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中学、程集中学等2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4)页,5.38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7a54c5bd2f2c3a3e0769b12f584b9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联考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区域发展要结合区位条件,及时调整人类活动方式,才能做到因地制宜。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相关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两地在气候方面
存在明显差异,其影响主要因素是()A.地形因素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大气环流2.两地区均有水稻种植,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松嫩平原的水稻()A.生长周期短B.品质优良C.商品率低D.单季产量低【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两地都是平原地形,A错误;两地距海都较
近,B错误;松嫩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主要是纬度差异造成,C正确;两地都受季风气候影响,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松嫩平原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期短,生长周期长,A错误;松嫩平原水稻为一年一熟,生长周期长,品质好,B正确
;松嫩平原地广人稀,粮食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C错误;松嫩平原面积大,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单季产量并不低,D错误。故选B。【点睛】松嫩平原是东北平原的最大组成部分,位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的松辽盆地里的中部区域,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成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
位于长江上游,东邻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城市中,受成渝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的是(
)A.潼南B.乐山C.广安D.泸州4.成渝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促进城市之间产业协作③提高成渝的城市化率④打造宜居型中心城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3.A4.A【解析】【3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潼南
是位于成渝之间的城市,在成渝发展主轴上,受成渝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A正确;乐山位于成都城市带、泸州位于重庆城市带,受成渝城市群带动作用较弱,BD错误,广安即不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上,也不属于成都、重庆城市带,受辐射带动作用最弱,C错误。故选A。4题详解】成渝城市群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城市的辐射作用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城市之间产业协作,①②正确;成渝城市群建设是成都和重庆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是对自身的影响,与提高成渝的城市化率、打造宜居型中心城市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
误。故选A。【点睛】城市群是带动经济区发展的辐射源,通过空间结构优化和功能整合提升来提高其发展水平和辐射能力,人口流动、产业转移扩散和交通发展是主要辐射路径。乌海市1976年成立,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有“塞外煤城”的美誉,
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之一,2010年,乌海市第二产业比重达71.7%,2021年三大产业比重为5:50:45,【的2011年确定为我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制约乌海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水源②土壤③热量④地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2010-2021年期间,乌海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21.7%,其根本原因是()A.第二产业污染严重B.煤炭等资源枯竭C.第三产业迅速发展D.国家政策的调整7.乌海市今
后发展方向可能是()A.扩大种植业规模B.增加煤炭发电比重C.打造新能源基地D.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答案】5.A6.B7.C【解析】【5题详解】乌海市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故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和土壤,①、②正确,乌海市夏季多晴天光热资源较为充足,热量不是其主要制
约因素,③错误;据图可知位于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地形不是其主要制约因素,④错误。故选A。【6题详解】第二产业污染严重,是比重下降原因但不是其下降的根本原因,A错误;乌海市因煤而兴,因煤而衰,2010-2021年期间,第二产业比重
快速下降的原因是煤炭等资源枯竭,B正确。因资源枯竭,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错误。国家政策的调整也应建立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原有优势,D错误。故选B。【7题详解】乌海市位于西北地区,水资源有限,不宜扩大种
植规模,A错误;2011年乌海市被确定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宜增加煤炭发电比重,B错误;乌海市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可打造新能源基地,C正确;有优势才能对外宣传,D错误。故选C。【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加
快产业升级。②减少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寻找绿色替代能源。③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④大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20世纪70年代,上海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2020年以来,上海着力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
导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下图为2011年以来上海市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人工智能等产业规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20世纪70年代,上海
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的主要优势有()①原材料②劳动力③消费市场④土地租金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据图可知,目前()A.集成电路产业工业增加值比重最大B.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幅最大C.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最好D.工业增加值以三大先导产业为主10.推动上海产业
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A技术创新B.开放政策C.产业基础D.资源禀赋【答案】8.D9.D10.A【解析】【8题详解】上海市原材料较为短缺,①错误。在国内,上海的土地租金一直较高,④错误。20世纪70年代,上
海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有广阔的消费市场,②③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9题详解】从上海市工业增加值和三大先导产业的规模可以看出,目前上海工业增加值以三大先导产业为主,D正确。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增加值最大,所占比重也最大,但增幅不及集成电路产业,A、B
错误,图中无法判断哪个产业发展前景好,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结合图文信息可知上海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打造高端产业集群,2011年以来上海工业增加值中也是技术水平较高的集成电路、生物医
药和人工智能产业为主,因此技术创新是推动上海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A正确。故选A。【点睛】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原料、土地、水源、动力(燃料或电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科技、政府政策等。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所以这类工业的
区位选择则以其主导因素为指向,形成不同的指向型工业。红崖山水库位于石羊河下游,西面依红崖山而建,其他三面都是人工所筑,且修建在沙漠中,属于典型沙漠平原水库,水库水域面积年内变化较大,2000-2019年数据统计,2-3月、9-10月水域面积大,6月份水域
面积最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石羊河典型的水文特征是()A.水位季节变化大B.水位年际变化大C.春季有凌汛现象D.自西南流向东北12.修建红崖山水库的最主要目的是()A防洪B.灌溉C.发电D.养殖13.红崖山水库6月份水域面积最小的原因是()①蒸发量大②河流补给量小③生活用水量大④灌溉用
水量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11.A12.B13.C【解析】【11题详解】石羊河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A正确,B错误。石羊河春.季水量小,不易形成凌汛,C错误。流向属于水系特征,不属于水文特征
,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民勤降水稀少,农业灌溉需水量大,建水库可以保证下游绿洲灌溉用水,粮食稳产,红崖山水库的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民勤绿洲的灌溉,B正确。防洪、发电、养殖均不是修建红崖山水库的最主要目的,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西北地区6
月份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量大,灌溉用水量大,①④正确。6月份河流补给量较大,②错误。生活用水量对水库水位影响小,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河流水文特征有河流水位、径流量大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汛期、有无结冰期、水能
资源蕴藏量和河流航运价值。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M省是西电东送工程中电力输出大省。如图是该省2021年1-11月发电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4.据图推断M省电力主要输往()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东地区D.华南地区15.与输煤相比,该输电工程对M省的有利影响是()①增加就业人口②减轻环境污染③缓解运输压力④利于生态保护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14.B15.C【解析】【14题详解】M省
电力的电力组成以火电为主,占86%,可以推断M省位于北方地区,其输电方向为离M省较近的京津冀等华北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输送火电是将本地的煤燃烧发电,延长了产业链,增加就业机
会,通过输电线路,输送出去,能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但煤燃烧发电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物,①③正确、②错误。开采煤就可能造成生态破坏,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山西的煤炭资源丰富,除了向外输送煤炭,还进行火力发电,京津、华北地区离山西近且电力资源紧张,因此山西能源基地火力发电主要输往京津冀
的华北地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辽河流域位于农牧交错带上,自然环境脆弱性强,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方式的不稳定性导致该地带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土地盐渍化等环境问题较为明显,生态
退化较为严重。材料二下图为西辽河流域位置及区域简图材料三下图示意1960-2020年通辽市四季平均降水量动态趋势。(1)结合材料三,分析西辽河流域自然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2)指出甲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为防
止西辽河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提出合理的措施。【答案】(1)年降水量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多大风。(2)土地盐渍化(或土地次生盐碱化);主要原因:甲地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集聚;甲地位于灌区,
不合理灌溉,盐分在土壤中集聚。(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退耕还林还草;合理灌溉,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适度控制农牧业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西辽河流域自然特征和生态退化特征为材料设置试
题,涉及土壤盐渍化、东北黑土地合理利用、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等知识点,考查图文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小问1详解】从图中看出该地在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其纬度较高,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少,所以年降水量少,季风气候
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由于纬度较高,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冬季多大风。【小问2详解】从图一看出甲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由于是温带季风气候,在春季耕作季节降水稀少,由于春季温度上升,蒸发旺盛,农作物需要灌溉用水,甲地位于灌区,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在土壤中集聚,并不断
向地表集聚,导致土壤盐渍化。【小问3详解】西辽河流域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退化,其中盐渍化最严重,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土地盐渍化,同时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提高农民
收入;由于耕地退化,因此要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土壤肥力;合理灌溉,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防止因地下水位上升导致的土壤盐渍化;适度控制农牧业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江苏省区域
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苏中(扬州、泰州、南通)—苏北(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经济发展增速变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规模外资企业迁入,使苏南地区从一个个小的产业集聚变成大的产业集群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苏南地区将一些产业逐渐向苏中和苏北地区迁移,逐渐缩小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材料二南通积极主动跨江融入苏南,加强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紧密合作,加快承接其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1)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苏南地区大规模外资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2)指出制约南通承接苏南地区企业
的制约因素。(3)简述江苏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答案】(1)国家政策支持;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位于长三角地区,技术水平较高或产业基础较好;水陆交通便利;国内外市场广阔。(2)技术人才;资金条件;产业配套与融合能力;跨江交通。(3)加快苏北地区经济结
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吸引大量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率,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集群发展,扩大产业链,形成规模效益;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因素、产
业转移、产业转型的条件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期,大规模外资企业迁人须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并且当时的苏南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欠发达,劳动力丰富
且廉价,为外资企业迁入提供了劳动力支持;从材料还可以看出该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水路交通便利,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产业基础也较好,所以导致大规模的外资企业迁入该区。【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南通地区经济发展弱
于苏南地区,资金条件上面就会有所欠缺;若是苏南地区产业迁入会涉及到该地缺乏相匹配的技术人才,同时相应的产业配套设施与融合能力都还比较欠缺;从图片上可以看出两则之间有长江之隔,跨江交通也会成为制约南通承接苏南地区企业的制约因素
。【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苏北地区作为产业转入地,产业转移将会吸引大量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一并转移到苏北地区,加快苏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企业迁入会提供诸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率,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也有利于苏北地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最后在苏北地区形成群发展,扩大产业链,形成规模效益。【点睛】产业布局受到政策、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土高原海拔1000-200
0米,黄土深厚,是世界上最大黄土覆盖区,温带季风气候,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50年代,部分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等方针(塬是指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呈台状,四边陡,顶上平),护坡工作方
面目前部分地区开展宽幅梯田建设试点工作。宽幅梯田是将坡耕地经过机械削坡、平整,改造成最窄处也有近10米的宽幅梯田,并建有机耕道。材料二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新整修的宽幅梯田。(1)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2)简述“保塬”的具体作法。(3)说明宽幅梯田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答案】(
1)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垂直节理发育;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2)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营造护田林网,造林以用材林和果林为主,形成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
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3)增加耕地面积;减轻水土流失,提高梯田的土壤肥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节约生产成本。【解析】【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保持水土的措施以及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
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的特殊,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但是易被流水侵蚀;黄土高原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黄土高原多沟壑,地形坡度大;植被
覆盖率较低,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保塬”是保持水土的一种措施,具体措施主要从保持土壤和水分两个方面入手。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在地表停留时间,增加地表水下渗,削减地表径流;营造护田林网,造林以用材林和果林为主,形成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
生态农业体系,以发挥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小问3详解】宽幅梯田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主要从减轻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提高机械化水平等方面作答。据材料“宽幅梯田是将坡耕地经过机械削坡、平
整,改造成最窄处也有近10米的宽幅梯田”可知,宽幅梯田通过削坡、平整,减小了坡度,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减轻水土流失,提高梯田的土壤肥力;“建有机耕道”说明,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节约生产成本。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忻州
市位于晋北地区,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已被发现大量储存的资源有煤、铁、金、银、铜、铅、锌、钒、硅、大理石、花岗岩等50多种。忻州市第一产业主要以粗粮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以煤炭、电力、冶金等传统重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主要以旅游业为主,主要有佛教圣地
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等著名景点。材料二下图示意2011-2019年忻州市三大产业产值比重。(1)描述2011-2019年忻州市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特征。(2)请为忻州市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较小,呈波动下降趋
势;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呈波动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波动上升趋势,2019年比重最大。(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控制污染物排放,防治环境污染。【解析】【分析】本题以忻州市的工业背景为材料设置两个小题,考查学生
对工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根据忻州市三大产业比重变化图,读图可知,第一产业占比重最小,2011年-2019年第一产业比重在下降;第二产业占比重最大,2011年-2019年占比在下
降;第三产业占比次之,2011年-2019年占比重上升。【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忻州市第二产业主要是煤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第二产业产值在下降,忻州市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传统高耗能、高污染
产业,可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治大气污染;效益低,可以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增加附加值,提高利润;产业结构单一,推动多元化发展;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