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1-2021年高考历史考前精选精炼卷(天津专用)(原卷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441.000 KB
  • 2025-0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卷01-2021年高考历史考前精选精炼卷(天津专用)(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卷01-2021年高考历史考前精选精炼卷(天津专用)(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卷01-2021年高考历史考前精选精炼卷(天津专用)(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卷01-2021年高考历史考前精选精炼卷(天津专用)(原卷版).doc,共(7)页,441.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8648065ecfd16da9f70e93c53f79d5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年高考历史考前精选精炼卷01(天津卷)本试卷共22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订立盟约,互相称王,公元前325年,蔡阁君主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进行了五国相王。这反映了当时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诸侯间矛盾得以解决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贵族阶层被官僚取代2.史载:康熙年间,

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B

.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加强C.个体小农经济的破产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3.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虽然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630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这说明A.历史文献的记载讹误众

多B.唐朝统治者注重农具创新C.壁画比文献更具有可信度D.多种史料有利于还原史实4.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布鲁克林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煤气公司达到四百多

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仗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2A.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B.电的广泛运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弱C.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D.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发展迟缓5.读图“近代中国行政区划图(局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洪秀全在①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B.张之洞在③创办了铁厂和织布局C.孙中山在②宣告了中华民国成立D.李大钊在④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6.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如图为各行业所占比例。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

缓C.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7.新中国在1952年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和专业的调整。到1957年调整基本结束时,全国各高校共设专业323种。其中,工科183种,理科21种,文科26种……基本上

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重文轻工的状况。新中国此次高校调整旨在A.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B.创办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C.适应国家经济战略调整需要D.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8.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

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解3C.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9.关于

中国文化思潮的演变,19世纪60—90年代,主要是求强求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年,主要是要求建立西式民主制度;在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主要是追求个性解放,但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促使中国文化思潮不断变革的根本因素是A.

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选择B.近代社会变革的客观需要C.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活力D.近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10.新中国成立后历次通过的宪法都包括序言和四章。1954年宪法的目录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放在了“国家机构”前面。宪法结构顺序的这一变动A.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B.昭示着人民当家作主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完善了国家民主法治11.古罗马人把诚信概念引入法律体系中,并且成为古罗马法的法律原则……6世纪编订的《民法大全》对诚信内容进行了确

认,如各种要物契约(信托、质押等)合意契约(买卖、租赁等)准契约(共有、监护)等规定。由此可知A.罗马法将是否诚信作为判断案情主要依据B.罗马法在查士丁尼时代形成完备法律体系C.诚信原则的伦理属性不符合自然法的精神D.契约行为主体的失信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12.1921

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13.二战后,虽未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性大战,但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就下表呈现的内容看,二战后局部战争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朝鲜战争喷气式飞机首次大规模运用,空中加油技入运用于实战之中越南战争精确制导武器开始大量使用马岛战争英军装备的可垂直起降

的海鸥式飞机创下了不败战绩A.军事领域的高科技含量提高B.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4C.现代战争的实际破坏力增大D.空中打击成为战争主导形式14.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

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与此现象最为契合的结论是A.历史事件难以还原真相B.史籍记载自相矛盾不可信C.启承禹位应是历史事实D.“家天下”由此开始15.“

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李光耀的这段论述重在说明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B.东亚儒家社

会同西方社会存在的差异C.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D.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5分。16.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注: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此处,宰相泛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

特指某一官职。)——(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材料二5(注:图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余意峰《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3月(1

)运用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观点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借鉴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材料二尔国(英国)距

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6(团结、和睦)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无论远近),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

朝始称向化(归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七月乙卯”条(嘉庆帝颁给英王的敕谕)材料三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

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

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四1978年—201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时期管理外贸的机构名称是什么,概述南宋对外贸易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清王朝的哪些问题。(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以及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示我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上述四则材料,指出其主要不同。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中国改革开放

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7——摘自王久高

《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材料二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

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直接原因。(2)结合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全面准确)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