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1.501 MB
  • 2024-11-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30)页,1.50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85e7ce14980923cda0d0fc5e2f60cd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下)阶段性考试(三)高2022级生物学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或名称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B.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

上同一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性状分离是指杂合子之间的杂交后代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A.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A正确;B.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正确;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正

确;D.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2.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B.杂交实验时应去除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C.进行测交实验

是假说—演绎法的演绎推理过程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

验证→得出结论。(1)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3)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

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5)得出结论。【详解】A、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A正确;B、杂交实验时应去除

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B正确;C、进行测交实验是假说-演绎法的实验验证过程,C错误;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属于假说的内容,D正确。故选C。3.下列4组杂交实验中,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A.紫花豌豆×白花豌豆→紫花豌豆+白花豌豆

B.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C.盘状南瓜×球状南瓜→盘状南瓜D.黑毛牛×白毛牛→黑毛牛【答案】A【解析】【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

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解】紫花豌豆×白花豌豆→紫花豌豆+白花豌豆,相当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后代出现性状分

离,说明非甜对甜为显性,B正确;盘状南瓜×球状南瓜→盘状南瓜,后代只出现了一种亲本的性状,说明盘状是显性性状,C正确;黑毛牛×白毛牛→黑毛牛,后代只出现了黑毛性状,说明黑毛是显性性状,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明确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方法很多,如相对性状的亲

本杂交,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同一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等。4.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2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为3:1,得到这一结果,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F1高茎产生的两种雌配子比例相等②F1高茎产生的两种雄配子比例相

等③F1高茎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数量相等④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⑤各种个体的存活几率相等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根本原因是:杂合子在减数分

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雄配子,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子代,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此外,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详解】①②④:F1减数分裂

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机会均等,才有可能实现F2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为3∶1,①②④正确;③:F1高茎产生的雌配子数量比雄配子的数量少,③错误;⑤:各种个体的存活几率相等,才有可能实现3∶1,⑤正确;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5.假如

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A.1/8B.1/16C.3

/16D.3/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提供信息分析,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

DRR,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的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它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亲本基因型为DDRR、ddrr,子一代基因型为DdRr,则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基因

型及其比例为D_R_∶D_rr∶ddR_∶ddrr=9∶3∶3∶1,其中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16ddR-,C正确,ABD错误。故选C。6.下图为某同学书写的某生物的遗传图解,不正确的评价是()A.个体和配子基因型的书写都正确B.箭头和连线都正确C.符号都正确D.漏写了亲代、

子代的表现型【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图解要求:1.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2.写出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3.写出各种符号和配子。4.写出比例。【详解】A、个体和配子的基因型都正确,A正确;B、箭头和连线都正确,B正确;C、缺少杂交符号,C错误;D

、遗传图解要求写出表现型,漏写了亲代、子代的表现型,D正确。故选C。7.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分别是()A.后期I、前期IB.后期I、后期IC.后期II、前期ID.后期Ⅱ、后期Ⅱ【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

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选B。8.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具有()A.2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B.4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C.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D.4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答案】A【解

析】【分析】四分体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在一起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

对,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每个四分体含有一对、即2条同源染色体;又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所以共具有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A正确,BCD错误。故选A。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A.复制→分离→联会→

着丝粒分裂B.联会→复制→分离→着丝粒分裂C.联会→复制→分离→着丝粒分裂D.复制→联会→分离→着丝粒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

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

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

,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复制→联会→分离→着丝粒分裂。故选D。10.同种生物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对此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是()A.有丝分裂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C.减数分裂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答案】D【解

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

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

很重要。故选D。【点睛】1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1或2个DNA分子D.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

1或2个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B正确;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不分

裂的细胞中以及有丝分裂间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及中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C正确;D、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

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D。12.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多于女性C.血友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传递有以下途径:祖母→父亲→儿子D.伴X染色体显

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答案】B【解析】【分析】1、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详解】A、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核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错误;B、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

中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多于女性,B正确;C、男性的染色体为XY,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治病基因不能由父亲传给儿子,C错误;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所生的女儿一定患病,所生儿子是否患病取决于其妻子,D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科学研

究叙述中,错误的是()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结论A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在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加入DNA水解酶,然后与R型活菌混合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B噬菌体、大肠杆菌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离心获得

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烟草花叶病毒、烟草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D大肠杆菌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提取DNA,离心,记录在离心管中的位置子一代:只

有1条带,位置居中;子二代:有2条带,其中一条带位置居中,另一条带位置靠上。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DNA水解酶能够水解DNA分子,从而使其失去遗传效应,A正确;的B、由于35S标记的是蛋白质,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该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

物质,只能说明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B错误;C、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C正确;D、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经两次分裂后,形成子代4个,由于半保留复制,含14N-15N的D

NA分子是2个,14N-14N的DNA分子是2个,故一半的DNA位于中带,一半DNA位于轻带,D正确。故选B。14.在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

的平行关系,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推测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DNAC.艾弗里的实验利用减法原理,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利用T2噬菌体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

C【解析】【分析】1、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2、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肺炎链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详解】A、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的平行关系,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推测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B错误;C、艾弗里实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即通过逐步加入不同的酶一一排除各种物质的作用,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利用T2噬菌体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15.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DNA分子中G—C碱基对比例较高,则热稳定性较低B.④由①②③组成,它代表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C.该片段中共包含了8种脱氧核苷酸、4种碱基D.①②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答案

】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结构,其中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胞嘧啶、④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⑤、⑥、⑦、⑧都表示含氮碱基(⑤、⑥都是鸟嘌呤、⑦是胞嘧啶、⑧胸腺嘧啶)、⑨表示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详解】A、由于DNA分子中A与T之间有2个氢键

,C与G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G—C碱基对比例越高,热稳定性就越高,A错误;B、①属于上1个脱氧核苷酸的组成部分,故①②③组成不能代表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B错误;C、该片段中碱基有4种,相应的脱氧核苷酸有4

种,而不是8种,C错误;D、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二者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D。16.某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率为a,其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双链DNA分子每条链上都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互补链中鸟嘌呤占该链碱基的比率为(a-b)/2C.(A+G)/(T+C)的比值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互补链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在该链上所占的比例也为a【答案】D【解析】【分析

】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

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详解】A、该双链DNA分子每条链上都含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B、DNA中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率为a,DNA单链中G+C占比为a,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由于C=G,互补链中C占b,G占a-b,B错误;C、由于A=T

,G=C,任何DNA双链分子中(A+G)/(T+C)=1,不能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C错误;D、由于两条单链上C+G的数量相等,两条链碱基数量相等,因此互补链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在该链上所占的比例也为a,D正确。故选D。17.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C.真核生物多起点双向复制能提高DNA复制的速率D.DNA分子的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答案】B【解析】【分

析】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

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解】A、由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的

过程,且表现为双向复制,A正确;B、DNA复制过程中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使双链间的氢键断裂,B错误;C、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C正确;D、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D正确。故选B。18.基因是控制

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关于基因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DNA中碱基对数目等于其中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目②基因可以控制生物一定的性状③真核生物的基因均在染色体上④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脱氧

核苷酸⑤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的特异性⑥基因中碱基对的数目也与其多样性有关A.①②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对于细胞生物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

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详解】①细胞生物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相邻的基因之间可以有一段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DNA中碱基对数目大于其中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目,①错误;②基因是决

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基因可以控制生物一定的性状,②正确;③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在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也有少量基因,③错误;④RNA病毒的基因位于RNA上,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

苷酸,④错误;⑤由于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所以DNA具有特异性,⑤正确;⑥基因的多样性与其碱基对的数目、碱基对的排列顺序都有关,⑥正确。故选D。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

氨基酸B.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转运RNA来转运C.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密码子D.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转运RNA来转运【答案】D【解析】【详解】一种转运RNA只能特异性的和一种氨基酸结合,转运一种氨基酸,A项正确;一种氨基酸有

多种密码子,可以由几种转运RNA来转运,B项、C项正确,D项错误。20.细胞内的RNA具有多种功能。下列有关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B.每个tRNA都是转录形成的,只有3个碱基

、有氢键C.细胞内某些RNA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D.细菌细胞内的r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糖体【答案】B【解析】【分析】1、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包括rRNA、tRNA、mRNA。2、关于tRNA:(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

结构,含有氢键;(2)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3)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详解】A、进行翻译过程,与核糖体结合的部位是2个密码子,tRNA上有反密码子,与密码

子互补配对,核糖体因此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A正确;B、每个tRNA有多个碱基,其部分区段有碱基互补配对,故有氢键,B错误;C、有些酶的本质是RNA,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C正确;D、r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糖体,D正确。故选B

。21.关于基因表达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的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以加快转录速度B.在转录过程中,需要解旋酶断开DNA双链间的氢键C.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会沿着mRNA移动,直至读取终止密码子D.翻译时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一个mR

NA分子上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真核细胞中,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分子的过程,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是核糖体。【详解】A、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A

错误;B、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复制,解旋过程需要DNA解旋酶作用,破坏双链间的氢键,解开双螺旋,而转录过程中起解旋作用的是RNA聚合酶,B错误;C、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会沿着mRNA移动,直至读取终止密码子,翻译停止,C正确;D、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一个mRNA

上分别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D错误。故选C22.一条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分子至少有碱基多少个?A.1500个和1500个B.1500个3000个C.10

00个和2000个D.500个和1000个【答案】B【解析】【分析】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DNA经转录过程产生RNA,所以DNA中的碱基数:mRNA中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详解】DNA是双链结构,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出mRNA,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编

码一个氨基酸,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和基因的非编码序列,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mRNA碱基数目∶DNA(或基因)碱基数目=1:3:6。一条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分子至少有碱基1500个和3000个,故选B。23.人

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包括下列哪几个过程()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⑤【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②表示DNA转录形成RNA的过程;③表示RNA的自我复制,发生在某些RNA病毒;④表示以mRNA为模

板,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⑤表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只能发生于某些RNA病毒。【详解】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可以发生DNA的自我复制、转录和翻译,但是其RNA不是遗传物质,所以RNA不能

自我复制,也不能逆转录形成DNA,所以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包括①②④,A正确。故选A。24.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进行①②过程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B.镰刀型细胞贫

血症的致病原因是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C.基因1和基因2,X1和X2都可存在同一细胞中D.①②③反映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左边

表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右边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A、①表示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②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A正确;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B正确;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

1和基因2可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而转录的产物X1和X2不会存在与同一细胞中,C错误;D、该图反映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左边,即①②③表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右边,即①②⑤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C。【点睛】25.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说法,错

误的是()A.表观遗传能打破DNA变化缓慢的限制B.DNA的甲基化与环境因素有关C.表观遗传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D.DNA的甲基化可以遗传给子代【答案】C【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

【详解】A、表观遗传可以使生物打破DNA变化缓慢的限制,使后代能迅速获得亲代应对环境因素做出的反应而发生的变化,这对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A正确;B、环境因素可能影响DNA的甲基化,B正确;C、表观遗传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C错误

;D、DNA甲基化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可以遗传给子代,D正确。故选C。26.某生物的某基因的编码蛋白质区域插入了一小段碱基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会导致该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一定导致编

码的蛋白质多肽链延长C.有可能导致表达过程中翻译提前结束D.该生物性状一定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某生物的某基因的编码蛋白质区域插入了一小段

碱基序列,该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详解】A、基因的编码蛋白质区域插入了一小段碱基序列,该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A错误;B、由于碱基序列的改变,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或推后出现,编码蛋白质的多肽链可能延长也可能提前终止,B错误;C、碱基序列改变后,若终止密

码子提前出现,有可能导致表达过程中翻译提前结束,C正确;D、密码子具有简并性,该生物性状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正好对应的氨基酸没有改变,性状没有改变,D错误,故选C。2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B.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C.染色体上DNA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不一定引起基因突变D.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互换【答案

】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的定义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新的表现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详解】A、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因为减数分裂的

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B、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有可能会被显性性状掩盖,不一定会表达出新的表现型,B正确;C、染色体上DNA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可能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则不会引起基因突变,C

正确;D、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应该是相同的,造成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发生基因突变,或者是联会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D正确。故选A。28.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单倍体都是纯种,多倍体的等位基因至少有三个B.由受精

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C.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D.某多倍体植株基因型为AAaBbbCCCDDd,据此信息推断出:此植物有三个染色体组【答案】A【

解析】【分析】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单倍体往往是由配子发育形成的,无同源染色体,故高度不育,而多倍体含多个染色体组,一般茎秆粗壮

,果实种子较大。【详解】A、单倍体不一定是纯种,例如由基因型AAaaCccc的个体形成的单倍体的基因型有纯合的(AAcc或aacc),也有杂合的(AaCc或AACc或aaCc),多倍体指的是由受精卵发育,体细胞

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因此多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的等位基因(或相同的基因)至少有三个,A错误;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B正确;C、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单倍体

往往表现为高度不育,C正确;D、某多倍体植株基因型为AAaBbbCCCDDd,根据基因型中同一个字母出现的次数可以判断此植物有三个染色体组,根据基因型中含有的字母的种类可知,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染色体,且互为非同源,D正确。故选A。29.下

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洋葱根尖)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处理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B.制作临时装片的程序:选材→固定→解离→染色→漂洗→制片C.用甲紫溶液固定细胞的形态,用卡诺氏液

对染色体染色D.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加倍【答案】A【解析】【分析】1、选材①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②常用的观察材料有蚕豆(染色体较洋葱少故首选)、洋葱、大蒜等。

2、试剂及用途①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②甲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③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3、根尖培养①培养不定根:要使材料湿润以利生根。②低温诱导:应设常温、低温4℃、0℃三种,以作对照,否则实

验设计不严密。4、固定:用卡诺氏固定液(无水酒精3份∶冰醋酸1份或无水乙醇6份∶氯仿3份∶冰醋酸1份)是为了杀死固定细胞,使其停留在一定的分裂时期以利于观察。5、制作装片:按观察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进行

。6、观察: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切不可动粗准焦螺旋。【详解】A、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而低温能够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故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前期,A正确;B、制作临时装片的程序:选材→固定→解

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C、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染色,C错误;D、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少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30.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适合作为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对象B.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人类疾病C.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均属于多基因遗传病D.由于人类有46条染色体,故基因

组测序需要测定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的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影响,最好选择单基因遗传病作为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对象,A错误;B、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B正确;C、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均属

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D、人类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的碱基序列,D错误。故选B。31.用下图表示几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A.1表示RNA,2~4分别表示mRNA、tRN

A、rRNAB.1表示基因的表达,2~4分别表示复制、转录和翻译C.1表示人类遗传病,2~4分别表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1表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2~4分别表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

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1包括2、3、4,2、3、4之间又属于并列关系,如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RNA包括mRNA、tRNA和rRNA三种等。【详解】A、RNA分为mRNA,tRNA和rRNA,因此1表示RNA,2~4分别表示mRNA、tRN

A、rRNA,A正确;B、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不包括DNA分子的复制,B错误;C、人类的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正确;D、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突变包

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故选B。32.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l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B.若图l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l条或0条Y染

色体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BC段一个细胞内只含2个染色体组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粒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

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

线,其中AB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表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DE段表示末期结束,子细胞形成。【详解】A、若图l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A错误;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l的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

有l条或0条Y染色体,B正确;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图1中BC段一个细胞内含2个染色体组,图2中BC段一个细胞内可能含2个或4个染色体组,C错误;D、图1表示减数分裂时,CD段会发生着丝粒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时,CD段不会发生着丝点分裂,会发生细胞质分裂,D错误。故选B。33.在果蝇杂交

实验中,下列杂交实验成立:①朱红眼(雄)×暗红眼(雌)→全为暗红眼;②暗红眼(雄)×暗红眼(雌)→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中朱红眼(1/2)、暗红眼(1/2)若让②杂交的后代中的暗红眼果蝇交配,所得后代中朱红眼的比例应是()A.1/8B.1/4C.1/2D.3/8【答案】

A【解析】【详解】根据①,F1代全为暗红眼,则暗红眼为显性性状,根据②,雌性全为暗红眼,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有关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推出实验②中雌性暗红眼有两种可能:XBXB,XBXb,两种可能性各占1

/2,而雄性暗红眼一定为XBY,所以:第一种情况:1/2XBXB与XBY杂交,后代不可能为朱红眼,即比例为0,第二种情况:1/2XBXb与XBY杂交,后代有:1/8XBXB、1/8XBXb、1/8XBY、1/

8XbY,其中只有XbY表现为朱红眼,即比例为1/8,综上分析,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有关计算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4.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

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胞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以上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答案】B【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

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进入细菌体内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离心

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细菌离心后分布在沉淀物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③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14C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将出现在上清

液中;14C标记的噬菌体DNA将进入细菌体内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离心后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细菌离心后分布在沉淀物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故选B。35.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细菌DNA的含

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运用了离心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B.子一代结果若为②,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的学说C.根据半保留复制学说,推测子二代结果应为③D.若加入解旋酶后离

心,推测子一代结果应为①【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详解】A、该实验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技

术,用15N标记DNA,A正确;B、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只复制一次,若结果为②,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的学说,因为全保留复制的为一个在上层,一个在下层,B正确;C、子二代DNA表明DNA分子复制二次,产生4个DNA分子,

其中2个都是14N,2个为15N-14N,所以应为①,C错误;D、亲代的DNA都是15N,放在14N培养基中培养,复制1次形成2个DNA分子,一条含有15N,一条含有14N,加入解旋酶一段时间后双链打开形成

单链,离心出现的结果应该是一半的15N带和一半的14N带,即①,D正确。故选C。36.如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其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过程需要ATP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B.若a、d链中共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

20%,该过程连续进行3次,共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800个C.此过程需双链解旋结束后才发生子代链的合成D.正常情况下a、d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答案】D【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

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A、该过程表示的是DNA复制,需要的是4种脱

氧核苷酸(含氮碱基分别为A、T、G、C),而尿嘧啶是RNA中的特有碱基,A错误;B、一个DNA分子中均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的腺嘌呤占20%,则鸟嘌呤=(1-20%×2)/2=30%,即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1000×2×30

%=600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1)×600=4200个,B错误;C、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变复制的过程,C错误;D、DNA复制以亲代D

NA双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生成新子链,再分别和母链形成子代DNA的过程,因此正常情况下a、d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D正确。故选D。37.如图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的图解,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黄

圆×绿皱→F1:黄圆⎯⎯→F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A.F1表现出来的性状黄圆是显性性状B.F2中黄皱种子中纯合子占1/2C.F2中相关表型的比例是9∶3∶3∶1D.F1只有1种基因型,F2中有9种基因型【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

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纯种黄色圆粒(YYRR)×纯种绿色皱粒(yyrr)→F1均为黄色圆粒(YyRr),F1自交的F2中: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详解】A、亲本为黄圆和绿皱,F1表现为黄圆,则F1表现出来的性状黄圆是显性性状,A正

确;B、亲本为黄圆(YYRR)和绿皱(yyrr)杂交,F1均为黄圆(YyRr),F2中黄皱种子的基因型有2种,其中纯合子(YYrr)与杂合子(Yyrr)的比例为1:2,即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B错误;C、亲本为黄圆

(YYRR)和绿皱(yyrr)杂交,F1均为黄圆(YyRr),则F2中相关表现型的比例是9:3:3:1,C正确;D、F1只有1种基因型(YyRr),F2中有9种基因型(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D正确。故

选B。38.奥密克戎毒株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株,2022年2月以来全国爆发的新一轮疫情主要是奥密克戎毒株引起的,该病毒进入人体后,其RNA直接指导合成两条超长复制酶多肽,再剪切成多个多肽链,该病毒RNA才能利用这些剪切后形成的复制酶完成催化复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毒

复制酶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翻译、加工B.复制酶多肽的氨基酸数目小于病毒RNA中碱基数目的1/3C.复制酶催化的复制过程涉及的碱基互补配对包括U-A、C-G、A-TD.该病毒增殖的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原料、场所、能量、模板等【答案】B【解析】【分析】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

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当细胞开始合成某种蛋白质时,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双链将解开,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

,形成一个mRNA分子。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奥密克戎

病毒进入人体后,其RNA直接指导合成两条超长复制酶多肽,所以该病毒复制酶的合成不需要经过转录,而是直接翻译,然后加工形成复制酶,A错误;B、复制酶多肽,需要剪切成多个多肽链,剪切后形成的复制酶具有催化作用,所以复制酶多肽的氨基酸数

目小于病毒RNA中碱基数目的1/3,B正确;C、复制酶催化的复制过程涉及的碱基互补配对包括U-A、C-G,由于没有DNA分子的作用,没有A-T配对,C错误;D、该病毒增殖的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原料、场所、能量等,病毒提供了模板,D错误。故选B。

39.如图是研究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①②③为方案一,①④⑤为方案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③为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B.过程⑤是通过自交获得新品种C.方案一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原理D.与方案二比,方案一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答案】A【解析】【分析】

图示表示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①表示杂交过程,②表示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③表示秋水仙素处理过程,②③表示单倍体育种,④⑤表示杂交育种过程。【详解】A、过程③由单倍体得到二倍体,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

发育而来的个体,一般是高度不育的,所以没有种子,故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A错误;B、过程④只能得到ddT_,既存在纯合子,也存在杂合子,因此需要通过⑤连续自交淘汰杂合子,获得新品种(ddTT),B正确;C、①②③为方案一

,表示单倍体育种,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原理,C正确;D、①④⑤为方案二,表示杂交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故选A。40.下列有关生物有共同祖先证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鲸的鳍和猫的前肢骨骼

结构相似,支持现有的脊椎动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的观点B.大量的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进化而来C.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鳃裂和尾,支持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D.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存

在差异,不支持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

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

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鲸的鳍和猫的前肢骨骼结

构相似,属于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支持现有的脊椎动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的观点,A正确;B、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生活痕迹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进化而来,B正确;C、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

有鳃裂和尾,属于胚胎学证据,支持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C正确;D、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存在差异,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证据,支持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41.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受A、a

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乙病受B、b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不考虑XY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遗传病;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两病的基因传递中,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Ⅲ8_____,Ⅲ10_____。(3)Ⅲ8与Ⅲ10结婚,生育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的孩子概率是______。【答案】(1)①.常染色体隐性②.X③.(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2)①.aaXBXB或aaXBXb②.AAXbY或AaXbY(3)1/2【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

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

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①男患者多于女

患者;②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小问1详解】Ⅱ3和Ⅱ4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5和II6都正常,但他

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两病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两病的基因传递中,遵循的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II4为甲病和乙病携带者,其基因型

AaXBXb,Ⅲ8患甲病,则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Ⅲ9患甲病,不患乙病,Ⅲ10患乙病不患甲丙,其母亲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父母都是甲病携带者,则Ⅲ10患乙病,则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小问3详解

】Ⅲ8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XBXb(1/2)、aaXBXB(1/2);Ⅲ10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bY(1/3)、AaXbY(2/3),只考虑甲病遗传,Ⅲ8与Ⅲ10结婚子女中患病概率为2/3×1/2=1/3,正常概率为2/3;只考虑乙病遗传,Ⅲ8与Ⅲ10结婚子女中患病概率为1/2

×1/2=1/4,正常概率为3/4;只患一种病的几率计算式为1/3×3/4+2/3×1/4=5/12,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的几率是2/3×3/4=1/2。42.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

答下列问题:(1)人体细胞中①过程需要的条件有______和ATP。进行②过程时需要______酶进行催化,发生的场所有______。(2)1957年,克里克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之后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心法则

。请写出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遵循的中心法则的内容:_。(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9位氨基酸由缬氨酸(密码子有GUU、GUC、GUA)变成丙氨酸(密码子有GCU、GCC、GCA、GCG),则该基因模板链上的这个碱基替换情况是______。

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4)图中过程②是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分子进行过程②时起始点的位置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答案】(1)①.模板、原料、酶②.RNA聚合③.细胞核、线粒体(2)(3)①.A替换为G②.由左至右(4)不完

全相同【解析】【分析】①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条件有模板、原料、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小问1详解】①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条件有模板、原料、酶和ATP。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线粒体也可以发生。【小问2详解】克里克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

般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之后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心法则。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所以其遵循的中心法则的内容为:。【小问3详解】由题干中缬氨酸和丙氨酸的密码子可知,基因突变后密码子最可能由GUU→GCU、GUC→GCC或GUA→GCA,即密码子中的U→C

,因此基因中可能是A替换为G。蛋白质的合成(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在蛋白质合成时,核糖体沿着mRNA的运行,氨基酸相继地加到延伸中的多肽链上。因此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小问4详解】人体不同组

织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转录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43.我国盐碱地规模大,但主要粮食作物难以生长。下图是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普通水稻(2n=24)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的育种方案,据图回答:(1)

过程①所示育种原理是_______,应处理萌发的种子而不是干种子,这是因为萌发的种子_______。人工诱变育种具有非常大的盲目性,原因是_。(2)若过程①处理并筛选得到的耐盐植株经基因检测是由于单个基因突变导致的,经过程②一代自交、筛选得到的耐盐植株中纯合子占1/3,则经过第二代自交并筛选

获得耐盐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3)过程③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该过程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表现出_______的特点,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

__。【答案】(1)①.基因突变②.细胞分裂旺盛,较易发生基因突变③.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2)3/5(3)①.染色体变异②.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③.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

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2、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利用基因突变原理进行育种属于诱变育种。【小

问1详解】过程①所示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较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应处理萌发的种子而不是干种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所以人工诱变育种具有非常大的盲目性。【小问2详解】过程①处理并筛选得到的耐盐植株经基因检测是由

于单基因突变导致的,如果用A表示耐盐基因,基因型为Aa,自交一次,耐盐个体的基因型是AA:Aa=1:2,第二代自交,AA=1/3+2/3×1/4=1/2,Aa=2/3×1/2=1/3,aa=2/3×1/4=1/6,耐盐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是3/5,杂合体占2/5。【小问3详解】过程③

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单倍体的特点是植株矮小、高度不育;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