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206.466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4)页,206.46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8f26f90d600ec5f31977af85614ce5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5.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谭元亨在《中国文化史观》中认为中国

文化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春秋战国,为中原文化的相互激活;魏晋南北朝,为南北文化的交融;盛唐之际,则为亚洲文化大汇聚;迄近代,当是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的逐步融合。”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历史发展推动文化交流B.中原文化始终居于主导地位C.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D.华夏文

明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春秋战国,为中原文化的相互激活;魏晋南北朝,为南北文化的交融;盛唐之际,则为亚洲文化大汇聚;迄近代,当是世界范围内

不同文化的逐步融合。”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经历了相互激活、南北交融、汇聚亚洲文化及与世界其他文化的融合过程,说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A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中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地位,无法得出中原文化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

除B项;古代人常以“夏”与“蛮夷”,或“华”与“夷”的对称,即以文化和种族来作为区分尊卑贵贱的标准,从而形成华夏优于夷狄的观点。“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华夏文明并不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继位

后,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元世祖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改成“大元”,取意“天下一家”。这些反映出()A.少数民族有华夏认同观念B.少数民族与汉族同源同祖C.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D.民族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

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取意“天下一家”可知,部分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存在华夏认同观念,A项正确;少数民族与汉族同源同祖,说法有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各

民族文化的交融,排除C项;材料强调少数民族对华夏的认同感,与斗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钱穆解释庄子的“惟虫能虫,惟虫能天”为“天叫它做一虫,它实实地做一虫;在虫之中便有天,那虫也便就是天。”他还将《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理解为“人与万物都有性,

此性禀赋自天,则天即在人与万物中。”由此可见,钱穆认为()A.道家具有超然物外的境界B.传统经典充斥着迷信思想C.儒道思想都涉及天人合一D.诸子百家的思想趋向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

主题干的设问词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钱穆解释道家思想时用虫和天的关系进行论证,天和虫是合二为一的,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解释中庸时,认为天与人性是合二为一的,即认为儒道思想都涉及天人合一,C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庄子也认为虫受制于天,排除A项;材料论述的是人于自然的关系,而非纯粹的迷信色彩,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百家思想走向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4.如表为中医(针灸)外传概况统计表,这一历程可以用来说明()时间传入国家人物概况562年日本知聪《针灸甲乙经》传入日本6世纪印度宋云传播华

佗治病方术给印度北部的乌场国702年日本——日本开设针灸专业14世纪越南邹庚为越南诸侯治病1671年法国哈尔文《中医秘典》在法国出版,之后针灸在法国开始用于临床A.郑和下西洋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B.中医文化源源不断向外辐射C.传统针灸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D.中医医术始终领先世界医学【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6-17世纪(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医在不同时期不断的向外传播,从亚洲到欧洲。据材料结论B项符合材料,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排

除A项;C项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表述太绝对了,排除C项;D项中医医术始终领先世界医学表述太绝对了,排除D项。故选B项。5.在翻译外来文献的基础上,阿拉伯的学者运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哲学思辨与逻辑推理方法来诠释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与信条,他们还系统地吸收了希腊的数学、天文学等知识,发展起自己的

科学理论与知识。这些现象()A.反映出希腊文化世界领先B.表明阿拉伯文化有包容性特点C.体现地区文化的交流互鉴D.标志着阿拉伯科学体系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阿拉伯的学者不但翻译外来文献,还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辨与逻辑推理方法来诠释伊斯兰教,又系统地吸收了希腊的数学、天文学等知识,从而发展起自己的科学理论与知识,从中可见阿拉伯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B

项正确;材料叙述的主体是阿拉伯文化,并不是希腊文化,排除A项;材料中阿拉伯吸收的并不都是地区文化,还有海外文化,排除C项;依据材料现象无法断定这就是阿拉伯科学体系建立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6.苏格拉底在教育方面主张要培养具有智慧、正义、

节制、勇敢等品格人,同时他认为“美德即知识”,应该将政治、雄辩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体育等列为需要学习的科目。这些主张旨在()A.否定封建神学桎梏B.普及民主政治理念C.推动自然科学发展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答案】

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从材料中苏格拉底在教育方面的主张以及要求人们学习的科目可知,苏格拉底的目标是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D项正确;苏格拉底的主张中并没有否定封建神学,排除A项;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是想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不是普及民主政治,排除B项;苏格拉底的主张是从人的长远发展考虑的,主张人要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7.10世纪基辅罗斯在接受基督教后,由希腊

工匠建造了第一批拜占庭式的石制教堂。然而,后来俄罗斯建筑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拜占庭的十字穹窿教堂建筑体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制造了新的圆锥顶、柱状教堂建筑形式。这说明基辅罗斯()A.继承发展了希腊的人文主义B.全

盘接受了拜占庭文化体系C.形成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风格D.已成为东正教新的宗教中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0世纪(基辅罗斯)。根据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拜占庭的

十字穹窿教堂建筑体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制造了新的圆锥顶、柱状教堂建筑形式”可知,基辅罗斯的建造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拜占庭的建筑风格作出了调整,形成了新的圆锥顶、柱状教堂建筑形式,这有助于基辅罗斯形成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格,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基辅罗斯对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继承关

系,排除A项;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但并不是全盘接受,排除B项;1454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8.下图为玛雅人

使用的花瓶上所绘的“玛雅算盘”图画。图中站在后方的官员命令坐着的男子对在当时作为贡品收纳而来的“贡品袋”的数量进行计算。这折射出,玛雅文明()A.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B.在数学领域取得一定成就C.已建立起完

备的赋税制度D.绘画艺术出现全新的风格【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玛雅。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图画“玛雅算盘”,可知,为了收纳供物,玛雅人已会使用计算工具,表明在数学领域

取得一定成就,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文明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赋税制度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绘画风格的比较,不能得出出现新的风格,排除D项。故选B项。9.据考古学家研究,公元前1250年赫梯国王哈图斯里三世在一封通信中提到铁的生产和

贸易。公元前1200—前1000年,赫梯的块炼铁技术在西南亚已达到相当大规模的传播。直到14世纪,“块炼熟铁渗碳法”一直是欧洲一些地区主要的炼铁方法。这可以用来说明()A.赫梯是冶铁技术的发源地B.欧洲长期落后于世界C.块炼铁技术已普及全世界D.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公元前1200--前1000年,赫梯的块炼铁技术在西南亚已达到相当大规模的传播。直到14世纪

,‘块炼熟铁渗碳法’一直是欧洲一些地区主要的炼铁方法”可知,赫梯的块炼铁技术传播到欧洲,说明古代区域文明存在交流,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赫梯是冶铁技术的发源地,排除A项;学习别国的技术,不一定说明欧洲落后,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

现了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已普及全世界”说法夸大,排除C项。故选D项。10.1884年通过的《英属哥伦比亚华人居民管理法案》规定:对每一华人居民征收10元;从事采矿的华人须取得“自由矿工证书”,且每年缴纳15元。次年该地立法机关通

过《阻止华人移民法案》,规定禁止华人移民入境,违者处以50元罚款。这些规定()A.旨在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B.违背了近代自由平等理念C.致使该地自由劳动力短缺D.完善了殖民地的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年(哥伦比亚)。根据材料可知,哥伦比亚对华人恶意征收赋税,且禁止华人移民,这是明显的种族歧视,违背了近代自由平等的理念,B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是损害了华工的合法权益,排除A项;材

料只说明对华人的限制,与劳动力短缺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法律只限制华人,属于不合理法律,故不能完善殖民地法律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11.国际难民组织于1946年成立,成立之初其主要目标是帮助被迫离家的人和难民返回其原属国,但之后其新政策则强调援助来自东欧、试

图摆脱苏联的控制并在美国占领区寻求庇护的难民。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当时()A.国际难民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B.联合国的基本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C.美苏关系由合作为主转为对抗为主D.苏联及东欧国家对难民持排斥态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但之后其新政策则强调援助来自东欧、试图摆脱苏联的控制并在美国占领区寻求庇护的难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二战后美苏关系由合作为主转

为对抗为主,C项正确;国际难民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基本解决,排除A项;联合国的基本职能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苏联及东欧国家对难民持排斥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12.1966年新加坡颁布《土地征用法》,推进了

土地征用进程并建造了民众负担得起的组屋(公共住房项目)。两年后政府又科学修改购屋计划,并搭配施行了种族配额居住政策,即政府按照各种族的人口比例,通过抽签决定的方式安排不同种族的居住分布。新加坡政府此举旨在()A.

实行土地公有制度B.转变经济发展战略C.增强民众国家认同D.吸引大量知识精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6

年(新加坡)。根据材料“施行了种族配额居住政策,即政府按照各种族的人口比例,通过抽签决定的方式安排不同种族的居住分布”可知,该行为促进每一座组屋都有比例均衡的各族居住,促进了族群之间的融合和生活和谐,有利于国家认同感的增强,C

项正确;新加坡的国有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共有土地两种,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说明了政府采取住房政策,促进民族融合,与经济战略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国内民族融合,未涉及吸引知识精英,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图为1970年

出土于西安的“唐·镶金兽首玛瑙杯”。这件文物极具异域风情,由盛产自西域的缠丝玛瑙整块雕刻而成,杯型源于古希腊酒具“来通”(rhyton),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这件文物可以用来佐证(

)A物质交流促进艺术审美观念趋同B.唐代朝贡贸易体制逐步成熟完善C.中国玉雕技术经由传统商路输出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

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唐·镶金兽首玛瑙杯,极具异域风情,融合了希腊、中亚和西亚的风格,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审美观念的变化和表述,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而非中国文化

影响下的朝贡贸易,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雕刻的技术制造的成果,而非雕刻的输出,排除C项。故选D项。14.茶马贸易由来已久,宋代已经出现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茶马司等机构。明朝茶马贸易制度达到顶峰,明朝中期甚至因“马之用,急于三边(明西北边

境),而川马远不可至”,暂停了兴盛的川藏地区间的茶马贸易,以保证甘肃河州的茶马贸易开展。由此可知茶马贸易()A.丰富了国家边疆治理的手段B.开发出草原丝绸之路新通道C.促进了中外文明的双向交流D.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至明朝时期。根据材料“明朝中期甚至因‘马之用,急于三边(明西北边境),而川马远不可至’,暂停了兴盛的川藏地区间茶马贸易,以保

证甘肃河州的茶马贸易开展。”可知,明代厉行茶马治边政策,把这项政策作为统治西部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这有助于丰富国家边疆治理的手段,A项正确;草原丝绸之路主要在塞外草原,与材料中的西北地区无关,排除B项;茶马贸易是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双向

交流,不是中外交流,排除C项;茶马贸易是中原王朝获得战马治理边疆的重要手段,并不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D项。故选A项。15.近代上海开埠后,许多西方舶来品在这里汇聚,西餐馆也随之越开越多。上海西餐汲取各国西餐的精髓,融合上海本帮菜的特点创造出了一道中西

合璧的菜肴——“金必多浓汤”(CompradorSoup,Comprador即“买办”),受到大众广泛欢迎。这表明()A.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B.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C.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已领先全国D.对外贸易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

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上海开埠后西方饮食传入上海,但传入的这些饮食都经过了改良,这些经过改良的饮食受到上海人的欢迎和喜爱,说明商品流通中伴随

着文化的传播借鉴,D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菜品的改良,没有涉及对中国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A项;出现改良菜品不代表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走向没落,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上海餐饮业领先全国,排除C项。故选D项。16.20世纪50年代晚期,英国的披头

士乐队将原本流行于美国的摇滚乐掺入本地音乐,使摇滚乐呈现出风格多元的特征,由此风靡世界;当麦当劳在20世纪60年代抵达欧洲时,也为吸引新市场的不同口味而对其快餐成份做了微妙的改变。这可以用来说明()A.文化碰撞的

相互性B.欧洲文化趋向美国化C.文化的一体化特征D.美国文化更具侵略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晚期-20世纪60年代(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

是:材料体现的是美洲文化和欧洲文化的相互交流现象,说明文化碰撞的相互性,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的主要结论,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美洲和欧洲的文化是各具特色的,没有一体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侵略性,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除了丝之外,古代中国传入印度且对印度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还有纸和造纸术。在古代印度,书写材料有时用木板和竹片,更多的是用桦树皮和贝叶。在梵文古典著作里常会见到“白桦树皮”这个词,最初是书写材料的意思,中国纸输入后,人们便

用这个词来称呼纸,可见桦树皮应用之广。后来中国和尚从印度取回的佛经,印度和尚送到中国的佛经,几乎都是贝叶经。——摘编自张明、于井尧《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二公元一世纪时,居住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位操希腊语的商人或船长,

撰写了一本名为《红海回航记》的书,书中第一次记载了中国:公元二世纪,亚历山大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数学家托勒密在其所著《地理学》(又译《地理学指南》《地理志》)中,又有对中国的进一步记述。罗马时期,亚历山大

已是玻璃制造中心,运到中国的埃及玻璃制品也不断增多。随着玻璃制品成批地输入中国,埃及先进的玻璃制造工艺也被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所吸收。广州的玻璃制造业按照埃及玻璃的配方,制造出了单色或多色透明玻璃碗以及其他日用器皿。——摘编自张明、于井尧《中外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中国和印度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埃及文化交流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答案】(1)表现:中国的纸和造纸术传入印度;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2)特点:文化交流时间早;以特色产品为主;兼有商品和技术交流。(答出两点即可)原因: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商业贸

易的发展;优质手工业产品的吸引力。(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印度)。表现:根据材料一“古代中国传入印度且对印度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还有纸和造纸术”可知中国的纸和造纸术传入印度;根据材料“中国和尚从印度取回的佛经,印度和尚送到中国的

佛经,几乎都是贝叶经”可知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埃及)。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公元一世纪时,居住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位操希腊语的商人或船长”可知文化交流时间早;根据材料二“随着玻璃制品成批地输入中国,埃及先进的玻璃制造工艺也

被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所吸收。广州的玻璃制造业按照埃及玻璃的配方,制造出了单色或多色透明玻璃碗以及其他日用器皿”可知以特色产品为主;兼有商品和技术交流。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内容和第一小问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

从交通、商贸、手工业等角度思考,具体分析可得: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商业贸易的发展;优质手工业产品的吸引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拜占庭文化遗产的双重性质体现在它所包容的基督教信仰和希腊文化中,这种双重遗产的受益者是起源于拜占庭帝

国故地上的三个更年轻的文明:西欧文明、伊斯兰文明和斯拉夫世界。……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摘

编自彼得·萨利斯《牛津通识读本:拜占庭》材料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上,各族黑人千百年来创造了丰富博奥、多姿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由于同属热带民族,共处于因撒哈拉大沙漠和赤道雨林等屏障阻

隔而形成的相对封闭的人文环境中,非洲黑人各族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它有别于与之毗连的北部非洲地区以及西亚地区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更不同于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摘编自李保平《传统与现代:非洲文化与政治变迁》材料三公

元前13世纪到前3世纪,在墨西哥湾沿岸几个地区:韦拉克鲁斯南部、塔瓦斯科北部及其周围土地上的居民创造了灿烂的奥尔梅卡文化。这里的土地水量过多,是中部美洲的唯一现象,这不仅造成重要的经济后果,而且也带来宗教特色。在所述的自

然条件下,奥尔梅卡形成了潮湿型农业。许多居住中心建在由水环绕的小岛上,每年充沛的雨水可以进行天然灌溉,同时带来肥沃的污泥。——摘编自刘文龙《墨西哥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洲和美

洲文化形成共同原因。(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不同文化的认识。【答案】(1)特点: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深受基督教影响;融汇西亚、北非和东方文化;受军事活动影响;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答出三点即可)(2)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定经济形

态影响;相对封闭的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的影响;人民的辛勤劳动。(答出三点即可)(3)不同条件孕育不同文化;尊重并平等对待不同文化;不同优秀文化都应该得到传承和保护。(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世界)。特点:据材料“拜占庭文化遗

产的双重性质体现在它所包容的基督教信仰和希腊文化中”可得出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据材料“拜占庭文化遗产的双重性质体现在它所包容的基督教信仰和希腊文化中”可得出深受基督教影响;据材料“这种双重遗产的受益者是起源于拜占庭帝国

故地上的三个更年轻的文明:西欧文明、伊斯兰文明和斯拉夫世界。”可得出融汇西亚、北非和东方文化;据材料“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可得出受军事活动影响;据材料“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可得出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

。【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材料二“由于同属热带民族,共处于因撒哈拉大沙漠和赤道雨林等屏障阻隔而形成的相对封闭的人文环境中和材料三“这里的土地水量过多,是中部美洲的

唯一现象”可得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定经济形态影响;相对封闭的人文环境;据材料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上,各族黑人千百年来创造了丰富博奥、多姿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材料三“公元前13世纪到前3世纪,在墨西哥湾沿岸几个地

区:韦拉克鲁斯南的部、塔瓦斯科北部及其周围土地上的居民创造了灿烂的奥尔梅卡文化。”可得出历史传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人民的辛勤劳动。(答出三点即可)【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据材料一“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材料二“由于同属热带民族,共处于因撒哈拉

大沙漠和赤道雨林等屏障阻隔而形成的相对封闭的人文环境中”、材料三“这里的土地水量过多,是中部美洲的唯一现象,”可得出不同条件孕育不同文化;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尊重并平等对待不同文化;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不同优秀文化都应该得到传承和保护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耳曼人在迁移过程中很注意学习罗马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他们向罗马人学习织布、造船、金属加工等技术。在造船方面,早在公元3世纪时,日耳曼人已能制造有14对人划桨的大柞木船,并从罗马人那里学会了使用船帆。至公元

5世纪末,日耳曼人在金属加工方面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精神文化上,日耳曼人的法律,即“蛮族法典”,如法兰克人的“萨利克法典”也深受罗马法的影响。罗马人的文化已深入到日耳曼人的内地,在莱茵河、美茵河、多瑙河一线的日耳曼人驻地都留下了罗马人的城堡、戏院、浴场、雕刻物等遗址。在罗

马人的影响下,日耳曼人内部开始出现了贫富分化,一些人成了富商、银行家。日耳曼人在罗马化的过程中大踏步地向文明迈进。——摘编自刘爱兰《试论民族大迁徙对古代中国与西欧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二1607年至1776年这场英国

向北美的移民运动无疑对美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在17世纪前半期,北美殖民地创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了比较民主化的议会,这些议会基本上是英国议会的翻版,尽管它们也具有一些独特的北美色彩。同时,早期的英国拓荒者在带去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同时,也“奠定了以盎格鲁—撒克逊

文化为主体的美国文化的基调,其中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白人新教英语文化。”……英国的家长制成为殖民地习惯性的伦理制度,丈夫可以任意鞭打妻子,已婚妇女没有任何法律地位,鞭笞、毁坏肢体等各种体刑方法在北美殖民地极为普遍。英籍移民还认为,只有白色盎格鲁—撒克逊新教

徒才是优越的种族,其他民族均是劣等民族。——摘编自向玮《浅析北美殖民地时期的英国移民(1607-177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耳曼人在“罗马化”过程中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殖民者对北美文化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口迁移与文化发展认识。【答案】(1)学习罗马内容全面(从技术和文化层面学习罗马)历时久;范围广;保留一定的民族特色。(答出两点即可)(2)北美政治文化呈现民主化特点;推动民主

自由思想的传播;逐渐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导致该地区家庭伦理关系相对紧张;打断了美洲文化的发展进程,使土著文化受的的到破坏。(答出四点即可)(3)人口迁移导致了不同文化的碰撞,

同时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发展与认同。(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3世纪后的西欧。根据材料“日耳曼人在迁移过程中很注意学习罗马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他们向罗马人学习织布、造船、金

属加工等技术”,可得出学习罗马内容全面(从技术和文化层面学习罗马);根据材料“在造船方面,早在公元3世纪时,日耳曼人已能制造有14对人划桨的大柞木船,并从罗马人那里学会了使用船帆。至公元5世纪末,日耳曼人在金属加工方面

‘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可得出历时久;结合材料可知从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等各领域学习,可得出范围广;根据材料“罗马人的文化已深入到日耳曼人的内地,在莱茵河、美茵河、多瑙河一线的日耳曼人驻地都留下了罗马人的城堡、戏院、浴场、雕刻物等遗

址”,可得出保留一定的民族特色。【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17世纪后的英国和北美。根据材料“早在17世纪前半期,北美殖民地创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了比较民主化的议会,这些议会基本上是英国议会的翻版,尽管它们也具有一些独特的北美色彩”,可得出北美政治

文化呈现民主化特点;根据材料“同时,早期的英国拓荒者在带去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同时”,可得出推动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根据材料“也‘奠定了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主体的美国文化的基调,其中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白人新教英语文化’”,可得出

逐渐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根据材料“英国的家长制成为殖民地习惯性的伦理制度,丈夫可以任意鞭打妻子,已婚妇女没有任何法律地位,鞭笞、毁坏肢体等各种体刑方法在北美殖民地极为普遍

”,可得出导致该地区家庭伦理关系相对紧张;根据材料“英籍移民还认为,只有白色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才是优越的种族,其他民族均是劣等民族”,可得出打断了美洲文化的发展进程,使土著文化受到破坏。【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世界。综合上述材料,可得出人口迁移导致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同时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发展与认同。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中提出了“文明形态史观”,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内容:第

一是文明发展形态四阶段说:人类各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基本的规律。犹如一个有机体,每个文明都会经历起源、成长、衰落和解体四个阶段。第二是“挑战——应战模式”,即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

,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走向衰落和解体。第三是文明接触论:汤因比认为,各个文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恰恰是相互接触的。——摘编自华珉朗《汤因比“文明形态史观”视域下的金庸小说》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中国古代、近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论题: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中不断发展。论述: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他邦的文化,在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两汉之际

,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至宋代,儒家学说融合佛、道形成理学,佛教完成本土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外国传教士将西方天文、地理、

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引入中国,“西学东渐”局面由此开启,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会通中西文化,编译科学著作,促进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鸦片战争后,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特别是随着启蒙思想的传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一步深入,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民

主化进程。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之指导中国革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总之,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创新、升华,推动了中华文

明的传承与发展。【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设问是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中国古代、近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首先,根据材料“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

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走向衰落和解体。第三是文明接触论:汤因比认为,各个文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恰恰是相互接触的。”及所学可得出论题: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中不断发展。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儒家学说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佛教本土化的趋势;西学东渐的影

响;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至宋代,儒家学说融合佛、道形成理学,佛教完成本土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早

期殖民扩张,外国传教士将西方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引入中国,“西学东渐”局面由此开启,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会通中西文化,编译科学著作,促进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鸦片战争后,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特别是随着启蒙思想的传入,中国

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一步深入,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之指导中国革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

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创新、升华,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