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398.0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7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30)页,398.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7a5ffe41dd4ff49df37cb4f41e67b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铁人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生物科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大小与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细胞代谢速率一般低于动物细胞B.细胞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C.生物个体越小,散热效率越低D.细胞大小不影响单位细胞膜面积上物质的运输速率

【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包括: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关系限制;受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控制能力限制。【详解】A、细菌细胞代谢速率一般高于动物细胞,A错误;B、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

输效率越高,B错误;C、生物个体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散热效率越高,C错误;D、细胞大小不影响单位细胞膜面积上物质的运输速率,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裂间期合成DNA聚合酶、构成星

射线的蛋白质等物质B.整个细胞周期都能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C.同源染色体持续存在整个细胞周期D.高尔基体参与了细胞板的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

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

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详解】A、分裂间期合成DNA聚合酶、构成星射线的蛋白质等物质,A正确;B、由于细胞质中可能存在mRNA,所以整个细胞周期都能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B正确;C、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通

常是体细胞,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同源染色体持续存在整个细胞周期,C正确;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会形成细胞板,D错误。故选D。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分裂、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生物性状的遗传离不开有丝分裂B.具有细胞全能性的细

胞有胚胎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等C.同一个体不同的分化细胞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D.活的植物细胞都能离体培养成一株新的植株【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

,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解】A、真核生物性状的遗传离不开有丝分裂,A正确;B、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但不具有细胞

全能性,B错误;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不同的分化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C错误;D、不是活的植物细胞都能离体培养成一株新的植株,如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离体培养成一株新的植株,D错误。故选A。4.豌豆种皮的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

,现将F1(杂合子)种植并持续自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的种皮全为灰色B.F1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子叶有三种基因型C.F2植株上所结种子的种皮中,gg占1/4D.F3植株上所结种子的种皮灰色:白色=3: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种皮灰对白为显性(用G、g表示),F1杂合子的基因型为Gg,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GG:Gg:gg=1:2:1,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白色=3:1,但由于种皮是由珠被发育

形成的,因此其性状要等到下一代才能表现出现。【详解】A、种皮是由珠被发育形成的,其性状与母本相同,F1为杂合子,表现型为灰色,因此F1植株上所结种子的种皮均为灰色,A正确;B、F1的基因型为Gg,因此该植株所结种子的胚有3种基因型,即GG、Gg、gg

,B正确;C、F1自交所得F2中G_(灰色):gg(白色)=3:1,gg占1/4,C正确;D、种皮的性状为母本性状,F3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就是F3植株的性状比,即F2自交的结果。F1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只有一种性状,基因型为杂合子Gg,F1自交得F2;F2植

株所结种子的种皮的基因型有GG、Gg、gg,比例为1:2:1,性状比为3:1;F2自交得F3;因此F3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及分离比为灰色:白色=(1/4×1+1/2×3/4):(1/2×1/4+1/4×1)=5:3,D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性状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基因组成相同的两个生物,性状一定相同C.相对性状都是成对存在的D.真核生物的基因不都是成对存在的【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

状(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状受多个基因的控制,一个基因也可能影响多个性状。3、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

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详解】A、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对相对性状也可能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A错误;B、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组成相同的两个生物,性状不一定相同,B错误;C、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当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不完全显性时,就

会出现中间类型,即出现三种不同的性状表现,C错误;D、真核生物的基因包括核基因和质基因,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般成对存在,质基因一般不成对,D正确。故选D。6.内质网膜上的PERK蛋白,正常情况下与Bi

p结合,处于失活状态。当内质网腔内积累的大量异常蛋白时,PERK蛋白恢复活性,最终引发细胞凋亡,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注:Bax基因、BCL–2基因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A.细胞内自由基增多,可导致异常蛋白质增多B.此过程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

控细胞凋亡C.BCL–2基因和Bax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促使细胞凋亡D.通过药物提高PERK活性可以促进细胞调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当细胞受到一定刺激后,内质网腔内积累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与内质网膜上的Bip结合,使PERK发生磷酸化被激活,p﹣PERK(磷酸化PERK)阻止新生蛋白质的合成;降低BCL﹣2基因的表达,促进Bax基因的表达,诱导受损细胞凋亡。【详解】A、细胞内自由基增多,可导致异常蛋白质增多,A正确;B、由图可知,在异常蛋白与PERK结合

后,阻止新生蛋白质的合成,抑制BCL﹣2基因转录,促进Bax基因转录,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细胞凋亡,B正确;C、由题干信息Bax基因、BCL﹣2基因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说明,BCL﹣2

基因会抑制细胞凋亡,Bax基因会促进细胞凋亡,C错误;D、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故提高PERK活性可以促进细胞调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D正确。故选C。7.下列有关癌症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肤色

素细胞中的黑色素,是一种化学致癌因子B.皮肤癌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C.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一定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D.蔬菜中的纤维素是一种抗癌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

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详解】A、皮肤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不是化学致

癌因子,A错误;B、皮肤癌发生在体细胞中,不是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C、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但是不一定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C错误;D、蔬菜中的纤维素是一种抗癌物质,D正确。故选D。8.下列关于染色体来源的描述错误的是()A.男性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其母亲,另

一半来自其父亲B.女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祖父C.男性或女性的染色体来自其祖父的数量都为0~22条D.女性的染色体来自其曾祖母的数量为0~22条【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为XY型,XY表示男性

,XX表示女性。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男性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其母亲,另一半来自其父亲,A正确;B、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其中一条X染色体来自母亲,另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亲。母亲的X染色体可以来自外祖母,也可以来自外祖父;父亲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祖母,Y

染色体来自祖父,所以女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祖父,B正确;C、祖父遗传给父亲的染色体数有23条(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其中Y染色体肯定会遗传给儿子,但常染色体不一定会遗传给儿子,因此男性体内来自祖父的染色体条数最少1条,最多23条,C错误;D、曾祖母遗传给祖父的染色体数由23

条(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其中Y染色体肯定会遗传给父亲,但常染色体不一定,女性体内的性染色体一定来自由祖母和母亲,不能从祖父遗传,因此女性体内来自曾祖父的染色体条数最少0条,最多22条,D正确。故选C。9.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

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

围是27~81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A.MmNnuuvvB.mmNNUuVvC.mmnnUuVVD.mmNnUuVv【答案】A【解析】【分析】1、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基因型为mmnnuuvv的植株麦穗离地27cm,而基因型为MMNNUUVV的麦穗离地99cm,且每个显性基因对离地高度的作用是一样的,则每个显性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为(99﹣27)÷8=9cm。2、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

UVV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MnNnUuVv,F1植株(MnNnUuVv)与甲植株杂交,产生的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27~81cm,(27﹣27)÷9=0,(81﹣27)÷9=6,说明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6个。

【详解】A、让F1植株(MnNnUuVv)与MmNnuuvv杂交,F1植株(MnNnUuVv)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4个,MmNnuuvv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2个,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6个,A正确;B、让F1植株(Mn

NnUuVv)与mmNNUuVv杂交,F1植株(MnNnUuVv)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4个,MMnnUuVv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显性基因的数量是1~3个,所以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1~

7个,B错误;C、让F1植株(MnNnUuVv)与mmnnUuVV杂交,F1植株(MnNnUuVv)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4个,mmnnUuVV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显性基因的数量是1~2个,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

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1~6个,C错误;D、让F1植株(MnNnUuVv)与mmNnUuVv杂交,F1植株(MnNnUuVv)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4个,mmNnUuVv产生的配子中含

有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3个,产生的F2代的麦穗的基因型中显性基因的数量是0~7个,D错误。故选A。10.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植物,正常植株呈绿色,部分植株呈金黄色,且金黄色植株仅存在于雄株中。以下是某校生物研究小组完成的几组杂交实验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亲本子代第1

组绿色♀×金黄色♂绿色♂第2组绿色♀×金黄色♂绿色♂∶金黄色♂=1∶1第3组绿色♀×绿色♂绿色♀绿色♂金黄色♂=2∶1∶1A.金黄色为隐性性状,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第1组和第2组父本产生的雄配子都只含有Y染色体C.绿色雌株有2种基因型D.从第3组子代中

取一株雌株与一株金黄色雄株杂交,后代为绿色♂∶金黄色♂=3∶1【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第三组实验,绿色雌株与绿色雄株交配,后代绿色:黄色=3:1,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绿色对黄色是显性;且后代中雌性个体都是绿色,雄性个体既有绿色,也有金黄色,说明女娄菜的黄色基因

和绿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详解】A、由实验三可知,女娄菜的绿色是显性性状,金黄色是隐性性状,A正确;B、第一组和第二组杂交实验的子代都没有雌株出现,可能是由于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不活,即金黄色雄株产生的含Xb的

配子不能成活(或无授精能力),只有含Y染色体的精子参与受精作用,B正确;C、由表格信息可知,绿色雌株与金黄色雄株杂交,后代都是绿色,因此第一组实验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第二组实验绿色雌株与金黄色雄株杂交,后代雄

株既有绿色,也有金黄色,说明母本是杂合子,基因型为XBXb,C正确;D、第3组亲本为XBXb×XBY,其子代的基因型是XBXB、XBXb、XBY、XbY,由于金黄色雄株产生的Xb的配子不能成活,故与XBXB或XBXb杂交,子代全为绿

色雄株,或绿色雄株:金黄色雄株=1:1,D错误。故选D。11.假设用32P、35S分别标记了一个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其中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不含标记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5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A.噬菌体通过胞吞方式进入宿主细胞B.只有有2个子代噬菌体同时含有32P、35SC.该过程需要9.8×104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噬菌体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噬菌体增殖所需原料由细菌提供,模板由噬菌体DN

A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没有35S,含32P的有2个。由于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则腺嘌呤为5000×2×30%=3000个,鸟嘌呤为5000×2×20%=2000个。【详解】A、噬菌体中只有DNA注入宿主细胞,A错误;B、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

有进入细胞,形成子代噬菌体中可能含有32P,但不含35S,B错误;C、该过程至少需要2000×(50﹣1)=9.8×104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C正确;D、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则不含核糖体,D错误。故选C。12.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

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已知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下列实验设计及结果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A.抗青霉素的S型菌+R型菌DNA→预期出现不抗青霉素的S型菌B.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

期出现抗青霉素的R型菌或S型菌C.S型菌+R型菌DNA→预期出现R型菌D.R型菌+不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答案】B【解析】【分析】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

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

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详解】A、抗青霉素的S型菌+R型菌DNA→预期出现不抗青霉素的S型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A错误;B、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R型菌或S型菌,说明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控制

其子代出现了相应的性状,DNA起遗传作用,能反驳上述观点,B正确;C、S型菌+R型菌DNA→预期出现R型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C错误;D、R型菌+不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D错误。故选B。13.蝴蝶的性别决定为ZW型。有一种极

为罕见的阴阳蝶,即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的嵌合体,其遗传解释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的雌性个体也含有决定蝴蝶雄性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的基因B.过程Ⅰ依赖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也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C.若阴阳蝶能产生精子,则精子染色体数比正常精子少一条D.若ZZW型个体能成活

,则其为雌性个体【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蝴蝶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为

ZW型,其中ZZ表示雄性,ZW表示雌性。【详解】A、正常的雌性个体也含有决定蝴蝶雄性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的基因,A正确;B、过程Ⅰ表示受精作用,体现了细胞识别功能,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若阴阳蝶能产生精子,则精子染色体数比正常精子少一条或相等,C错误;D、若ZZ

W型个体能成活,则其为雌性个体,D正确。故选C。14.某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

.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A.24:8:3:1B.25:5:5:1C.15:5:3:1D.9:3:3:1【答案】A【解析】【分析】考点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主要是根据子代表现型及其

数量关系判断亲子代基因型,再根据基因型判断子代表现型及数量关系的方法,考查理解规律、利用规律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详解】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的后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

Yy和yy.杂交后代F1中,分别是黄色圆粒(1YyRR、2YyRr):黄色皱粒(1Yyrr):绿色圆粒(1yyRR、2yyRr):绿色皱粒(1yyrr)=3:1:3:1,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中黄色圆粒植株为Yy

RR:2YyRr=1:2,则Y的基因频率为1/2,y的基因频率为1/2,R的基因频率为2/3,r的基因频率为1/3;相互授粉,则子代中yy:Y_=(1/2×1/2):(1-1/4)=1:3;rr的基因型频率=1/3×1/3=1/9,R_

的基因型频率=8/9,rr:R=1:8;因此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黄圆(Y_R_):绿圆(yyR_):黄皱(Y_rr):绿皱(yyrr)=3×8:1×8:3×1:1×1=24:8:3:1。【点睛】基因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时,两对相对性状可逐对分析,

结果再组合或相乘;当亲本不是一种基因型且随机交配时,可以用基因频率计算,比较方便。15.一对夫妇均为某种低能症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携带者,如果允许他们生4个孩子,那么这4个孩子最可能的情况是()A.都患低能症B.都不患病C.只有一个孩子患病D.各种情

况概率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设该病是由等位基因A、a控制,双亲是携带者,基因型为Aa,所以子代正常为3/4,患者为1/4。【详解】ABC、4个孩子都患低能症(1/4)4═1/256,4个孩子都正常的概率为(3/4)4═81/256,只有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3/4)×(3/4)×

(3/4)×(1/4)×4=108/256,故上述三者情况中,只有一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最大,C正确,AB错误;D、各种情况概率不一定相等,D错误。故选C。16.基因型为AaBbDdEeGgHH的植物自交,假定这6对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体细

胞有丝分裂后期至少有24条染色体B.该植物可以产生32种不同基因型的花粉C.若发生交叉互换,则该植物的一个雄性原始生殖细胞一定形成4种花粉D.F1中1对等位基因杂合、5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32【答案】C【解析】【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逐对分析法

: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3、含一对等位基因Aa的杂合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Aa、aa,其中纯合体为1/2,杂合体为1/2。【详解】A、由题意:6对基因自由组合,说明这6对等位基因位于6

对不同的染色体上,即正常体细胞至少有12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至少有24条染色体,A正确;B、该植物体的基因型为AaBbDdEeGgHH,故可以产生不同基因型的花粉类型有25=32种,B正确;C、若HH所在的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则该植物的一个雄性原始生殖细胞还

是形成2种花粉,C错误;D、F1中1对等位基因杂合、5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1/2)×(1/2)4×1=5/32,D正确。故选C。17.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

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F2中AA:Aa:aa的比值是()A.2:2:1B.4:4:1C.25:10:1D.36:12:1【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A+a)2=A2+2Aa+a2=1计算。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aa

的个体占25%,其中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剩余种群中AA占2/3,Aa占1/3。【详解】A的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2=5/6,a的基因频率为1/6,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一

代中AA个体占25/36,Aa占10/36,aa占1/36,子一代再进行自由交配,同理,aa无繁殖能力,故AA占5/7,Aa占2/7,A的基因频率=6/7,a的基因频率=1/7,故AA占36/49,Aa=1

2/49,aa=1/49,所以AA:Aa:aa=36:12:1,D正确。故选D。18.某DNA(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

如图1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2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Y层全部是仅含15N的基因B.Z层与W层的核苷酸之比为1/8C.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3150个D.该DNA分子碱基间的氢键数是碱基数的1.15倍【答案

】B【解析】【分析】若该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2个DNA分子含14N和15N,6个DNA分子只含15N。因此图1中X层全部是含14N和15N的DNA,Y层全部是

仅含15N的DNA。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2个DNA分子含14N和15N,6个DNA分子只含15N,则含有2条DNA链含14N,14条DNA链含15N。因此图2中Z层是2条含14N的DNA链,W层是14条含15N的DNA链。【详解】A、Y层全部

是仅含15N的基因,A正确;B、Z层是2条含14N的DNA链,W层是14条含15N的DNA链,Z层与W层的核苷酸之比为1/7,B错误;C、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链。又在含有30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腺

嘌呤占35%,因此胞嘧啶占15%,共450个。所以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为450×14÷2=3150个,C正确;D、某DNA(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T=A=35%×3000=1050,C=G=(1﹣35%×2)÷2×3000=45

0,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该DNA分子碱基间的氢键数是碱基数的(1050×2+450×3)÷3000=1.15倍,D正确。故选B。19.下图①—⑤用某种方法在相差显微镜(不用染色)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分裂时序排序为①→⑤→③→②→④B.图②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图⑤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D.图③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并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①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据此答题。【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分裂时序排序为①→③→②→⑤→④,A错误;B、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C、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错误;D、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并发生了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D。20.人类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下图所示为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各自一个原

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的模式图,已知8和9为成熟的生殖细胞,它们结合后发育成的孩子是白化色盲患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假设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A.5的基因组成为AXB或aXB的精子B.11为基因组成为AXB的卵细胞C.这对夫妇

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几率小于1/2D.1、2、3、4四个细胞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只有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所生白化色盲患者的

基因型为aaXbY。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由于父母表现型都正常,所以该白化色盲孩子的相关基因组成为aaXbY。【详解】A、由于父母表现型都正常,所以该白化色盲孩子的相关基因组成为aaXbY,即8的基因型为aY,故5基因型为AXB,A错误;B、同理

9的基因型为aXb,故11是基因型为AXB的极体,B错误;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几率为(3/4)×(3/4)=9/16,C错误;D、1、2、3、4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均不等分裂的只有3次级卵母细胞,4是第一极体,细胞质也均

等分裂,D正确。故选D。21.下图为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若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B.若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则该细胞不可能来自雌性动物C.若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则该细胞中存在2条

性染色体D.该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和8个DNA分子【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雌性个体,也可能为雄性个体。【详解】A、若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则该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

色体,应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所致,A正确;B、若细胞正进行减数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为极体,故无法判断该动物性别,B错误;C、若细胞正在进行有

丝分裂,则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为二倍体生物,此时细胞中应有4条性染色体,C错误;D、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和8个核DNA分子,但细胞质中也有DNA,故DNA含量>8个,D错误。故选A。22.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各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家系图,其中I-2只携带

一种致病基因。人群中甲病致病基因频率为1/15,乙病致病基因频率为1/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伴性遗传,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B.Ⅱ-3体细胞内最多含有6个致病基因C.Ⅲ-1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下患病小孩的概率为23/44D.Ⅲ-7与一甲病男性结婚,生

下正常小孩的概率为49/900【答案】C【解析】【分析】由系谱图中Ⅱ-4和Ⅱ-5均患甲病,Ⅲ-7不患甲病,推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由Ⅰ-1和Ⅰ-2不患乙病,生出了患乙病的男孩,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Ⅰ-2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已知Ⅰ-2已经携带了甲病的致病基因,因此Ⅰ

-2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可推出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详解】A、据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Ⅱ-3两病皆患,其基因型是AaXbY,在有丝分裂后期还有最多的4个致病基因,B错误;C、Ⅲ-1只患甲病,其基因型是AaXBY,

与一正常的女性结婚(aaXBX-),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2aa,对于乙病来说,人群中乙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即b=1/10,B=9/10,则正常女性中XBXb的概率为(2×1/10×9/10)/(2×1/10×9/10+9/10×9/10)=2/1

1,则后代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2/11×1/4=21/22,因此生出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1/2×21/22=21/44,则生出患病的概率为23/44,C正确;D、Ⅲ-7两病皆不患,其基因型是aaXBX-,甲病男性的基因型是A_XBY结婚,先求后代不

患甲病的概率,甲病男性中Aa的概率为(2×1/15×14/15)/(2×1/15×14/15+1/15×1/15)=28/29,则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为28/29×1/2=14/29,后代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2×1/4=7/8,则后代生出

正常小孩的概率=14/29×7/8=98/232,D错误。故选C。23.某动物的睾丸中,一个基因型为DdXaY的精原细胞,产生一个基因型为DdXa的精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则其它三个精子可能的基因型为()①XaDdYY②DXadYdY③DXaDdYY④XaD

YdY⑤DdXaYYA.①或②或③B.③或④或⑤C.①或④或⑤D.以上皆可能【答案】C【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

裂)→精细胞;(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详解】一个基因型为DdXa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1)若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可产生和DdXaXa和DdYY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D和d的两条染色体

都移向了同一极,则可产生DdXa、Xa、DdY和Y四种精子,①正确;(2)若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可产生DdXaXa和DdYY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DdXaXa的次级精母细胞中,D和d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可产生DdXa、X

a两种精子;含DdY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则可产生DY和dY两种精子,④正确;(3)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D和d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产生了基因型为DD

ddXaXa和YY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分裂,所以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了两个基因型为Y的精子,而基因型为DDddXaXa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了两个基因型为DdXa的精子,⑤正确。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④⑤,故选C。24.现有一豌豆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的基因

型均为Aa,已知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均没有活性,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n代后,子n代中不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所占比例为()A.1/(2n+2)B.(2n+1-1)/2n+1C.(2n+1+2)/2n+1D.(2n+1)/(2n+2)【答案】A【解析】【分

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的遗传给后代。【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自交,Aa个体自交(n-1)次,Aa占1/2n

-1,AA=aa=1/2(1-1/2n-1)=1/2-1/2n,由于aa个体产生的配子没有活性,因此该种群在自然状态下繁殖的比例是AA=(2n-1-1)/(2n-1+1),Aa=2/(2n-1+1),再自交一次,n代后,子n代中

不能产生可育配子的个体的比例是1/4×2/(2n-1+1)=1/(2n+2),A正确,故选A。25.人类中成年男性秃顶较为常见,这是因为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秃顶与非秃顶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B.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所生子女一定为非秃顶C.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有可能生一个非秃顶儿子D.秃顶男性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不含b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

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男性中,BB表现为非秃顶,Bb和bb表现为秃顶。在女性中,BB和Bb表现为非秃顶,bb表现为秃顶。【详解】A、秃顶与非秃顶性状的遗传属于从性遗传,A错误;B、非秃顶男性(BB

)与非秃顶女性(B_)结婚,所生女儿(B_)全部为非秃顶,儿子可能非秃顶,也可能秃顶,B错误;C、秃顶男性(Bb或bb)与秃顶女性(bb)结婚,儿子的基因型为Bb或bb,一定为秃顶,C错误;D、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

当其基因型为Bb时,由于B、b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故含B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不含b基因,D正确。故选D。26.椎实螺是雌雄同体的动物,可进行异体受精和自体受精。椎实螺外壳的旋向右旋(D)对左旋(d)是显性,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A.dd的个体可能为右旋B.♀DD×♂dd,F1和F2全为右旋,F2随机交配,F3中右旋:左旋=3:1C.推测卵原细胞中的mRNA或者蛋白质可在受精卵中发挥作用D.♀左旋×♂左旋,若F1全是右旋,则F1自交,F2中右旋:左旋=1:1【答案】D【解析】【分

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后代的性状受母本影响,取决于母本的基因型所决定的性状,可用下面两个实验来说明。实验一:♀dd×♂DD→F1:Dd,由于亲本母方是dd,表现型是左旋;F2是F1的自交后代,有三种基因型,即DD:Dd:dd=1:2:1.F1代基因型是Dd决定的是右

旋螺,故F1自交的子代F2全是右旋螺;F3代表现出右旋:左旋=3:1的比例。实验二:♀DD×♂dd→F1:Dd,由于亲本母方是DD,表现型是右旋;F2是F1的自交后代,有三种基因型,即DD:Dd:dd=1:2:

1.F1代基因型是Dd决定的是右旋螺,故F1自交的子代F2全是右旋螺;F3代表现出右旋:左旋=3:1的比例。【详解】A、若母本的基因型为Dd,表现为右旋,则子代dd的个体可能为右旋,A正确;B、♀DD×♂dd,F1的基因型为Dd,表现为右旋,F2的基因型

及比例为DD:Dd:dd=1:2:1,全为右旋,F2随机交配,在F2代看到的正常的分离比没有出现,而是延迟一代出现,F3中右旋:左旋=3:1,B正确;C、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可能的原因是卵原细胞中的mRNA或者蛋白质可在受精卵中发挥作用,C正确;D、

♀左旋×♂左旋,F1全是左旋,D错误。故选D。27.某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或a基因控制合成蓝色色素,B或b基因控制合成红色色素,不含色素表现为白花,含有两种色素表现为紫花。现有某蓝花雌株和红花雄株作亲本进行杂交,F1表现为紫花雌株:蓝花雄株=l:1。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和a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B.在自然群体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3种C.紫花和紫花杂交,后代可出现白花雌株D.若F1的雌雄植株杂交,F2中紫花雌株占3/16【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蓝花(A_bb)雌株与红花(aaB_)

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表现为紫花雌株:蓝花雄株=1:1,一种性别只出现一种性状,可判断亲本为显性雄和隐性雌杂交。故B/b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

基因型为AaXBXb:AaXbY=1:1,表现为紫花雌株:蓝花雄株=1:1。【详解】A、由分析可知:A和a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在自然群体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3种,即aaXBY、aaXBXB、aaXBXb,B正确;C、雌性紫

花的基因型为A_XBX_,雄性紫花的基因型为A_XBY,两者杂交不可能出现白花雌株aaXbXb,C错误;D、F1的雌株(AaXBXb)和雄株(AaXbY)杂交,子代紫花雌株占3/4×1/2×1/2=3/16,D正确。故选C。28.下图中P和

Q表示某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P1和Q1为DNA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和Q上的遗传信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若该精原细胞无突变发生,则P1和Q1的

上的基因是相同的C.P′和Q′的形成常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D.P′和Q′的形成可以使一条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P和Q是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

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的DNA片段,其中P1和Q1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据此答题。【详解】A、P和Q是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故P和Q上的遗传信息,一条来

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正确;B、P和Q是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无突变发生时,P1和Q1的上的基因可能不相同,B错误;C、P′和Q′的形成(交叉互换)常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

色体之间,C错误;D、P′和Q′的形成,属于基因重组,不可以使一条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A。29.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雄牛,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分别标记基因A、a和B,观察分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

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一定有3种颜色8个荧光点B.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有2种或3种荧光点C.有丝分裂前期有3种颜色4个荧光点D.只有大约一半精细胞中有2种颜色2个荧光点【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

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

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观察,由于染色体的复制,所以会看到3种颜色8个荧光点,A正确;B、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有2种荧光点(AABB、aaBB),B错误;C、有丝分裂间期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故有丝分裂前期有3种颜色8个荧光点,C错误;D、减数分裂

后精细胞中核DNA分子减半,则所有精细胞中都有2种颜色2个荧光点,D错误。故选A。30.粗糙型链孢霉是一种真核生物(n=7),繁殖过程中,合子(2n)先后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8个孢子排列在一个子囊中。已知孢子大型(R)对小型(r)为显性,黑色(T)对白色(t

)为显性。下图为某合子可能产生的三种子囊,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合子基因型为RrTt,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B.该合子产生③的过程中,T和t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段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C.该合子产生任意一种子囊,都可

验证基因分离定律D.该合子产生任意一种子囊,都可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孢子大型(R)对小型(r)为显性,黑色(T)对白色(t)为显性,故①中含有4个rT的孢子和4个Rt的孢子,②中含有4个RT的孢子和4个rt的孢子,③中含有2个rt的孢子,2个rT的

孢子,2个RT的孢子和2个Rt的孢子,说明该合子基因型为RrTt,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②③产生的孢子,都体现了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该合子基因型为RrTt,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A正

确;B、该合子基因型为RrTt,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RrTt的合子,只能产生2种类型的孢子,但③中含4种类型的孢子,根据孢子的种类可知,T和t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段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

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根据①②③产生的孢子可知,该合子产生任意一种子囊的过程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D、子囊是该合子(2n)先后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图中只有产子囊③才能说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31.完

成下列问题(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__________基因自由组合。(2)__________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

性正常,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3)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4)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1).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3).抗维生素D佝偻(4).男性患

者的基因型为XDY,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XdXd,后代中女性都为XDXd,患病,男性为XdY,正常(5).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6).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解析】【分析】1、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多于

男患者,父亲患病,女儿(母亲)一定患病,母亲正常,儿子(父亲)一定正常。2、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它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1)在减数分裂的过程

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DY,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XdXd,后代中女性都为XDXd,患病,男性为XdY,正常。(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则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的原因是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过程、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的原

因,意在考查学生了解书本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32.某研究小组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进行动物细胞学实验:诱导放射性同位素碳14完全标记的细胞样本,使其分别只在碳12的培养基内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实验期间收集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样本甲和乙,以及分裂后期

的样本丙和丁,统计样本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如下表: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样本标记染色体数标记DNA数甲1020丙2020乙2040丁1212(1)动物体内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有_____和______。(2)联会发生在______________期。若某中期细胞样本标记

DNA数为标记染色体数的2倍,则该细胞样本可能在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3)丁样本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为____________。(4)若各细胞分裂间期持续时间相等,各分裂期持续时间也相等

,则四个样本中,取样时间最早的是________。【答案】(1).精原细胞(2).卵原细胞(3).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4).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5).有丝分裂(6).乙【解析】【分析】1、若进行减数分裂,由于所有DNA用14C充分标记,减数第一次分

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两个子细胞都含14C,两个子细胞分别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都有放射性。2、若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再平均分配,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含有14C,但由于半保留复制,所以含有放射性的DNA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第二次有

丝分裂形成的四个细胞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也可能四个都有放射性。【详解】(1)动物体内既能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器官为精巢和卵巢,细胞为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发生同源染

色体联会。若精原细胞或卵细胞细胞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该细胞中的的DNA被14C标记,由于DNA半保留复制,则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只有一条链被14C,标记DNA数为标记染色体数的2倍;若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分

析同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都存在标记DNA数为标记染色体数的2倍。(3)分析表中数据,甲和乙为中期,乙标记的DNA数和染色体数都是甲的2倍,则乙应为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甲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为20.丙为

后期,标记的DNA数和染色体数都为20,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丁中被标记的染色体和DNA为12,不可能是减数分裂的后期,也不可能是第一次有丝分裂的后期,可能为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后期。(4)甲可能为第二次有丝分裂的中期或

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乙为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丁为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后期。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应先通过有丝分裂增殖,然后再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时间最早的为乙。【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区别,同时结

合了DNA半保留复制进行考查,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33.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开两性花,其花非常小。研究发现水稻花粉的可育、不育分别由细胞核基因(R/r)和线粒体基因(N、S,每一植株只具其中一种基因)共同控制。基因型为S(rr)的花

粉不育,其他的基因型都为花粉可育。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豌豆相比,水稻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缺点,除了不是闭花受粉外,还有_______________。(2)R、r和N、S基因_________(填“是”或“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植株S(Rr)自交后

代中花粉可育与花粉不育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年年都需要基因型为S(Rr)的种子,则可以选用基因型为_________和________的水稻间行种植。前者收获S(Rr)的种

子,后者收获的种子下年继续培育S(Rr)的种子。(5)若年年都需要雄性不育的种子,则可以选用基因型为_________和________的水稻间行种植。前者收获雄性不育的种子,后者收获的种子下年继续培育雄性不育的种子。【答案】(1).花小,杂交实验时,母本难以去雄(或答花小

,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2).否(3).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自由组合,而N、S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4).3:1(5).S(rr)(6).S(RR)或N(RR)(7).S(rr)(8).N(rr)【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R、r属于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上,而N、S属于细胞质基因,其在遗传过程中遵循细胞质基因的遗传特点,即母系遗传。通过这两对基因的遗传规律绘制遗传图解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1)与豌豆相比,水稻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缺点,除了不是闭花受粉外,还有花小,杂交实验时,母本难以去雄,难以进行人工杂交实验。(2)R、r

和N、S基因不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自由组合,而N、S基因是线粒体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3)植株S(Rr)产生S(R)和S(r)这两种配子,

花粉的比例为1:1,卵细胞的比例也为1:1,所以后代雌雄配子结合得到的后代中S(R-):S(rr)=3:1。(4)由于题干中描述S(rr)的花粉不育,所以该个体在设计实验时只能当作母本,由于细胞质基因属于母系遗传的特点,可以考虑使得S(rr)做母本提供S和r基因,由于实验要求只设

计一次杂交实验,所以父本选择为S(RR)或N(RR),使其提供R基因。(5)为了长期稳定获得雄性不育植株,即S(rr)个体,可以每年选择雄性不育植株S(rr)做母本,与基因型为N(rr)的植株杂交,这样得到的全部后代都为S(rr)。【点睛】本题的难点是考查了细胞质基因和

细胞核基因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学生把握细胞质基因的遗传特点,由于受精卵形成过程中,细胞质的基因几乎全部来自于卵细胞,所以子代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只能遗传母本,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绘制遗传图解,把两对基因分开考虑即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