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全国通用)15 主旨类题(探究小说主旨)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693.26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603c4d0b916e18904b699a6da8352d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15):主旨类题(探究小说主旨)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结合文本,探究小说所表达的主题。②(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小说的主旨是小说的灵魂,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
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旨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理解小说的主旨。(2)答题角度小说主旨表达的语言模式这篇……(或文本)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反映了(表现了)……现象;歌颂了(赞扬了)
……品质;揭示了(揭露了)……实质(罪行、问题)。探究小说的主旨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往往隐含着小说的主旨。如《祝福》。2.从情节发展角度看主题。作品的主旨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
,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情节的前后关联,把握情节发展中的冲突,有利于我们理解主题。3.从人物形象角度看主题。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
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把握其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的历史,即可窥见作品的主题。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主题性人物,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4.从环境描写角度看主题。(1)分析环
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旨内涵。(2)抓背景介绍。思考文本产生的时代,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达到探
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如《祝福》的开头和四次“飞雪”的描写。5.从作者的思想倾向上去思考。(1)抓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或它们的情感态度。(2)抓小说中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在把握主旨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
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或是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二、真题实践1.(2018·江苏卷)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试题。小哥儿俩凌叔华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
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
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
他就跑开不吃了。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
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
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
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
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
小眼。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
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
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
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
来了。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
,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有删改)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答案】①对童真童趣的欣赏;②对儿童成长的
关注;③对母爱的颂扬;④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⑤对善良人性的礼赞。【解析】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题干要求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作答时不要脱离文本,抓住作者于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文中作者文笔的清新,对
儿童生活的熟悉、热爱,欣赏童真童趣,关注儿童成长。另外,透过文中小哥儿俩的成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母爱的颂扬。文中还写了母亲对孩子要去打野猫为八哥鸟报仇的态度以及小哥儿俩对小动物的爱护,也表现了作者对
善良人性的礼赞。三、随堂演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黄河萧红悲壮的黄土层茫茫地顺着黄河的北岸延展下去,河水在辽远的转弯的地方完全是银白色,而在近处,它们则扭绞着旋卷着和鱼鳞一样。帆船,那么奇怪的帆船!这些帆船一只排着一只,它们
的行走特别迟缓。载客的船也从这边陆续出发,大的,小的,还有载着货物的,载着马匹的。还有些响着铃子的,呼叫着的,乱翻着绳索的。等两只船在河心相遇的时候,水手们用着过高的喉咙,他们是用着最响亮的声音,这不是为了必要,好像对于黄河他们在实行一种约束,或者对于河
水起着不能控制的心情,而过高地提拔着自己。黄河的唯一的特征,就是它是黄土的流,而不是水的流。照在河面上的阳光反射得也不强烈。船是四方形的,如同在泥上滑行,所以运行的迟滞是有理由的。阎胡子的船,正上满了肥硕的袋子,
预备开船了。可是他又犯了他的老毛病,提着砂做的酒壶去打酒……“这船上有坐闲船的,老阎,你没看见?”“那得让他下去,多出一分力量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哪地方?他在哪地方?”那灰色的兵士,他向着阳光微笑:“在这里,在这里……”他手中拿着撑船的长杆站在船头上。阎胡子从舱里伸出一只手来:“
去去去……快下去……快下去……你是官兵,是保卫国家的,这河上也不是没有兵船。”阎胡子是山东人,十多年以前因为黄河涨大水逃到关东又逃到山西的。所以山东人的火性还在他身上常常出现。“我是八路的。我的老婆生病
,她死啦……我是赶快过河去赶队伍的。”于是撑起花色的帆来。水流像绳子似的在撑杆之间扭绞着。在船板上来回跑着的水手们的汗珠被风扫成碎末而掠着河面。兵士看着黄河的滚滚浪涛,看着阎胡子雄伟的身材,想象着他曾经与黄河搏
斗的壮阔场景和顽强意志。“老乡!听你说话是山东口音。过来多少年啦?”“没多少年,十几年……俺家那边就是游击队保卫着……都是八路的。”阎胡子红得近乎赭色的脸像是用泥土塑成的,又像是在窑里边被烧炼过,显着结实,坚硬。船行到了河心,冰排从上边流下来的声音好像古琴在骚闹着似的。
阎胡子留意的并不是这河上的买卖,而是“家”的回念……“赵城,赵城俺住了八年啦!你说那地方要紧不要紧?俺那孩子太小,带他到这河上来吧,不能做什么……跟他娘在家吧……又怕日本兵来到杀了他。这过河逃难的整天有,俺这船就是载面粉过来,再载着难民回去……真是除了去当兵,干什
么都没有心思!”“我这回要赶的部队就是在赵城……”“好!那么……”他站起来摇着舵柄,船快靠岸了。他们走下船来。“我想让你带一个回信去……等到饭馆喝两盅……”风陵渡车站附近,层层转转的是一些板棚或席棚,里边冒着气,响着勺子,还有一种油香夹杂着一种咸味
在那地方缭绕着。一盘炒豆腐,一壶四两酒蹲在阎胡子的桌面上。“你要吃什么,你只管吃……俺在这河上多少总比你们当兵的多赚两个。”阎胡子的话,和一串珠子似的咯啦咯啦地被玩弄着:“黄河的大水一来到俺山东那地方,就像几十万大军已经到了……连小孩子夜晚吵着不睡的时
候,你若说‘来大水啦’,他就安静了一刻。一个黑沉沉的夜里,大水可真的来啦,爹爹那天晚上就死啦,娘也许是第二天死的……”兵士站起来,衣襟上涂着油渍和灰尘。但他脸上的表情是开展的,愉快的,平坦和希望的。他讲话的声音并不高朗,温和而宽
弛:“我要赶路的,老乡!要给你家带个信吗?”阎胡子感到一阵忙乱,带什么呢?站在长城上会使人感到一种恐惧,那恐惧使人类历史的血流又鼓荡起来了!而站在黄河边上所起的并不是恐惧,而是对人类的一种默泣,对于病痛和荒凉永远
的诅咒。那兵士站起来向阎胡子说:“我就要赶火车去……再会啦……”兵士听到背后有呼唤他的声音:“站住,……站住……”他回头看时,那老头好像一只小熊似的奔在沙滩上:“我问你,是不是中国这回打胜仗,老百姓就得好日子过啦?”八路的兵士走回来,好像是
沉思了一会儿,而后拍着那老头的肩膀。“是的,我们这回必胜……老百姓一定有好日子过的。”那兵士都模糊得像画面上的粗壮的小人一样了。可是阎胡子仍旧在沙滩上站着。阎胡子的两脚深深地陷进沙滩去,那圆圆的涡旋埋没了他的两脚。一九三八年八月六日汉口(选自1939年2月1日《文艺阵地》第2卷第8期,有删改)结合
文本,试从这篇小说不同人物的角度出发,探究小说所表达的主题。解析按照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必须在理解整个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情节、主题进行思考与归纳。答案(示例一)从阎胡子的角度出发:小说通过抗战时期阎胡子用船载八路军兵士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的故事,揭示了人民百姓对
抗战的大力支持,抒发了以阎胡子为代表的百姓对抗战胜利的强烈渴盼,对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之情。(示例二)从八路军兵士的角度出发:小说通过抗战时期一名八路军兵士舍小家保国家,过黄河保卫百姓家乡并树立百姓代表阎胡子战
胜日寇的信心,从而让老百姓把对和平的渴盼之情寄托在八路军的身上的故事,赞扬了八路军誓死保家卫国的精神和具有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示例三)从阎胡子、八路军兵士两个人的角度出发:小说通过抗战时期阎胡子用船载
八路军兵士奔赴战场保家卫国、八路军兵士激发阎胡子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的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胜利的期盼,对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之情,老百姓对八路军的支持与信任,歌颂了八路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父亲的毕业典礼虽然看得出儿子的百般不愿意,他还是去了儿子
的毕业典礼。儿子成绩很好,即使在最好的大学里也算得上名列前茅。他想着一会儿儿子走出大礼堂,穿着学士服,捧着优秀毕业生的证书,他就大老远地喊他一声“儿子”,让周围人都看看他有个这么优秀帅气的好儿子。然后或许他们还可以拍一张照,他带了相机,是单反,刚买的,很贵。待会儿一定
要和儿子拍一张,他美滋滋地想着。离婚后他整个人的生活重心就是儿子了。他自己在机关当了半辈子职员,最后也只混到个小科长,领着还算够用的薪水,他知道他这辈子算是到头了,接下来就是领退休金养老的生活。他也想过再找个老婆,也想过拿出积蓄完成挣脱中
年危机的最后一跃,前段时间股市潮也想着要去炒个股赚点钱。但一想到儿子结婚买房需要他的钱就打消了这些念头。这些年他把钱都藏着,存着,除了每个月给儿子生活费以外没多花一分钱。他知道儿子需要他的这些钱。他的儿子就要从最好的大学毕业了,儿子一直是他生活的希望,是他的骄傲。他一定要去儿子
的毕业典礼。脚上穿着一双刚擦了鞋油的皮鞋,他站在礼堂门口向里张望着。陆续有孩子从里面走出来,他热情地帮那些家长和孩子拍照,热情地教他们应该怎么摆姿势。旁边的爸爸和他一样在张望着,他递过去一根烟,让他待会儿帮忙给他们父子俩拍一张
。手机响了,是儿子的声音。“爸,我在校门口等你,我从后门出来了。”“学士服我还掉了,不还不发毕业证书。”儿子这么对他说道,“我们先去吃饭吧,我有点饿。”他看着短袖短裤的儿子,觉得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心里空落落的。一股犟脾气上来,不肯去吃饭,板起脸,执意要先拍照然后再去吃饭。“爸大老远跑来
都不累,都不叫饿,你理解一下你爸行吗,你们学校哪里最漂亮?”儿子点了点头,带着他往学校深处走,一路上都在和学校里的同学打招呼,有些羡慕地看着他们结伴出去吃饭唱歌。然后指着一处排着长队的地方说这就是最受欢迎的拍照
处了。有一对情侣,在他的镜头里又亲又抱,他觉得自己的儿子这么帅,成绩又好,在大学肯定谈过恋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带给他看。他想着儿子以后结婚一定用得到那些钱,那些钱被他藏在一张银行卡里面,那张卡现在就埋在裤子口袋最深处。“爸,快来。”他赶忙上前,把相机给了一个路过的小姑娘。咔,他笑了,满脸
褶。吃了饭,他自告奋勇地决定帮儿子把东西搬去新家。他试探着问儿子宿舍的东西他们两个人能不能搬得动,结果儿子告诉他所有东西都已经交给物流公司搬好了,现在宿舍已经空了。他愣住了,本来想说他这把老骨头还是挺管用的,生生被噎了回去。过了一会儿,他又起了兴趣,挺了挺腰,决定去儿子的新公寓看一看。他觉得
他应该去儿子的公寓看看,帮儿子一个忙。这是他的义务。他理所当然的义务。果然是这样,看着有些杂乱的公寓,他叹了口气,却又长出了一口气。“被子怎么又不叠?”他板起脸,掩饰住心里的笑意,“还有这里的纸箱子,怎么不扔掉。”“我不觉得乱,反正我自己这样过得挺好的。”儿
子显得有点不耐烦。“你看你,那个盒子,非要放到床头柜上,你就不能放到抽屉里吗?”“那个盒子我天天都要用。”他猛地一拍桌子,咆哮道:“这么多柜子、抽屉不是地方啊,还在这和我犟,我这不是为你好啊?”“您倒是说说看放哪儿?这个抽屉里放的都是证件。”儿子打开一个抽屉
,然后又打开一个。“这个里面都是文具。”“然后那个柜子分三层,这层是冬天的衣服,这层是春秋天的衣服,这层是夏天的。”儿子打开一个个柜子,柜子里是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摆放整齐的物件。他每打开一个柜子声音就提高一点,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几乎咆哮起来。“您所谓的整洁不过是把所有东西都放到柜子里,也不
管哪是哪罢了。我有我自己整理物品的方式,您不要管好吗?每次都是,我放好点什么就来干涉我。现在这是我家,这是我家!”惊慌之下他摸到了口袋里那张承载着他的一切的银行卡。感觉到说话有了底气,于是重新心平气和地说道:“可你这样不会有小姑娘看上你的。”儿子笑了起来,
撇了撇嘴。“我不让她到我家来不就行了。您看我衣服那么干净,就别操心这个啦。”“还犟嘴,还犟嘴,再犟嘴我不给你小子钱结婚。”啪!儿子摸出一份像是合同一样的东西,拍在桌上。“爸,我做的那个软件被收购了,卖了100万,我不缺钱,您
也不容易,您好好养老就行了。”他一怔,不知道说些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浑浑噩噩地就离开了儿子的公寓。他一直死死捏着那张卡。回到家,家里空空落落的,一直也只有他一个人。他打开一瓶白酒,剥一小碗花生独酌独饮
,怔怔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喝到第三杯的时候,他觉得不对。他告诉自己,儿子一定需要他的那张卡,那张卡里有一百万。他要回去,他要把那张卡给他儿子。他儿子需要这张卡。抖抖索索地走过安检口,老老实实地让相机也过了安检,他弓着背,上了地铁。手机一震,是同事
的祝福,朋友圈多了10个赞。那是他和儿子的合照,配的文字是:“大学毕业,儿子真的长大了,我也终于解放咯。”后面配的是一个咧开嘴的笑脸。他把手机搂在怀里,眼泪顺着他的皱纹流下来,滴在地上。请结合文中父子形象,联系社会
生活,探究本文的主旨。(6分)[参考答案]①文中父与子的关系是当下社会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②从父亲的角度看,虽然父亲深爱着儿子,但正是这种以爱的名义表现的对儿子的关心,让儿子认为是对他生活的一种干涉,因而在内心深处有抵触情绪,引起人们思
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怎样爱。③从儿子的角度看,儿子虽然各方面非常优秀,但并不能真切体会父亲的不容易与深沉的爱。④可见,作品是展现当今社会父与子的代际矛盾与爱的错位,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使两代人之间能更好表达爱与尊重。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
面试题。安乐居汪曾祺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
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
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不卖米饭炒菜,主食是包子、花卷。每天卖得不少,一半是附近的居民买回去的。这家饭馆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喝酒的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北京人喝酒,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喝一
毛三的是一个层次,喝二锅头的是一个层次,喝红粮大曲、华灯大曲乃至衡水老白干的是一个层次,喝八大名酒的是高层次,喝茅台的是最高层次。安乐居的“酒座”大都是属于一毛三层次,即最低层次的。他们有时也喝二锅头,但对二锅头颇有意见
,觉得还不如一毛三的。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他们有人甚至觉得大曲的味道不能容忍。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
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
,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
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成了他的专座。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
子,一瓶子装三两。酒杯也是自备的。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不住地抽关东烟。他的烟袋如果丢了,有人捡到一定会送还给他的。谁都认得:
这是老吕的。白铜锅儿,白铜嘴儿,紫铜杆儿。他抽烟也抽得慢条斯理的,从不大口猛吸。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参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
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屠老头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去跟儿子一说,他
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这件事老吕亲眼看见。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地叙述了全过程。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
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老吕在小红门一家木材厂下夜看门。他在木材厂喂了一条狗。他每天来喝酒,都带一个塑料口袋,安乐居的顾客有吃剩的包子皮、碎骨头,他都捡起来,给狗带去。比老吕稍晚进店的是老聂。老聂总是坐在老吕的对面。老聂有个小毛病,说话爱眨巴眼。凡是说话爱眨眼的人,脾气都
比较急。他喝酒也快,不像老吕一口一口地抿。老聂每次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有人强往他酒碗里倒一点,他拿起酒碗就倒在地下。他来了,搁了一个小提包,转身骑车就去“奔”酒菜去了。他“奔”来的酒菜大都是羊肝、沙肝。这是为他的猫“奔”的,——他当然也吃点。他喂着一只小猫。“这猫可仁义
!我一回去,它就在你身上蹭——蹭!”他爱吃豆制品。熏干、鸡腿、麻辣丝……小葱下来的时候,他常常用铝饭盒装来一些小葱拌豆腐。有一回他装来整整两饭盒腌香椿。“来吧!”他招呼全店酒友。“你哪来这么多香椿?—
—这得不少钱!”“没花钱!乡下的亲家带来的。我们家没人爱吃。”于是酒友们一人抓了一撮。剩下的,他都给了老吕。“吃完了,给我把饭盒带来!”一口把余酒喝净,退了杯,“回见!”出门上车,吱溜——没影儿了。上海老头来了。上海老头久住北京,但是口音未变。他的话很特别,在地道的上海话里
往往掺杂一些北京语汇:“没门儿!”“敢情!”甚至用一些北京的歇后语:“那末好!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他把这些北京语汇、歇后语一律上海话化了,北京字眼,上海语音,挺绝。上海老头家里挺不错,但是他爱在外面逛,在小酒馆喝
酒。“外面吃酒,——香!”他从提包里摸出一个小饭盒,里面有一双截短了的筷子、多半块熏鱼、几只油爆虾、两块豆腐干。要了一两酒,用手纸擦擦筷子,吸了一口酒。“您大概又是在别处已经喝了吧?”“啊!我们吃酒格
人,好比天上飞格一只鸟,格小酒馆,好比地上一棵树。鸟飞在天上,看到树,总要落一落格。”这只鸟喝完酒,收好筷子,盖好小饭盒,拎起提包,要飞了:“晏歇会!——明儿见!”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
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亚马哈。嘟嘟嘟……
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这是老王的口头语。凡是他不以为然的事,就说“这是什么买卖!”现在,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那儿变成了一个什么贸易中心。(有删改)联系全文,探究小
说中人物群像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意蕴。(6分)【答案】①体现了人与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一致——讲礼。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爱——重义。③体现了人物内在的自我约束——自重。④体现了人物内心的一种自适——自爱。【解析】酒客们虽社会地位低微,却几乎都于平凡中具有一种古代仁人君子的风度。如
在听了老吕讲的屠老头之子无理打伤饭馆服务员被抓、屠老头赔偿医药费的事后,老聂、老王和老吕三个人的反应都简单而有正气,体现了他们的讲礼。酒友之间和和乐乐,他们终年生活于一种和乐安宁之中。每个人喝酒的时间、座位、姿势都保持不变,天天如此,很少有
人喝过量的,而且喝得很斯文,这是一种自我约束。安乐居里的几位酒客,论社会地位、生活条件都属于下层,但他们精神上都很满足,怡然自乐,无所营求,体现出一种自适。总之,他们身上透射出浓郁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