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2.179 M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共(20)页,2.17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777780cfbfba414a2e144b77fe126f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仑中学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命题:范颖审题:焦文琦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小题2分,21-25题每小题3分,总分55分)住宅小区的造景设计丰富多样,有人喜欢绿植园林,有人热衷于建设

水景,也有人喜欢旱溪景观。旱溪是人工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营造出的不放水可步行的溪床。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比起人造水景,旱溪的特点是()。A.维护成本高B.设计成本高C.居民活动空间大D.水资源消耗大2.旱溪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A.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B.减少暴雨带来的内涝C.缓解城市热

岛效应D.増加生物多样性3.着眼生态效益,下列材料最适合用作铺设旱溪河底的是()。A.防水材料B.天然沙土C.建筑残渣D.混凝土【答案】1.C2.B3.B【解析】本题组以旱溪景观为背景材料,以与人造水景相比旱溪的特点、旱溪最主要的生态

功能、从生态效益角度看适合铺设旱溪河底的材料为设问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效益的体现、地理要素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1题详解】旱溪特点:生态、自然、节水、低维护成本。从材料信息中可以知道

,旱溪是不放水可步行的溪床,所以与人造水景相比它的水资源消耗量几乎为0,D不对;人造水景虽然有水有景,但是如果在缺水的城市中,它的维护及使用成本就很高,而旱溪仅是仿照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建造的,没有水,所以与人造水景相比即使是在水源充足的城市它的维护成本也很低,设计成本也低

,AB不对;但由于没有水占用空间,居民可以在溪床步行,所以这并没有占用居民的活动空间,因此与人造水景相比,旱溪的居民活动空间大,C对。【2题详解】旱溪一般没有水(不放水可步行),仅是模仿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这里并没有大量植被和水域存在,所

以它并不能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A错;也不能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C错;更不能增加生物多样性,D错;但由于其地势较低,可以汇集雨水,这样可以减少暴雨带来的内涝,B正确。故选B。【3题详解】从生态效益来说,防水材料和混凝

土不利于雨水的下渗,AD不符;建筑残渣虽然可以让废物得到充分利用,但有的建筑残渣中包含一定可产生污染的物品,所以也不符合生态效益,C不符;而天然沙土,由于来自于大自然,未经过任何处理,既有利于水下渗,且在

其上可以生长植物,也和周边生态自然环境相适应,故只有天然沙土的生态效益最好,可用作铺设旱溪河底,B正确。近年我国大城市郊区出现了大规模草莓种植园地,租地种植的农户大多来自于江浙。下图为某大棚草莓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各地草莓种植户多来自于江浙,主要是因为江浙()A.销售平台多样B.区域政策扶持C.物流网络发达D.种植技术先进5.草莓种植园里,越来越多的立体大棚正逐渐取代平面大棚,主要是为了(

)A.充分利用降水B.节约土地资源C.增加观赏价值D.利于游客采摘【答案】4.D5.B【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题详解】大规模草莓种植园地首先出现在发达地区的大城市附近,故江浙一带的大规模草莓种植园发展较早,种植技术先进,D正确。销售平台、物流网络与种植户的来源无关。区域政策扶

持都是一样的。故选D。【5题详解】立体大棚正逐渐取代平面大棚,使草莓种植向垂直空间多层发展,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产量,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B正确。阻挡了雨水,A错误。草莓种植园主要不用于观赏,C错误。两种大棚都有利于游客采

摘,D错误。故选B。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往返于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货运“中欧班列”应运而生。“中欧班列”将高端消费品从欧洲运往中国,将电子组装产品、汽车零部件及日用小商品运往欧洲各国,运输时间是海运的1/3,运输费用是

空运的1/5,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中欧班列”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的优势是()A.比海上运输时间短,更安全B.比航空运输费用低,效率高C.比公路运输更灵活,速度

快D.比管道运输能耗低,占地少7.“中欧班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是()A.输出低端商品,输入新能源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C.扩大经济腹地,增强影响力D.减轻环境污染,提高承载力【答案】6.A7.C【解析】【6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中欧班列”运输时间是海运的

1/3,因此“中欧班列”相对于比海上运输时间短,“中欧班列”受气象灾害、海盗等影响小,因此比海运更安全,A正确;材料信息表明,“中欧班列”的运输费用是空运的1/5,比航空运输费用低,但没有航空运输速度快,因此效率不如航空运输高,B错误;“中欧班列”

属轨道交通,受铁路线的限制,铁路线没有公路网密集,因此没有公路运输灵活,C错误;管道运输的管道线路大多在地下,不如铁路(“中欧班列”)占地多,D错误。故选A。【7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中欧班列”将高端消费品从欧洲运往中国

,将电子组装产品、汽车零部件及日用小商品运往欧洲各国。因此“中欧班列”并不是输入新能源,输出的也不都是低端商品,A错误;根据“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判断,运输货物与两地目前的产业结构基本吻合,因此“中欧班列”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没有直接影响,B错误;“中欧班列”

可以快速地把我国的产品销往欧洲,因此扩大了经济腹地,增强我国经济的影响力,C正确;“中欧班列”对减轻环境污染、提高承载力没有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C。近年来,浙江多地将农作物秸科、农药包装物等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完成下列各题。8.影响

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B.技术C.资金D.劳动力9.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产业集聚B.降低运输成本C.提高规模效益D.促进产业协作【答案】8.A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事物分布的因素及集中处理的优点,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总体难度一般。【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农业废弃物主要是由农作物秸秆及农药包装物组成的,而这些物质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有关,与技术、资金、劳动力无关,故选A。【9题详解】集中处理废弃物,可以提高废弃

物处理设施的利用率,提高规模效益,并非是产业集聚,更谈不上产业协作,运输废弃物的成本较分散处理要高,故选C。图1为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图2为该地“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的生态光伏模式。通过生态治沙,当地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完成下面小题。10.甘草种植对改善土壤的作用

有①减少风蚀②增加矿物质含量③提高土壤湿度④增加有机质含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与传统光伏发电模式相比,生态光伏发电模式可①增加生物多样性②提高发电量③集约利用土地④提高牧草成活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10.C11.C

【解析】【10题详解】甘草种植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风蚀,有利于土壤发育、保持土壤肥力,①正确;土壤的矿物质来自于成土母质,种植甘草不能增加矿物质含量,②错误;甘草种植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雨水和凝结水下渗,从而提高土壤湿

度,③正确;种植甘草,甘草生长繁殖、新陈代谢会增加有机质含量,④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1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生态光伏发电模式的特点是“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而传统光伏发电模式只发电。“板

下种草”,使得生态光伏发电模式可增加生物多样性,①正确;传统光伏发电模式和生态光伏发电模式的发电方式是相同的,因此不会提高发电量,②错误;生态光伏发电模式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多种功能,因此集约利用土地,③正确;生态光伏发电模式的光伏板设置较高,通过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提供空间等作

用,提高牧草成活率,④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2.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A.风化作用B.流水搬运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

蚀作用13.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A.三峡谷地B.淮北平原C.青藏高原D.皖南丘陵【答案】12.A13.C【解析】【12题详解】由图可知,冰楔作用是水分在光照、温度的波动中,发生冻融作用,从而对岩石造

成破坏,属于机械风化过程,故A项正确。【13题详解】因为冰楔作用是水分在光照、温度的波动中,发生冻融作用,水分要经过反复冻结、融化,所以区域环境温度要长期在00C上下波动,昼夜温差较大。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显著,

所以C项正确。三峡谷地、淮北平原、皖南丘陵地区的昼夜温差相对较小,不易发生冻融作用,故ABD项错误。综合分析,C项正确。下图为2018年我国部分省区弃风率图,“弃风”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前提下,风电场被迫

暂停部分机组发电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14.关于新疆弃风率较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风电开发成本很高②当地耗电量较小③对外输电能力不足④风电技术不成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图中省区“弃风”现象的是A.大力引进高耗能类工业B.开发风

力发电新技术C.杜绝风电项目的再增加D.加快并网跨区域输电【答案】14.B15.D【解析】【14题详解】风电开发成本不高,①错误;新疆人口少,经济落后,当地耗电量较小,②正确;距离东部市场远,对外输电能力不足,③正确;中国风电技术成熟,④错误。②

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大力引进高耗能类工业会增加其它资源的消耗,可能造成环境破坏,A错误;弃风率较高,再开发风力发电新技术,意义不大,B错误;少部分地区仍然需要风电项目促进经济发展,杜绝风电项目的再增加不符合实际,C错误;

加快并网跨区域向东部市场输电可以将西部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D正确。故选D。【点睛】弃风:主要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让风电上网,只能将风机停止发电。像内蒙古、河北等地,由于风机大规模建立,但是电网设备没有能够及时更上,导致如果全部风机都运行起来的话,会拖垮整

个电网的危害,因此部分风场会被强制限制发电量。这主要是风电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电网设备建设滞后造成的,同时还需要提高风机的核心技术,使得风电更够更加稳定。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

物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的是()A.天津B.青岛C.海南D.上海17.近年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有()①防风消浪、促淤保滩②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③

保持生物多样性④增加用材林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16.C17.B【解析】【16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上部。天津、青岛位于暖温带地区,不适合红树林的生长,观赏到红树林的可能性小,排除A、B;海南和上海分别位于

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有广阔的海岸潮间带,但上海用地紧张,生产活动频繁,因此红树林景观受到破坏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相对于上海,海南最有可能观赏到红树林景观,C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17题详解】因为红树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

能,因此近年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茂密高大的红树林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和海水携带的泥沙,促进泥沙淤积,保护海滩不受海水强烈侵蚀,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作用

,①符合题意;红树林抵御风浪侵袭、海浪侵蚀,从而具有固岸护堤功能,红树林的生长活跃,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净化海水和空气,②符合题意;红树林是多种海洋生物生存繁殖之地,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③符合题意;红树林作为用材林的价值不高,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

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有红树林存在的海域,几乎从未发生过赤潮。据中国林科院专家介绍,红树林每年每公顷能吸收150~250公斤的氮和15~20公斤的磷,对水体起着净化的作用。红树

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3

9°42′N,113°41′E)的金龙河峡谷(峡谷成南北走向)的西岸崖壁。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悬空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图为悬空寺位置示意图。结合相关

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8.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推测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①古栈道②洪水③光照④气温⑤岩石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19.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A.峡谷两侧山地下沉B.峡谷底部地壳抬升C.峡谷河流的侵蚀下

切D.峡谷河流的泥沙沉积20.每天悬空寺的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有太阳照射的是()A.9点B.11点C.13点D.15点【答案】18.C19.D20.B【解析】【18题详解】材料信息

表明,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因此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受到了古栈道位置的影响,①符合题意;山西省恒山金龙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洪水水位较高,因此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可以避免受到洪水侵袭,②符合题

意;峭壁中部和下部光照、气温条件相似,因此光照和气温不是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主要考虑的因素,③、④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悬空寺所在岩层与上、下部岩层不同,岩层内凹,岩石易于开凿,而且其上部凸出的岩石可以挡雨,因此岩石是悬空寺建在

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的主要考虑因素,⑤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9题详解】金龙河峡谷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不是在地堑构造的基础上形成,因此不会出现峡谷两侧山地下沉、峡谷底部地壳抬升的可能性,A、B不符合题

意;峡谷河流的侵蚀下切,河床海拔下降,会使得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远,C不符合题意;峡谷河流的泥沙沉积,会使得河床(谷底)海拔上升,导致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D符合题意。故选D。【20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悬空寺位于呈南北走向的金龙河峡谷的西岸崖

壁。因此太阳位于正南方附近时,太阳光才可能照进峡谷,悬空寺位于峡谷的西岸崖壁,太阳应从东南方向射进峡谷时,悬空寺才能被阳光照射。太阳位于正南方时应为当地地方时12时,12时过后,太阳偏西,悬空寺则不可能被太阳照射,题意表明,每天悬空寺的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即每天日晒时间大约是

地方时10时至12时。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度为113°41′E,当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晚约25分钟,因此不考虑天气因素,悬空寺每天日晒的北京时间大约是10:25~12:25。由此判断,悬空寺最可

能有太阳照射的北京时间是11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2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

不同,如下图所示,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著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A.梅雨锋南北摆动B.夏季风势力强C.受沿岸洋流影响D.地形平坦开阔【答案

】D【解析】【分析】考查我国南北分界带的特点及原因。【详解】“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地形平坦开阔,便于湿润气流的北上也便于同类自然带的延延伸拓展,自然带的过渡区范围更大,南北分界线更宽,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图示意金沙江(长江上游)某

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1、T2、T3、T4。完成下面小题。22.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间歇抬升B.褶皱凹陷C.断裂抬升D.岩浆入侵23.该河谷T1-T4平坦面自然植被以草原、灌丛为主,体现了()A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非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答案】22.A23.B【解析】【22题详解】地壳上升,流水向下侵蚀而形成“V”型谷;多个平坦面的出现,说明地壳在上升过程中并不是一直上升,而是出现了一定时期的停止,在停止上升期间流水作用以沉积为

主,形成了每一个平坦面。经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后,得出正确结论是间歇性的上升。A正确;图中没有褶皱、断层、岩浆侵入等信息,BCD错误。故选A。【23题详解】该河谷T1-T4平坦面自然植被以草原、灌丛为主,出现了自然带逆向分布状况,是受干热

河谷影响,因此是非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均为地方性分异规律,ACD错误。故选B。【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

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下表为我国浙

江、广东、四川、新疆四省区相关数据统计表,完成问题。2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浙江省是A.甲B.乙C.丙D.丁25.表格中四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省红色荒漠化现象在我国最严重B.乙省经济发达,已经进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C.丙省以盆地地形为主,

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产粮基地D.丁省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答案】24.C25.D【解析】【24题详解】我国浙江、广东、四川、新疆四省区中,浙江、广东位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应较高,三次产业中第

二、三产业比重应较高,结合表中数据判断,表中甲、丙城市水平高,三次产业中第二、三产业比重超过96%,因此甲、丙两省应为浙江和广东,由于广东省总人口超过1亿,因此据表判断,甲应为广东,则丙为浙江,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我国浙江、广东、四川、新疆四省区中,四川、新疆位于西

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应较低、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应相对较高,结合表中数据判断,乙、丁两省区应为四川和新疆,由于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众多,而新疆人口稀疏,总人口数量远小于四川,因此据表判断,乙为四川省,丁为新疆,因此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题详解】根据上一

题分析可知,表格中甲、乙、丙、丁四省区分别是广东、四川、浙江、新疆。广东(甲省)红色荒漠化现象在我国不是最严重的,江西是我国红色荒漠化最典型和最严重的,A错误;四川(乙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阶段属于工业化阶段,还

没有进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B错误;浙江(丙省)以丘陵地形为主,土壤以比较贫瘠的红壤为主,C错误;新疆(丁省级行政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能丰富,新疆临近冬季风源地区,温差大,风能资源丰富,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45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为玉龙雪山下的一块高原台地,海拔2416米。材料二:图1为我国西南某区域图,图2为云南省多年平均干旱灾害分布图。材料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岭,在云南省境内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

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景观。(1)说出图中西部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影响。(2)从地形角度,简析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3)从气候、地形、经济状况等角度分析云南干旱灾害东西差异的原因。【答案】(1)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起伏大;交通线

路数量少,交通线路密度小。(2)北部、西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入侵,冬无严寒;海拔较高,夏无酷暑;丽江位于坝子中部,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建设;地势北高南低,利于附近玉龙雪山的冰雪融水为古城提供生产生活用水。(3)云南地处

我国西南,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西部山地,山高谷深,城镇、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干旱影响较小;东部高原,地势相对平缓,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干旱影响大;东部喀斯特地貌,地表水难以保存,加剧水旱灾害。【解析】【分析】本大题

以云南省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交通区位、地貌特征描述、城市区位、干旱灾害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图中西部地区的地形特征应结合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从地形类型、地表起伏状况、地势状况等方面进行叙述。材料信息表

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岭,在云南省境内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景观。说明当地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高,地形起伏大,具有山河相间、高山峡谷的特征。当地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影响应从线路数量、密度、形态等方面进行分

析叙述。由于地形的限制,当地交通线路数量少,交通线路密度小;由于山地坡度较大,交通线路一般比较曲折;由于多高山峡谷,当地交通线路的桥隧比重大。(2)题意表明,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应从地形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

山,为玉龙雪山下的一块高原台地,海拔2416米。由于山地阻挡,丽江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因此冬无严寒,冬季温和,丽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高,因此夏无酷暑,因此气候适合城市发展;丽江位于坝子中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丽江为玉龙雪山下的一块高原

台地,地势北高南低,利于附近玉龙雪山的冰雪融水为古城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有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3)题意表明,云南干旱灾害东西差异的原因应从气候、地形、经济状况等角度分析。读云南省多年平均干旱灾害分布图可知,云南省东

部旱灾比西部严重。云南地处我国西南,夏季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当地水汽主要来自西南季风,因此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使得旱灾从西向东增强;西部山地,山高谷深,城镇、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少,东部高

原地区地势相对平缓,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密度较大,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较大;云南东部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地表水缺乏,加剧干旱灾害。因此云南省东部旱灾比西部严重。【点睛】旱灾的主要成因: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全年或某季

节降水少、蒸发强;径流量小;地表水易下渗;地形植被等原因不易涵养水源;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或增加;人为破坏植被、湿地;人口经济密集,受灾损失大。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桔槔是一种井上汲水的工具,用数根十米左右直木或竹竿,一根竖立河边或井边,一根用绳

子横挂在竖木的顶上,横木一端系重物(大石块),一端用长绳或竹竿挂上木桶,利用杠杆原理汲水。在我国某镇人口聚集地周边,当地人将这种利用桔槔提水的井称为“拗井”,20世纪30年代前该镇拗井达8000多口,民间俗称“丘田一口井”。据1985年统

计还有3633口,目前仅剩近千口左右,以该镇的甲村保存最为集中。材料二:图1为桔槔汲水图,图2为我国某镇部分区域简图。(1)从图中信息看,拗井主要分布在(地貌)处,其主要作用是。分析目前拗井数量大规模减少的人为原因。(任答三点)(2)推测历史上当地村民使用拗井最频繁的季节是,并分析原

因。【答案】(1)冲积小盆地(冲积小平原或山麓冲积扇);灌溉农田;城镇化大量侵占农田,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减少;灌溉方式有了很大改进;农业结构调整,水田比重下降,需水量减少;缺少文化景观保护意识,拗井被填埋废弃

。(任答三点)(2)季节:夏季。原因:历史上,当地农田以种植水稻为主,该季节正处晚稻秧苗播种与生长季节,对水的需求量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伏旱天气,炎热干燥(降水少,气温高),需要汲水灌溉。【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东部某区域地下水利用方式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地貌判读、地质作用、灌溉方式变化的原因、农业区位、气候特征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从图中信息看,拗井集中分布区等高线稀疏、两

侧地势高中间地势低、位于山谷谷口,因此当地地貌应为冲积小盆地,或冲积小平原、山麓冲积扇;材料信息表明,在我国某镇人口聚集地周边,当地人将这种利用桔槔提水的井称为“拗井”,20世纪30年代前该镇拗井达8000多口,民间俗称“丘田一口井”。因此拗井主要作用是灌溉农田。目前拗井

数量大规模减少的人为原因应从灌溉方式的改变、耕地面积变化、农业结构调整、保护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随着经济发展,其他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当地灌溉方式有了很大改进,拗井灌溉方式减少;当地位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

,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因此城镇化大量侵占农田,耕地面积减少,因此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减少,拗井灌溉需求量减少;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当地农业结构不断调整,水稻种植业比重下降,需水量减少,对拗井灌溉需求量减少;由于缺乏文化景观保护意识,大量拗井被填埋废弃,使得拗井数量

减少。(2)历史上当地村民使用拗井最频繁的季节及原因应从水源供需角度进行分析推测。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当地位于华东地区,夏季时,海洋上的西太平洋高压(简称“副高”)高压脊北移西伸,控制当地,盛行下沉气

流,形成伏旱天气,天气炎热干燥,降水少、蒸发强,地表水缺乏,需要拗井汲水灌溉种植农作物;历史上当地农田以种植水稻为主,该季节正处晚稻秧苗播种与生长季节,对水源的需求量大,需要拗井汲水灌溉,因此当地历史上村

民使用拗井最频繁的季节是夏季。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博斯腾湖流域内自古以来灌溉农业较

发达,如今一些现代化城镇正在形成。近年来博斯腾湖已演变成微咸水湖。材料二:塔里木河地处干旱区,沿河两片的胡杨林在沙漠中形成绿色走廊。大西海子水库建成后,对塔里木河下游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1)结合材料,推断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将不断(增大、减小),并分析其原因。(2

)简要说明博斯腾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原因。(3)简述大西海子水库给他塔里木河下游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博斯腾湖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4)请

你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提出两条可行性措施。【答案】(1)减小;夏季为湖泊丰水区,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退化,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甲河水量减少,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出湖水量减少,盐分在湖泊中积累。湖滨地区生产生活废水排放,使湖泊中盐分增多。(3)修建水

库截水会使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气候更加干旱,生态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下游湖泊面积萎缩,湖水盐度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4)发展多种经营,如渔业、旅游业等;延长产业链,对芦苇进行深加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新疆博斯腾湖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

三道小题,涉及湖泊水文特征变化及成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湿地和荒漠化问题成因、经济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及原因应结合材料从水源、蒸发、用水量

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断。博斯腾湖湖水主要来源于流域内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季因为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成为湖泊丰水期,但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当地大量冰川退化,冰雪融水量减小,使得夏季入湖河水减少,水位下降;随着气候变暖,湖区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量加大

,使得湖水水位下降;夏季时,博斯腾湖流域的人类生产活动活跃,大量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使得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影响湖泊枯水期水位变化的因素变化不大,使博斯腾湖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从而导致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博斯腾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原因应从湖水收入与支出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说明。博斯腾湖流域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随着气候变化影响,湖水补给有减少趋势,流域内工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注入湖泊的河水量减少,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量减少,湖

泊水位下降,水位常低于出湖口海拔,因此湖水通过径流输出量减少,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比例上升,使得盐分在湖泊中积累,导致湖水盐度上升;湖滨地区生产生活含盐碱的废水排放,使湖泊中盐分增多,使得湖水盐度上升,从而导致博斯腾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

湖。(3)大西海子水库给他塔里木河下游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应从湿地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叙述。塔里木河水量不大,大西海子水库修建后,大量河水被水库拦蓄在水库之中,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加上当地气候干旱,生态用水减少

,导致河流生态恶化,也使得河流沿岸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大西海子水库修建后,台特玛湖水源补给减少或失去水源补给,使得下游湖泊水位下降,面积萎缩,湖水盐度上升,生物生存环境恶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4)当地百姓增加收入提出可行性措施应结合“扬长避短”原则从产业结构、增加附加值、

环境等方面进行提出。因地制宜,发挥当地优势,开展多种经营,如利用湖泊水域优势发展渔业、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利用当地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发电等;材料信息表明,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收入不高,可以对芦苇进行深

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芦苇产业的经济效益;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当地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