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稽阳联谊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题变式题11-15 Word版无答案.docx,共(12)页,502.09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778421441eb53c0fcc515c7618acb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在一定条件下,细胞可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这是一种细胞自噬的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膜先与功能退化的线粒体膜融合后,其中的水解酶再将线粒体中的物质降解B.受损细胞结构被溶酶体降解后的产物全部排出细胞C.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减弱D.细胞自
噬与细胞抵抗逆境有关2.细胞自噬对细胞内稳态有重要意义。ATAD3B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与线粒体DNA结合,当线粒体DNA损伤时C端转移到线粒体外膜并与LC3蛋白结合后诱导内质网包裹线粒体形成自噬体,进而与溶酶体结合分解损伤的线粒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DAT3B蛋白失活将导致
细胞自噬无法进行B.缺氧或代谢旺盛的细胞线粒体自噬会加强C.LC3蛋白具有与ADAT3B蛋白C端结合的区域和与内质网膜蛋白结合的区域D.提高ADAT3B蛋白表达可以治疗一些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3.在真核细胞内,部分蛋白质需要在内质网中进一步合成和加工,蛋白质
折叠错误可能会导致内质网功能紊乱,从而激活内质网自噬,当内质网自噬过度时就会诱导细胞启动凋亡程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内质网体积较大,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B.内质网被分解后的产物,满足构成核糖体的全部原料C.适度内质网自噬可以清理破
损的内质网,维持细胞稳态D.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基因无关,与内质网有关4.细胞自噬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细胞如何实现自身物质的循环利用,帮助细胞适应饥饿和应对感染等不良环境。下图表示细胞自噬作用的机理,请分析下列选项错
误的是()的A.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其中的水解酶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转运至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中加工B.溶酶体膜能向其内部主动运输H+,因此溶酶体的pH值低于细胞质基质中的pH值,若溶酶体膜发生破裂,释放的水解酶活性会减弱或丧失C.细胞饥饿
或机体感染病原体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该过程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D.溶酶体还可以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人体吞噬细胞中含有大量溶酶体,因此该过程只在吞噬细胞中发生5.自噬是把细胞质中的物质运送到溶酶体中降解的过程,该过程中损伤的细胞器被细胞自身的膜包裹形成自噬体,自噬体再与细胞内的溶酶
体结合从而完成细胞自噬的过程。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首要发病因素,银杏叶提取物(GBE)对COPD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机制是GBE可以通过PI3K蛋白来促进细胞自噬,已知细胞内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会导致自噬程度增
强,为验证上述机制设计实验如下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组别实验材料检测指标预期结果对照组COPD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PI3K蛋白含量?实验组?A.实验组应选用GBE+COPD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B.细胞自噬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GBE可通过PI3K蛋白来促进细胞自噬,所以预期
结果应为实验组PI3K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D.溶酶体内水解酶可水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使细胞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6.动物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的操作,获得有用的动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相关产品,这涉及细胞培养、核移植、细胞融合、胚胎及干细胞操作等多项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培
养过程中需适时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废物积累抑制细胞生长B.“多莉”实验中核移植前通常需要降低去核卵母细胞培养基中的牛血清浓度C.可多次注射特定抗原以获得大量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D.经胚胎分割产生的胚胎或细胞可直接移植给受体7.图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形成和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
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抗原只引起体液免疫B.筛选出②需要用选择培养基C筛选出③需要克隆化培养D.ADC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8.为制备抗HA的单克隆抗体,研究人员设计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小鼠多次注射HA后,从骨髓中获取B淋巴细胞B.
用图中多孔细胞板阳性检测时采用核酸分子杂交的技术C.经选择培养基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均能无限增殖但分泌抗体类型不一定相同D.阳性克隆扩大培养时,需将相关细胞注射到小鼠血浆中,再从腹水中分离单克隆抗体.9.正常细胞中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蝶
呤阻断,S途径进行DNA合成时,细胞中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可将培养基中的6-硫代鸟嘌呤转变成相应的核苷酸形式参与DNA合成而发生毒性作用,使细胞致死。诱变产生的缺陷型(HGPRT-)细胞由于HGPRT活性丧失,不能使用6-硫代鸟嘌呤。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
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筛选1的选择培养基中应添加一定浓度的6-硫代鸟嘌呤B.筛选2的选择培养基中应添加一定浓度的氨基蝶呤和6-硫代鸟嘌呤C.筛选3进行一次抗体检测,某孔细胞呈阳性即可用于体外条件大规
模培养D.用病毒A对小鼠免疫后,应分离出产生抗病毒A的抗体的B细胞再诱导细胞融合10.普通的肿瘤治疗——单克隆抗体(单抗)只能结合单一的抗原,无法有效地聚集于肿瘤组织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双抗)可以将抗肿瘤的药物直接导至靶细胞,通过靶向多个抗原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基因工
程制备双抗的原理是对传统单抗进行基因工程方面的改造,从而形成双特异性抗体。利用杂交瘤细胞融合也可以制备双抗,先将每个杂交瘤细胞受抗原刺激产生单克隆抗体,然后将这两个杂交瘤细胞融合在一起,此融合的杂交瘤细胞能够重新随机组合“双亲”单抗肽段,从而产生双抗。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A.诱导两个杂交瘤细胞融合,一定会产生双抗B.基因工程改造传统单抗,操作对象是肽链C.制备杂交瘤过程中需要将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D.相比于普通化疗,双抗治疗能减少药物的用量并降低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11.已知某种群中的雌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BBXAXa:BbXA
Xa=1:1,雄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bbXAY:bbXaY=1:2,现某兴趣小组利用雌1、雌2、雄1、雄2四个信封来模拟上述种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子代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雄1中只放入1种卡片,则雄2中需放入2种卡片且比例为1:2B.若雌1中有2种卡片且比例为3:1
,则雌2中也有2种卡片但比例为1:1C.雌1和雌2中各取一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可模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雌1、雌2、雄1、雄2中各取一张卡片并组合,卡片组合类型共有10种12.某同学用卡片模拟杂交实验,表示
亲本的卡片在信封中的放置情况如下图,其中信封4中Y的数量待定,每次抓取卡片并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重复100次。已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0.8;B、b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群体中XB的基因频率为0.6.群体中
无配子致死和基因型致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机从信封1、2中各取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Aa个体随机交配产生子代B.信封4可模拟雄性生殖器官,图中Y的数量不应与信封3中X的总数相同C.随机从信封1、4中各取
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自由组合D.随机从信封3、4中各取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所得结果中纯合子的概率为0.7613.在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模拟实验中,从如图所示的松紧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做相
关记录,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松紧袋中,重复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①代表一个雌性个体的生殖器官,则③代表另一个雌性个体的生殖器官B.一个松紧袋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可以不相等,但各松紧袋间小球的总数量要相
等C.该实验模拟亲本产生F1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模拟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将从①和③中各随机抓取的一个小球组合的14.某种自花传粉植物染色体上存在控制花色和叶形的基因,分别记作A/a和B/b。现选取两株亲本杂交得F1,
F1在自然状态下种植得F2,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亲本类型F1表型及比例F2表型及比例红花椭圆形叶×白花披针形叶红花披针形叶:红花椭圆形叶:白花披针形形叶:白花椭圆形叶=1:1:1:1红花披针形叶:红花
椭圆形叶:白花披针形形叶:白花椭圆形叶=9:15:15:25注: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不考虑致死。A.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椭圆形叶对披针形叶为显性B.根据F1的表型及比例可判断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
体上C.理论上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3:3:9D.理论上F2红花椭圆形叶植株中纯合子占1/515.二倍体生物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形成的配子称为亲本型配子,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
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才能形成的配子称为重组型配子。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双杂合子可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亲本型配子、两种比例相等的重组型配子,且亲本型配子的比例大于重组型配子的比例。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圆形果与长形果(分别简称为圆与长)、单一花序与复状花序(分别简称为单与复)是由两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同学利用该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杂交组合F1表型F2(F1自交所得)表型及个体数1圆单×长复圆单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2圆复×长单圆单510圆单、240圆复
、240长单、10长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圆形果对长形果为显性,单一花序对复状花序为显性B.圆形果、长形果的遗传和单一花序、复状花序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C.按表中规律,若对1组的F1进行测交,则子代四种表型的比例为3∶3∶
1∶1D.按表中规律,若将1组的F1与2组的F1杂交,则子代出现长复的比例为1/2516.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N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绘制出如图所示的该种群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的K值
为750个,N值为20个B.当种群数量为300个时,种群增长率最大C.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上升D.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分别是50、7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依次为0、60017.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了一个孤岛。该种
群1915年~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3000②1915~1930年驼鹿种群密度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天敌③若出现食物短缺,则对1930年种群密度的影响小于1950年④1930年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自然
灾害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18.如图表示某鱼类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种群密度小于a时,种群将趋向于灭亡B.当种群密度在a~b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C.在种群密度达到b时捕捞,有利于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种群过密或过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
产生抑制性影响19.某农户承包池塘养殖螃蟹致富,螃蟹的y值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y值为K-K值种群数量值的比值)A.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B.(K值-种群数量)/K值越小,密度制约因素作用越强C.
为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应在S3点对应的时刻捕捞D.种群的年龄组成在S2点时是增长型,在S4点时是衰退型20.在捕捞业中,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MSY),一般有两种方式:配额限制和努力限制。配额限制是控制
在一定时期内收获对象个体的数量,允许收获者在每一季节或每年收获一定数量的猎物种;努力限制是当捕猎对象的种群数量减少后,必须增加收获努力才能获得同样收获量。下图表示不同努力水平对种群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某种被捕捞生物的净补充量(出生数超出死亡数的部分)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四种不同努力水平下的收
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可以表示MSY的点是NmB.N点的种群数量特征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C.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S”形D.若种群密度低于Nm,收获继续保持在MSY努力水平,不会导致种群灭绝21.某科研团队对某牧区两块灌丛草地分别采用了放牧
和封育管理两种处理措施。27年后进行调查时发现,封育样地灌丛高度显著大于放牧样地灌丛高度,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样地草本植物土壤土壤动物(种)物种数/种密度/(株·m-2)高度cm全氮/(mg·kg
-1)有机碳/(μg·kg-1)放牧灌丛内429.6710.150080.6445灌丛外537.273.260.040.6037封育灌丛内420.1314.870.090.7252.灌丛外763.337.680.040.6140A.放牧样地灌丛内,外植物高度差异体现出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草本植物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小,竞争结果有利于生态位的分化C.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标记物应对小动物生存无影响D.丰育后灌丛的动植物种类数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22.为研究华北平原上的毛白杨一刺槐成熟混交林的季
节性吸水模式,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指标测量,结果如下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毛白杨一刺槐成熟混交林的季节性吸水模式表项目细根分布旱季主要水源雨季主要水源毛白杨浅土层、中土层中土层浅土层刺槐中土层、深土层地下水深土层A.通过统计混交林中物种的个体数量来调查其丰富度B.混交林的细根分布体现了群
落的垂直结构C.季节性水源分布影响了混交林的吸水生态位D.旱季混交林的吸水生态位分化程度高于雨季23.研究发现,在某地人工桉树林中,乔木层桉树占绝对优势;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与桉树的密度有关:桉树密度为750株/hm²时,灌木层有17个树种,草本层物种也较丰
富;桉树密度高达1000株/hm²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均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桉树林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在群落中优势度较低,主要与光照有关B.人工桉树林中桉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当人工桉树林中桉树密度高达1000株/hm²时,其抵抗力稳定性降
低D.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4.某科研团队对某牧区两块灌丛草地分别采用了放牧和封育管理两种处理措施。27年后进行相关的调查发现,封育样地灌丛高度显著大于放牧样地灌丛
高度,具体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样地草本植物土壤动物物种数(种)密度(株·m-2)高度(cm)物种数(种)放牧灌丛内429.6710.1545灌丛外537.273.2637封育灌丛内420.1314.8752灌丛外763.337.6840A.放牧样地灌丛内、外植物高度差异体现出了群
落的垂直结构B.封育样地灌丛草本植物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小,竞争结果有利于生态位的分化C.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标记物应对小动物生存无影响D.封育后灌丛的动植物种类数增加,抵抗力稳定
性增强25.生态位宽度是指一个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它可以反映物种对环境适应状况或对资源利用的维度。我国北方的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对放牧扰动较为敏感,下表为不同放牧强度下该生态系统部分植物的生态位宽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物种生态位宽度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短花针茅0.850.860.730.73银灰旋花0.610.700.420.37无芒隐子草0.600.800.620
.70糙隐子草0.460.55--冷蒿0.720.490.46-羊草0.68---A.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该物种在资源竞争中通常越不具有优势B.适度放牧使某些植物生态位宽度增加,有可能会使优势种发生变化C.过度放牧会使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
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据表推测放牧的牲畜可能较为喜食羊草,而不喜食无芒隐子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