞,今昔对比;其二没有对比。在情感上,其

一,表达因为肺病不能回长安的担忧之情;其二,表达期待早日回归,又担心不能举桨出峡的迫切思归之情。篇章十七1.C2.A3.“锁”字更好。远离官场、隐居山林,虽能带给作者精神愉悦,但官场纷乱,忧愁只能被暂时锁住、封存,无法彻底消除。“锁”字化抽象为形象,生动表现出诗人为国忧虑的深重

,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以及出世入仕的矛盾心理。“销”字更好。诗歌最后两句写以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选择来消除心中的忧愁和身体的疾痛,这与开篇的雪映青山、江村美景形成呼应,体现出山水自然对诗人的巨大吸引力和精神抚慰作用。与“安得”一起,强化了对归隐的渴望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

诗歌内容的能力。C.“写字作画,体现出志趣高雅、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错误,“秉笔”,执笔,此指批阅公文。这两句是写诗人起身披衣盥水,到窗下捉笔办公,不是写字作画,自然也不能体现志趣高雅、悠然自得。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虚实相生”错误,前四句实写野外的景色

,没有虚写。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两种观点皆可以,要结合全诗分析理由,即分析此字的表达效果。诗歌前四句写野外的远景,让读者感到:这画中景物于残冬岁尽,已破寒待出,正萌发着春日的生机。接

下来四句,诗人把笔转向自我,写身边琐事。这四句,一句写一个生活片断,从诗人起身披衣盥水,到窗下捉笔办公,到用膳,最后又回到自己的居室。自然景物萌发生机,而他却精神委靡;给他居“连驾”大屋,他却说:我居小屋一间就

满足了;给他吃“列俎”佳肴,他说:我只须吃其中一只菜就足够了。总之,他不以有这优裕的生活环境为幸、为乐、为荣,却反以之为累、为苦、为怨。后四句由叙写生活转为抒发情怀。“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这二句大意是

说:我徒然为多难的国家担忧,因为这官场既混乱,又充满欺诈,料想是无法把它治好的。原来,他对这优美的环境和优裕的生活之所以厌烦,乃因为,这官场看是生活优裕,而实为险恶危途。到此,如认为“锁”字更好,那么“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的意思是远离官场、隐居山林,虽能带来精神愉悦,但官场纷乱,忧愁只能被暂时锁住、封存,无法彻底消除。“锁”字化抽象为具体,生动表现出诗人为国忧虑的深重,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以及出世入仕的矛盾心理。如认为“锁

”字更好,那么“安得扫蓬径,销吾愁与疾”的意思是要想“销吾”这“愁与疾”,只有放弃这荣华富贵的官,而去归隐山林了。这与开篇的美景形成呼应,体现出山水自然对诗人的精神抚慰作用,强化了作者对归隐的渴望之情。篇章十八1.C2.B3.上

阕“月华”四句描写的自然景物明朗开阔,其阔大的境界与苏轼豪放词的风格一致。下阕“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等句,表现出作者自我宽慰、优游度日的豁达情怀,这正符合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C.“表达出……的怅惘之情”错误。“凭征鞍无语”意思是“征鞍上,悄无声”。上阕一开篇,作者便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朝露漙漙”数句,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早行中

,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别具一番景象,但行人为了早日与弟弟联床夜话,畅叙别情,他对于眼前一切,已无心观赏。此时,作者“凭征鞍无语”,进入沉思,感叹“世路无穷,劳生有限”这是过渡句。为此,便引出了

下阕一大通议论来,作者追忆:他们兄弟俩,“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这是下一段的内容。选项过度解读,杂糅了信息,无中生有。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句思想情感的能力。B.“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错误。“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意思是“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

权衡”,抚今追昔,作者深感他们兄弟俩现实社会中都碰了壁。为了相互宽慰,作者将《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中的诗句,化入词中,并加以改造、发挥,以自开解。“用舍由时,行藏我”,由往事回到现实,表明作者已从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摆脱出来,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慰安。在议论中发表了自己的人生观和

人生态度,抒写了沉郁惆怅的心境。可见“积极进取”曲解文意。故选B。3.本题考查探究思考创新性解读、个性化理解的能力。上阕“月华”四句意思是“晓月渐渐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云白如展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辉映。人世间的行程没个尽头,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

生。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平庸,难得有欢愉的心境”,描写的自然景物明朗开阔,其阔大的境界与苏轼豪放词的风格一致。下阕“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等句意思是“幸有妙笔在手文思敏捷,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辅佐圣上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

,事业必成。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少不得那分明哲与淡定。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只须终年悠闲游乐,姑且杯中寻醉慰平生”,表现出作者自我宽慰、优游度日的豁达情怀,这正符合苏轼旷达洒脱

的人生态度。篇章十九1.B2.①手法上,“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杯酒”与“十年灯”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作者与友人短暂相聚的欢乐、长久分离(漂泊)的凄苦,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句法上,两句纯用名词(名词性词组、意象),描绘出两种不同的画面(意境

),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B项,“颈联……下句赞其经历多重困境后练就办事才干”错误,从诗中来看,“治病不蕲三折肱”意思是“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作者

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首先理解“真奇语”这一评价的意

思,重点在“奇”,即“不一般”;然后理解颔联的意思,分析手法,体会感情,展现“奇”之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意思是“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从手法上来看,颔联使用对仗,句式整齐,还使用对比,前一句“桃李春风”,是二人相

聚之时的欢乐温暖,后一句“江湖夜雨”是二人别后的凄苦孤独,二者形成对比,表现思念之深。从内容来看,诗人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

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作者学习温庭筠不用动词只是选择若干名词加以配合的做法,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却创造了独特的意

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都是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中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能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天地。篇章二十1.C2.D3.答案示例:第

1首诗用议论的笔法结尾,“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两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世上没有人赏识弹琴者的感慨,也暗含了怀才不遇的伤感。第2首诗以景结情,“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句中碧山黄昏秋云显现的景象暗含了对弹琴者让人陶醉的艺术水平的赞美。【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

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C项,“都没有写弹琴的时间和地点”错。第一首诗提到了弹琴的时间“月夜”,第二首诗中“不觉青山暮,秋云暗几重”也暗示了弹琴的时间,选项中“都没有写弹琴的时间和地点”有误。故选C。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态度的能力。A项,“融入自己听不懂幽人所弹琴曲、不能做其知音的愧疚之情”错,诗人并非听不懂幽人所弹琴乐,也没有因此而来的愧疚之情。诗人是对弹琴人得不到世人欣赏而发出知音难遇的感慨,也隐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叹。B项,“隐含了对弹琴之人在洁白的雪花纷纷飞扬中乱弹琴的批评”曲解了“白雪

乱纤手”的内涵,纤手弹奏之中仿佛可以看到白雪纷纷扬扬飘舞的情景,可见弹琴人琴艺高超;同时,也用“白雪”暗含了所弹琴曲的名称。C项,“用‘为我一挥手’表达蜀僧用弹琴的方式来寄寓离别之悲”错。“为我一挥手”是正面描写蜀僧弹琴的动作,“为我”

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而非告别。故选D。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题目问分析两首诗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找到两首诗的结尾句,从手法、情感等角度鉴赏。第一首,“钟期

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与卢子顺和自己作比,表达对卢子顺遇不到知音,世上没有人赏识弹琴者的感慨,也暗含了怀才不遇的伤感。此句紧扣上文,采用议论的方式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

寞之情感。第二首,“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以景结情,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衬托出弹者技

艺高超。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