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关键能力·融会贯通+10.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高考】.doc,共(14)页,62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7eebb3febe93697db02af021103c7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关键能力·融会贯通能力1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与治理(2016·海南高考)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
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
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量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1)选C,(2)选B,(3)选D。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
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第(2)题,
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
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瞄准方向提高效率【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组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题号考查的知识和方法(1)突破1A.荒漠化本质分析B
.综合多方面分析C.自然原因分析D.人为原因分析(2)突破2A.多方综合分析B.社会经济分析C.生态环境分析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突破3A.合理利用水资源B.生物措施C.农业结构调整D.自然演化答案:(1)C(2)D(3)D突破1荒漠化的成因分析(
1)从荒漠化的本质来进行分析。荒漠化的实质就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可以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即可判断该地的主导外力作用。(2)荒漠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为案例来进行说明。
①自然原因:自然因素成因影响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深居内陆,高原、山岭阻隔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物质条件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为风沙向东、南方向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重要条件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剧失衡荒漠化进程②人为原因:典型地区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危害能源缺乏地区过度樵
采破坏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半干旱的农垦区过度开垦使沙化土地连片并发展干旱的绿洲边缘区过垦、过牧、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萎缩,沙进人退突破2荒漠化危害的分析思路(1)荒漠化的危害一般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经济一般从荒
漠化带来的损失来衡量,社会一般从荒漠化导致的缺水、贫困等角度分析,生态环境主要从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沙尘暴频发等方面分析。(2)当然针对具体问题还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荒漠化对铁路的影响,就应从风沙对路基的掩埋和侵蚀,损害车辆及设备,加大钢轨和车轮磨损,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突
破3荒漠化治理的方法(1)荒漠化的成因有所不同,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也有所不同,一般可以知因索果,根据原因来寻找对应的治理措施。(2)一般的答题思路参见下图所示:(2020·山西省实验中学模拟)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两处铁路沿线的防护工程景观。读图完成1、2题。1.两处工程
均为了防御()A.洪水B.泥石流C.风沙D.暴风雪2.该景观所在地区不适宜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缺少()A.水源B.技术C.资金D.热量【解析】1选C,2选A。第1题,从图片可知,右图是草方格沙障,左图是防风墙,两个工程
都是为了防止风沙活动掩埋铁路,说明该地为干旱地区。在干旱地区洪水可能性不大;干旱地区泥石流很少;沙漠地区风沙活动频繁,两个工程都是为了防止风沙活动掩埋铁路;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暴风雪很少。第2题,该景观所在地区风沙活动频繁,位于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严重缺乏,所以,不适宜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因为森林对水资源的消耗量很大,植树造林会加剧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加固训练】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
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3)题。(1)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2)图示沙丘高度
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A.风速快B.植被多C.坡度缓D.降水多(3)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①营造常绿阔叶林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③控制越野自驾游④种植耐旱农作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1)选C,(2)选B,(3)选C。第(1)题,根据风蚀坑的形态,风蚀坑
分布在沙丘西侧,迎风坡一侧风力侵蚀能力强,推测该地盛行偏西风。背风坡一侧侵蚀弱,应是沉积为主,不会形成风蚀坑。第(2)题,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多,减弱风速,利于沙尘沉积。沙丘迎风一侧坡度陡
。都属于沙漠区,降水均较少。第(3)题,区域降水少,森林耗水量大,不适宜造林。且该地位于温带,不能生长常绿阔叶林。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风蚀坑内设置沙障,减弱风力侵蚀。控制越野自驾游,有利于保护植被。沙漠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能力2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与治理(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完成(1)、(2)题。(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①引
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解析】(1)选B,(2)选C。第(1)题,
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
力减弱;输沙量急剧减少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第(2)题,从年输沙量比较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
、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库,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
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量应该也大;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瞄准方向提高效率【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组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题号考查的知识和方法(1)突破1A.自然原因分析B.人为原因分析C.气候因素分析D.土壤因素分析(2)突破3A.工程措施B.生物措
施C.保塬措施D.护坡措施答案:(1)B(2)A突破1水土流失原因分析的一般思路(1)自然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越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
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2)人为原因及其影响。原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破坏植被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
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过度樵采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露天开矿滥挖窑洞开矿、挖窑洞,破坏了植被,使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战乱和营造宫殿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突破2运用整体性原理
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土壤要素被侵蚀,会进一步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突破3水土流失的治
理措施分析措施适用地段效果固沟工程打坝淤地,兴修小型水库沟壑地段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生物营造防护林护坡工程修建水平梯田沟壑的斜坡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生产生物封坡育草,种植护坡林保塬工程平整土地部分塬面合理利用水土
,提高劳动生产率生物营造护林网(2020·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黄土高原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读图和表,完成1、2题。1977年7月2013年7月最
大6小时降雨量最大12小时降雨量最大24小时降雨量最大6小时降雨量最大12小时降雨量最大24小时降雨量48.8mm66.1mm83.7mm69.8mm85.2mm97.2mm1.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D.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2.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A.降雨量减少
,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解析】1选B,2选C。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泥沙颗粒越大所占
的比重越大,数量越多;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说明泥沙颗粒明显变细;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但是0.01mm以下粒径泥沙比重较小;2013年较1977年,粒径在1mm左右的泥沙数量没有明显增加。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延河流域泥沙粒径逐渐变小,主要是由于上游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
沙效果,从而导致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游沉积,从而导致下游颗粒减小;从材料分析可知,2013年7月的降水量比1977年更大,侵蚀作用更强;延河位于黄土高原,以高原为主,地形崎岖;修建梯田,会改变坡面方向,会减少水土流失。【加固训练】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
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下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自然原因。(2)说出Ⅱ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方式并简述原因。【解析
】第(1)题,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Ⅱ坡度范围单位时间土壤冲刷量大,若利用不合理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应作为林牧业用地。答案:(1)水土流失。原因:地形以山
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2)作为林牧业用地;Ⅱ区域坡度比较陡,开垦为耕地容易带来水土流失问题。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