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试卷版).docx,共(7)页,23.645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6f79cee54ff0427454c44dc3db73ec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07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经典基础题一、古代诗歌阅读(2022·山西·长治市第一中学校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夜饮元稹灯火隔帘明,竹梢风雨声。诗篇随意赠,杯酒越巡①行。漫唱江潮曲,闲征②药草名。莫辞终夜饮,朝起又营营。注:①巡,斟酒一周
为一巡,越巡,指已经添了好几回酒。②闲征,将药草名嵌入句中作诗。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写宾主无拘无束,开怀畅饮,越巡行再现了他们也饮过程中的豪迈气概。B.颈联写夜宴酒酣时宾主将药
草名嵌入句中作诗并吟唱,体现了他们清雅高洁的情趣。C.尾联直抒胸臆,主要表达了诗人为朋友的相聚而快乐,为即将到来的离别而伤感。D.这首诗描写了一次夜宴的情形,诗人的言谈笑语中蕴含着内心非常复杂的情感。2.有评论认为,这首诗首联的描写非常精彩,请作简要赏析。(
2022·河北·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汉宫春·立春日①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③。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④?却笑
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南渡闲居京口(今镇江)时。②春幡:旧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③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称西
园。④青韭堆盘:立春日,以葱、蒜、韭等鲜嫩之菜装盘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末尾两句,既含惜春之意,又寓故国之思,还有对南宋统治者不思北伐之怨。B.“问何人会解连环”看似寻找解连环之人,实则是以比喻极言其愁难
以消除。C.“浑未办”三句,写作者立春时未曾备办酒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生活贫困。D.开篇点题,并以“袅袅”描春幡摇曳,既可见春风吹来,又显女子之美态。4.俞陛云曾评价本词下阕:“向东风调笑,已属妙语。更云人盼春来,我愁春至,语尤隽
妙。”请谈谈其“妙”在何处。(2022·陕西·长安一中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
三嘶。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可喜。B.颔联描写送别时的景象,枫林社鼓喧腾、
茅屋声声鸡鸣,描绘了喧腾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秋季时令特征和生活趣味。C.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D.尾联点明送别的地点在潜水驿。结句托物言
志,以疲马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6.请简要赏析本诗颈联是如何写景的。(2022·河北邢台·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②。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①庾开府指庾信,鲍参军指鲍照,两人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地区。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肯定了李白的诗歌成就和思想情趣。“无敌
”“不群”二词饱含诗人热情的赞美。B.诗人称赏庾诗之清新、鲍诗之俊逸,意在与李白形成对比,衬托李诗之出尘拔俗。C.“重与”意味着曾经有过。尾联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饮酒论诗的期盼。D.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到人,再回到诗,以“忆”统
领,转接自然。8.颈联看似平淡,实则暗蕴深情,历来为人称赏。请就此作简要赏析。(2021·广西·大化二中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紧扣“雨”“暮”的主题。B.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C.诗中的雨
虽是微雨却下得细密,以致船帆涨满,鸟儿飞缓。D.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意境开阔渺远。10.“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2021·广东·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过
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唐)杜牧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题目和内容分析,这首诗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都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
时有感而作。B.杜牧,在晚唐诗坛独成一家,《过华清宫绝句》借古讽今,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C.前二句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烟幕,又象征着叛
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D.前二句是因后二句是果,是统治者沉醉歌舞享乐造成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12.赏析“舞破中原始下来”的“破”字。优选提升题(2021·贵州·高二学业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宿①左省②杜甫花隐掖垣③暮,啾啾栖鸟过。星临
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④,因风想玉珂⑤。明朝有封事⑥,数问夜如何。【注】①宿:指值夜。②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③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④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⑤珂:马铃。⑥封事:指臣下上书奏事。1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在“左省”值夜时所见“花隐”的状态和所闻“栖鸟”的鸣声。B.颔联写群星照耀下的皇家宫殿,随着月光的闪动而显得更加明晰和亮丽。C.颈联写诗人值夜时听到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和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D.尾联交待诗人“不寝”之因,是明天早朝还有封事,表现
了老臣的耿耿忠心。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作者封事前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的精神。B.颔联“动”和“多”两字用得极好,写出了万户及宫殿无比美妙的情状。C.颈联写诗
人宿省时难以入睡的心理活动,“听金钥”“想玉珂”虚实结合。D.诗前四句写宿省之景,花鸟星月各具特征,后四句写未寝时的忠君爱国之思。(2021·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
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释]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B.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C.“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D.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16.有诗评说,
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2020·浙江绍兴·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甲:题君山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①,闻说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
洞庭湖。乙: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②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注]①麻姑: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②水仙:传说中的水中女神,即湘君姊妹。17.甲诗中的“方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18.试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
何异同?(2020·甘肃·民勤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
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开。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休憩;人在远处,岸边的野鸭就受惊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
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风格“沉郁顿挫”。20.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20·重庆市青木关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读下列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安定城楼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
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注】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思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国建”,但文帝并
未采纳他的建议。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回天地,即扭转乾坤。2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
底,开篇点题,即景抒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故而颈联有愤而归隐之意。C.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
”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风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D.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抨击黑暗腐败等情感融为一体,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22.请简析本诗颈联与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有何异同?
(2020·上海市莘庄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23.这首是创作于大观园海棠诗社,诗社的发起人是()A.林黛玉B.贾宝玉C.薛宝琴D
.贾探春24.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最准确的一项是()A.自然清丽B.沉郁顿挫C.含蓄蕴藉D.平淡质朴25.此诗的最大特点是以花写人,托物言志。诗中的种花人等都是林黛玉的自我写照。请具体分析林黛玉通过白海棠写出了自己的哪些思想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