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21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化学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3)页,2.03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5e9a94262cfc3b75b77c374e2eec20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宁城县高三年级统一考试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S32Zn65Cu64第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20年春节期间举行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五
季精彩纷呈,体现了中国诗词博大精深,下列诗词分析错误的是A.“弄风柳絮疑成雪,满地榆钱买得春”中的“柳絮”和棉花的成分均含纤维素B.“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中的“蜡烛”是高级脂肪酸酯,也是高分子化合物C.“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中的“炎炎
”体现自然界中太阳能与热能的转化D.“煮豆持作羹,漉鼓以为汁”中的“漉鼓”涉及的基本操作是过滤【答案】B【解析】【详解】A.“柳絮”和棉花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A正确;B.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C.“炎炎”体现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C正确;D.由“漉鼓以为汁”可
知,“漉鼓”涉及过滤,D正确。答案选B。2.糖类、油脂、蛋白质是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淀粉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B.油脂属于酯类,可用于制取肥皂C.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氨基酸D.糖类、油脂、蛋白质中均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答案】D【解析】【详解】
A.淀粉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氧化后提供能量,故A正确;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酯类,碱性条件下水解,发生皂化反应,制取肥皂,故B正确;C.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氨基酸,氨基酸分子间脱水形成多肽,最终生成蛋白质
,故C正确;D.蛋白质中除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外,还可能含有N、P、S等元素,故D错误;故选D。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1LpH=2的4NaHSO溶液中,4NaHSO和水电离的+H总数为0.01
NAB.标准状况下,422.4LCCl中所含C-Cl键的数目为4NAC.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的2N和CO所含的分子数目均为NAD.10g46%甲酸(HCOOH)水溶液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2NA【答案】A【解析】【详解】A.常温下,1LpH=2的
4NaHSO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0.01mol/L×1L=0.01mol,氢离子来自于4NaHSO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总物质的量为0.01mol,4NaHSO和水电离的+H的总数为0.01NA,故A正
确;B.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的状态为液态,不能按照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无法确定C-Cl键的数目,故B错误;C.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的2N和CO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但二者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故所含分子数不一定是NA,故
C错误;D.10g46%甲酸(HCOOH)水溶液中,甲酸的质量为m=10g×46%=4.6g,物质的量为4.6g46g/mol=0.1mol,含0.2mol氧原子,水的质量为10g-4.6g=5.4g,物质的量为5.
4g18g/mol=0.3mol,故含0.3mol氧原子,故共含0.2mol+0.3mol=0.5mol氧原子,氧原子数为0.5NA,故D错误;答案选A。4.主族元素R、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和X能组成两种液态化合物(常温常压),X和Y能组成两种离
子化合物,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R、X、Y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为强碱B.R、X、Z组成的化合物M能稳定存在于自然界C.ZX2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Z【答案】B【解析】【分析】主
族元素R、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和X能组成两种液态化合物(水和双氧水)(常温常压),则R为H元素、X为氧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Z应为Si元素,而X和Y能组成两种离子化合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说明Y为Na元素。【详解】由分析
知:R为H元素、X为O元素、Y为Na元素、Z为Si元素;A.H、O、Na组成的NaOH为可溶性强碱,故A正确;B.H、O、Si组成的H2SiO3,硅酸易形成硅酸溶胶,易失水生成硅胶,则硅酸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故B错误;C.SiO2常用于制光导纤维,
故C正确;D.O的非金属性比Si强,则H2O比SiH4稳定,故D正确;故答案为B。5.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Cl2的结构式:Cl-ClB.MgCl2的电子式:C.N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N2的电子式:【答案】D【解析】【详解】A.氯气分子中
只含1对共用电子对,则Cl2的结构式为Cl-Cl,故A正确;B.氯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由镁离子与氯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故B正确;C.钠原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1个电子,故其结构示意图为,故C正
确;D.氮气分子中,每个氮原子都达到了8电子结构,氮气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答案选D。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水电离出的()+-11cH=10mol/L:Na+、K+、2S−、23SO−B.在()3+cFe=1mol/L的溶液中:K+、4NH+
、SCN−、I−C.在0.1mol/L的43NHHCO溶液中:Na+、3Al+、Cl−、3NO−D.使甲基橙溶液变红的溶液中:3Al+、2Cu+、24SO−、3NO−【答案】D【解析】【详解】A.在水电离出的()+-11cH=10
mol/L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通常为酸溶液或碱溶液,酸性环境中氢离子、2S−、23SO−因反应生成水和硫不能共存,A错误;B.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铁离子与硫氰酸根离子会发生反应而不共
存,B错误;C.碳酸氢根离子和铝离子应发生双水解反应不共存,C错误;D.使甲基橙溶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3Al+、2Cu+、24SO−、3NO−互不反应,可以共存,D正确;答案选D。7.工业上将23NaCO和2NaS配成溶液,再通入2SO可制取223NaSO,同时放出2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3222322NaSNaCO4SO3NaSOCO++=+.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2∶1B.每吸收2256gSO就会放出222.4LCO(标准状况)C.每生成2231mo
lNaSO转移4mo1电子D.每生成2lmolCO转移A8N个电子【答案】C【解析】【详解】A.在223222322NaSNaCO4SO3NaSOCO++=+中,Na2S为还原剂,SO2为氧化剂,则氧化剂与
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选项A正确;B.根据反应223222322NaSNaCO4SO3NaSOCO++=+可知,每吸收2256gSO,即256464/gmolgmolSO2就会放出222.4LCO(标准状况),即1mol,选
项B正确;C.反应223222322NaSNaCO4SO3NaSOCO++=+中2Na2S转化为3Na2S2O3,转移8个电子,则生成1molNa2S2O3,转移83mol电子,选项C不正确;D.反应223222322NaSNaCO4SO3NaSOCO
++=+中2Na2S转化为3Na2S2O3,转移8个电子,则每生成2lmolCO转移A8N个电子,选项D正确;答案选C。8.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或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用图①所示装置可以除去Na2CO3溶液中的CaCO3杂质B.用乙醇提取溴水
中的溴选择图②所示装置C.用图③所示装置可以分离乙醇水溶液D.用装置④将SnCl2溶液蒸干制备SnCl2晶体【答案】A【解析】【详解】A选项,碳酸钙难溶于水,因此用图①所示装置可以除去Na2CO3溶液中的CaC
O3杂质,故A符合题意;B选项,乙醇与水互溶,则乙醇不能作溴水的萃取剂,故B不符合题意;C选项,用图③所示装置可以分离乙醇水溶液,要使用温度计,故C不符合题意;D选项,Sn2+要水解,用装置④将SnCl2溶液蒸干不能制备SnCl2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9.化合
物c的制备原理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加成反应B.化合物a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C.化合物C的一氯代物种类为5种D.化合物b、c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A.根据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定义判断反应类型;B.化合物a氨基中H原子不一定与苯环共面;
C.根据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判断不同环境的氢原子个数;D.化合物b、c中均含有官能团酯基,且c中含有肽键能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详解】A.化合物a氨基上氢原子和化合物b中氯原子结合,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化合物c,故A错误;B.化合物a氨基中H原子不一定与苯
环共面,故B错误;C.根据化合物c中含有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有7种分别为:,故C错误;D.化合物b、c中均含有官能团酯基,且c中含有肽键能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选:D。10.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
水:Al3++4NH3∙H2O=2AlO−+44NH++2H2OB.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Cl2:MnO2+4HCl(浓)ΔMn2++2Cl-+Cl2↑+2H2OC.酸性条件下,碘化钾溶液露置于空气中
变质:4H++4I-+O2=2I2+2H2OD.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溶液:3HCO−+OH-=23CO−+H2O【答案】C【解析】【详解】A.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
O=Al(OH)3↓+34NH+,A错误;B.浓盐酸与MnO2反应生成Cl2、二氯化锰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ΔMn2++Cl2↑+2H2O,B错误;C.酸性条件下,碘化钾溶液露置于空气中碘离子与氧气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
离子方程式为4H++4I-+O2=2I2+2H2O,C正确;D.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溶液:Ca2++3HCO−+OH-=H2O+CaCO3↓,D错误;答案为C。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298K时,2H2S(g)+SO2(g)===3S(s)+2H2O(
l)能自发进行,则其ΔH>0B.氨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NH3·H2O)的值减小C.电解精炼铜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一定相等D.25℃时Ka(HClO)=3.0×10−8,Ka
(HCN)=4.9×10−10,若该温度下NaClO溶液与NaCN溶液的pH相同,则c(NaClO)>c(NaCN)【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能自发进行,应满足∆H-T∆S<0,而该反应S0,当∆H>0时不能自发进行,当H0时低温可自发进行,该反应298K时能
自发进行,故∆H<0,故A错误;B.氨水稀释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的物质的量减少,物质的量增大,因为在同一溶液中,二者的浓度比等于物质的量比,所以该比值增大,故B错误;C.阳极粗铜中含有铁、锌、金、铂等金属,阳极为Zn、Fe、Cu失电子,电极反应为Zn-2e-=Zn2+、
Fe-2e-=Fe2+、Cu-2e-=Cu2+,阴极为Cu2+得电子还原成Cu,则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减少与阴极质量增加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25℃时,Ka(HClO)=3.0810−,Ka(HCNO)=4.91010−时,HClO溶液的酸性大于HCN,根据越弱越水解原
理,该温度下NaClO溶液与NaCN溶液pH相同,c(NaClO)c(NaCN),故D正确;本题答案为D。【点睛】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看H-TS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只有当H-TS小于零时才能自发进行。12.下列各组物质
中,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组合有序号XYZW①CuCuSO4Cu(OH)2CuO②NaNaOHNa2CO3NaCl③AlAlCl3Al(OH)3Al2O3④FeFeCl3FeCl2Fe(OH
)2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再与NaOH反应生成Cu(OH)2,Cu(OH)2加热生成CuO,氢气还原CuO生成Cu,符合转化,故①正确;②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
,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NaCl电解生成Na,符合转化,故②正确;③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熔融电解得到铝,符合转化,故③正确;④Fe与氯气生成FeCl3,FeCl3与Fe反应FeCl2
,FeCl2与NaOH反应生成Fe(OH)2,但Fe(OH)2不能一步转化为Fe,故④错误;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组合有①②③,答案选A。【点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需要熟悉物质及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形成知识网络,灵活应用。13.下列现
象或事实、解释都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金属镁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燃烧生成的MgO与CO2反应BK2FeO4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化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其还原产物Fe3+水解得到的胶状物能净水C古代青铜器表
面有铜锈,可放入盐酸中浸泡除锈铜锈是铜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的氧化物,可溶于盐酸D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铁片不溶解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金属镁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Mg在CO2燃烧生成MgO和C,故
A错误;B选项,K2FeO4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净化,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其还原产物Fe3+水解得到的胶状物能净水,故B正确;C选项,古代青铜器表面有铜锈,可放入盐酸中浸泡除锈,铜锈是铜在空气中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可溶于盐酸,故
C错误;D选项,常温下,将铁片浸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铁片不溶解,Fe发生了钝化,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点睛】铜绿是铜和空气中水、二氧化碳、氧气长时间反应得到,又称碱式碳酸铜,用盐酸可以除掉铜表面的铜绿;铝、铁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是发生了反应,不是没有
发生反应。14.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C.每
生成1molO2,有44gCO2被还原D.a电极的反应为:3CO2+16H+-18e-=C3H8O+4H2O【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该装置将电能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B.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该装置工作时,H+从正电荷
较多的阳极b极区向负电荷较多的阴极a极区迁移,正确;C.该反应的总方程式是:6CO2+8H2O=2C3H8O+9O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O2,有2/3molCO2被还原,其质量是88/3g,
错误;D.根据图示可知与电源负极连接的a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的反应式为:3CO2+18H++18e-=C3H8O+5H2O,错误;答案选B。15.常温下,向20.00mL0.1000mol·L-1NH4Cl溶液中逐
滴加入0.1000mol·L-1KOH溶液时,溶液的pH与K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a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电离程度B.点b所示溶液中:c
(NH4+)=c(K+)=c(H+)=c(OH-)C.点d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一水合氨D.点c所示溶液中:c(K+)+c(H+)=c(NH3·H2O)+c(OH-)【答案】D【解析】【详解】A.酸或碱抑制
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a点溶质为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NH4+促进水的电离,则a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电离程度,A错误;B.b点溶液呈中性,则c(H+)=c(OH-),水的电离程度很小,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大于水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所以c(K+)>c(
H+),B错误;C.d点KOH溶液体积与NH4Cl溶液的体积相等,二者浓度相等,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混合溶液中溶质为反应产生的KCl、NH3·H2O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混合溶液,C错误;D.c点溶液中溶质为等
物质的量浓度的一水合氨、KCl、NH4Cl的混合溶液,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c(K+)+c(H+)=c(OH-)+c(Cl-)、同时存在物料守恒:c(NH3•H2O)+c(NH4+)=c(Cl-),则c(K+)+c(H+)=c(NH3•H2O)+
c(OH-),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6.Cu2O在涂料、有色玻璃和催化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Cu2O为红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盐酸和稀硫酸。可用电解法制备氧化亚铜:用铜作阳极,钛片作阴极,电解液为一
定浓度的NaCl和NaOH的混合溶液;阳极及其溶液中有关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液中的NaOH不能用盐酸代替B.过程①中Cu被氧化生成CuCl-C.过程④的离子方程式为2Cu(OH)Cl-=Cu2O+2Cl
-+H2OD.当电路中有0.05mole-通过时,消耗3.2gCu【答案】B【解析】【分析】电解法用铜作阳极制备氧化亚铜,则Cu失电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氧化亚铜,而溶液中的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详解】A.Cu2O不溶于水,易溶于盐酸和稀硫酸,故电解液中的NaOH不能
用盐酸代替,A说法正确;B.过程①中Cu与氯离子结合生成CuCl-,但Cu的化合价未变,B说法错误;C.根据流程可知,过程④的离子方程式为2Cu(OH)Cl-=Cu2O+2Cl-+H2O,C说法正确;D.反应时,Cu的
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当电路中有0.05mole-通过时,消耗Cu的质量为0.05mol×64g/mol=3.2g,D说法正确;答案为B。第Ⅱ卷(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三道大题,37分)17.硫化锌(ZnS)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难溶于水,可由炼锌的废渣锌灰制取,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锌灰的浸取率,除了适当升温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两种方法)。(2)步骤II先加入H2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再加入适量ZnCO3,过滤,所得滤渣为红褐色的不溶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
骤III中可得Cd单质,为避免引入新的杂质,试剂X应为____________。(4)步骤IV过滤后需对所得ZnS固体进行洗涤、干燥,在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5)若步骤II中加入的ZnCO3为bmol,步骤III所得Cd单质为dmol,最后得到VL、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的Na2SO4溶液,则理论上所用锌灰中锌元素的
质量为_____________。【答案】(1).搅拌、多次浸取、适当增大稀硫酸的浓度(任写两种即可)(2).H2O2+2Fe2++2H+=2Fe3++2H2O(3).Fe2(SO4)3+3ZnCO3+3H2O=3ZnSO4+2Fe(OH)3+3CO2↑(4).Zn(或锌)(5).烧杯、玻璃棒、
漏斗(6).65(cV-b-d)g【解析】【分析】锌灰与硫酸反应得含有镉离子、锌离子、铁离子、亚铁离子等的溶液,加入双氧水将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用碳酸锌调节平衡pH使Fe(OH)3完全沉淀,过滤后得到含有镉离子、锌离子的溶液Ⅰ和滤渣Fe
(OH)3、ZnCO3;步骤Ⅲ中可得Cd单质,为避免引入新的杂质,试剂X应为锌,过滤后得溶液Ⅱ为硫酸锌溶液,硫酸锌溶液中加入硫化钠可得硫酸钠和硫化锌。【详解】(1)用稀硫酸溶解锌灰时,除了适当升温外,搅拌、将废渣碾细成粉末、适当增大稀硫酸的浓度、多次浸取等都可提高锌灰的浸取率;(
2)步骤II先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再加入适量ZnCO3,是调节溶液pH,促进Fe3+水解生成Fe(O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SO4)3
+3ZnCO3+3H2O=3ZnSO4+2Fe(OH)3+3CO2↑;(3)向含有镉离子、锌离子的溶液Ⅰ中加入锌,即可置换出Cd单质,又不引入新的杂质;(4)在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5)步骤
Ⅲ所得Cd为dmol,则用于置换镉的锌的物质的量为dmol,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为:VL×cmol/L=cVmol,所以硫酸锌的物质的量为cVmol,根据锌元素守恒可知,样品中锌元素的物质的量为:cVmol-dmol-bmol,所
以锌灰中含有锌元素的质量为:65g/mol×(cVmol-dmol-bmol)=65(Vc-b-d)g。【点睛】本题为工艺流程题,通过从废渣中制取硫化锌的工艺流程,考查溶解平衡的移动、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
、物质的分离等知识,熟悉物质的性质、明确流程是解题关键,试题侧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题目难度中等。1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成为中国展给世界的一张新“名片”。(Ⅰ)
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氮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N2(g)+O2(g)=2NO(g)∆H1=+180.5kJ/molC(s)+O2(g)=CO2(g)∆H2=
-393.5kJ/mol2C(s)+O2(g)=2CO(g)∆H3=-221kJ/mol则此写出NO与CO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N2O5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2N2O5(g)=4NO2(g)+O
2(g),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2O5进行该反应,能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aNO2和O2的浓度比保持不变b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c2v正(NO2)=v逆(N2O5)d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Ⅱ)甲醇、乙醇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运输贮存方便,都是重要的化工
原料,有着重要的用途和应用前景,可以用多种方法合成。(3)已知:CO2(g)+3H2(g)⇌CH3OH(g)+H2O(g),将CO2和H2按物质的量之比1∶3充入体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
H2O(g),如图表示压强为0.1MPa和5.0MPa下CO2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①a、b两点化学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表示,则va_______v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列出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O2和2.75mol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及压强下,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压强大小关系为P1<P2<P3C
M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约为1.04×10-2D在P2及512K时,图中N点v(正)<v(逆)(5)CO2催化加氢合成乙醇的反应为:2CO2(g)+6H2(g)⇌C2H5OH(g)+3H2O(g)∆H;m代表起始时的投料比,即m=()()22nHnCO。①如图中投料比相同,温度T1>T2>T3,则
该反应的焓变∆H_______0(填“>”、“<”)。②m=3时,恒压条件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曲线b代表的物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6)以甲醇为主要原料,电化学合成碳酸二甲酯[(CH3O)2CO]的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离子交换膜a为__________(填“阳膜”、“阴膜”),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答案】(1).2NO(g)+2CO(g)⇌N2(g)+2CO2(g)∆H=-746.5kJ/mol(2).b(3).大于(4).K=()()()()3232
2cCHOHcHOcCOcH(5).AC(6).<(7).CO2(8).阳膜(9).2CH3OH+CO-2e−=(CH3O)2CO+2H+【解析】【分析】根据平衡常数的计算表达式书写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ΔH,根据判断条件是否为“变量”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根据影响化学
反应速率的因素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结合图像列三段式进行平衡常数的计算,根据电解池原理进行解答。【详解】Ⅰ.(1)①N2(g)+O2(g)=2NO(g)∆H1=+180.5kJ/mol,②C(s)+O2(g)=CO2(g)∆H2=
-393.5kJ/mol,③2C(s)+O2(g)=2CO(g)∆H3=-221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②×2-③-①得出:2NO(g)+2CO(g)=N2(g)+2CO2(g),则∆H=-393.
5kJ/mol×2+221kJ/mol-180.5kJ/mol=-746.5kJ/mol;(2)a.NO2和O2的浓度比始终都不变,不能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错误;b.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为变量,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各组
分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正确;c.应为v正(NO2)=2v逆(N2O5)才表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错误;d.该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气体总质量、气体体积为定值,则密度为定值,不能根据密度判断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选b;Ⅱ.(3)①a、b两点温度相同,正反应为
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转化率增大,故压强曲线A大于曲线B,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反应速率Va大于Vb;②根据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g),平衡常数表达式K=()()()()32322cCHOHcHO
cCOcH;(4)A.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在减小,所以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B.由图可知,作一条等温线,因为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越大,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也越大,所以P3<P2<P1,故B错误;C.由图
可知,M点对应的甲醇产量为0.25mol,则()()()()2232COg+3HgCHOHg+HOg(mol/L)12.7500(mol/L)0.250.750.250.25(mol/L)0.7520.25
0.25始变平所以K=30.250.250.752=1.04×10−2;故C正确;D.由图可知,在p2及512K时,N点甲醇的物质的量还小于平衡时的量,所以应该正向移动,则v(正)>v(逆),故D错误;答案选AC;(5)①由图3可
知,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氢气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反应向逆向移动,正反应放热,△H<0;②温度升高,反应逆向进行,所以产物的物质的量是逐渐减少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大,由图可知,根据反应计量系数关系
,曲线a代表的物质为H2,b表示CO2,c为H2O,d为C2H5OH;(6)由图分析可知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水,该电极为阴极,则氢离子要透过交换膜a在阴极与氧气结合,则交换膜a为阳离子交换膜;阳极上是甲醇和
一氧化碳反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CH3OH+CO-2e−=(CH3O)2CO+2H+。19.茉莉醛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洗涤剂中。实验室制备茉莉醛的反应:+CH3(CH2)5CHO-OH⎯⎯⎯→+H2O,有关数据如下表:相对分子质量密度/3
gcm−沸点/℃苯甲醛1061.04179庚醛1140.85153茉莉醛2020.97287实验室制备茉莉醛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实验步骤:在a中加入5.30mL苯甲醛、5mL95%乙醇、12mL10%KO
H溶液,在c中加入6.84g庚醛。搅拌并加热至60~65℃,打开c向a中缓慢滴加庚醛。保温搅拌反应3h。反应待冷却后,静置分层,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0mL二氯甲烷分两次萃取,萃取分液后与有机层合并,有机层再用10mL水洗涤3次,洗涤后加入无水24Na
SO。蒸馏,收集287~290℃馏分,馏分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得纯净的茉莉醛4.04g。已知:柱色谱分离中,先将液体样品从柱顶加入,流经吸附柱时,即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洗脱剂,由于吸附剂对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各组分以不同速度沿柱下移,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回
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实验中应采取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2)在洗涤操作中,用水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加入无水24NaS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3)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液
时,水层在_____________(填“上”或“下”)层。(4)柱色谱法分离中使用的吸附剂为硅胶或碳酸钙,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___________(填序号)①活性炭②氯化钠③氧化铝④碳酸钾(5)柱色谱法分离过程
中,如果洗脱剂加入速度太快,会使产品产率____________(填“偏高”、“不变”、“偏低”)(6)本实验所得茉莉醛产率为____________%。【答案】(1).三颈烧瓶(2).水浴加热(3).
除去有机产物中的乙醇(4).干燥(5).上(6).①③(7).偏高(8).38.5【解析】【分析】实验的目的是制备茉莉醛,在三颈烧瓶中利用苯甲醛、庚醛在碱性环境、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制备茉莉醛,乙醇主要是作反应溶剂
;之后静置分层,分离出有机层,再用二氯甲烷两次萃取水层中溶解的少量有机物,并将分液后的有机层与产物中的有机层合并,之后用水洗涤,除去混有的乙醇,加入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此时产品中的杂质主要为未反应的苯甲醛和庚醛,蒸馏分离得到茉莉醛。【详解】(1)根据仪器a的结构特点可知其为三
颈烧瓶;反应所需温度为60~65℃,不超过100℃,所以可以用水浴加热;(2)水洗可以洗掉某些水溶性杂质,有机层中溶有的乙醇和水可以互溶,所以用水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有机产物中的乙醇;无水硫酸钠可以吸收有机层中残留的水分,即目的为干燥;(3)二氯甲烷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分液时水层
在上层;(4)柱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的不同进行物质分离提纯的一种方法,使用的吸附剂一般表面积比较大,且不与分离物发生反应的物质,故可以使用碳酸钙、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等,答案为①③;(5)柱色谱法分离过程中,如果洗脱剂加入速度太快,会导致得到的茉莉醛不纯,
从而使测得的产品产率偏高;(6)加入的苯甲醛的物质的量为5.30mL1.04g/mL106g/mol=0.052mol,庚醛的物质的量为6.84g114g/mol=0.06mol,所以庚醛过量,所以理论上生成茉莉醛为0
.052mol,所以产率为4.04g100%0.052mol202g/mol=38.5%。【点睛】柱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的不同进行物质分离提纯的一种方法。三、选做题(共15分,请从以下题中任选一题作
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20.某课题组在光子晶体领域取得新进展,成功制备出高质量硫化锌光子晶体。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硫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第一电离能介于Al、P之间的第三周期元素为__________。(2)2HS中S的价层
电子对数为_______,2SO中S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3SO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3)硫酸锌溶于氨水可生成()344ZnNHSO溶液,()3441molZnNHSO中含有键的数目为____(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与24SO−互为等电子
体的分子有__________(任写一种)(4)硫化锌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与硫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硫原子有_____个,若该晶胞的密度为3ρg/cm,用AN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晶胞边长为_______nm。【答案】(1).(2).Mg、Si、S(3).4(4).2sp杂化(
5).平面三角形(6).A20N(7).4CCl(或4SiCl、4CF等)(8).12(9).73A49710N【解析】【详解】(1)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VIA族,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4,则基态硫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是;同一周期元素,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镁原子3s轨道为全充满的稳定状态、P原子的3p轨道为半充满的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铝、磷之间的第三周期元素有Mg、Si、S,故答案为:;Mg、Si、S;(2)硫化氢分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
子对数为2+6212−=4;SO2分子中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6222−=3,S原子采用2sp杂化;SO3分子中S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6322−=3,其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由于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3)[Zn(NH
3)4]SO4中含有4个配位键,属于σ键,4个氨分子中含有3×4=12个σ键,硫酸根中含有4个σ键,共有20个σ键,则1mol[Zn(NH3)4]SO4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20NA;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总数和原子个数,与硫酸根原子个数和价电子总数相
同的等电子体有CCl4、SiCl4、CF4等;(4)由晶胞结构可知,与顶点硫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硫原子位于面心上,共有12个;晶胞中硫原子的个数为8×18+6×12=4,锌原子的个数为4,设晶胞边长为anm,由质量公式可得
A497N=(a×10—7)3ρ,则a=3A497ρN×107。【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21.2018年8月3日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目前某有效药物的主要成分—姜黄素(分子式为21206CHO)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已知:①332||||OOCHCCOOHC
HCHCO−−⎯⎯⎯⎯→−−+一定条件②ΔNaOH(aq)33233232||||OOCHCHOCHCCHCHCHCHCHCCHCHHO⎯⎯⎯⎯→+−−=−−+(1)A的名称为___________;试剂X名称为__________。(2)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____
____。(3)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4)下列有关()883GCH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a能与3NaHCO溶液反应b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c能与3FeCl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1m
olG最多能与23molH发生加成反应(5)姜黄素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6)()883GCHO的同分异构体中,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①苯环上的一取代物只有2
种②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吸收峰③1mol该物质与烧碱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答案】(1).1,2-二溴乙烷(2).NaOH水溶液(3).醛基、羧基(4).(5).加成反应(6).ad(7).(8).【解析】【
分析】乙烯和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乙二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二醛,乙二醛部分氧化反应生成D(OHCCOOH),D和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E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F,根据信息①和G的分子式得到G为,根据信息②得到姜黄素。【详解】(1)根据乙烯和溴
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得到A的名称为1,2-二溴乙烷;A到B发生水解反应,因此试剂X名称为NaOH溶液;故答案为:1,2-二溴乙烷;NaOH溶液。(2)根据分析得到D为OHCCOOH,因此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醛基、羧基;故答案为:醛基、羧基。(3)根据反应DE⎯⎯→的结
构式得到该反应是加成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加成反应。(4)G的结构简式为,不能与3NaHCO溶液反应,能和碳酸钠反应;含有酚羟基,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能与3FeCl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显紫色;G含有苯环和醛基,因此1molG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答案
为:ad。(5)根据分析,根据的姜黄素分子式和信息②得到姜黄素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6)()883GCHO的同分异构体中,1mol该物质与烧碱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则可能含有酚—OH和—OOCCH3,苯环上的一取代物只有2种,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组吸收峰,则为;故答案为:。【
点睛】书写用分异构体时要想可能的情况,比如1molG同分异构体与烧碱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可能含有酚—OH和—OOCCH3,也可能含有3个酚羟基和—CH=CH2,需要再结合其他条件一起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