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三寒假必做12卷】2021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06(山东专用)(原卷版).docx,共(7)页,805.77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5c688555ae43cf40a37179ecba4a7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年高考全真模拟卷06(山东专用)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
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殷人尊神,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神之大节也”。而周人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商周认识的变化说明A.国家治理借助神权与战争B.逐渐形成敬天保民的思想C.开始出现早期民主思想D.对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2.如表所示是汉武帝时期因田宅问题而遭受处罚的记载。这些措施内容出处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乐平侯卫侈因“坐买田宅不法,有请赇吏”,
被处死《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淮南王刘安因王后茶、太子迁及女陵“侵夺民田宅”,成为他的罪状之一《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衡山王刘赐因“数夺人田,坏人家为田”,为有司纠弹《史记.淮南衡山列传》A.严格限制了土地规模B.一定程度上利于缓解土地兼并C.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D.有效地抑制了地方的豪强大族3.
宋以前,蹴鞠、相扑等运动主要是在宫廷中开展。两宋时期,民间才开始出现威鞠项目.相扑运动也正是此时在瓦肆表演中深受市民喜爱。以上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加强B.政府提高了军事战斗力2C.商业发展冲击社会等
级秩序D.贵族政治开始走向瓦解4.下表呈现的史实表明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119.8998.680.2唐朝39243.2514.956.8北
宋1122.562.9662.437.1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C.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D.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5.19世纪末张謇在开办大生纱厂之后,又陆续创办垦牧公司以保障原料供应,创办轮船公司以保障物流运输,甚至通过油厂、皂厂、纸厂等系列工厂,发展起
了上下游产业。同时他也主张利用外资、开放发展。这表明张謇A.有意识地建立循环经济体系B.顺应了民主化的发展趋势C.推动清政府放松了抑商政策D./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6.康熙帝下令采用西方的梯形投影法绘制出地图,进行实地勘查历时十年绘制成《康熙皇舆全览图)》。李约瑟称它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
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欧洲地图更好、更精确”。这表明了A.西学东渐影响了中国的科技文化B.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频繁C.西学东渐意味着闭关锁国被打破D.中国科技依旧领先于世界7.1919年,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偏重于对国
学的批判;但到1923年前后,学界新旧人物纷纷追随、模仿胡适整理古书的作风,国学魅力大增。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学界A.秉承“夷夏之辨”观念B.反思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C.否定西方近代民主思想D.致力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8.历史研究中强
调的“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分析下列各个选项,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1854年杨秀清在至英使信中谈到通商:“不惟与清政府的对外方针是一致的。3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方定,害人之物为禁”。B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C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中提及:“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认识到军阀和帝国主义是
实现和平统一的障碍D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责任内阁制A.AB.BC.CD.D9.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必须坚持同党外民主人士长
期合作的政策,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自己的干部,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地工作。毛泽东对全党强调这一政策是为了A.使全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艰巨性B.为土地改革以及渡江战役做准备C.团结人民争取解放战争迅速胜利D.提高执政能力应对工作任务转变10.罗马法学
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就土地所有权做出解释时曾说:“无论何人在我们的土地上建起建筑物,虽然他是为自己建筑的,但是根据自然法,该建筑物是我们的。”这反映了罗马法A.尊重法律契约精神B.高度重视物权保护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律体系已趋完备11.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
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4价格指数1001672
70370400515685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12.与下面地图所示时期相对应的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洲相对孤立局面B.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答案】B13.如图为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首批发行的伍分铜币(背面文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每贰拾枚当国币壹圆),几年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共发行超过1000万元苏区货币,
并发行了数百万公债。这些举措A.缓解了经济危机对苏区的影响B.有力支持了苏区的经济建设C.打击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旨在反击国民政府币制改革14.20世纪60年代,战后的人们终于有机会去高歌自己的理想,一群不安分的少年也以对音乐的狂热宣誓自己的人生态度,“甲壳虫”、“滚石”和“
猫王”等摇滚音乐席卷全球。摇滚音乐的流行A.抒发了浪漫情怀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D.表达了激情反叛15.如图是2019年4月10日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发布的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据科学家的研5究表明,黑
洞(Blackhole)是“一个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超大天体”,下列与这一相关理论理解正确的是A.对物理现象有预见作用B.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C.是对微观世界认识的革命性进步D.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
题,共55分。16.历史地图(或示意图等)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国家、地区和世界格局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提取准确,史实正确,表述清晰)17.历史与历史解释。(14分)材料卡尔·
波普尔说:“不可能有‘事实如此’这样的历史,只能有历史的各种解释。”托波尔斯基认为历史解释分为:一是“描述性解释”,通过叙述历史事实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发生性解释”,指出给定现象的起源,回答“是怎样发生的”;三是“结构性解释”,说明某一现象在给定结构中的位置,如某一事件的意义和
作用;四是“定义性解释”,给现象提供定义,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五是“因果性解释”,说明现象的原因。——摘自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与记忆》6请从材料二中任意选择一种“历史解释”,解释19世纪40至7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传统工艺具有十
分重要的民生价值、学术价值和现代价值。下表是某校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概况和当代学者对其认知的相关信息统计。史料一从先秦到清末,比较系统地记载工艺的只有《考工记》和《天工开物》这两部书,其余散见于正史、稗史、笔记、小说,多半很简略,
有的只是只言片语。史料二有少数人视传统工艺为可有可无,是陈旧落后的物事,只能等着进博物馆束之高阁。但是,环顾四周,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史料三我国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
众多珍贵的传统工艺长期陷于发展困境,甚至濒临失传。史料四中国是世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成就至为辉煌。史料五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都曾面临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难题。史料六传统工艺具有“三品四信”的本质特征,即:实用的品格、理
性的品格、审美的品格,人性、个性、能动性和永恒性。史料七历时二十载、成集出版于2016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以下简称《全集》),被认为是《考工记》《天工开物》在当代的补编、续编之尝试。史料八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公约》。2011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摘编自华觉明《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等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对上述史料进行重新组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看法具
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9.1787年美国宪法对美国政治、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不仅以时间长、成效大而闻名于世,更是以其长达116天的激辩而名垂史册。与会的55位代表,各怀已见,力图制订一部国家级宪法,他们往复辩论。在关键问题上相持不
下。甚至以惠会来威胁和抗议,最终却拿出了一部让世人瞠目的宪法。在制宪会议上,以讨论(弗吉尼亚方案)7进入正题,这说明会议由修改和完善《邦联条例》转向制定新的宪法。会议最终的文本就是著名的《1787年宪法》草案。——摘
编自刘俊利《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与代表们的四个旨趣》编写一幕发生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辩论的场景。(要求:先写出辩论主题,主题要紧扣美国当时的政治或经济情况;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辩论过程完整,逻辑清晰。)