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京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30.584 KB
  • 2024-10-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北京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北京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北京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北京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共(9)页,30.5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605b861a4c8c7f2d10c5bba0e3676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北京北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2023.11.610:30-12:30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作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自己保存试卷,以

备讲评之用。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中,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

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

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

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彬彬有礼、从容中道、和而不同等,凡事皆能观

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

巧,是老庄的特色。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取材于《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

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

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故此,我们认为

“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取材于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材料三: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

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

向。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

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

,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取材于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根据材料一和材

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诸子百家的发展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纵贯始终的特点只是不断吸收、融合。B.儒家人生观积极,对社会影响深刻;道家人生观消极,只关照个人性命无视社会。C.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讲“致中和”,两家在力主“和”上是完全一致

的。D.儒、道两家思想能随历史前进而不断丰富发展是因为它们有各自独立的思想体系。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儒、道、佛三教的文化融合。B.佛教中国化过程是与儒、道碰撞、磨合的过程,更体现了儒道

思想的开放包容。的C.儒道互补是国学的根基,儒、道、佛三足鼎立才能使国学这台戏站得稳、立得牢。D.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能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过程中出现的形式化倾向。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两家既鲜明对立,又有效互补,给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B.作为传统文化的儒、道两家在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风度气象上有所不同。C.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D.魏晋时期,名教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为容纳和吸收佛教

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4.以上三则材料在论述内容上分别侧重什么?请简要回答。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一)(共1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竿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

?即我以为未必然也。意舍此。今有大国即攻小国,有大家即伐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乱盗贼并兴,不可禁止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天下之乱也,将安可得而治与?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墨子曰

:“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竿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今王公大人,唯毋①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②也,弗撞击,将何乐得焉哉?其说将必撞击之。惟勿撞击,将必不使老与迟

者,老与迟者,耳目不聪明,股肱不毕强,声不和调,明不转朴。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纤之事。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节选自《墨

子·非乐》)(二)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迷,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乐姚冶以险,则民流侵鄙贱矣。流侵则乱,鄙贱则

争,乱争则兵弱城犯,敌国危之。如是,则百姓不安其处,不乐其乡,不足其上矣。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贵礼乐而贱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节选自《荀子·乐论》)【注释】①唯毋:同下文的“

惟勿”,发语词,多译为如果。②延鼎:倒扣着鼎。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贵傲.贱傲:轻视B.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流:放纵C.敌国不敢婴.也婴:侵犯D.然后名声于是白.白:清白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求兴天下之利故圣人以.治天下事者B.因其.

耳目之聪明请买其.方百金C.故先王谨为之.文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D.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吾尝跂而.望矣7.把文中的画横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8.结合文本分析墨子“非乐”和荀子“贵乐”的原因。(二)

(共6分)9.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②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③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④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1)请翻译以下词句。戚:朔:爱:如……何:(2)综合以上4则材料,概括孔子对“礼”有哪些认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

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①杜甫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为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生理只凭黄阁老②,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

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黄阁老:指严武。10.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苦”句写诗人遥想自上次离开成都之后草堂环境的遭遇。B.“生理”句写诗人生计全凭严武

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丹药。C.“空皮骨”写出了战乱的凄惨景况,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D.此诗写于诗人重返草堂途中,回顾与瞻望同叙,欣慰与感慨相融。11.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全诗四联均对仗,尤其尾联“三年”对仗“信有”。B.颈联中紫金丹与首联中的药栏互文见义,章法井然。C.尾联“行路难”三字一语双关,慨叹了世路之艰,也含有归家之乐。D.本诗情真意切,感慨深沉,寄兴微婉,不作奇语高韵。12.请分析“新松恨不高千尺,恶

竹应须斩万竿”这一联表达的思想感情。1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青年承担着国家兴盛的重任,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自勉。(2)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

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表达做事情坚持到底就不会失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则无败事。”(4)《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人生得意须尽欢,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5)《无衣》中展现将士将要出征,修整武器的句子是:“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_____

___________”两句,写夫妻二人四目相视,两心相映,万千思绪尽在泪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7)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与张若虚的《春江

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在异乡(美)海明威秋天,大战还在进行着

,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秋天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皮毛上,寒风吹动它们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给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风儿吹动它们的羽毛。这是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朝南吹来。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

去。我们在那里相聚,坐在将使我们大为好转的理疗椅里,大家彬彬有礼,互相关心地问是什么病。医生走到我坐的理疗椅旁说:“你在战前最喜欢干什么?你搞过体育活动吗?”我说:“不错,踢足球。”“好,”他说。“你将能重新踢足球,比以前踢得更好。”我

的膝关节有病,大腿从膝盖直削到踝节,没有腿肚子,要由这理疗器来使膝关节能弯曲。像蹬三轮自行车那样灵活。可是眼下还不能弯,而那理疗器触及膝关节时便会往一边倾斜。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将能重新踢足球,像个锦标选手。”旁边那台理疗椅上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

像个娃娃的手。由两条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那些僵硬的手指,轮到医生来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说:“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上尉大夫?”他曾是非常高超的击剑手,是意大利战前最优秀的一个。医生回到后面的诊所里,拿来一张照片,拍的是一只曾经

萎缩的手,几乎同少校的一样小,显示整形之前和经过治疗后大了一点的形象。少校用那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是枪伤吗?”他问。“是工伤,”医生回答。“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少校说,把照片递还给医生。“你该有信心了吧?”“不,”少校答道。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

他们都是米兰人,一个想当律师,一个要做画家,另一个立志当兵,等我们结束了治疗,有时一起步行回去,到斯卡拉歌剧院隔壁的柯伐咖啡馆去。我们敢于抄近路,因为四个人结伴同行。人们恨我们,因为我们是军官,我们走过时,一家酒店里有

人喊叫:“打倒军官!”我们除了每天下午在医院里相遇外,没什么更深的交情了。然而,每当我们穿过城里那个棘手的地区到柯伐咖啡馆去,在黑夜中走着,酒店里灯光闪烁、歌声不绝,或者有时人行道上男男女女熙来攘往,我

们不得不推开众人,才能在大街上前行,感到被某种类似的遭遇团结在一起,这是那些讨厌我们的人无法理解的。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句,满是fratcllanza和abne

gazione(“友爱“克己”)等字眼,但是,去掉了那些形容词儿,真正的含义是我的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他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不再把我当知心人了,因为经历不同,他们是历尽艰险才得到勋章的。诚然,我负了伤;可大伙儿都明白,战时负伤只是偶然不幸而已。我们谁都不知道

战争结束后会怎么样。我们当时只知道仗一直在打,但我们再也不用上前线了。少校总是按时上医院来。我记得他从不错过一天,尽管我可以肯定他并不相信这理疗椅。有一段时期,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有一天,少校甚至说,这东西全是胡闹。那时,那种理疗椅刚问世,我们正好去做试验品。他长

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理疗椅中,右手伸进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上下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等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什么?”他问我。“我要回美国。”“你结婚了吗?”“没有,但很想。”“你真是太蠢了,”他说。他看上去很恼火。“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男人不该结婚?”“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男人注定要失去一切,也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些无法丧失的东西。他讲得非常愤慨、尖刻,眼睛直瞪着前面。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肯定会失掉,”少校说。他正望着墙壁。然后他低头看着这理疗机,使劲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拔出来,朝大腿上狠狠拍打。“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叫唤那操作理疗机的护理员。“来,把这该死的东西

关掉!”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便把门关上。等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我正坐在另一只理疗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便帽,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

“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我不会这样粗暴了。我妻子刚去世。你务必原谅我。”“噢……”我说,为他感到惋惜。“非常遗憾。”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真是太难了,”他说。“我实在想不开

。”他的目光越过我,直望着窗外。接着他哭起来了。“我实在没法想开啊,”他说着哽咽起来。然后他失声痛哭,抬起头,视而不见地呆望着,泪水从两颊上淌下,嘴唇紧咬,挺起腰板,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理疗椅,走出门去。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非常年轻,死于肺

炎,而少校是直到受了伤残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的。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去。少校有三天没来医院。之后,他按时来了,军服的袖子上围上一道黑纱。他回来时,只见医院的四面墙上挂满了镶着镜框的大照片,显示各种伤病由理疗机治疗前后的对比。在少校坐的理疗椅的对面墙上,

挂着三张类似他的伤手的照片,但已完全治疗好了。我不知道医生打哪儿弄来了这些照片。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试用这种理疗椅的。但这些照片对少校没有起多大作用,因为他只顾向窗外眺望着。(宋白译,有删改)【注释】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4.下列对

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讲述的是一战期间一批伤残军人在意大利米兰进行康复治疗时发生的故事。B.小说将伤残军人残缺的身体与美好的理想进行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残酷。C.文中两处画线句中“再

也不去”和“再也不用”表达了“我们”无法杀敌的遗憾。D.在伙伴得知“我”仅因美国人身份获得勋章之后而疏远了我,这加强了我的“异乡感”。1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的环境描写反衬了我们在医院相聚时气氛温馨,充

满希望。B.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使读者感同身受。C.本文对话简洁凝练,使用大量短句描写对话,加快了行文节奏。D.小说在少校的眼神中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16.少校是意大利人,为

何说少校“在异乡”?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7.作文。孔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有人认为:君子不应该只是做一件器皿,囿于一技之长,而应该博学多能;有人认为:君子不拘于技能和方法,而应有志于“

道”;。的还有人认为:当今时代,“君子不器”的观点已经不适用于专业分工明确的现代社会,这个时代恰恰呼唤甘做小“器”的匠人。……以上对于“君子不器”的不同理解引发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

00字。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