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品解析:海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共(6)页,424.11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7e39ad68aabee64ba2f879ecbd4bbf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海南省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学业水平诊断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仰韶文化作
品鱼鸟纹彩陶壶。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新石器时代A.区域文明的交融B.注重自然环境保护C.劳动人民追求美D.各地兴起彩陶文化2.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和劳动者名义上都归周王所有,下一级须对上--级承担缴纳贡赋服力役、军事保卫和述职等义务。这表明,周王通过分封制A.加强对地方统治B.使国家
日益强盛C.开发了边远地区D.直接控制了地方3.道家学派主张清静无为,提倡道法自然;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二者都A.不满礼崩乐坏的现状B.积极维护君主统治C.主张学术上百家争鸣D.探究国家治
理方式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逐渐改变清谈柔媚的社会风气,呈现出慷慨激越、豪放的气质。同时,语言、文学、音乐、饮食以及服装等方面也深受少数民族的影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权更替频繁B.商品经济繁荣C.民族融合发展D.少数民族汉化5.两晋时期,南方许多地区变
成肥田沃野,荆扬的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了谷仓地带,其中会稽郡(今江南地区)被称为“晋之关中”。这反映出当时A.江南农业发达B.农业精耕细作C.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开发加速6.史载,唐太宗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进
士考试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矣!”在此,唐太宗看重的是科举制有利于A.提高官员素质B.扩大统治基础C.削弱承相权力D.提高行政效率7.据史书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年税收剧增到
52101029石。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20年之用”。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A.缓解了财政困境B.触及了权贵利益C.改善了百姓处境D.实现了富国强兵8.北宋理学家张载宣告“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这些思想A.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萌芽B.蕴含了理学的精神价值C.体现了传统的民本观念D.强调了学术服务于现实9.13世纪末,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隶属于福建行省泉州府晋江县,主要负责巡
逻和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它的设置有利于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C.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D.行省制度在全国范围推行10.嘉靖、万历时期,阁臣不仅“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且出现如严嵩、夏言等赫赫有名的首辅,他们虽无宰相职权,却行使宰相
权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内阁权倾朝野B.君主专制制度C.奸臣掌控朝政D.皇帝软弱无能11.在徐光启、李之藻等人的倡议下,明朝天启年间,先后从澳门购买红夷炮,并聘请多名葡萄牙炮
师与翻译,协助训练士兵制造火炮。据此可知,当时部分士大夫A.重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认识到欧美船坚炮利C.有巩固海防强烈意识D.反对朝廷的闭关锁国12.鸦片战争前,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西方的英、法、荷等国乃是“未
受教化”的“蛮夷之邦",“腿不能打弯"“一扑即不能起"“不善陆战”等主观歧视的观念在很多高级官员中非常普遍。这反映出当时A中西方经济差距大B.西方殖民侵略加剧的.C.国人思想观念落后D.清朝统治危机四伏13.1860年,恭亲王奕䜣将《英国续增条约》《英国据单》及《给英国执据》等文书,具折
专程从北京送往在承德的咸丰皇帝。咸丰帝阅毕即发布上谕说:“所有和约内所定各条,均著逐款允准。”下列属于当年新增的条款是A.开放五口通商B.增开天津商埠C.割占辽东半岛D.各国军队可驻京14.1847年,《海国图志》由
初刊时50卷本扩充为60卷本,其中“西洋技艺”从1卷增加到8卷,增加了对海外各国的情况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介绍。这说明,当时A.学习西方逐渐成为国人共识B.新思想在民间已经传播C.民众热衷探究西洋强国之本D.魏源对师夷长技的重视1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妇女
和男子同样分配土地和生活资料;妇女可参与军政事务;设置女官,开科取士。这些规定A.瓦解了传统小农经济B.深受传统文化影响C.使儒学从此一蹶不振D.体现了反封建精神16.官督商办是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但是民间商人往往将这类企业视为畏
途,不愿投资,多改为官商合办形式。这表明民间商人A.竭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B.看重企业管理和效益C.对洋务运动持观望态度D.担心洋务运动无疾而终17.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后,立即出动14家银行筹资,启动了胶济铁路的建设,并要求5年内全部建成青岛至济南间的铁路。德国的举措
旨在A.对华倾销商品B.掀起瓜分狂潮C.攫取更多利益D.建立世界霸权18.下图为《时务报》第一册目录。据此可知,维新派为的的A.得到媒体支持B.群众基础广泛C.影响不断扩大D.注意舆论宣传19.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军元帅福熙在写给法国总理的信中说:“(华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
为最好的士兵,在炮弹的狂射之下,他们能保持很好的姿态,毫不退缩。”他意在称赞中国劳工A.大都成为冲锋在前的战士B.有助于协约国对敌作战C.在一战中对法国贡献最大D.推进了战争的胜利进程20.1919年5月,在李大钊主持下,《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陆续刊载马克思著作的译文和介绍马
克思生平的文章。这说明当时A.五四运动深入发展B.工人运动蓬勃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共成立条件成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封建王朝对西南夷地区的经略与开发肇始于秦。秦惠文王赢驷灭蜀后,就以蜀为基地,
开始经营西南夷。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继续以蜀为根据地开发西南夷。除了开发交通以外,秦王朝还在西南夷部分地区设立了郡县,“诸此国颇置吏焉”,派官吏进行直接统治。经过26年的锐意经营,汉武帝在广大西南夷
地区先后建立了十七个郡,对当地的治理是通过部族长实行间接统治,即所谓“羁縻之治”。汉代这些富于开创性的民族治理方略,不仅推动了南方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促进祖国西南边疆的统一,加强汉族与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交往也起到了十分
重要的作用。——摘编自龚德全《秦汉时期“西南夷”社会的历史状况及其开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经营西南地区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经营西南地区的影响。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
元两代我国制瓷业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窑场林立,名窑辈出。入宋以后,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海外贸易空前繁荣,瓷器作为主要贸易品,运销海外,贏得了亚非人民的赞誉。——摘编自张可《海上丝绸之路与瓷器的
外销一宋元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宋元瓷器”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说明。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在政体方面按照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原理,确定参议院行使国家的制定法律的权利;在国家机构体制方面,确定西方国
家的内阁制,内阁首相由选举产生,赋予了总理相当大的权利,可以有理由的驳回总统的规定,而且总统在颁布法令时要求经过总理签名同意才能生效。它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具有非凡意义的一项创举,不但对当时的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中国宪法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摘编自叶玮《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了《谈政治》,标志着陈
独秀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文中深刻阐明了对无产阶级专政的信仰,针对无政府主义者不问青红皂白反对一切国家、政治和法律,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批驳说:“只有被压迫的生产的劳动阶级自己造成新的强力,自己站在国家地位,利用政治、法律等机关,把那
压迫的资产阶级完全征服。”否则,“便再过一万年,那被压迫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在此文的末尾,陈独秀下了一个结论:“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
社会第一需要。后事如何,就不是我们应该能够包办的了。”——摘编自任飞《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比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政治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形成的原因。获得更
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